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往年公務員考試調查,有接近三分之一的考生認為行測題中的數量關係題是最難的,有些考生甚至在最後塗答題卡時全蒙B或A。當然還有一種比較明智的做法就是調一部分題去做,一些考生認為行測數量關係題的分數較高,所以就調一些比較簡單的題去做,減少攻克難題的時間,從而保證了其他題型的答題質量。每年公考行測中的數量關係題目數量大約在10到15題左右,分值佔比約百分之十。
利用高效地解題技巧從而保證正確率和運算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在行測備考中我們不禁要夯實基礎,還要培養一些快速解題思路和手段,例如奧數中的牛吃草問題,這個模型即是存在一個定量,既有使其增加的量,也有使其減少的量。這種題型常以排比句的形式出現。
先來簡單地介紹下「牛吃草」問題:一個牧場長滿青草,青草每天均勻生長。若放養27頭牛,6天把草吃盡;若放養23頭牛,9天把草吃盡。若放養21頭牛,幾天能把草吃盡?
問題排比:放養27頭牛,6天把草吃盡;若放養23頭牛,9天把草吃盡。若放養21頭牛,幾天能把草吃盡。這是典型的牛吃草問題,所以以其為判定標準,對數量關係題中出現的類似題型進行集中地分析作答。
這類題的題型特徵可以歸納為草的總量、每頭牛每天吃的草量、草每天生長的數量是不變的。
我們再看看一下牛吃草問題,及與其相似的行程問題:
那我們接下來看一道例題並進行分析:
例:某招聘會在入場前若干分鐘就開始排隊,每分鐘來的求職人數一樣多,從開始入場到等候入場的隊伍消失,同時開 4 個入口需 30 分鐘,同時開 5 個入口需 20 分鐘。如果同時打開6 個入口,需多少分鐘? A.8 B.10 C.12 D.15
【答案】D。
解答:這道題中出現了明顯的排比句,同時開 4 個入口需 30 分鐘,同時開 5 個入口需 20 分鐘。如果同時打開6 個入口,需多少分鐘?故判斷此題為牛吃草問題。根據公式入口相當於牛,檢票時間相當於吃草時間。(4-x)×30=(5-x)×20=(6-x)×t,解得 x=2,t=15,即如果同時打開 6 個入口,從開始入場到隊伍消失時,需要 15 分鐘。
上面是運用形成問題中基本公式的簡單例子,還有幾種是牛吃草問題的常見題型:
(圖片出處:中公教育)
從近五年真題來看,考察範圍主要是小學奧數、高中代數和一些幾何題型,聽上去需要很高的技巧,但實則不然,基礎的奧數絕不是那麼深奧難懂的,其更注重思維的深度。除了行測裡面其他模塊不能有明顯的缺陷之外,數量關係題準確率至少要達到60%,否則,即使進入面試,也是一個追趕者的姿態。所以數量關係是制勝的法寶,而不是食之無味的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