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英國倫敦最著名的地攤一條街:電影《諾丁山》就拍攝於此

2020-12-19 世界歷史那點事兒

【圖1】位於英國倫敦西郊的「波多貝羅路」是天下聞名的集市。

在英國倫敦西郊的諾丁山地區,有一條舉世聞名的道路,叫做「波多貝羅路」。這條路從南到北,幾乎貫穿了整個行政區。而它之所以聞名天下,不僅是因為那裡遍布著充滿了異國情調的建築,更因為那條路是倫敦最出名的街市。整條街市長940米,路的兩邊遍布著大約1000家商鋪,所銷售的商品從蔬菜、水果,到服裝、配飾,再到各樣二手百貨,可謂是應有盡有。不過那裡最出名的還是古董,它是英國最大的古董市場。

【圖2】「波多貝羅路」的路牌。

在1850年之前,波多貝羅路還不過是一條鄉間小路,被稱之為「格林巷」。它周邊的商鋪和住宅,大多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沿著蜿蜒的山路和彎曲的街道搭建而成,與倫敦其他地區規整的布局形成鮮明對比。

【圖3】電影《諾丁山》海報。

1999年,由好萊塢著名影星朱莉婭·羅伯茨和休·格蘭特主演的浪漫愛情喜劇電影《諾丁山》上映,並大獲成功。影片中,休·格蘭特開了一家生意慘澹的旅遊小書店,而書店所在的位置,就在「波多貝羅路」這條街上。影片的火爆,也讓這條街市的知名度更上一層樓。每年都有許多遊客慕名而來,好多人還專程四處尋訪,只為一睹那家小書店的真容。

【圖4】電影《諾丁山》中的小書店,就坐落在波多貝羅路上。

波多貝羅路的店鋪的營業時間是從周一到周六,其中周四下午1點半之後要歇業,而周日整天閉市。而對於遊客來說,最佳的遊覽時間無疑是周六,因為只有在這一天,街邊的小販才會紛紛「出攤」,因此周六也無疑是一周中最熱鬧的一天。從1996年起,每年8月,在這條街附近還會舉辦一個為期三周的「波多貝羅電影節」,更為這條街增添了許多娛樂和文化氣息。

【圖5】波多貝羅路已經成為了倫敦的一大地標,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川流不息。

下面是1950年的一組老照片,真實記錄了那個年代中,波多貝羅路的繁榮景象。

【圖6】當時的路邊攤,販賣衣服的小販。

【圖7】販賣皮鞋的小攤販。

【圖8】在路邊擺攤,販賣舊家具的人們。

【圖9】一群婦女正在翻看著攤位上的衣服。

【圖10】看上去,當地的居民對路邊的小攤還是非常感興趣的。

正所謂,地攤兒是人間的煙火。看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今我國也在大力復甦地攤經濟,這盛景,能在你的家鄉看到嗎?(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相關焦點

