寺院是一個培福修慧的地方,燒香拜佛的意思在於可以表達對佛陀的敬意、感激和懷念,可以達到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的境界,那麼在深圳有哪些拜佛的地方呢?下面就來給大家推薦推薦。
弘法寺:香火最鼎盛、規模影響最大
深圳弘法寺位於深圳仙湖植物園內,地處深圳市東郊——有深圳「綠色心肺」之稱的梧桐山麓。它背靠陡峭疊翠的山崖,前臨漣漪萬頃的仙湖。
深圳弘法寺(圖片來源:弘法寺)
弘法寺坐東南,朝西北,依山拾級而建。建築面積三萬餘平方米。沿中軸線自下而上建有:山門殿、天王殿、佛教文化展覽樓、大雄寶殿、藏經樓。兩邊及側面分別建有客堂、祖師殿、伽藍殿、鐘鼓樓、觀音殿、地藏殿、功德堂、方丈樓、退居樓、臥佛殿、齋堂、禪院、僧寮、客寮、雲水堂等。其中的齋堂可稱得上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齋堂之一。雄偉的大殿、秀雅的臥佛殿、質樸的禪堂、俊巧的山門殿,鬥拱飛簷,層層疊疊。水連寺,寺含山;綠樹黃瓦交相輝映在藍天白雲下。晨風裡,鳥話花香梵音起;夕陽下,青山無語問禪家。
1985年7月1日,弘法寺破土動工。這是一座不同於國內任何寺院(因文革損毀而維修或重建)、完完全全是一座新建寺院,同時,也是一九四九年後,國內興建的首座寺院。當時,在深圳市有關部門的禮請下,著名高僧本煥大和尚親率眾弟子,為奠基儀式灑淨說法。在完成大雄寶殿、藏經樓、天王殿工程後,因故停建。在趙樸初會長的關心和推動下。從此,梵音繞梁,晨鐘暮鼓響徹新剎。
1990年8月31日,經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弘法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對公眾開放。成為深圳地區香火最為鼎盛、規模影響最大的佛教寺廟。
交通路線:382路
門票:20元(仙湖植物園門票,禮佛不需要門票,寺裡還有免費的香提供)
弘源寺:高僧輩出
深圳弘源寺(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弘源寺的環境很幽靜,鳥語花香,寺廟位於石鹽湖溫泉度假村,適合去求神還願。是座新寺院,所以深圳人並不熟悉知曉,也是一座禪宗道場。因多出高僧;超乎想像。
交通路線:392路
大華興寺
大華興寺位於深圳東部華僑城內,坐落在大俠谷、茶溪谷、雲海谷之間的觀音坐蓮山上,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寺內主要建築包括觀音坐蓮寶像、菩提賓舍、妙相禪境、大雄寶殿、眾香界、香積齋、歸一閣、雲水堂等。大華興寺是一處展示中國佛教傳統文化,啟迪心智、教化人生的莊嚴佛教道場。寺廟呈現了唐宋時期古書院風格的建築集群,極樂世界佛國景觀,以及莊嚴美妙的「觀音座蓮」寶像等,深度闡釋了觀世音菩薩、韋馱以及三洲田本土豐富的佛教文化理念。其中造型絕倫美妙的觀音座蓮寶像,高23.3米,採用158噸仿金銅鑄造而成。
大華興寺(圖片來源:大華興寺)
交通路線:深圳市內可以搭乘J1、53、觀光線1或機場6線,前往東部華僑城大俠谷站(也稱大俠谷停車場、公交總站);或搭乘103、308、380B、 103B、364、387 至大梅沙海濱浴場站或者梅沙街道辦站,轉乘東部華僑城—大梅沙免費穿梭巴士或者B620前往東部華僑城大俠谷站。
節假日搭乘東線假日快線1路、東部假日快線2路前來東部華僑城更是快速、便捷。
門票:景區聯票220元
鳳凰古廟
位於寶安區福永鎮嶺下村北鳳凰山。相傳很久以前,道士蔡若虛在此潛修得道,土人建廟塑其像供奉於山中。
鳳凰古廟(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據清康熙《新安縣誌•地理志》載:「鳳凰巖,在茅山之北,巨石嵯峨,廣數丈,洞澈若堂室。傳昔有鳳凰棲其內」。鳳凰巖也因此而得名。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從侄文應麟攜二子離東莞,南逃出惠州,歷盡艱難,來到鳳凰巖嶺下,見此地風景秀麗,遂在這裡過著隱居的生活。文應麟主持修復「鳳巖古廟」。該廟地處鳳凰巖內,主祀觀音,是鳳凰巖的中心人文景觀。自古廟修復後,遠近八方,文人騷客,吟山詠物,名師宿儒,講學授徒,鳳凰巖遂成為勝地。明、清時期,該廟多經維修,現廟側碑亭上仍保留有兩塊清同治十一年(1870)立的《鳳凰巖古廟重修序》,簡介鳳凰巖勝跡、古廟由來及歷次維修情形。
鳳凰巖古廟今已重修,並開築了盤山公路,遊人可在山下乘車直通景區。
交通線路:778路、782路。
門票:免費
小貼士:敬佛的基本禮儀
一、進入大殿禮儀
佛寺是清淨的聖地,所以進入寺廟衣履要整潔,不能著背心、打赤膊、穿拖鞋。當寺內舉行宗教儀式或做道場時,不能高聲喧譁幹擾。未經寺內職事人員允許,不可隨便進入僧人寮房(宿舍)等地方。為了保持佛地清淨,嚴禁將一切葷腥及其製品帶入寺院。
1、緣左右兩側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門左側行,則先以左腳入,右側行則右腳先入。
2、除佛經、佛像及供物之外,其餘不可帶入。
3、唯有誦經、禮佛、打掃、添油香時方可進入,不可以佛殿為信道,任意穿梭遊走。
4、進殿之前當先淨身心,洗淨雙手,進入時不可東張西望、到處觀覽,禮拜後方能瞻仰聖容,默念偈云:「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
5、於佛殿內只能右繞,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眾共修繞佛時,注意轉角處,不須住腳問訊,只要向上齊眉即可。
6、於殿內不可談世俗言語,更不可大聲喧譁,除聽經聞法,全體禪坐外,不可坐於殿內,即使討論佛法,亦不可高聲言笑。
7、於佛殿內,不得支腳、倚壁、靠桌、託顎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汙穢等,坐時不可箕坐。站立時應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內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時,應退出殿外。打呵欠時應以袖掩口,吐唾液時用衛生紙包好放於口袋內,勿進進出出影響大眾。
二、上香的方法
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如果人很多時,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然後走到距佛像三步遠的距離,舉香觀想拜佛。上香時以一支為宜,若要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中間(口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口念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口念供養僧)、合掌(供養一切眾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
三、拜佛的動作解說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墊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舉著不動,兩膝隨即跪下。跪下後,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於地面。
4、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此名為「頭面接足禮」。當頭著地時,系以「額頭」接觸地面,並非「頭頂」去著地。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身撐起,直腰起立,雙手合掌立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