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4日周一,距高考還有24天,中考還有39天。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老師教導父母的陪伴。他們的諄諄教誨,讓我們感受到滿滿愛意,殷殷期盼。一位大學教授,給自己剛考入大學的女兒,寫了一封信,《殷殷期盼 春風化雨》,我們的健康成長是父母老師最美好的心願。請初二7班 吳毅瀾 同學與我們分享這封家書。
國旗下的講話
殷殷期盼 春風化雨
一位父親寫給女兒的信
一位大學教授,給自己剛考入大學的女兒,寫了一封信。父親在信裡對當時剛考上大學的女兒提了一些建議,涵蓋了道德、專業、知識方方面面。這封信不僅打動了千萬父母,《人民日報》也轉發薦讀。今天我們來一起分享期中部分內容。
01關於道德:道德首先是一種實踐,善良不能僅存於內心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個說法並不新鮮,我主要是想說怎麼做的問題。道德首先是一種實踐,善良不能僅存於內心。記得有一次坐公交車,我主動給一位老人讓座。當時你和姐姐都說,沒想到我會給人讓座。
我問你們,老師不就是這樣教你們的?你們說是,只是覺得做的時候有點不好意思。我理解年輕人的這種心理,我第一次幫助別人時,也很在乎別人的眼光。現在想來,根本不必。一件好事,不存私利,有何擔心,怕啥議論?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只要信手拈來,就是一種善行。當你可以幫助別人時,不要吝嗇。世界將因你的舉手之勞,變得更加美好。我們受過別人的恩惠,我們要懂得反哺社會的道理。
02關於專業:挑專業就是挑興趣,不要用利益標準衡量
專業的好壞是相對的、辯證的。今天的好專業不等於永遠的好專業。不要用利益的標準來衡量專業好壞。挑專業就是挑興趣,專業再熱,學科再強,你不喜歡,沒有意義。興趣的標準更穩定,利益的標準不長久。
做自己喜歡的事,是人生一大享受。挑你喜歡的,學你熱愛的,工作應有更多快樂,生活會有更高品質。任何專業,只要學得足夠好,不愁得不到別人不曾得到的東西。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專業分工更為精細,但專業分工不能分得井水不犯河水。各種專業都是解釋世界的方式,廣泛涉獵,你會更具智慧。
03關於知識:知識使人生擁有更多可能
「讀書無用論」是存在的,沒有讀書也發橫財的人也是有的。但個案不能說明問題,普遍現象才有說服力。稍懂常識的人就知道,即使用金錢衡量,知識作用也不可忽視。不然,著名跨國公司對智力因素的高度重視就無法解釋。只要做一個簡單的統計,就會發現知識與收入的正比關係。讀書到底有沒有用,關鍵是如何看待有用,不能只用「金錢」這一個標準。知識使人生擁有更多可能。
知識決定一個人的氣質、趣味、眼界、欣賞水平、價值觀……這些都是影響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這些都是知識薰陶的結果,而不是金錢交換的產物。如果你大學畢業後,能認識到還有很多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那這個大學就沒有白上。
04關於時間:不要總覺得年輕幹什麼事都還早
時間最公平,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時光最易得,但也最不為人所珍惜。生活中常常聽人說,要把時間補回來。時間是補不回來的,浪費了就是浪費了。不要總覺得自己還年輕,幹什麼事都覺得還早。有道是「記得少年騎木馬,轉眼已是白頭人」。大學生的時間往往會無謂地消耗在網上。網絡很便利,網絡也很誤事。電腦、手機讓你時刻與外界保持聯繫,也讓你時刻受到外界幹擾。不妨在適當的時候,把網絡關閉,讓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親自去實踐。希望這些建議能有益於你。時光流逝,生命不會常在,願你無論何時何地,都努力成長,快樂幸福。不負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