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自己的個人興趣愛好,最近買了一本中山義幸撰寫的有關韓語學習的書《初級韓語》(高橋書店),開始了學習韓語的「長途旅行」。在正式學習之前,對於韓語的印象,是由很多的圈圈、橫槓和豎線組成。如果沒有一點韓語基礎的話,那真是100%地看不懂,更不會明白是什麼意思了。雖說韓語也有漢字,但在日常生活中好像並不是很常用。我注意觀察了一下周圍,那些和韓國有關的東西,化妝品、裝飾物、韓國電視劇等等,都幾乎沒有漢字,全部都是「符號」。在這一點上,日語就不同於韓語,日語在平時的使用當中就經常會使用到漢字。
說到學習韓語,讓我回想起當初來日本留學時,學習日語的那段時間。記得剛開始學習日語的時候,平假名和片假名還不是分得很清楚,有很多單詞都不會念,句子也不會讀,但是因為有漢字出現在句子裡,所以,大致的意思也能夠多多少少地猜出一點。那個時候我就在想,幸好日語裡面有漢字,即使不會念,也可以根據漢字的中文解釋猜出大概的意思。就因為這個「猜」,曾經還鬧出過一個小笑話兒,令我至今記憶猶新。
記得剛來日本不久的時候,日語水平還只是基礎水平,有的對話要讓對方寫下來給我看,我才能慢慢理解。有一天和幾位剛認識不久的日本朋友一起吃飯聊天,其中一位朋友說,她妹妹在外地念書有時候很想念自己的妹妹,所以經常給妹妹寫信。她說的那些話,那時的我並沒有完全聽懂,所以就讓她幫我寫在紙上,看了看她寫的話,我都差不多看懂了,唯獨只有這一句,我是怎麼也沒能夠理解。如果只是看文字,因為上面寫著「手紙」和「送」,所以,我就猜成是「送手紙」的意思。但是,我一直在納悶:日本人還有這樣的習俗?想念人的時候就送衛生紙?雖然他們的廁所的確是很乾淨、很衛生,難道就是因為「想人送手紙」的緣故?頓時,我的腦海裡滿是浮想聯翩,我把能想的,能猜的,全都試了一個邊,可結果還是沒有找到一個令我自己滿意的答案。因為當時的日語水平也不高,盲目地去問「為什麼」的話又有點羞澀,所以,索性就留著問題到學校去問老師。
後來,去問了學校老師才知道,日語中的「手紙」,在中文裡的解釋是「信」的意思。這下我才明白,原來「送手紙」不是「送衛生紙」,而是「寄信」的意思。而朋友那天寫的那段話的意思也就應該是「因為想念自己的妹妹,所以經常給妹妹寄信」。這時我才豁然開朗,憋了一晚上的「?」終於有了答案,可以變成「。」了。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幸虧不懂就問沒有不懂裝懂,去學校問了老師,才能讓這個笑話只停留在我腦海裡的「浮想聯翩」,沒有跳出我的大腦,以至於鬧出更大的笑話。不過,如果帶著當時我的那些「浮想聯翩」的疑問,正面地去問日本朋友「為什麼」的話,很有可能會多多少少地產生點不必要的小誤會,或許還會影響到我和朋友之間「新鮮」的友誼。看來,遇到不懂的事情還是應當即時請教。當然,也應當注意詢問的對象和場合。
不懂就問,沒的是一時的「面子」;而不懂裝懂,丟的則是一輩子的「臉」。
(來源:日本新華僑報網;作者:徐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