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看到我的畫家朋友黃薇為ELLE的周年大典畫了封面。
▲這次黃薇為ELLE風尚大典創作的2020特別版封面,這幾隻熊貓真的是太可愛了。
▲在ELLE風尚大典還上特設了重要環節,邀請近七十位紅毯明星與嘉賓和黃薇創作的《ELLE75周年特別封面》合照。不得不說,當晚真的是一場狂歡,幾乎半個娛樂圈的明星齊聚,真的是群星璀璨。
認真一看,這次的ELLE風尚大典居然是在成都舉行的。
不光如此,康泰納仕中國旗下的時尚媒體Vogue Business In China首屆「新時尚之都指數報告」發布峰會也在成都舉辦。在這份《中國城市時尚指數報告》裡,成都綜合實力最強,位居第一名,這還真是蠻有意思。
畢竟幾年前《新周刊》評」中國時尚之都「,成都是殺出重圍的一匹黑馬。而如今成都不僅坐穩寶座,時尚文化的發展愈發成熟,更是逐步呈現出了 「對外輸出」 的能力。
用「一飛沖天」來形容被成都這幾年的時尚發展,真的毫不誇張。
▲為什麼成都讓時尚圈如此上頭?能被譽為「中國時尚一線城市」的背後,是眾多大牌的數據支撐——Gucci、Tiffany、Acne Studios、Thom Browne等眾多品牌在成都遠洋太古裡的店鋪已成為國內甚至國際業績標杆店鋪,據傳Gucci店的銷售額位列全球第一。像我們的心頭好愛馬仕旗下品牌"上下"、Maison Margiela、Canada Goose La PeriaonMackage Rimowa、等一眾高端時尚和潮流運動品牌都於近月在成都開出零售店鋪;而傳統大牌諸如Louis Vuitton、Dior、Ermenegildo Zegna等也在成都打造全新的pop-up。
有時候,身為一個廣州人,很憤憤不平的是很多時尚活動和一線大牌都不在廣州設點,但是居然在成都就有。
比如三宅一生在廣州就沒店,但是在成都太古裡居然有一個很大的店,比上海那個還大,真是氣死人。
▲成都的三宅一生店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時裝與中國的古典結合得非常完美。外牆是深沉的顏色,走到裡面則是簡潔澄淨的白色空間,透徹人心。
我自己也承認廣州務實,講究吃不講究穿。但肯定也有很多人會迷惑,憑什麼成都這麼一個內陸到不能再內陸的城市,能突圍而出呢?離著海岸線幾千裡呢!
只是無數的事件又真的在證實著這件事,藍小姐上次去參加香奈爾的大秀也是去的成都,據說也是巴黎大秀之後中國首秀。
▲香奈兒在成都辦秀給足夠的誠意,不僅國內的大使們悉數到場,還把品牌形象大使Marine Vacth、Caroline de Maigret 也都請到了成都,甚至專門製作了「香奈兒成都地圖」,幫成都做足了宣傳。
我當時就震驚了,你說說香奈兒這麼大的牌子,在中國好不容易有個秀。你不在北京,不在上海,不在廣州,你選擇成都,你幾個意思?
藍小姐也很疑惑不定,問過幾個圈中人為什麼會在成都,大家的回答一致是因為成都的消費力太強,所有的大品牌在成都都賺得盆滿缽滿。而且從二十多年前起,人家成都就是奢侈品品牌的必爭之地,所以各大奢侈品爭相在成都做大秀不是很應該麼?
