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第一個工程師29歲成全國勞模 毛主席親切接見

2020-12-16 閃電新聞

醉心機械改造手指被機器軋斷,用布一綁繼續幹活;帶領技術團隊,創造出120多項技術革新項目;29歲成為全國勞模,受到了毛主席等當合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他就是楊福俊。5月9日,記者來到楊福俊家,聽他講述那段難忘的光輝歲月。

人物簡介

楊福俊,男,山東安丘人,1930年3月生,高中文化,中共黨員。1945年8月參加革命,因被炸傷於1948年4月8日退伍。

在淮安縣(今安丘)工會、建勝鐵業社工作,後任安丘縣機械廠技術科長、設計組組長、主任、副廠長、廠長,9314廠廠長、書記兼廠長,昌濰地區高戈莊鐵礦黨委成員、副主任,安丘縣經委副主任。1985年離休。

工作期間,領導組織技術改革,開發新產品120多項。多次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先進生產者等稱號。

14歲學會造輕機槍

萊蕪戰役負傷退伍

9日上午11時許,記者來到位於安丘市商場路中段的安丘市工業幹休所,見到了88歲的楊福俊。

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的他頭髮已經花白,但精神矍鑠,上前一步握住記者的手熱情打招呼,一雙大手依舊強勁有力,說話聲音中氣十足。

楊福俊1930年出生於安丘市景芝鎮,13歲就跑到青島當學徒。剛開始在一家酒廠裡,後來通過父親的朋友來到一家機械製造廠,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學習。

當時,華東魯中軍區第三軍分區(簡稱三分區)聘請他的師傅去製作漢陽造步槍,他跟著一起過去了。僅僅過了不到一年時間,由於吃苦耐勞,勤奮好學,剛滿14歲的楊福俊就學會了製作輕機槍,這也為他以後從事機械製造及軍工生涯奠定了堅實基礎。

1945年8月,楊福俊參加革命,曾給當時三分區的孫繼先司令員當警衛,後來又負責通訊工作。在萊蕪戰役中,楊福俊被炸得遍體鱗傷,經過半年多療養,身體依舊極度虛弱並嚴重貧血,被迫於1948年4月8日退伍。

楊福俊說,全國解放後,1950年他先是到老家淮安縣(今安丘)委黨校學習黨的基礎知識、土改政策以及一些進行經濟建設的必備知識,結業後於1951年分配到淮安縣工會任搬運工會組織委員,1952年到淮安縣建勝鐵業社負責黨務工作。

製造出8號火雷管

解決當時需求短缺

1954年,楊福俊來到安丘縣機械廠擔任技術科長。來到廠裡,他專門成立了技術學習小組,並在劉樂善、譚繼臣兩位老師的輔導下,認真鑽研機械製圖、金屬材料、金屬工藝、鉗工工藝等技術。

那時候楊福俊對技術改革特別痴迷,經常和技術工人通宵達旦地在車間裡工作,為了攻克一道技術難題,連續幾天幾夜不合眼是常有的事。在他的帶領下,安丘縣機械廠短短幾年時間裡就由多數手工操作變成了機械化生產,在整個昌濰地區都引起了轟動,而他也因此受到了縣、地、省的表彰獎勵。

1963年,楊福俊調任9314廠廠長。一次偶然機會,他得知8號火雷管是當時國防施工、礦山採掘、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中急需的一種爆破器材,但這種產品全國短缺,幾乎無人能夠製造,他決定上這個產品。為此,他多次調研,反覆研究,自己設計製作一套生產線,投產後項目達到年產4000萬發的能力,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當年獲利50萬元,得到了國家的高度表揚。

在蘇聯停止向中國提供技術支持後,有一段時間國產油品不合格,柴油機、汽油機不能繼續使用。楊福俊絞盡腦汁反覆試驗,找到給機器加到合適溫度再加酒精化解積碳的辦法,解決了汽油機、柴油機的洗缸問題,並在全省推廣。

