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備考的時候,要對考試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要找到考試科目的重難點,然後逐個擊破。下面給大家從考研方向、考點分值設置及所佔比例、參考書目、複習時間分配等方面分析一下計算機專業備考重難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1 考研方向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計算機專業主要分為三大類:計算機基礎專業、與理工科交叉的計算機專業、與文科藝術類交叉的計算機專業。
一、計算機基礎專業:
專業要求與就業方向:這些專業不但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理論和應用開發技術,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又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學生畢業後能在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從事計算機應用以及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開發、維護等工作。
二、與理工科交叉的計算機專業:
與理工科交叉而衍生的計算機專業很多,如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自動化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通信工程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計算機應用與維護專業等。
三、與文科藝術類相交叉的計算機專業
提醒廣大考生,如果選擇藝術類院校的上述專業,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報考人數眾多而招生人數有限,中國美術學院的報名與錄取比例在2~5%是很正常的事,由此可見競爭之殘酷,門檻之高。
主要包括:計算機美術設計專業、網頁設計專業、影視動畫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專業要求與就業方向:本專業是以美術造型能力為基礎,以裝飾、建築等專業為設計依據的創造性專業學科,培養能夠獨立從事居住環境和商業環境的設計以及其他環境藝術設計與施工的專門型、應用型人才。
以上簡單列舉的是幾個常見的計算機以及相關的專業,只是計算機專業大家庭中很小的一部分,供廣大考生在報考時參考。
2 考點分值設置及所佔比例
統考科目包括四門計算機專業課: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作業系統和計算機網絡,這四門課程合在一起稱為計算機科學專業基礎綜合,共150分。
四門專業課在試卷中所佔的分數分別為:數據結構45分,計算機組成原理45分,作業系統35分,計算機網絡25分。
計算機專業基礎綜合考試一共有兩種題型:單選題和綜合應用題。
第一種題型是單選題,共40道題,每題2分,滿分80分。其中1~10題是數據結構部分,11~22題是計算機組成原理部分,23~32題是作業系統部分,33~40題是計算機網絡部分;
第二種題型是綜合應用題,共7道大題,滿分70分。按題目編號來說,41題、42題是數據結構題,分值各為10分和15分,43和44題是計算機組成原理題,各佔8分和13分,45題和46題是作業系統題,各佔7分和8分,47題是計算機網絡題,分值為9分。
2021年的計算機網絡,單項選擇題佔16分、綜合應用題佔9分可能性大,試卷整體難度沒有太大變化。
3 參考書目
數據結構:嚴蔚敏主編《數據結構(第二版)》清華大學出版社。鑑於這本書市面上有多種版本,我們建議採用C語言版本。複習習題集為習題為新版的《數據結構1800題》。
作業系統:湯小丹、湯子瀛等主編《計算機作業系統(第三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複習習題集為:湯子瀛等主編《計算機作業系統學習指導與題解》(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計算機組成原理:唐朔飛主編《計算機組成原理(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複習習題集:唐朔飛《計算機組成原理:學習指導與習題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
計算機網絡:謝希仁主編《計算機網絡(第5版)》電子工業出版社。複習習題集:《計算機網絡知識要點與習題解析》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大家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所以,對不同科目,大家要採用不同的複習方法,一定要認真仔細地看教材,多次複習課本,把握重點。
計算機組成原理和計算機網絡,由於概念性的知識多,重在理解,因此必須準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並配以適當的習題,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
4 複習時間分配
計算機統考科目之間有一定的內在聯繫,數據結構和組成原理是作業系統的先修課程,計算機網絡相對來說比較獨立,或者說不需要先修課程。內容的交叉有一些,主要表現在組成原理和作業系統這兩門專業課之間,二者都包含了存儲系統和輸入/輸出系統的內容,如:內存管理的各種頁面置換算法、虛擬存儲器等。
如果是初學者,也就是跨考專業的考生,建議先學習完數據結構和組成原理後再學習作業系統。重點放在數據結構和組成原理上,作業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的很多知識點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如果不是初學者,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點程度,先易後難的方式複習,具體因人而異,靈活安排。
最後,心態很重要,每天給自己制定的複習計劃嚴格執行的同時,適當的娛樂活動(休息)也是不可或缺的。加油!
注意:
上海海事大學:專碩改考408
人大信息學院:軟工專碩改考408
復旦大學:原軟體學院0835學碩停止招生,名額調整至081202。(實際為961改考408)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所有專業改考408
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全部改考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