  • 諾丁山是英國倫敦西區地名
    定了16.00 倫敦 出發的火車,所以決定把最後的半天留給賓館附近的諾丁山地區和海德公園。10.00出門,走10分鐘就看到了諾丁山電影裡嘉年華舉辦街的標誌。諾丁山(Notting Hill)是 英國 倫敦 西區地名,靠近海德公園 西北 角,這是一個世界各地居民混居區域,以一年一度的嘉年華會著稱。
  • 電影中的倫敦:時代的隱喻
    它也是一座狄更斯之城,狄更斯的《霧都孤兒》與《雙城記》成為對倫敦想像的重要靈感源泉。電影起源於維多利亞時代。作為一座維多利亞城市的倫敦,在電影表徵中,只需一盞煤氣街燈,一條鵝卵石街,一輛馬車,一片霧,就可以辨認身份。1955年著名的伊靈喜劇《老婦殺手》中,年老善良的主人公懷博菲絲太太就住在一座維多利亞公寓裡。
  • 英國最貴10條街全在倫敦,第一街均價超3億
    最近,英國最大房地產網站Zoopla發布了一份排行榜,展示了全英各個地區最貴的豪宅街。 其中,擁有世界上最多富豪的城市——倫敦,毫無懸念地排霸佔了排行榜的top10。 換句話說,英國最貴的10條街都在倫敦。
  • 電影中的倫敦:時代的隱喻-光明日報-光明網
    它也是一座狄更斯之城,狄更斯的《霧都孤兒》與《雙城記》成為對倫敦想像的重要靈感源泉。電影起源於維多利亞時代。作為一座維多利亞城市的倫敦,在電影表徵中,只需一盞煤氣街燈,一條鵝卵石街,一輛馬車,一片霧,就可以辨認身份。    1955年著名的伊靈喜劇《老婦殺手》中,年老善良的主人公懷博菲絲太太就住在一座維多利亞公寓裡。
  • 英國遊之「倫敦」,精選5個著名影片拍攝外景地
    粉絲想去的哈利波特外景地,英國倫敦5處精選。哈利波特新系列開播,有很多人會重新回顧這部電影吧?哈利波特的粉絲們,從故事的開始—King’s Cross Station為首的倫敦交通很方便,來英國倫敦的時候不要錯過!
  • 電影《真愛至上》帶你遊倫敦
    電影中,比利·馬克對自己的作品和小甜甜爆粗口的廣播錄音棚正是Heat錄音棚,在溫絲莉街4號,現在是鮑爾傳媒集團所在地。  10.牛津塔碼頭(Oxo Tower Wharf)  11.倫敦街的塞爾福裡其百貨(Selfridges, Oxford Street)
  • 現在去英國,分分鐘省出機票錢!
    同時這裡也是英國王室和許多名人死後埋葬的地方,因此英國人也把這裡稱作「榮譽的寶塔尖」。牛頓、達爾文、狄更斯等都長眠於此。伏爾泰曾感慨道:「走進威斯敏斯特教堂,人們所瞻仰的不是君王們的陵寢,而是國家為感謝那些為國增光的最偉大人物的紀念碑。」除此之外,聖保羅大教堂也是值得一去。
  • 罕見彩色老照片,1962年的英國倫敦街景和著名建築
    1962年,斯皮塔佛德市場,位於英國倫敦塔村區,1638年查理一世給予此地經營肉類、禽類的許可之後,數家市場就興建起來了。 西以鞋匠街、北以羊羔街、東以商業街、南以帕特諾斯特路為界。現存的建築建於1887年,由倫敦市法團持有,1926年已經擴建到斯圖爾特街。
  • 那些電影中出現的倫敦著名場景|英國|皮卡迪利廣場|大英博物館|...
    如果說一個城市有自己獨特的氣質的話,倫敦則是高冷與溫暖的結合,看似矛盾,又融合得剛剛好。這裡有處在金字塔頂端人群的奢華快樂,也有午后街角咖啡館裡讀一本書的平凡愜意。小R在這裡讀書生活了三年,愛倫敦,愛它的每一面。當然,這樣的一個城市,也一定深受各路電影導演的喜愛,以倫敦為故事發生地和主場景的電影大片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了。其中,有一些場景反覆地出現在銀幕中,可以說是來倫敦旅行遊玩的必去之地了。
  • 為什麼很多人選擇去英國學電影?
    倫敦還是電視製作的中心,製作公司包括BBC電視中心、天空影視製作基地和倫敦製作室。 因此,越來越多的電影人選擇在英國深造,這裡有最純正的英語語言環境,不僅可以系統了解學習電影產業,感受多元的文化氛圍,還能充分訓練英語交流能力。
  • 參觀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度,一個紳士文化盛行的城市,英國倫敦