在楊福俊的工作生涯中,這樣的創新不勝枚舉。他領導組織技術改革,開發新產品有120多項。

右食指被機器軋斷

布條一綁繼續工作

楊福俊年輕時就以工作忘我而出名,這一輩子幾乎沒脫過工作服。因為在他看來,技術革新需要這種鑽研和拼搏。

在聊天過程中,他講了幾個當年印象深刻的「小事」。有一次在機械廠裡改造「龍門銑」時,他的右手食指被機器軋斷,衛生員讓他去醫院,但他用一塊布條把食指和中指綁在一起,又回到車床上去工作。等這個技術難題被攻克時,他的兩個指頭已經長到了一起,最後動用了剪刀,好歹才分開。導致他的右手幾個指頭都是彎曲的,到現在還有些伸不直。「不是我不怕疼,而是當時全車間的人都靠我協調指揮著工作,我一旦撂挑子,整個車間都會癱瘓,我不敢歇也不能歇。」楊福俊說。

正因為拼命的工作態度和數量眾多的技術改革項目,楊福俊在1959年3月出席山東省社會主義建設工業、基建、交通積極分子代表會議,被授予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稱號;1959年10月出席全國工業、交通運輸、基本建設、財貿方面社會主義建設先進集體和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年僅29歲的年紀就成了全國勞模,受到了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楊福俊回憶說,在京期間,十大元帥他見了九位,還參加過多次周總理組織的便宴,飯後更是觀看了全國各地名劇團進京慰問大會上的節目演出,這是他一生的榮耀。

退休後用三年時間

繪製景芝古城原貌

1985年,楊福俊從工作崗位上離休。他是安丘第一個全國勞模,也是安丘第一個工程師,這是對他幾十年工作生涯最好的肯定。離休後,渾身都是技術的他根本就閒不下。

當時,安丘縣木器廠從日本進口了先進設備,但看不懂資料根本不會安裝使用,楊福俊聽說後主動出馬,憑著幾十年的過硬技術功底,一舉解決了設備安裝調試投產等所有問題。那段時間,全省各地前來請他進行技術指導和進行諮詢的數不勝數,他都是有求必應。

後來,楊福俊利用空餘時間潛心科研,發明了「帶電作業電力工具」、「棘輪帶電作業剝皮器」、能做各種汽車板簧的「曲型線淬火機」等,都已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批量生產效益甚好。80歲那年,雖然眼睛不好,他還是進夜校學習了電腦,如今已能嫻熟地使用電腦進行機械加工製圖。

此外,他應相關部門的要求,利用三年時間完成景芝古城原貌的圖紙繪製任務。能夠在晚年為安丘的文史工作盡些自己的努力,他感到非常欣慰。

如今,雖然年紀大了,但楊福俊依舊非常關心安丘和濰坊的發展。「咱們濰坊啥都不差,發展更是越來越好,但我覺得要想取得跨越式發展,還是得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革新能力。如今有這麼多的好政策,有時候真恨不得能年輕50歲,繼續為濰坊的發展發光發熱,做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楊福俊說。

