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臺》中有世情的苦澀,眾生在人世間的奮鬥、掙扎,無奈和無力。但作者似乎無意於在簡單的層面上批評時代的局限和社會分工與分配的「不合理」,或者替無從自我表達的所謂的「底層」代言,而是書寫古往今來橫亙宇內莫之能御無從逃遁的人之生命中所必須承受之重。陳彥從我們習焉不察的生活世界中發現並創造了一種新的人物形象,並通過這種形象表達了他對帶有根本性的人之生存境況的感受與思考。
裝臺究竟演了什麼?
#裝臺#《裝臺》電視劇由張嘉譯和閆妮主演。我也是為了他倆才去追了這部劇。可是越往後看越覺得這部劇中很多人很多事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主演」,劇中的那些人情世故,是我們這些普通人逃不掉的。
劇中圍繞順子展開了幾條故事線。順子,大雀兒,墩墩,蔡素芬,菊,二代,三皮。每一個角色都體現了生活的林林總總。
故事發生在一群給劇院搭臺的人身上,他們不承認他們是搭臺的,「我們是在搞藝術,所以叫裝臺,搭臺是體力活」。「裝臺」,成了他們這群幹體力活的最藝術的叫法。裝臺的老大叫刁大順,手下跟著一群兄弟,大雀兒,墩墩,猴子……他們在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裡幹著自己心中的「藝術活」,故事圍繞著刁大順展開了。
順子遇到了失意的蔡素芬,本打算開始一段美好的生活。可是本來結過兩次婚的他給自己留下了很多麻煩。素芬也是一個被傷害過的苦命人,她離開家鄉遇到順子,本應該很幸福,但是還有一個「影子」跟著她。「影子」是她的學生,叫楊波,外號「三皮「,他也愛上了素芬。在三皮的包圍下,素芬和順子在一起的路格外困難。
大女兒刁菊花,村裡人叫菊。她的媽媽在她小時候就離開了這個家。在順子二婚的時候,家裡來了他的二女兒韓梅,韓梅的母親不久也去世了。菊從小經歷的事情,讓她雖然很愛自己的父親,很愛自己的妹妹,很愛這個家,確不會表達。在她的幹擾下,順子和素芬的生活一直不如意。好在菊最後接納了素芬。
裝臺要告訴我們什麼?
《裝臺》中有世情的苦澀,眾生在人世間的奮鬥、掙扎,無奈和無力。但作者似乎無意於在簡單的層面上批評時代的局限和社會分工與分配的「不合理」,或者替無從自我表達的所謂的「底層」代言,而是書寫古往今來橫亙宇內莫之能御無從逃遁的人之生命中所必須承受之重。陳彥從我們習焉不察的生活世界中發現並創造了一種新的人物形象,並通過這種形象表達了他對帶有根本性的人之生存境況的感受與思考。
《裝臺》原作我們沒有看過,但是我相信兩者意欲給人們傳達的思想應該相差不大。
電視劇中的一段話至今記憶尤深:「其實細想,人不管弄啥,都是給別人裝臺子。你服務我,我服務你嘛」。他們給唱戲的裝臺,唱戲的給領導裝臺,領導給更大的領導裝臺……
無論你在哪個位置,只要你被需要了,你就有存在的價值。
順子,一個渴望自己擁有一個家庭的苦命人,他的形象是很多打工人的形象,靠自己的雙手吃飯,靠著自己的勞動撫養自己的女兒。歷經艱難也要和素芬在一起,他的經歷可以說很心酸,也很圓滿。
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愛自己的家庭,去爭取自己的幸福,去幫助自己的兄弟。在別人看來他屬於「老好人」,但是這不正是這個社會說的正直老實的人嗎?
菊也許是這部劇中最招受謾罵最多的人物之一。她不是不愛,只是不知道怎麼愛而已。生活中這種人沒有親眼見過也會聽到一些。沒有人會希望自己最親的人不好過。
所以,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如果不會表達,請多多嘗試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
其他很多角色我沒有再寫下去,因為我總覺得他們都很「現實」,仿佛有時候我都是那樣的人,我也在重複那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