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春節的由來演變及風俗文化嗎?

2020-12-19 佳沛文化漫談

《尚書舜典》中記載:「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又云:「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

01《漫談傳統節日文化》系列第2回

在古代,人們並不把新年稱作「春節」,夏以「歲」稱年,商以「祀」稱年,到了唐虞時期,以「載」稱年,時間運行於變化之意。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和演變嗎?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春節的由來、演變、風俗文化。

春節,古稱元旦,指農曆新年的第一天。「元」者始也,「旦」者晨也。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辛亥革命後,為了便於和世界各國計時一致,規定了公曆一月一日為新年,通稱「元旦」,將農曆正月初一改為「春節:,於是春節就成了正月初一的名稱。

02春節的起源及演變

最早的春節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他們用硃砂塗臉,身披鳥羽,唱跳吃喝,非常熱鬧。這也是年末最後一個月稱為臘月的由來。

傳統的春節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小年)或臘月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很多地方流行的民謠說:「吃了臘八飯,就來八年辦」,「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塊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貼春聯;二十九,灌壺酒;年三十,包扁食。」等等。

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些還相傳至今,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塵布新、迎喜接福等。在先秦是,過春節人們就已經有了釀酒宰羊的歡聚場景,在漢朝時,祭祖是春節的重要活動和習俗,魏晉時則形成了除夕守歲,到唐朝時,人們除了登門拜年,還發明了賀卡,而宋代人們則吃餃子,放爆竹。

03關於春節的傳說

相傳,古代有一種叫「年」的獸,也叫「夕」,每到除夕就會出來吞畜傷人,一次「年」獸闖進村,見一老人身披紅袍在院中燒著竹子,突然傳來「噴噴啪啪的炸響聲,」年「獸就被嚇跑了,後來人們就知道了,每年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貼紅對聯,放爆竹,用來驅趕年獸。年獸一年出沒一次,這一日叫」過年「(年來了),將過年這一夜叫」除夕「(除掉夕)。

也有相傳,古代有一個鬼蜮世界,山上大桃樹上有一隻金雞,每當金雞長鳴時,遊蕩的鬼魂比趕回鬼蜮,鬼蜮的大門兩邊站著神茶鬱壘兩位大神,他們會對鬼魂在夜間是否傷天害理進行審判,因而民間就有了用桃木雕刻成他們的樣子,以避邪防害。這雕刻上兩神的桃木板被稱為「桃符」,後來形成了春節貼門神春聯的習俗。

04關於春節的習俗

時至今日,除了祀神祭祖活動有所淡化,其他春節的習俗得到了完好的繼承和發展,比如:

除塵布新:「塵」指灰塵,也指「陳」,陳舊,「二十四,掃房子」這是從堯舜時代一直延至今的風俗,每逢春節來臨之際,每家每戶都要打掃環境。

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在漢代民間把兩塊可有」神茶「、」鬱壘「二神的桃木板貼於大門兩側,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取代。直到現代,人們會在家的門框上貼上春聯、福字和年畫。

放鞭炮,在沒有火藥和紙張的年代,人們用火燒竹子爆裂發聲來驅逐瘟神,到了北宋時期,民間出現了捲紙包裹火藥的「鞭炮」,一直延續至今,在禁止燃放鞭炮的城市,部分人們會用電子鞭炮代替。

守歲拜年:從魏晉開始,有了守歲的活動,到了唐宋開始,就開始有了拜年的習俗,直到現在,大家在春節會團聚守在熒幕前看著春晚,等候見證新舊年交替時刻的到來,會在新舊年交替之際,將新春祝福送到親朋好友、領導上司的手中。

在我國,春節是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春節是人們情感釋放的重要載體,也是一年一度狂歡和精神支柱,在這一天,人們都儘可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對新一年的期盼和美好祝福。