    在這條線路上,你可以看到許多著名的景點,如倫敦眼、皮卡迪利廣場、牛津街等,搭乘這條線路,可以很好地滿足你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要求。皮卡迪利廣場站緊忙的交道樞紅皮卡迪利廣場站( Piccadilly Circus Streetation)是地鐵貝克魯線上非常重要的一站,也是倫敦的地標性站點。
  • 波特貝羅路跳蚤市場,倫敦最有名的集市
    因電影《諾丁山》而聞名。其實電影情節早就忘了,喜歡的就是跳蚤市場的那種熱熱鬧鬧的生活氣息,琳琅滿目的小玩意,以及一路飄香的食物味道。血拼後不要錯過街尾的小食檔,雖然為數不多,不過每一間都有自己的特色,食物的香味更可以在十米外聞到,吸引非常。此處更似露天街市般售賣鮮魚、蔬果等,可在此體驗一下真的的倫敦生活!尤其是有不少攤販出售中國古玩。
  • 英國「最有故事」的大橋,是塔是橋分不清,被譽為「倫敦的象徵」
    作為英國著名的母親河,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流經英國西南部十多座城市,橫穿首都倫敦市。長達350公裡、面積達1.3萬平方公裡的泰晤士河流域,在英國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謂一部流動的歷史。
  • 跟著電影遊倫敦,以下五處朝聖觀光景點不容錯過
    波特貝洛市集(Portobello Road Market)蓬勃的各類二手市集是倫敦不可或缺的魅力元素,且很多市集一周七天都開放,比如位於諾丁山的波特貝洛市集。休·格蘭特在電影《諾丁山》拍攝現場。購物之外,波特貝洛市集也以浪漫喜劇《諾丁山》的取景地而聞名於世。影片的開場即是波特貝洛市集的鏡頭,休·格蘭特飾演的男主人公在波特貝洛街142號開了一家專賣旅行書籍的書店,朱莉婭·羅伯茨飾演的好萊塢女明星誤打誤撞闖入店中,兩人上演了一場灰姑娘式的愛情童話。
  • 倫敦最有價值的郵政編碼!
    上一篇我們介紹說:倫敦是一個被老練資本固守的世界頂級市場。買下一棟樓?這種商業地產布局的豪爽,一般家庭是很難實現了。但是,若真要與國內一線城市的房價作比較,倫敦這座世界級金融城中心的房價貌似是可以接受的。
  • 《天下無賊》將拍英文版 《諾丁山》製片人操刀
    搜狐娛樂訊 (文/搜狐北美站-reelme)據好萊塢產業雜誌《綜藝報》最新消息,馮小剛導演2004年的賣座影片《天下無賊》【觀看】將獲得英文版翻拍,幕後操刀的是曾監製《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諾丁山》《真愛至上》等經典浪漫愛情喜劇的英國製片人鄧肯·堪沃斯(Duncan Kenworthy)。
  • 鴨寮街、旺角女人街……香港最火地攤在這裡,「地攤經濟」養活香港...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地攤火了,夜市開了,煙火氣來了!最近,「地攤經濟」一詞在內地徹底火了,多地紛紛設攤販規範點來鼓勵發展地攤經濟。而放眼商業高度發達、購物商場眾多的香港,其市區仍有不少地攤在營運,養活著幾代香港人。
  • 《英國倫敦塔橋建築風景》小李廣-協助拍攝
    倫敦塔橋(英文名:Tower Bridge),倫敦塔橋是從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橋(泰晤士河上共建橋15座),也是倫敦的象徵,有倫敦正門之稱。該橋始建於1886年,1894年6月30日對公眾開放,將倫敦南北區連接成整體。
  • 倫敦的10張標誌性照片
    他描繪的是倫敦金融區中的西裝革履的商人,在巨石建築的陰影下匆匆忙忙地走過的身影,充滿了一種前衛的、電影般的緊張感。這種緊張感和細膩的美感,是他後來聞名遐邇的直觀風格的典型代表。繼1959年的《美國人》系列之後,他的這一系列作品極大地改變了後來的紀實攝影發展歷程。
  • 《英國倫敦大本鐘風景》轟天雷-協助拍攝
    伊莉莎白塔(Elizabeth Tower),舊稱大本鐘(Big Ben),即威斯敏斯特宮鐘塔,世界上著名的哥德式建築之一,倫敦的標誌性建築,英國國會會議廳附屬的鐘樓(Clock Tower)的大報時鐘,2012年6月,英國宣布把倫敦著名地標大本鐘的鐘樓改名為伊莉莎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