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教兒子減法,萌娃一句話把寶媽給噎住了,十位不肯借怎麼辦?
隨著每家每戶都提高了對教育的重視,新晉的寶爸寶媽們紛紛都對自家寶貝的學習情況十分上心,甚至不惜在結束一天勞累的工作與家務活後仍擠出時間教導孩子的學習,為的只是能讓自家寶貝學會更多,從而贏在起跑線上。
這不這裡就有一位寶媽在教導自家寶貝做減法的時候,被孩子的一句話給噎住了。
孩子在媽媽數次為他講解數學借位講解法的運算法則後,仍舊是對此一知半解。對此寶媽就不得不運用比喻,將數學運算和借東西聯繫起來,她告訴兒子:當個位數不夠減的時候,你就要向十位借走十個1,這樣一來就能解決問題了。
正當寶媽以為孩子這次該明白怎樣進行運算了吧,誰知孩子的一句話卻把她噎得無話可說。孩子用弱弱的語氣回到:那要是十位不答應借給我怎麼辦?
小孩子的思維方式和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可以說是大相逕庭的,於是乎,孩子會向父母提出「十位不肯借怎麼辦」這種讓大人一時無法回答的問題是十分正常的。
只是作為父母的我們,在孩子無法理解減法運算的表象的基礎上,更應該看清楚其背後的深層原因。
孩子之所以在學習加減法身上出現問題,究其原因不外乎孩子對於數字的進位、進位以及借位這三者之間的關係的理解仍不到位。在這種時候父母如果一味用借取這種類似投機取巧的方式教導孩子的話,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也無法真正解答孩子的疑慮。
家長在教導孩子的數學思維的時候,孩子如果會提出疑慮這是一件好事,家長不該嫌麻煩、對此置之不理。
相反,如果孩子出現此類問題,這將是一次絕好的機會來加深孩子對有關知識原理的認識與理解,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到知識的運用與學習的樂趣。
在此情況下,家長可以用換詞語的方式,一步步地引導孩子進行學習。在孩子對數字和數量的概念理解不到位的背景下,家長們要因勢利導,讓孩子明白加減運算的本質就是一種數量關係的變化。
在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時,家長應該讓孩子先掌握十以內的加法,然後就是十以內的減法,同理就是先後掌握二十以內的加減運算。讓孩子在充分觀察個位數和十位數的前途下,明白個位數和十位數的聯繫與區別,如此一來,孩子掌握加減運算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寫在最後,作為家長的我自然懂得各位父母對自家寶貝的深切期望,希望孩子年幼便能學到更多。但如果孩子的年紀還太小不適合學習數學的話,家長也沒有這個必要一定要孩子太早。
就像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數學家一樣,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在數學的領域上耕耘的,即便是孩子有數學上的天賦,也要注意孩子的年齡。數學的學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學好數學必須具備相關的生活與科學知識。
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他即使能對兩個數字進行加減運算,但他卻無法理解其背後的深意,不懂得數學運算究竟有什麼意義。因此,各位寶爸寶媽們還是請按捺住自己那顆望子成龍的急切心情,不要在孩子還無法了解數學含義的時候就強行拔苗助長,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利大於弊。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朋友,你們覺得過早教導孩子學習數學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