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的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整個系統由55顆衛星構成,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它們共同織成一張「天網」,可服務全球。
材料中「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聯繫現實生活,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佳作
壘土之妙,九仞之積
北京考生
天網籠蓋四海,在我國新發展時期更助一臂之力,人們觀望他的龐然全貌,其中不乏精巧設計,五十五顆衛星相輔相成,各盡其用各司其職自為壘土之妙,眾力所歸方有九仞之積。
天網的精妙一是在眾志成城,二是在各司所長;每一顆衛星都在管轄範圍內按部就班,眾多範圍在精確的計算下重疊覆蓋,最終確保整個組網部署的可靠運行;天網如此,人事也是如此。事物運行的軌跡都有著無數部分重疊構成,協作一詞便出現了更多奧妙所在。
古今多少故事少不了眾人拾柴,而對於眾人的組成,其中選擇也是大有其道。正如《楚辭·卜居》所言: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人不能十全十美,但總有所長之處,取得賢能任重其長,雖是同一件事,但能有不同的發展,如季康子問孔子學生是否能從政,雖各人特點不同,但卻能從不同角度進行側重,或識見通達,或多才多藝,或勇敢果決,人盡其能物盡其用,能力本無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各擅勝場,每一股力量都有其所妙之處,合理規劃定策,「就其所長而成就之,亦是一事」。
正如天網每一顆自有功用,九仞之土中每一筐皆自有其重。著名的房謀杜斷就並非相互爭辯的存在,而也並非在世俗輿論下爭出個房高或杜高來,左右兩僕射共商規章典法,各具專長而又各有特色,故任人之妙相比於競爭更在於協作:《杜如晦傳》曾描述房善謀劃,而杜則擅決策,如此一來「笙磬同音,惟房與杜」才流傳甚廣。所以眾人各有千秋,司可為之職,儘可能之事,才能九仞之積。
各取所長各司其職,在剛剛過去的並不平凡的疫情時期也體現的淋漓盡致。火神山醫院一舉打響中國速度,五千萬人分秒必爭,各類「神仙」共展神通,設計圖紙迅速交付,中國電信的5G互聯與雲網融合,多家物資企業挺身而出……十天內平地拔起的不止是希望,更是凝聚力構成的韌性大網,將人民的心情於水深火熱之中撈捕而後又給予一個安定的港灣,織成民族強大又溫暖的心網。
天網在雲海之上,而萬物運作之網將事物相串,將人心相連,將人民相聚,將精神相匯。欲積九仞山海,若能掌握凝聚壘土的奧妙,任人有道盡物其能,和泰人安,長溪抱山。
點評
1.立意不俗,表意精緻。本文巧用對稱和比喻,恰如其分地詮釋材料「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的題旨,立意顯豁,表意精緻。
2.語言典雅,結構嚴謹。本文採取層層遞進結構,先論天網之精妙,接著化用《楚辭·卜居》所言與房謀杜斷之爭辯,最後列舉火神山醫院之實證,語言典雅脫俗,前後銜接自然,結構完整。
3.舉例典型,說服力強。本文用例不多,但非常典型。譬如用季康子問政論「人盡其能物盡其用,能力本無高下貴賤之分」,舉「中國電信的5G互聯與雲網融合」助力火神山醫院一舉打響中國速度,一古一今,要言不煩。
一星有一光,織就夜空燦爛
北京考生
當我們抬頭仰望夜空,除了璀璨的繁星,還有一張看不見卻又真實存在的「天網」,五十五顆衛星將我們保護起來,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但是當它們聚在一起時會產生最佳的效果。
這像極了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我們身為個體,但卻無處不在社會之中、聯繫之中。個體的獨特之處體現在集體之中,個人能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定位;無數個體的特別編織成了一個完整的集體,反過來又能為個體提供庇佑。兩者相互依存,不可分離。
羅曼·羅蘭有言:「每個人都有他的隱藏的精華,和任何別人的精華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氣味。」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也許你曾為自己的渺小而感到自卑與迷茫,但是要相信每個人都有力量,不管是大是小,只有勇敢地嘗試過,才能知道自己的獨特之處在哪裡,找到自己的定位,努力地去提高和完善自己,揚己之長,才能實現個人的價值。
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和提高是基礎,但是一個人的力量再大、再特別,也終究是有限的,不能成就整片夜空的群星燦爛,而假如每個「一點點」都發揮它獨特的地方,無論是否微小都堅定地發光,就能實現整體的璀璨。
2020年的前半段,一場疫情打亂了生活的原有軌跡,在漫長的假期裡,幾乎所有人心中都壓著一座大山。在可怕的疫情面前,個人的反抗顯得那麼無力,但我們並不只是一個人,也是一群人中的一部分,各司其職,就成了最嚴密的防線。有領導人員統籌策劃,有研究人員研發藥物,有醫護人員前線救治,有交通人員運輸物資……而普通人也至少能做到可以戴好口罩,不出門,不添亂。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控制不了疫情,但是將他們聚成一個整體,即使面對全國性的疫情也不畏懼,這就是群體的力量。
事實上,個體與集體之間微妙的聯繫自古以來都存在。《晉書·天文志》中認為北鬥七星各有所指:「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衡為音,開陽為律,搖光為星。」而我們去看時,最先注意到的還是它們構成那一個獨特的「勺」型,從而確定方向,當今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與組成它的每一顆衛星之間的關係又何嘗不是如此?找到個人的獨特價值,但並不意味著就此脫離了社會,我們最終依然要回到集體之中,在集體中發揮自己的功用。
在我們置身其中的世界裡,勇敢地發光,發自己的光,再抬頭時一定能看見屬於我們的燦爛夜空。
點評
1.立意精準,表意鏗鏘。本文緊扣話題核心,將材料「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置換成「一星有一光,織就夜空燦爛」,凸顯個體與群體的密切關聯,立意精準,音韻和諧,表意鏗鏘有致。
2.論層清晰,素材精當。本文由情境切入,然後提出觀點,運用類比和比喻依次展開論證,最後聯繫實際,將個體與集體之間的微妙聯繫以「北鬥七星」形象作比,論證的邏輯性極強,所選素材無論是名言還是事例,都非常切合觀點。
3.首尾呼應,結構圓合。文章由夜景入題,又由夜景結題,在兩次寫景過程巧妙植入中心論點,將「一星一光」與「夜空燦爛」勾連成文,理寓其中,構思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