記者 趙春暉

相關焦點

  • 惠安「鐵娘子」楊亞嘗 毛主席曾經親自接見她
    1958年,年僅18歲的惠安女楊亞嘗與一大批女青年踏上了興建烏潭水庫(後改名為「惠女水庫」)的徵途,出徵前她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下了這段話。此後的半個多世紀,這句話成為她一生的信仰。因閩南語中「嘗」字發音為「賞」,身邊的人親切地稱呼她為阿賞。3歲時,阿賞的父親早逝,姐姐出嫁,留下自己和母親相依為命。  「是黨和政府改變了我的人生。」新中國成立後,阿賞得以到小學讀書,並加入了共青團。  1958年,十年九旱的惠安縣號召青年投身建設烏潭水庫,改變家鄉落後面貌。為報答黨恩,18歲的阿賞主動帶頭加入了首批建設烏潭水庫的隊伍。
  • 懷念·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
    毛主席在韶山與鄉親們親切地拉家常。  1954年,毛主席接見抗美援朝英雄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  20世紀50—60年代,毛主席不辭勞苦到全國各地視察農村工作。毛主席生前心裡始終想著貧苦農民,非常關心農業生產。
  • 五年一次的表彰,光迅科技高級工程師喻傑奎當選
    11月24日,湖北省101名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在北京參加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每五年評選一次。今年湖北省當選的101位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平均年齡46歲,年齡最大的66歲,年齡最小的29歲,涵蓋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各條戰線和社會各個階層,具有廣泛代表性。其中,有39人來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線。
  • 鹹陽市總工會舉行「弘揚勞模精神 匯聚奮鬥力量」全國勞模進京表彰...
    11月25日下午,陝西省鹹陽市總工會在市廣播電視臺演播廳隆重舉行「弘揚勞模精神 匯聚奮鬥力量」全國勞模進京表彰分享會。市政府副市長韓宏琪講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主要領導出席。在座無虛席、燈火輝煌的演播大廳,現場播放了新當選3位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梁增基、何菲、劉仙會的精彩短視頻;梁增基、劉仙會分別登臺講述了他們在各自崗位上,用「勞動託舉夢想 奮鬥書寫華章」的感人事跡並分享了他們榮獲全國最高獎項的感想和體會。「這次國家授予我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我感到非常激動和榮幸,衷心感謝全國人民和各級領導對我的關愛、幫助和支持。
  • 藍田勞模風採:王軍旗
    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全總新一屆領導班子時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中國工會十七大、省總工會十四大、市總工會十五大會議精神,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藍田縣總工會策劃開展「講勞模故事,學勞模精神」系列宣傳活動,向廣大群眾講述我縣勞動模範們的人生故事、分享勞模的成長經歷,引導廣大幹部職工和居民群眾弘揚偉大的勞模精神
  • 史海:毛主席70歲生日破例做壽
    毛主席70歲生日那天,我有幸在頤年堂做現場招待服務工作,這是我在中南海27年裡印象極為深刻的一次經歷,那些值得回味的真情實景到現在仍然歷久彌新,讓我無法忘懷。毛主席破例做壽1963年12月26日,我和陶幼奇在頤年堂值班。一大早就接到毛主席的機要秘書打來的電話,得知下午4點半毛主席要在頤年堂接見六七位客人,一起吃晚飯並照相。
  • 給毛主席當翻譯:中共八大同聲傳譯「卡殼」15秒
    毛主席與外國友人親切交談,筆者(左二)在認真翻譯。  我第一次給毛主席做翻譯是1956年的秋天。那年我22歲,剛剛從北京外國語學院(即現在的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系畢業。後勤的同志對我擔保說,一拿到譯稿就立即給我從箱子下面塞進來,可是當毛主席已經登上了講臺就要宣布開幕的時候,稿子還沒有送進來。毛主席的第一句話是「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現在開幕了」。  這句話的西文譯文在結構上和中文正好相反,動詞「開幕」要放在主語「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前。如果我有稿子,當毛主席開始講話時我會自然地先念「現在開幕了」的西文。
  • ...書寫華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勞模和勞模工作紀實
    2013年4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全國總工會機關同全國勞模代表座談,語重心長地指出。 2015年4月28日,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廈是靠一磚一瓦砌成的,人民的幸福是靠一點一滴創造得來的。
  • 她官至副國級,新中國第一個女工程師,治黃元勳,院士,今年97歲
    曾任水利電力部部長、黨組書記,水利部部長、黨組書記,全國政協政協副主席等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正英,是新中國第一個女工程師和第一代治黃元勳,今年97歲的她正在安享晚年。1974年,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副總統蒙代爾時,親切地向外賓們介紹在座的錢正英,稱其是"中國最老的部長"。2014年6月,在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錢正英獲得全國工程科學技術界大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這是我國社會力量設立的工程界最高獎,錢正英是首位獲獎的女院士。
