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這種肥胖的動物,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的,不愧是海洋館中的寵兒,深受各年齡段參觀者的歡迎。關於企鵝,我們都知道它是生活在南極的一種生物,也知道它是由鳥類退化而成的,但是關於企鵝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呢?如果你是企鵝愛好者,那麼今天的文章你一定不能錯過了。
人類第一次發現企鵝是在什麼時候呢?關於企鵝發現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紀末期,它們的發現者不是生物學家也不是考古學家,而是一群來自葡萄牙的水手。當水手們路過好望角的時候,他們看見了這種黑白分明的動物,但大家都不知道這是什麼。直到三十八年後,歷史學家皮加菲塔和麥哲倫船隊一起航行至巴塔哥尼亞海岸再次見到了這種未知的生物,企鵝才開始被人類記載。
是的,企鵝不止生活在南極大陸,在靠近南極的非洲的溫帶地區也有企鵝的足跡,只是種類比較少,而且生活在人煙稀少的地方。生活地區最接近赤道的企鵝是加拉帕格斯企鵝,分布在南極地區以外的企鵝只佔所有企鵝種類的四分之一不到,但是活動範圍僅限於極地,也就是只有在極地才能生存的企鵝卻只有兩種。
企鵝這個名稱並不是這種生物的本名。在企鵝被發現的時候,大家只知道這是一種奇怪的動物,並沒有給它們命名,只是簡單地把它叫做一種不知名的鵝。同時,由於認識的局限以及對南極地區的位置,在早期,人們只知道企鵝生活在南溫帶,直到十八世紀末恩門才開始給它命名,它的名字被翻譯成中文意思是肥胖的鳥,而中國人發現企鵝的花紋從正面看起來像「企」字,並且「企」在古漢語中也有站立的意思,所以才把這種不知名的鵝叫做企鵝。
企鵝的雙翼具有十分神奇的特點,即使在南極這麼寒冷的地方遊泳,它們身上也並不會結冰。一開始人們猜猜是不是因為企鵝的脂肪足夠厚,不僅可以抵禦寒冷,並且還能維持溫度防止結冰,後來科學家們經過深入研究,發現對於這個問題人們只答對了一半。企鵝之所以不會結冰,除了它們的脂肪足夠厚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們的羽毛可以防水,這種可以防水的結構也被人們設想是否可以運用在航天事業當中。
企鵝臭臭的糞便在人類發現企鵝的過程中也綁了不少忙。就在十一年前,英國人在研究南極冰川的時候,利用衛星拍攝技術意外拍攝到了企鵝的糞便。於是他們順藤摸瓜,跟隨這些糞便的痕跡發現了超過十個人們未曾發現的帝企鵝的聚居地,在這次探索中,人們意外發現了超過一萬隻企鵝的存在。
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能夠通過沉積在地底的物質中所殘留的企鵝的糞便還有企鵝的排洩數據分析出企鵝曾經存在的地方。如果幸運能夠獲得足夠多的資料,還可以還原出某個地方企鵝大規模滅絕的原因,巴布亞企鵝在南極的消失就是這樣子被分析出來的。好啦,今天我們的文章就到這裡啦,下次再見。
部分資料來源於《動物奇葩說》作者:尼克·卡魯索,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