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上海市奉賢區對口幫扶務川自治縣,三批援黔幹部紮根務川、情系群眾,結下山海情緣。
研學基地推動產業化發展
2020年11月,務川喜獲又一張全國性名片,經全國研學旅行基地認定委員會研究決定,批准務川青少年研學旅行基地為全國研學旅行基地。
奉賢區和務川自治縣兩地黨委政府立足於務川「黔北多佳景,風物在思州」的稟賦和奉賢「南上海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優勢,由上海奉賢投資2億元建設務川青少年研學旅行基地,基地於2019年9月試運營,是迄今為止上海對外援建最大的單體項目。基地建成後,引進了上海驢媽媽集團公司作為基地後期的運營團隊,依靠驢媽媽的平臺運營和營銷推廣能力,將基地影響力不斷做大。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仍有5萬餘人來到基地開展活動,務川青少年研學旅行基地已經成為了遵義「網紅打卡地。務川自治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局長李康說:「基地面向重慶、貴陽、遵義三地超4000萬常住人口,以及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至務川地區每年30萬人次的機會客源,可以成為務川和奉賢10萬多名中小學生了解中國國情、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及紅色歷史文化的窗口,打造輻射全國青少年的紅色教育、特色民俗文化旅遊和研學旅行示範基地」。
據上海奉賢第三批援黔幹部林源介紹,目前,研學基地二期工程正與上海驢媽媽集團和社會資本洽談中,包括研學主題樂園、特色民宿區、球幕體驗影院、洪渡河畔水上項目等。
務川青少年研學旅行基地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標杆性工程,成為了務川以「研學 」帶動文化創意、餐飲娛樂、景點開發等發展的特色致富產業,真正在「後幫扶」時期,變扶貧為協作,變「輸血」為「造血」,取兩地所需、展各自所能。
自然提水高山地區不再渴
在務川自治縣紅絲鄉上壩村,入冬以來,村民趙明軍忙著管護油茶。幾年前他就種植了50畝油茶,但因為缺水,每年都會枯死一部分,發展信心嚴重受挫。2018年建成投用的自然能提水項目為他帶來了新的希望。趙明軍告訴我們:「以前油茶每畝大概就死了三分之一,每年都要補植,現在自來水引進了基地,油茶沒發現死苗了,並且長勢非常茂盛,油茶價格高,對油茶種植充滿了信心。」
務川自治縣紅絲鄉上壩村自然能提水項目,揚程739米,海拔500多米處的水源順著輸水管道逆流而上,爬上了海拔1200多米高的山頂水池,不但滿足了全村443戶1857人的安全飲水需求,還為產業用水提供了保障,老百姓們圍繞高位水池發展了油茶6000多畝、綠茶2200畝、天門冬430畝、李子100畝、獼猴桃60畝,烤菸600畝,為全面同步小康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天上水」蓄不了、「地表水」留不住、「地下水」用不上,由於特殊的地理壞境,務川全縣多髮結構性、季節性飲水困難,工程性缺水矛盾突出。上海援黔幹部在得知這一情況後,邀請上海水利專家、科技企業到務調研,經過多次勘察和論證,引進了上海淼匯科技公司的國家科技創新金獎產品—自然能提水項目,通過自然落差勢能,不用電、不用油將海拔低處的水提升到海拔高處,幫助務川半高山以上嚴重缺水地區有效解決了「望得見水難以用水、油電提水難度大成本高用不起水」的難題。
「黨的政策好,水往高處跑」,這是近幾年務川縣老百姓口中經常傳唱的一句話。務川在全省率先成功實施自然能提水項目8個,有效解決了5393戶23383人的安全飲水和產業發展問題。務川自然能提水科技扶貧項目為雲貴高原喀斯特貧困地區解決高山群眾飲水難題、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掃清產業發展缺水障礙,提供了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務貨出山」消費扶貧見成效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部分當地貧困養殖戶陷入滯銷困境,返貧風險較大。「現在雞在手裡賣不出去,眼看著它越養越大,餵養及管理成本一天天上去,雞越大越不好賣,現在每天只有支出沒有收入,真是心慌得很」,殘疾養殖戶張應權說。了解這一情況後,上海援黔幹部翁曄和林源第一時間與奉賢區合作交流辦、機關事務管理局聯繫溝通,採用「機關食堂採購 幹部職工認購」的模式,成功幫助張應權賣出了1000多隻雞,也拓展了務川林下雞銷售渠道。