▲香奈兒在中國的第一家鞋履精品店也是開在成都太古裡。以上各大品牌的「首店」「唯一站」,將成都作為「奢侈品消費第三城」的地位刻畫得淋漓盡致。
《中國奢侈品零售報告》顯示成都市場LV、Gucci等不少奢侈品銷售業績較去年同期增長130%,
現在人們已經習慣了奢侈品在成都做秀開店這件事,朋友圈裡的時尚達人們時不時就飛往成都,參加各大品牌舉行的活動,光是去年,就有無數個。
數數看,4月Hermès的「探索愛馬仕petit h系列 逆向創作法」從巴黎來到成都遠洋太古裡,而且還是全球巡展中國的唯一站。
同月,Dior男裝限時精品店亮相,幾乎每個時尚達人都在這座巨型未來主義仿生女機器人藝術裝置下打了卡。
▲這一座高達9米的機器人真的是未來感十足。到了夜晚更加驚豔,酷炫十足的鐳射光,與機器人的金屬光澤相呼應,真的有一種走進了科幻大片的感覺。
Louis Vuitton更狠,在太古裡落地了3場大型活動。其中,「時間錦囊」展覽為當年品牌該展覽在中國的唯一一站。
▲這三場活動分別是2019早秋男裝特別限時活動、「時間錦囊」展覽、2019秋冬男裝限時活動,每一場活動的設計都非常有創意和特色。
無論是奢侈品門店還是時尚活動,成都都以勢不可擋的狀態把北京、廣州、深圳甩得遠遠的,甚至還有贏老牌時尚之都上海一頭的意思。眼睜睜地,新時尚之都的時代就這麼來臨了。
要名正言順登上新時尚之都這個寶座,我們得來論道論道能成為真正的時尚之都得有什麼樣獨到的氣質,我們把巴黎和成都放在一起,你會發現這兩者確實有一些共同氣質。
首先真正的時尚之都得有強大的本土文化,有獨特的生活STLYE。
去巴黎最大的感受就是這裡有著遍地的咖啡館,男人女人都穿著時髦無比,有太陽的話, 一律跑到室外,喝著聊著打情罵俏著。
▲還記得《愛在日落黃昏時》的男女主角時隔九年在書店相遇之後,兩人邊走邊說地來到了Le Pure Café,在窗邊的位置坐下,相聊甚歡。連徐志摩也說:"如果巴黎少了咖啡館,恐怕會變得一無可愛。"
你在廣州就絕對看不到滿街的咖啡館,廣州人太商務了,忙著掙錢,大家鬼那麼忙,誰有時間跟你聊大天,但時尚這東西恰恰是要閒出來的。
在我看來,成都遍地的茶館和蒼蠅館子大致能看做是咖啡館的替身,我每次去成都跟我的成都朋友最熱衷的事情就是去各種隱蔽的茶館和蒼蠅館子聊天。
▲成都茶館的標配:竹椅,矮桌,蓋碗茶,綠樹成蔭,和曬著太陽聊天搓著麻將的老茶客們。而創建於民國時期、將近百年的歷史的鶴鳴茶社是最具川西民俗風味的茶館之一。
成都人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哲學和精神世界,他們自成一國。
這一國裡有他們才知道才喜歡的東西,某家小館子、某家酒館、某家灑吧裡的老闆娘……這些密碼沉積在他們心裡,口口相傳,最好還不為人知。原來玉林路上曾經有一個小酒館很出名,後來那歌手把他唱紅了之後,大家都一致表示不去了,因為再去那兒就不酷了。
所有時尚人最引以為傲的原則就是要與別人不一樣,而成都人如此,成都亦如此,這也是為什麼時尚人都愛來成都混著的原因,因為這個地方真的就和別的地方不一樣呀。
四十年改革開放,中國的大小城市都長得差不多,只有成都還頑強地留著許多成都特有的東西,它的街道,它的方言,它的杜甫草堂、它的寬窄巷子、它的擔擔麵……成都人是以LOCAL為自豪的。
▲英國牛津女生鄧扶霞在四川大學交流學習時,迷上了做菜,她嘗試各種菜餚和小吃,嘗遍了街頭餐館,她把自己對中國美食的熱愛寫進書裡,中文版和英文版本都賣得很好。
成都有一種「只要你來了,你就會歸我的「氣派,這導致每次我一下飛機,就覺得自己馬上就會被成都同化。而它同化你的方法很簡單,它用那些麻辣火鍋滾在九米遠就能掀翻你味覺的火鍋花椒味就把你納入了他的懷中。
然後你在那些高大的銀杏樹,那些殷勤的採耳人,那些麻將桌,那些詩歌朗頌會中就忘了來時路,少不入川就是這個道理——
安逸是這個城市最高的生活智慧,安逸什麼?當然是安逸生活。換而言之,把生活擺到第一位正是所有真正時尚之都最核心的密碼。
其二,成都人有一種生在基因裡的天生時髦感。
