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的第10個月,就逐漸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在這個階段,寶寶懂得學樣發語音,無意識的說dada、mama,對敲手中積木,拉著物體慢慢站起,扶著牆壁站起。
除了這些行為上的發展,寶寶開始哭的少了,說的多了,開始會結合聲音和身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可以適當培養寶寶的語言行為發育。
但是你不必太過刻意的教寶寶很多東西,讓寶寶自然的學習說話。下面介紹幾種辦法可以促進寶寶語言行為的發展。
文字遊戲
1. 先準備一段非常簡單的故事或者話語,配合自己的身體部位形象生動的展示給寶寶,最好和寶寶配合著來。
比如:公園裡小小熊走呀走(可以用你的手指在寶寶肚子上或你的肚子上畫圈圈),一步兩步三步(你的手指可以從寶寶胳膊上走到肩膀),蹦蹦跳(再拿一個毛絨玩具來回比劃)
2. 給出相應的提示詞:這個提示詞是能夠引起寶寶反應的,比如給寶寶示範拍手、擊掌這些動作的時候,引導幫助寶寶尋找到與他對應的部位進行觸碰。給他提示詞的時候,觀察寶寶對特定的詞語反應,你就知道他的記憶力是怎樣的。
3. 文字與事物的聯想:比如給孩子讀書或者繪本的時候,看到「小貓、小狗」,而家中正好有小貓小狗,就可以指著書中的貓,對照著家長的貓,說:看,貓。像這種詞彙與場景的結合輸出給寶寶,會在寶寶大腦語言中樞裡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記。
這個時候,寶寶還小,學字學說話讀書,都要遵循寶寶自身的承受能力,而不要拔苗助長急於求成,才能讓寶寶更加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