  • 90歲湖大校友回憶60年前毛主席題寫校名經過
    均為湖南大學提供  本報訊(記者 徐媛 實習生 吳凌川)「我大膽地向李達校長提議將湖南大學改名為毛澤東大學,並以學生會的名義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裝入未封口的信中,並託李校長代為轉交給毛主席。」昨日,在湖南大學紀念毛澤東同志題寫校名60周年座談會上,作為當年的親歷者和參與者,90歲高齡的李傳穠回憶起當時的一幕幕,仍然感慨萬千。
  • 中國勞模快閃《我和我的祖國》榮獲全國金獎
    近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宣教部指導,中國職工文化體育協會、中央企業媒體聯盟等部門主辦的「中國夢勞動美」第六屆全國職工微影視大賽總結展演活動中,由吉林省總工會、中國中車長客工會聯合攝製的中國勞模快閃《我和我的祖國》,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60多個市、縣(自治州)各地報送的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舉國歡騰,毛主席卻曾囑咐航天人:不要驕傲
    22天21.5小時,往返地月共計約76萬公裡的路程的嫦娥五號完成了太多中國從未完成的任務,更值得稱讚的是嫦娥五號任務原本準備的三十五項故障預案中,一項都沒用到,嫦娥五號就這樣承載著全國人民的祝願一路順利高歌,其背後也顯示出我國航天人的高超水平。嫦娥五號返回器帶回的月土怎麼分?航天人早就有了計劃。
  • 南京四歲裸跑弟青島出海衝擊吉尼斯 國際奧委會帆船主席親切接見
    雖然帆船運動在中國起步較晚,但是今年才四歲半的「裸跑弟」作為正式選手參加國際帆船比賽還是頭一回,創造了全世界帆船界的最小比賽年齡。記者從鷹爸何烈勝處了解到,他們已經向金氏世界紀錄的總部提出了申請,這幾天的比賽,他們會給多多拍照、錄影,之後將照片和視頻資料寄給審核機構。  昨天國際帆船主席,約倫.彼得森一行在青島接見了正在參加國際OP帆船賽的「裸跑弟」「鷹爸」一家。
  • 打下美軍U2偵察機,受到毛主席接見,吳大膽為啥隱居鄉村37年?
    上世紀60年代  美制U-2型高空偵察機入侵大陸領空  吳洪甫所在的空軍地空飛彈部隊二營  多次打下了U2  創造了奇蹟  吳洪甫(國家一等功臣)  我18歲參軍  營長說,你是吳大膽,你真成了飛彈眼睛了。
  • 毛主席題寫校名的隴東中學迎來80華誕
    當年9月,毛主席親筆題寫了「隴東中學」校名,隴東特委書記馬文瑞兼任首任校長。1942年,隴東中學首屆畢業生在延安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隴東中學校園一角。該校始終堅守「創紅色文化品牌,做立德樹人先鋒」的發展定位和「立己達人」的校訓,學生核心素養與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逐年穩步提升,先後獲得「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甘肅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全國文明校園」等榮譽,並於2019年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 農民詩人王老九:受毛主席接見 不會寫的字畫圈(圖)
    「1953年9月,農民詩人王老九第一次坐上火車來到北京,參加中國文藝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的接見。」只見王老九站在毛主席像前,對著麥克風,一手拿著發言稿,一手有力地揮舞著,用陝西口音念著他寫的詩,「團結的力量都比天大」。  鏡頭再一切換,是在頤和園舉辦的一場賽詩會。
  • 毛主席與交大的四次機緣
    ▲毛主席題字稿《交通大學(西安)1950-1978年譜》,記載說:1952年12月29日,本校借用毛主席1951年為「北方交通大學」親筆題寫的校名手跡,把毛體「交通大學」作為校名的標識字體。全國實力最強的三所工科大學是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和哈工大,其中交大教授最多,又在全國高校最集中的上海,被選中西遷,也在情理之中。
  • 安丘遊記202010
    其一、國內第一個全面完整的黨史教育館。展陳了自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中國共產黨成立到黨的十九大召開,黨到今天的整個革命建設發展歷史。如此完整的黨史館,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尚屬首例。..  其二、呈現各個時期精神譜系的黨史教育館。
  • 長沙「馬路勞模」張厚時戴上了紅領巾
    8月21日上午,來自長沙市嶽麓區第一小學、湘郡郡維中學、湘郡長德實驗學校、稻田中學的10位學生看望長沙「馬路勞模」張厚時爺爺,聽他講環衛工人的動人故事,感受了一次特別的暑假社會實踐教育課。去年她就去看望了解放長沙的功臣地下黨員韋奶奶,聽韋奶奶講雙槍打土匪和被毛主席接見的故事很受教育和感動。「社會實踐第二課堂很有必要,要讓她在文化學習、思想品質、紅色教育和綜合素質上進一步提高,今後她的人生會更好。」
  • 全能型社區女書記成「全國勞模」
    田象霞參加全國勞模表彰大會。11月24日,在2020年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田象霞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獎章,成為天橋區首位獲此殊榮的城市社區書記,也是本屆全國勞模中濟南唯一的社區幹部。1983年,20歲出頭的田象霞剛來到居委會工作時,當時居委會只有「一間黑屋子,幾張破桌子,坐著幾個老嫂子」,整天面對的是雞毛蒜皮,東家長、西家短的瑣事,服務的對象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老、弱、病、殘。  「為群眾服務的工作,離不開群眾的參與。」由於社區退休職工多,田象霞想盡辦法發動他們。她為退休黨員「把脈」,發現老人像小孩子一樣,特別喜歡得到表揚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