有了這次經驗,上海援黔幹部和務川職能部門共同發力,幫助務川企業建立「仡源珍品聯盟」,實現市場信息互聯、市場資源互通,抱團發展。利用網際網路+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等優勢,實現「網際網路 招商引資、網際網路 消費扶貧、網際網路 勞務協作、網際網路 文旅扶貧」功能,使務川政府部門、企業和合作社負責人都可以經申請使用擁有一流環境、先進設備和現代氛圍的「一站式」服務空間,進行雲端品牌推介、直播帶貨、商務洽談等活動。藉助臨港科技城、上海遵義館、奉賢大嘴生鮮、奉賢遵義農特產品展銷中心等線下實體體驗店,滿足上海消費者線下消費習慣。利用上海遵義mini店、奉賢展銷中心微商城、「供銷雲」京東、淘寶店等線上平臺,滿足上海消費者線上「一鍵下單、快捷到家」的消費習慣。依託「消費扶貧、申城七進」系列活動將「線上 線下」體驗銷售經常、反覆的針對不同的上海消費群體進行刷屏和廣告「軟推」,讓上海越來越多的「回頭客」成為「遵粉」。
依託上海的大市場和大流通,創新多種體驗銷售模式,共推「務貨出山」,「務貨酒香真正不怕巷子深」。2020年以來,滬遵消費扶貧金額6000萬元,較去年全年增長30倍。提高了務川人民的生產積極性,推動務川經濟發展。
攜手共建移民小區成樂園
大坪街道敬賢社區是務川最大的移民安置社區,也是示範性安置區,敬賢社區的得名來自於奉賢區「敬奉賢人,見賢思齊」的「賢文化」。社區內有著貫穿整個移民安置點的「奉賢路」、首家安置點援建幼兒園「奉賢幼兒園」、上海援建項目「第五小學」(嗶哩嗶哩夢想學校)、上海援建大坪衛生院、扶貧車間、務川和奉賢兩地宣傳部借鑑奉賢經驗探索社區居民自治合作項目「圓夢加油站」等,敬賢社區承載著務川和奉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見證著兩地人民一路攜手走來的深厚友誼,不斷翻閱著扶貧協作新篇章。
扶志扶智教育質量快提升
扶貧先扶智,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教育交流交往受到極大挑戰,兩地教育部門克服疫情帶來的交流交往影響,教育扶貧從線下「轉戰」線上,實施遠程教育幫扶,在學科知識、教研活動、德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音樂課、美術課、科技活動等課程和教師隊伍培訓上,制定了「一校一課表」,開展同步雲上課程。
實施鄉村學校「小而美·小而精」改造提質計劃,積極整合上海財政幫扶和社會各界捐助資金910萬元,先後共完成48所鄉村小學改造,惠及學生6941人。
引進上海B站與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合作共建的「嗶哩嗶哩夢想小學」,B站從硬體改善、課程創新到教師輸送等多維度、系統性地提供支持,並結合嗶哩嗶哩優質UP主資源及真愛夢想現有的夢想課程體系,共同推出「嗶哩嗶哩版夢想課程」,以視頻的方式探索「雙師教育」模式。此外,B站和真愛夢想還在嗶哩嗶哩夢想小學建設名為「夢想中心」的綜合性網際網路教室。
醫療扶貧 群眾就醫得保障
實施鎮村醫療機構功能改善工程,鎮村級醫療機構設施設備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實現了貧困村衛生室的全覆蓋,配備了必需的醫療設備。同時,邀請上海乃至全國知名專家來務,開展了4批次「上海奉賢·光明使者貴州務川行」活動,共計99名醫療專家團隊來到務川,進行免費白內障復明手術等系列義診,邀請了上海市中醫藥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的多名知名專家開展義診、手術示教、專家講座等活動。
六年來,上海、奉賢及社會力量共計投入援建資金4.55億元,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聚焦基本民生民心、著眼「造血」長效產業,一大批扶貧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工程等項目應運而生,書寫了「青溪桃花牽手洪渡河畔」的美麗篇章。(圖/文 鄒科 徐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