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手機貼膜已經是共識了,一些手機甚至出廠自帶貼膜,看起來真貼心!但可惜的是,這些自帶貼膜往往都只是塑料膜,不管是手感還是耐用程度,都鮮有提供比淘寶爆款更出色的體驗。
所以這事兒非常令人鬱悶——你們廠家明明在宣傳裡說了這手機用的大猩猩第 N 代玻璃、上了防指紋塗層,結果出廠就自帶「一毀所有」的低廉塑料膜。話說如果是為了贏合用戶要貼膜的需求,廠商不應該利用自己的做機經驗和供應鏈整合、為用戶定製與屏幕玻璃手感和強度相似的鋼化玻璃膜麼?
但部分用戶很滿意這樣的原廠貼膜,然後一直把膜用到布滿慘不忍睹的劃痕再換(甚至有人即便這樣也不肯換!)。於廠商而言,這是花小錢買口碑,但卻阻礙了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技術發展成果的感知,仿佛這些年來的手機屏幕玻璃並沒有什麼長進,看起來沒變化,運氣不好摔一下也還是會碎。
手機碎不碎屏還得看「人品」
幾年前網上就有個段子,說蘋果為了讓屏幕更薄、更亮、更通透,每年砸那麼多錢換來 N% 的提升,結果一張幾毛錢的膜 Pia 地貼上去,完全抹殺了這些好不容易才做到的體驗提升。而這個老段子,卻一直能用到今天。
隨著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屏佔比越來越高、以及曲面屏的出現,讓手機屏幕的強度面臨著比起以往更嚴峻的挑戰,同時也隨著 2.5D屏幕玻璃的興起,鋼化膜的形態也跟著改進了。以前那種直邊膜貼不全屏幕會導致邊緣出現彩虹紋影響觀感,於是出現了「更高級」的全覆蓋 3D 膜。我第一次見到這種膜貼在 iPhone 6上的時候,內心是崩潰的,因為這種膜由於是將鋼化膜和塑料包邊結合,以致厚度增加,觀感很差(恕在下直言,這種膜簡直是垃圾中的戰鬥機)。
每次看到別人手機上那殘破卻依然「頑強」的貼膜,小編都在替手機哀鳴——那麼辛苦做到的全貼合、廣色域都白瞎了啊。這也衍生出了另一個問題,既然有許多人能夠「忍受」糟糕的貼膜糟糕的閱讀體驗,那麼千元機還需要對屏幕手感做優化嗎?所以也許蘋果是有理由出個廉價版 iPhone,舍掉更好的屏幕、手感,畢竟貼上那層厚厚的全包膜以後,不管是 sRGB 還是 DCI-P3 廣色域,看起來都是一樣的稀爛,沒什麼分別了。
全包裹和半包裹的貼膜在弧邊屏上體驗都不好
貼不貼膜、貼什麼膜,取決於用戶對手感和安全的取捨(雖然貼了鋼化膜也不能保證屏幕就不會碎)。隨著現在二手交易市場的興起,新手機出掉也很容易,完好的屏幕確實能帶來一定的溢價,但這種溢價也依然有限。花了那麼多錢買了一部「可能是西半球最好用的手機」,結果卻用厚厚的一層全包膜包裹起來捨不得用,不禁令小編想起《搏擊俱樂部》裡的臺詞:到底是你擁有了物質、還是物質擁有了你?
P.S.不貼膜以致意外手滑手機碎屏也別怪小編,因為你貼了膜屏幕也可能炸裂,不一定是小編的鍋。這大概就是薛丁格的鋼化膜吧——鋼化膜碎了而屏幕沒碎,你也不能確定就是鋼化膜救了手機屏幕一命,因為還可能當時的衝擊壓根就傷不到屏幕玻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