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樂高這類積木課程在家長心中的評價就很兩極化。
有些家長覺著,孩子在家自己拼拼麼好了,機構裡教的都是套路,沒啥意思的!
還有些家長覺著,機構裡教的樂高還是挺難的,孩子特別喜歡,各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都有了不少提升,特別是有各種比賽,大點再加上編程,對孩子來說,非常有挑戰性的!還是越早學越好!
還有一些是以我為代表的一撥人,不清楚!不了解!那就不學了吧!or那就報一個吧!
關於編程機構和編程啟蒙,之前和果果計算機專業的小姨交流後,我們分享了
編程機構爆雷後,這篇良心科普和建議必須看!
最近,群裡好多家長問樂高課,於是,我又騷擾起了果果小姨~
01
樂高低齡課在學啥?
因為果果對拼搭類的興趣實在是一般,所以對於積木類的課程,我一直都特別好奇,機構裡學啥?
我們自己在家拼拼和去機構有啥不一樣嗎?
根據果姨說的,不同的機構學的東西都不是太一樣,
但因為樂高的整個體系比較完善,我們主要拿樂高活動中心【樂高教育】體系來看吧!
先貼上一份某樂高活動中心的課程設置來看看:
參考樂高的一個課程大致設置,就能很清楚的看出來樂高機構的課程主要是這個三個進階模塊:
拼搭---機械拼搭---機器人
而不同的階段,利用積木拼搭所講授的內容也是循序漸進,逐漸抽象。
可以理解為這三大塊:
情感表達、生活常識
↓↓↓
力學、機械知識
↓↓↓
編程,及其與機械結合
雖然不同機構課程設置有差異,但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這個課程節奏是大差不差的,
而低齡的樂高機構課程設置,仔細瞅瞅,情感表達,生活常識,職業常識,簡單力學。。。
嗯?這不是早教麼!
納尼?低齡的樂高就是【全科啟蒙早教】?!
02
樂高低齡啟蒙全科?
全科是哪科?
一直以來我們對於樂高機構的刻板印象是和STEAM,創造力,機器人,編程等概念聯繫在一起的。
而這些新興概念,我們很熟悉,卻不一定理解。
所以樂高課程總是那麼神秘,讓人想要一探究竟,但可能即使看了也看不大懂。
「早教」這個概念剛進入市場時,家長的心態不也差不多嗎?
所以,對樂高機構早期課程來說,將它理解為全科早教啟蒙,可能更容易些。
樂高官方的這個圖就很清晰明白的說明了,樂高教育是幫助學齡前兒童培養重要的技能。
什麼技能?技能跟上邊說的全科有什麼關係?全科都有什麼科呢?小娃學起來會不會難啊?!會不會沒效果?!
接下來我們就以樂高官網的詳細教案為例,來看看都有哪些技能以及哪些科目。
1.情緒
3-5歲課程《我的情緒》這個教案中,一共12個課時安排,
課程中,主要用樂高套裝去做課堂道具,
每個課時,主要由聯繫--建構--反思--拓展 四個部分組成。
我們以第二課《喬喬感到焦慮》為例,看看樂高的這四個部分具體是怎麼進行的~
①聯繫:在課堂上,聯繫其實就是導入,一般都是故事導入,以及故事中一些詞彙的講解~
②建構:這一部分就是真正的搭積木環節啦,和在家裡自己拼搭部分差不多~
③反思:這一部分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引導孩子思考這節課的主題。
並思考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會焦慮。
④拓展:在反思環節,我們提出的疑問,有什麼解決辦法嗎?一些實用的建議分享給小朋友吧~
對於低齡娃,初期啟蒙中,認字,識數往往不是最重要的,第一次做人,孩子每天都在體驗各種各樣新鮮的事物,
而這些體驗中,情緒是將伴隨孩子終身且最需要學習處理的東西,所以樂高機構中,低齡課程或多或少都會涉及。
2.社會性
《我們的社區》教案中,一共12課循序漸進的讓孩子從了解自己的家開始到自己的社區,逐漸擴展到職業,購物等日常生活,從自我認識到開始去認識這個世界。
有些場景,娃可能不太熟悉,樂高拼搭將這些場景展現出來,娃更容易去理解。
我們以第四課醫護人員為例,來看聯繫--建構--反思--拓展是怎樣展開的。
①聯繫: 結合生活,給孩子解釋主題。
②建構:
③反思:低齡娃,對於醫護人員這種常識類的內容,在了解完能夠用自己的話講出來自己的作品,就是非常好的反思了。
④拓展:小小導演,小小演員。
3.講故事
不管對於哪個年齡段,語言最大的作用是溝通。
但如何表達的更清晰,流暢?