所謂時髦感,有三個特點,愛新鮮的東西,內心相當自信,還有一種懶洋洋的隨意感。
全世界的人都愛學巴黎女人穿衣服,實際上巴黎女人穿衣服就是這三個特點,她們喜歡新鮮的東西,排斥套裝要混搭要自成一體,精心打扮卻又是要讓你看不出來。
她們連頭髮都不能梳得太齊,要花半個小時打亂,以用製造出一種不經意懶洋洋看上去沒花一點時間老娘就是粗布荊環不掩國色的自信。
這種時髦感,成都人也有。
▲在90年代的時候,成都逐漸開始有了街拍的潮流。當時成都頂尖的時裝店鋪都在春熙路,商戶們的推銷意識不斷增強,嘗試邀約模特擺拍、走秀,擴大宣傳,引領著成都時尚潮流。圖出自世界華人周刊。
▲當時有位叫羅明義的相館攝影師,用相機記錄了不少90年代成都街頭的「潮人」,很多街頭的搭配用今天的眼光看來,依舊迷人。圖出自世界華人周刊。
▲2015年,IFS建成迅速成為了成都新的時尚集中地,成都街拍也是變得越來越火,從中國火到國外。幾十年過去了,成都人對美的追求從未間斷。動圖出自抖音@愛尚街拍。
成都人不但愛新鮮愛熱鬧,關鍵他們還愛文藝,愛藝術,這在整個中國的省會城市裡都是罕見的。
那麼多年前,世界還是封閉的時候,詩人就愛扎堆去成都。
▲1986年12月,四川的《星星詩刊》舉辦了「中國詩歌節」,邀請了由刊物評選出的中國當代十大青年詩人,有顧城、北島、舒婷和楊煉等,這些詩人被主辦方請到了成都。那時候,詩人是頂級的流量明星,走到哪兒都能喚起人山人海的簇擁。
無非因為那裡有美麗的姑娘,最重要人家還真心愛詩。
▲肖全拍的這個美麗的成都女孩愛上了一個藝術家,她就掙錢去養藝術家,成都女孩就是這樣的飈悍和俠義,她們不在規則之內。
成都人,至少是我接觸的成都人,整體上是無限嚮往著外面的世界的,她們的內心是開放的,我去成都每次都要去屋頂的櫻園組個飯局,見見認識了很多年的老友的潔塵,寧遠,熊櫻熊燕……
那裡不但菜好吃,我還還能看到各種各樣的詩會,看到許多文藝圈如雷慣耳的名字,大家能坐在一起吃飯,「講外面的事」,他們的眼睛裡閃著光,喜歡聽,但是絕無羨慕。
因為他們年輕時都去過,他們都在北京上海廣州混過,但無一例外最後都還是回到在都,他們喜歡外面的世界,覺得真精彩。但關鍵是他們覺得自己的世界也不錯,也很精彩,這裡外的平衡造就了成都人平和包容的性格。
成都人愛美,也愛藝術,所以出音樂美術人才,音樂人不說遠了,最紅的李宇春就是。
成都還是真正的藝術重鎮,藝術圈的盛事不是在杭州就是在成都,成都生活著大量全國都出名的畫家,他們看上去偏劇一隅,實際上又和外面時刻相連。
▲上世紀80年代初,四川美術學院湧現出一批傑出的畫家,他們的名字也成為一個時代的榮光。這就是中國當代美術史上繞不開的「四川畫派」,他們是何多苓、羅中立、毛旭輝、周春芽、葉永青。而何多苓以其詩意唯美、優雅感傷、神秘莫測的藝術特質,成為中國當代畫壇的不可多得的人物。
▲周春芽可說是現在國內最有分量的藝術家之一,在國際畫壇也享有一定聲譽,在2013年時,他的作品年成交累計金額達到了4.7億元,也是當年最貴的在世藝術家,在之後的榜單中,每年也都是名列前幾位。
▲周春芽曾經說:」我畫的大家很熟悉的題材——桃花,也是在成都獲得的靈感。成都有龍泉山,春天一到,滿開桃花,3月,人面桃花,形容大家的身心愉悅,人剛好在過冬之後,走出戶外,呼吸萬象新鮮。桃花的盛開,其實與人性那一面相融通,春天始終能喚起人性的一些東西,比如對生活的熱愛。桃花為什麼能感動我,首先我是熱愛這個地方的生活,才能感覺到桃花這種氣息。」
藝術和時尚從來緊緊相連,我在成都人身上看得到一種特別的活力,從不固步自封,但也從不妄自菲薄。
一方面他們很渴望新鮮空氣的加入,一方面他們又把自己的呼吸調得很舒暢,每一個人都活出自我,再用一種懶洋洋的隨意感消解了這種自我,我覺得這種氣質蠻時髦。
最後這個地方愛女人。
其實一個城市迷不迷人,時不時尚,有一個硬指標,那就是這個城市寵不寵它的女人。 有人說因為成都美女多,但長沙也美女多,怎麼不見街頭有那麼多美人,或者我們應該說當一個城市真正寵它的女人,這個城市的女人才會更美。