相關焦點

  • 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風俗演變之後臨沂人知道幾個
    在我國過春節的風俗流傳很長時間了,關於春節的由來和風俗也是各種各樣,下面小編就來說一個關於春節由來的傳說故事和春節期間都有什麼風俗習慣。   春節的由來: 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國君,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大悅,感到有道理。   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
  • 「百家號鼠你紅」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對於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你又了解多少呢?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現代年輕人對於春節的傳統習俗關注的越來越少,因此說到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很多90後、00後感到一臉茫然。
  • 幼兒園大班教案《春節風俗由來》含反思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大班教案《春節風俗由來》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春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認讀字、詞「年,春節」,理解的情節和內容,了解中國春節各種風俗的由來,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春節風俗由來》含反思教案吧。
  • 春節的由來,你了解嗎?
    趣味猜猜猜猜2021年我最想做的三件事資料乾貨教師知識日曆招教寒假作業問題諮詢點擊>>招教考試線上諮詢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此外關於過年還有傳說呢,你知道麼?關於「過年」的傳說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名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 每年都過春節,關於春節的習俗,你們都知道嗎?
    貼春聯、包餃子、大掃除、準備年夜飯……春節的氛圍越來越濃。提起春節,相信很多人都能講出一段難忘的經歷,但關於春節的由來和春節的習俗,你們了解多少呢?關於春節春節,也就是農曆新年。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不過除夕和大年初一甚為隆重,當然這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 元旦的來歷由來20字50字簡介 元旦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元旦節,但是你知道元旦是怎麼來的嗎?你知道有關於元旦的故事嗎?元旦有什麼風俗習慣呢?元旦放幾天假元旦的來歷由來20字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
  • 春節的由來作文(精選10篇)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古文、詩詞、民族音樂、戲劇、國畫、書法、對聯、燈謎等,還有一些傳統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下面讓我說說「年」吧。  春節的由來作文3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 中國古代菸袋文化:透過菸袋演變史看各地風俗
    但你知道中國古代菸袋的演變嗎?下面,筆者將以歷史的眼光帶領大家從古代菸袋的演變中發現那些蘊含其中的風俗人情。一、細數各地關於菸袋的風俗習慣眾所周知,一個地區長期存在的物什必然會帶有這個地區的特色文化,所以穿溯該物品的發展歷史,也可以知道這個地區的特點。歷史的烙印在文化物品上總是格外明顯。
  • 同是春節,新加坡華人春節風俗大不同
    春節是中國及一些亞洲民族一個古老而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節日。在新加坡,華人高達70%以上,顯然春節是也其隆重的日子,一派張燈結彩、熱鬧熙攘的景象,喜慶的氛圍溢滿獅城。雖說與國內同樣是過春節農曆年,但新加坡的春節風俗都有其不同之處。現在,馬上為你盤點一下新加坡的過年風俗!
  • 春節貼窗花的歷史由來?
    百家號文史領域春節特輯獨家供稿呂海峰眾所周知,窗花是我們春節,尤其是農村人過春節的必需品之一。然而,我們的春節為什麼要貼窗花呢?它的歷史由來又是咋回事呢?事實上,春節貼窗花在我們中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宋朝到元朝期間開始廣為流傳,並逐漸成形。窗花就是貼在窗紙或窗戶玻璃上的剪紙,而關於剪紙手工藝術的歷史,我們還得從紙的出現開始說起。也就是由於漢代紙的發明才進而促使了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普及,直到它成為了我們春節過年時候的風俗之一。
  •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2017-01-28 00:20:5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
  • 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但這些國家也都年味濃濃,你知道有哪些嗎?
    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但這些國家也都年味濃濃,你知道有哪些嗎?說到春節,相信每一位中國人都再熟悉不過了,作為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春節都是非常盛大的。據悉,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在一年年頭歲尾的時候進行祭神祭祖的活動,後來也就演變成為了如今的「春節」。而在歷史時期,我們中國達到了一度的鼎盛繁榮,還是當今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那麼你們知道嗎?在當今世界,還有一些國家,此時此刻也是年味濃濃,來看看都有哪些國家吧!
  • 春節將至,了解傳統文化的時候到了!
    2021Happy New Year春節貼春聯【活動設計】春節貼春聯是中國傳統的習俗,也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它更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好多幼兒春節有和爸爸、媽媽貼春聯的經歷,但他們只是盲目地幫忙,覺得好玩而已,並不了解其中所蘊含的深厚的傳統文化,我們開展此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通過大膽交流中了解我們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 春節的由來和習俗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日,每到春節時,在外的遊子紛紛回家和家人一起慶祝農曆新年,春節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春節的由來春節這一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有很多神話故事來說明春節的來歷,不過一般認為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年的風俗,現在也是我國重要節日。
  • 端午節的由來你知道多少?端午又稱龍舟節
    端午節的由來你知道多少?端午又稱龍舟節時間:2020-06-25 09: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你知道多少?端午又稱龍舟節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分別是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
  • 你知道嗎,春節本該叫元旦,古人曾在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過春節
    春節,是中華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作為新年,它已經存在了四千多年。但是「春節」這個名稱,卻只出現百餘年。雖然我們今天給孩子講「年」的由來,都是從傳說中的「年獸」開始的,但是,真正的起源應該是古代人民慶祝勞動成果的活動和祭拜天地的活動。
  • 我國春節日期的變遷和名稱由來:日期歷朝不一,名稱來自民國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可是,你知道春節的概念是怎麼來的嗎?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手抄報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馬上就要過年了,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嗎?傳統習俗又有哪些呢?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