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國首都達卡一座名為Rana Plaza 的八層樓建築倒塌,造成逾一千人死亡,逾兩千人受傷。
在服裝史上最慘絕人寰的Rana Plaza 災難六周年忌的當下,遭遇沉重打擊的孟加拉國產業工人的命運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去年底到今年初,伴隨著孟加拉國政府機構接管對服裝工廠的安全監督,以及服裝產業工人為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舉行大規模罷工,服裝行業再次對準了六年前曾發生死亡1,134人——這一服裝史,乃至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事故性災難發生的國度。
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國首都達卡一座名為Rana Plaza 的八層樓建築倒塌,造成逾一千人死亡,逾兩千人受傷。
災難發生後,全球目光對準了全球第二大服裝出口國孟加拉國,包括四大快時尚品牌Zara 、Uniqlo 優衣庫、H&M、Gap 母公司Inditex SA (ITX.MC) 印地紡集團、Fast Retailing Co. Ltd. (9983.T) 迅銷集團、Hennes & Mauritz AB (HM-b.ST)海恩斯莫裡斯集團和Gap Inc (GPS.N) 蓋璞集團等服飾巨頭,以及WalMart Inc. (WMT.N) 沃爾瑪、Macy's (NYSE:M)梅西百貨、JC Penney Co Inc (JCP.N) 彭尼百貨、Sears Holdings Corp(SHLD.O) 西爾斯集團、PVH Corp. (PVH.N) 、義大利Benetton 貝納通、西班牙Mango、英國/愛爾蘭Primark 、荷蘭C&A、法國的Carrefour 家樂福、加拿大的Joe Fresh 等歐美服裝及零售巨頭,悉數被放在道德巨火上炙烤。
一時之間,時尚行業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掩藏的對第三世界底層剝削被血淋淋地揭露,而時尚行業大集團之間面對災難反應的內部分裂,更是讓時尚行業醜惡面目變得格外猙獰。
最終儘管由200多個品牌組成聯盟The Bangladesh Accord on Fire and Building Safety in Bangladesh (簡稱Bangladesh Accord ),並籤署旨在提高孟加拉國服裝工廠安全標準的同名協議。但是六年過去,這一聯盟在去年被孟加拉國政府機構接管,而具體執行仍在等待Bangladesh Accord 的上述是否成功。
與此同時,由於服裝行業激烈的競爭,尤其是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品牌商大幅對供應商壓價並傳遞至供應鏈底層的服裝工廠,而服裝工廠面臨人工上漲和提升工廠安全標準的投資,導致2018年孟加拉國有1,200間服裝工廠倒閉。
如何解決上述難以調和的多方矛盾,在當前環境下似乎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剛剛當選Bangladesh Garment Manufacturers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簡稱BGMEA) 孟加拉國服裝製造商和出口商協會總裁的Rubana Huq 在上月上任時承諾,重建服裝行業的形象是其任上的首要人物,並希望糾正該國服裝行業「最便宜」的標籤,以「更具競爭力」取而代之。這位BGMEA 歷史上首位女性總裁同時是Mohammadi Group 總經理,但她表示,需要糾正行業協會的一些失誤,並堅定地維護工人的權利,並呼籲品牌、供應商和勞工組織都應該聯合起來反對廉價等於競爭的觀點。
Rubana Huq 對於品牌商對供應商的壓價頗有微詞,呼籲品牌方應該大方一點,不應該藉助Rana Plaza 災難大撈形象分,應該為供應鏈和服裝工廠提升安全等級提供融資方面的幫助和便利。
孟加拉國勞工領袖Kalpona Akter 亦罕見站在本國資方一面,認為供應商和工廠主應該聯合起來,抵制那些提出不合理要求進行低價採購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