在一個城市女性的社會地位高,是因為一種集體無意識。所有的人自覺不自覺地高看女人一眼,尊重她們,愛護她們。女人們一旦在這種空氣裡就會長得更自如和水靈,這個城市的女人就會自然而然更有信心,更有魅力。
於是她們表現出來的氣質就是捨我其誰,就是愛打扮也敢打扮,更敢於活得特立獨行。
▲成都的街拍一騎絕塵,排得上全國前三。它曾一度衝出外網,震驚過Tiktok,引得Twitter3100萬網友競相圍觀,帖子標題就是「中國街頭隨時在上演時裝秀」。圖出自Twitter用戶@PRADUH。
二十年前廣州的媒體全國數一數二,但要說從業者來往最頻繁的就是成都,我們做時尚雜誌,要在全國各地設記者站,除了北上廣深惟一的內陸城市就是成都。
那時給我們寫稿的人著名的撰稿人有很多是成都女人,光是我記得的就有潔塵、翟永明、唐映紅、虹影、小你,西門媚……她們普遍又長得漂亮,又會寫,又很抱團。
當年有本成都的時尚雜誌叫《優雅》,經常舉行各種聚會,女孩們穿得都很時髦,往前一站,真的只能用亮麗的風景線來形容,那種盛況,只可能發生在成都人。
▲《優雅》雜誌原名《舞臺與人生》,創刊於1980年。2002年,改刊名為《優雅》。2005年的時候,雜誌花了整本書的篇幅講述了「成都中國紅粉第一城」這個理念,向當時人們印象中擁有美女最多的一些城市發出了一封火藥味十足的「挑戰書」,影響非常大。
我在中國任何一個別的城市都沒見過這種場面,廣州的女寫手普遍蓬頭垢面不出來,北京灰又大。是,上海也有很多漂亮時尚的撰稿人,但她們王不見王,絕對不會齊齊整整一起出來曬冷。回想一下,真是叫人心馳神往的成都風景。
在中國,只有四川男人把「耙耳朵」這個略有點屈辱的稱號扛了下來,他們和熱愛「買洗燒」(做飯)加小氣的上海男人一樣,用更退讓更溫存的姿式託舉著成就著他們的女人,這也顯示出一座城市更為文明、更為先進的內核。
美國德拉瓦州大學教授ANN TOWNS專門寫過一篇社會學的學術論文講述一個城市的女性地位高為何會代表這個城市更文明。
▲這篇論文的核心是說在男性社會裡,女性本是一個弱勢性別,但如果一個城市尊重女性給很多機會女性讓女性發光發亮,本質上說明這這個城市精神核心是更加文明和先進的,不恃強凌弱,不達爾文,象徵著在其它方面也會更體恤弱者整個社會更為公平。
時尚這東西,很有趣,雖然沒什麼用,很耗錢,但卻代表著人類很精神的那一方面。
成為一個時尚之都不僅僅是有奢侈品買,有大展看,更重要的是它給人空間,只有自由自寬容的地方才能讓人覺得自由,才能讓每一個人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自由自如,這正是時尚之於人的要義。
就像老佛爺Karl Lagerfeld說的那句話:「Luxury is the ease of a T-shirt in a very expensive dress. If you don't have it, you are not a person used to luxury. You are just a rich person who can buy stuff.。」
當你穿T恤和穿名牌衣服一樣安逸自在,你才是真正的時尚中人。只有讓這裡的人活出安逸自在,才能成為真正的時尚之都。
成都給人的放鬆和慢,以及懶洋洋不介意麻將要永遠打下去的精神,讓這個城市有一種奇特的吸引力,你會不自覺得地愛上這裡。
▲由藝術家勞倫斯·阿金特創作的懸掛在 IFS 樓外的大熊貓裝置,之所以能夠成為成都的地標,就是因為成都就像大熊貓一樣,有一種讓人慾罷不能的魔力。
藍小姐上次從成都回來,就被香奈兒和成都的小龍蝦打得暈頭轉腦,跟我胡言亂語,你說,我要不要在成都買個房,我好喜歡成都。
我大笑:「哎,我早十年就有這個念頭了,你知不知道成都是我去得最多的城市。」這幾年,確實我去成都的頻率比回長沙還高。
甚至就在我新出的這本小說裡,我也把結尾的地點放在了成都——這沒辦法,就是覺得合適,應該,嗯,還時尚。
我愛成都。
--推廣
來源: 消費日報 | 作者:王新文 | 責編:華曉梅 電子信箱:1840420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