這是邏輯性問題,通過練習,表達能力是能夠不斷提升的。
樂高的這個《講故事》課程,就將樂高和講故事結合起來,讓娃更好的理解和表達。
我們往期分享過的有關故事複述的文章:
上周,我們用了這2個遊戲教學法來搞定英語...
我們以《我的寵物》為例,
①聯繫: 以動物的需求為引入點,可聊的可真是不少。
②建構:似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想養一個寵物,保持這個熱情,我自己的寵物搭一個房子吧~
③反思:
④拓展:
4.數學
用樂高來啟蒙數學,已經有很多家長在做了,我們之前也分享過一些~
手把手告訴你,我家娃用過的數學類教具使用方法(0-6歲)
我們來看下官方教案裡是怎樣設計的。
推理和規律
①聯繫:
②建構:
③反思:
④拓展:
5.力學
力學我們可是天天接觸,日日見,但抽象成概念性的東西時,別說小娃,就是中學生,也容易聽得迷糊。
樂高這個時候簡直就是神器,還原場景,進行試驗,這不僅是科學家思維,也是在貫徹毛主席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我們以坡道課程為例,來看看樂高特色的 聯繫--建構--反思--拓展 四個部分是怎麼展開的,也就能明白自己在家拼和在機構學的區別了。
①聯繫: 由生活中的現象導入討論,之後故事導入。
②建構:實驗性的探索
當然,這部分是在拼搭的基礎上的,
在不同高度的坡道上讓小汽車滑落,
並記錄下結果。
③反思:預測,觀察,記錄,再預測
④拓展:好奇心是最好的拓展
在目前大部分機構的低齡課程,主要宣傳點都在力學這類的課程上,
不為啥,這部分市場的稀缺性,
而家長在家帶娃拼時,往往只有拼,而沒有探究這個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
機構學,在家玩還是區別還是不小的。
當然,有教案輔助的話,在家效果肯定更好啊~
6.編程
之前我們在講編程機構的文章裡說,低齡孩子學編程太難啦,沒有必要太早學,那樂高是怎麼學編程的呢?
樂高的編程啟蒙課程,主要是概念理解型的,舉個例子,
程式語言中非常常見的編程結構---循環,
樂高是這樣通過現實與拼搭結合讓孩子理解的。
①聯繫(參與):生活中經常重複要做的事情,並動作演示一些循環動作。
②建構:搭建o型軌道和小貨車
③反思:不同類型的軌道都能用來重複旅行嗎?
④拓展:不同類型的軌道比較
03
寫在最後
通過果姨的分享和資料,我對樂高教育的理解是,在樂高早期教育中,機構裡,思路的引導,反思拓展佔據了課程的重點,拼搭只是一部分。
而這個過程,樂高是引導的工具,
孩子們更容易理解具象化的東西,樂高就是將抽象的,或者不太容易見到的場景具象化的展示給孩子,
通過這個工具,引導孩子去理解,去思考,去創造。
明白這一點,很多時候,我們通過繪本,通過其它玩教具也是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
也許,更多的時候,家長的疑惑是,機構裡教的樂高和我理解的樂高教育相去甚遠,
或者教學流程和方法,遠達不到如上邊我們分析的樂高教育一般,
這種情況下,我們要不要上樂高機構?
對於中班以上的娃,雖然市面上樂高機構教學質量參差不齊,但篩除掉那些「套路教學」的偽樂高機構,
認真篩選,該報報,省下來的時間,不妨給娃啟蒙自己最擅長的東西和方面。
而如果娃還小,剛開始自己在家早教啟蒙,時間精力都跟得上,在家啟蒙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省下來的錢買幾套正品樂高也挺香的。
ps.樂高教育系列的教具價格比較昂貴,且不好買。但非教育系列的得寶裡的一些set裡,都有場景,款式類似的。
更高性價比的選擇,可以選常規系列或者其它品牌的類似款~
再再ps,今天文章裡的所有樂高教案,私信對話框回復「樂高」,高清pdf分享給大家~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