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李逵是上上人物,寫得真是一片天真爛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無一個入得他眼。《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語。」
這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歎對《水滸傳》中李逵所作的評價,不難看出,金聖歎對李逵還是頗為喜愛的,稱讚他「天真爛漫」,其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黑旋風」李逵也是一個心粗膽大、率直忠誠、魯莽好戰,「傻的有些可愛」的形象。
總而言之,在「傳統」觀念中,李逵還算得上一條好漢!
然而,若是精讀過《水滸傳》的朋友想必會發現,李逵的所作所為根本擔不起「好漢」之名,因而在一些也是描寫宋江起義的文學作品中,作者對李逵進行了「懲罰」,《蕩寇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那麼李逵在《蕩寇志》和《水滸傳》中的下場有何不同呢?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李逵到底有多「惡」!
一、殺人如麻的「黑旋風」
《水滸傳》中,李逵本是鄉野莽夫,因打死人而流亡江州,做了一個小牢頭,期間結識了被發配到江州的宋江,從此成為宋江的「忠實打手」,宋江成為梁山之主後,李逵的地位水漲船高,成為步軍第五位頭領,上應「天殺星」。
「天殺星」主「殺」,這正是李逵的真實寫照,在李逵數次出手中,幾乎每一次他都是殺到興起,不分善惡,見人就砍,比如梁山好漢大鬧江州劫法場時,李逵「一斧一個,排頭兒砍將去」,很多圍觀的平民都被他砍殺。
再比如梁山泊攻打祝家莊時,李逵不僅殺了前來投降的扈成本,還將扈太公一門老幼盡數殺了,更為過分的是,為了逼朱仝上山,李逵竟然能狠下心摔死年僅四歲的小衙內!
總而言之,《水滸傳》中的李逵就是一個不分善惡,嗜殺成性,殺人如麻的「惡魔」,不僅算不上好漢,稱其為「人渣」都是抬舉他了。
然而由於「主角光環」的原因,《水滸傳》最後還是給了李逵一個比較好的結局,但在《蕩寇志》中,作者卻狠狠「懲罰」了李逵!
下面我們就來對比一下兩本書中李逵的結局!
二、同樣的人生,不同的結局
《水滸傳》中,儘管李逵數次明確表示反對投降,但在宋江一意孤行,接受招安後,李逵也就偃旗息鼓了,跟隨宋江出徵遼國,討伐田虎、王慶、方臘,這期間梁山好漢傷亡過半,李逵卻是毫髮無損,在剿滅方臘起義後,李逵跟隨宋江班師回朝,接受封賞,成為鎮江潤州都統制。
後來蔡京、高俅等人以「御酒之計」毒害宋江,宋江飲下毒酒後自知時日無多,因害怕自己死後李逵起兵造反,壞其清名而誆騙李逵也喝下毒酒,李逵得知後,卻說「生時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個小鬼」,然後毒發身亡!
不難看出,作者還是「偏愛」李逵的,雖然李逵最終難逃一死,但他死亡的方式與臨終之前所說的話,卻使他的死亡顯得有些悲壯,反而凸顯出宋江的卑鄙無恥,很多人也是據此得出李逵忠誠的結論。總之,李逵在《水滸傳》中的結局還算是「體面」!
然而這一切到了《蕩寇志》中,就變的不一樣了!
李逵在《蕩寇志》中的結局為「於汶河渡被召圻、高梁、唐猛協擒,押赴京城凌遲處死」,召圻、高梁、唐猛三人圍攻李逵,最終將其手筋腳筋全都挑斷,然後掐著他的脖子,像抓野豬一樣將他活捉!李逵落網後,隨即被押赴京城,最後被當作宋江團夥的「二號人物」,「享受」了凌遲之刑!
不難看出,《蕩寇志》的作者對李逵是極為痛恨的,不僅以一種極為屈辱的方式將其活捉,還以「凌遲之刑」這種最為殘忍恐怖的刑罰結束了他的生命!那麼問題來了,《蕩寇志》的作者為何如此痛恨李逵呢?
三、這得從作者的自身經歷說起
《蕩寇志》的作者名為俞萬春,嚴格來說,俞萬春不僅僅是痛恨李逵,而是痛恨《水滸傳》中的所有梁山好漢!這是因為俞萬春生活的年代正好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前夕,當時清王朝內部盜賊四起,而俞萬春又很早就隨父參軍,平定民變,這使得他有感於當時中國受盜賊橫行之苦,因而對盜賊深惡痛絕!
在這種觀點的影響下,俞萬春對謳歌農民起義的《水滸傳》也極為「痛恨」,多次表示《水滸傳》是「邪說淫辭,壞人心術,貽害無窮」,為此俞萬春緊接金聖歎「腰斬」過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從七十一回寫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張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書為《蕩寇志》!
在《水滸傳》中,宋江等「一百單八將」是絕對的主角,是「正面人物」,但在《蕩寇志》中,宋江等人卻成了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他們作惡多端,最終被張叔夜率領的「雷部三十六將」擊敗,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俞萬春站在封建統治階級的角度,以「尊王滅寇」的思想對宋江起義大加貶斥,最後更是使得深得人們崇敬喜愛的梁山英雄一個個身死非命,無一倖免,其用心之狠毒實在令人不齒,不過在小編看來,李逵的結局實在是罪有應得,一點都不過分!
小結:
雖然我們習慣上將梁山一百零八位首領都稱之為梁山好漢,但深究之下,其中很多人都擔不起這個「好漢」之名,例如偷雞摸狗的「鼓上蚤」時遷,形同「廢物」的「鐵扇子」宋清、好色成性的「矮腳虎」王英、本領低微的「白日鼠」白勝等人。
至於李逵就更不用說了,一個濫殺無辜,嗜殺成性的「惡魔」和「好漢」沒有半點關係,其結局就應該像《蕩寇志》中描寫的那樣,以最殘酷的刑罰結束他罪惡的一生!
此外,梁山好漢在《水滸傳》與《蕩寇志》中結局的不同也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沒有絕對的善與惡,一切都隨立場的改變而轉變,在擁護朝廷的人們的眼中,梁山一干人就是強盜,十惡不赦。
而在仇視朝廷的人們的眼中,梁山眾人就成了好漢,成了英雄,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不要對一件事妄下定論,尤其是在不清楚雙方的立場之前!
參考資料:《水滸傳》《蕩寇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