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3月1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今天,上海市教委公布《2020年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去年以來,上海各界關心的小學、初中入學政策改革今天終於落地。
《實施意見》要求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測評等名義選拔學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未來,上海各區將根據《實施意見》制定本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實施方案和具體事項,將於3月13日和3月20日公布。
2019年6月底,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今天公布的上海版《實施意見》即為地方實操版本。
記者了解到,此前上海的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實施的是「公民同招」政策,即公辦學校採取對口入學方式報名、錄取,民辦學校公辦對口入學的同一天,進行「面談入學」。一名想要報考民辦學校的學生,可以填報一所民辦學校,如果未能被錄取,其原本對口的公辦學校又招生滿員,則這名學生就要進入區級統籌,由區教育局為其就近分配一所合適的學校。
改革後,民辦學校的「面談入學」環節,被改為了「搖號入學」。即,民辦學校在報考人數超過其核定招生計劃數的情況下,採取公開搖號的辦法決定一名學生是否可以入學。「公民同招」政策保持不變。
「通過新政的實施,希望實現兩個轉變。一是民辦學校從生源依賴,向學校特色發展轉變;二是學校教育從選好學生,向教好學生轉變。」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期待通過新政阻斷升學與各類校外培訓機構之間的利益鏈,把快樂童年還給孩子們。
針對公眾關注的搖號公正性問題,《實施意見》規定,為確保公平公正,家長在市級平臺統一報名,電腦隨機錄取使用全市統一軟體,全程錄像,向市、區兩級教育行政、督導、監察部門以及學校家委會代表等公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民辦學校要在招生簡章中公開「三個承諾」,包括:不提前組織學生報名或變相報名,不舉行任何形式的測試、測評、面試、面談或調查,招生錄取不與任何培訓機構掛鈎。
此外,針對一些九年一貫制的民辦學校,新政也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家長的實際情況。「參考2019年的直升比例,確定直升計劃額,直升名額可在全市統一搖號前由學校搖號產生;剩餘的面向校外招生的名額,則參與全市統一搖號。」上海市教委基教處副處長周勤健說,民辦一貫制學校可設置小升初本校免試直升計劃和校外招生計劃,如本校直升意願人數大於免試直升計劃數,將由區教育行政部門實施電腦隨機錄取。
記者了解到,上海近年來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轉向「優質均衡」。通過學區化集團化建設、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新優質學校建設等舉措,努力辦好每一所家門口的學校,讓市民就近享有優質教育資源。據悉,上海全市目前建有學區、集團共233個,覆蓋75%以上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緊密型學區、集團建設深入推進。
2018年起,上海幼升小開始實施「公民同招」,對促進公民辦學校發展機會公平、優化教育生態、緩解家長焦慮起到積極作用。
新政下,民辦學校招生將採取「分類計劃、分類報名、分類搖號、分類錄取」的辦法。有意願就讀民辦學校的,需要在「上海市義務教育入學報名系統」上填報志願。家長可填報1所民辦學校參加電腦隨機錄取,並可填報1個民辦學校調劑志願。「這個調劑志願,可以是同一所民辦學校的不同收費標準的班級或者不同教學方案的班級,也可以是另一所民辦學校。」周勤健說,學生填報志願後,如民辦學校報名人數小於或等於招生計劃的,全部錄取;如民辦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5月18日-19日將按分類計劃組織實施電腦隨機錄取。
記者注意到,在加強公辦學校建設的同時,上海還將繼續積極支持民辦學校特色發展,推進特色學校、特色項目、特色課程等建設,如果是「不挑選生源的民辦學校」,可享受與公辦學校同樣的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名額分配招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