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地下7000米的巖石是什麼樣?海地所科普活動帶你走進自然奧秘
半島記者 王麗平
「這是我國最深的大陸科學鑽探井「松科二井」的巖心樣品,他是來自7000米地下的巖石,它比黃金還貴。」4月27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迎來第50個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動中,自然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工程師高建偉向前來參觀的同學們講解地質知識。今年4月22日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確定「珍愛美麗地球 守護自然資源」的主題,4月22日至28日是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圍繞「珍愛美麗地球 守護自然資源」的活動主題,聯合自然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舉辦了一場「探索深海、深地資源奧秘」的專題科普活動。來自青島市南京路小學、香港路小學、德縣路小學、天山小學、櫸園學校、嶗山育才學校等六所學校的200多名師生參加到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參加活動。科普活動在海洋地質科技館、學術報告廳和陽光球場三個場地同時開展。
在海洋地質科技館,科普志願者為觀眾講解巖石的分類、地球結構、地球演化、板塊構造、海底擴張學說、海洋地質調查工作方法和研究內容、海底地形地貌、海洋中的礦產資源、海岸帶環境等科學知識,介紹館中收藏的各種巖石礦物標本、古生物化石,讓同學們對地球演化和海洋科學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在學術報告廳,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和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的科普專家分別為學生呈送了《活躍的地球:大陸漂移與板塊構造》和《深入地球內部的望遠鏡—科學鑽探》兩場精彩的科普報告,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許明博士講解了地球結構及構造演化,科學家提出並完善板塊構造理論的過程,讓學生了解了地質構造運動產生的自然現象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係;自然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高建偉工程師以中國大陸最深的科學鑽探井—松科二井為例,介紹了全球深海、深地鑽探研究的情況,特別是鑽探松科二井研究松遼盆地白堊紀環境演化、恐龍滅絕以及探尋深部礦產資源的科學目標,讓學生了解地質學家探索深地深海秘密的方法及對社會發展的意義。
在陽光球場, 「探索深海、深地資源奧秘」專題科普展區,學生們可以參觀深海、深地資源探測的科普展板,還可以開展可燃冰、松科二井研學體驗。科學家們將「可燃冰」樣品請出實驗室,讓觀眾近距離接觸可燃冰,向觀眾展示可燃冰的分解和點燃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了解可燃冰的物理化學性質。自然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帶來了我國最深的大陸科學鑽探井「松科二井」的巖心樣品,讓青島的同學們親眼見到7000米地下的巖石,在這裡,同學們還能通過「松科二井」 VR設備了解深地鑽探技術以及白堊紀地質環境演化等科學知識。在海洋地質科普VR2.0體驗區,佩帶上頭盔就能觀察到海洋獨特的地形地貌,觀看海底冷泉、熱泉以及極端環境下生物等奇異景象,動感逼真的畫面,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受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探索海洋的興趣,同學們紛紛在在籤名區宣傳布告上寫下研學感受。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作為國家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全國海洋教育科普基地以及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充分發揮業務特色,聯合自然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科普資源優勢,利用創新性科普產品,面向社會合作開展地球日科普活動,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宣傳地質科技成果,增加青少年對地球科學領域科研工作的認知,提高了社會公眾珍愛美麗地球、守護自然資源的意識。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