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一本自然雜誌上,讀到了一種鳥,當時雜誌對它的評價也是簡單粗暴的一個字「蠢」,它的名字中雖有鸚鵡兩個字,但是它不僅不會學舌,甚至連飛翔都不會,在陸地上吃的滾瓜溜圓的。它的原產地在紐西蘭,主要生活在各個島嶼。這裡說一句題外話,好像紐西蘭和澳洲盛產不會飛的鳥……
它就是鴞鸚鵡,曾經有一段時間,它在網絡上火了一陣,火的原因就是因為太蠢,蠢在哪?接著往下看:
蠢的第一個表現,就是不會飛。你說你是鳥,居然不會飛,還好意思叫鳥嗎?不會飛也就算了,在地上跑的時候速度還特別慢……鴞鸚鵡的體型如圖所示矮肥圓,基本不會跑步。關鍵是它們的肉還很好吃,說它們好吃的是第一批到達它們所存在海島的水手們。水手們在海上漂泊了很久,等他們來到島上早就已經飢腸轆轆,結果有幾隻肥鳥主動走到他們面前,於是,鴞鸚鵡——卒。
第二點,就是好奇心太重,水手們來到島上後,這些鳥都爭先恐後的去看看這些外來物種,而且據說它們受到驚嚇後,會害怕的不會動,好奇心重和面對危險直接死機,和我們之前介紹過的傻狍子有一拼。但是人家狍子跑起來可是真的不慢,你呢?別說跑了,走路都費勁。
第三點就是,它們身上有一股奇異的香味。這個味道據說是麝香融合著果香。這個味道是它們在自然中的唯一缺陷,也抑制了它們種群數量的平衡。
第四點就是它們喜歡發出響亮又持久的叫聲,在求偶期它們每天要叫八個小時,求偶期持續三個月,這個叫聲可以穿到三公裡之外。這就好比是自助餐廳裡廚師大喊一聲剛烤好的烤鴨來了。
除了以上四個致命缺點以外,還有很多原因。
首當其衝就是水手們發現了這個島嶼,於是人們踏上這片土地,他們開墾荒地,砍伐森林導致鴞鸚鵡的生存地越來越小,還有就是,來到島上的人們還帶來了狗和貓。上面寫道,鴞鸚鵡不會飛跑得慢,這樣一來貓和狗簡直就是它們無敵的天敵。
除去這些,再加上自身原因雌性鴞鸚鵡對以交配為目的的戀愛不感興趣和雄性鴞鸚鵡總是會把一些其他的猛禽當成來和它談戀愛的妹妹,而且它們三到五年才會有一次想戀愛的感覺,而它們學會戀愛則要在它們五歲以後。
鴞鸚鵡喜歡爬樹,姿勢十分銷魂。鴞鸚鵡可以長到八斤重,除了它以外,最大的鸚鵡還不到四斤,它不僅胖,爪子還只有一點點,代表著它們在樹上除非一動不動,只要一動就有很大可能重心不穩,掉下來之後不死既殘,這樣一個不會動的肉球,不會有哪個食肉動物拒絕的。
但是對於網絡上所說的因為太笨而導致滅亡,我並不認同。因為假如自始至終人類沒有踏上它們賴以生存的島嶼,那麼以後的一切都不會發生了。它們在地面上鮮有天敵,因為它們身上綠色的毛會和大地融為一體,只有一些特定的動物會根據它們身上的味道找到它們。
上面說的面對危險會站住不動的「蠢」是人類說的,而反觀回到大自然來說,面對向它們俯衝而來的猛禽,站住不動卻可以打破猛禽計算好的俯衝距離。也就是說它們並不笨,相反它們很牛逼,要知道進化成功的概率是幾千萬分之一,數據怎麼來的可以自己去對比一下以往各種生物的大滅絕,而它們,能夠在嚴酷的自然法則之下把自己吃的肥頭大耳就可見一斑。
截止到2012年,他們的種族數量只有126隻,在這其中有78個是人工培育。在它們眼中,人類就屬於超級文明,甚至都不用親自動手,只需要放出他們手中的寵物,鴞鸚鵡就無處可逃。其實道理都是一樣的,如果有一天地球來了其他的超級文明,那麼我們人類所建成的各種建築橋梁在它們眼中都屬於「愚蠢的行為」。所以我們真的應該放慢腳步去保護一下那些和我們一起生活在地球上朋友們。
最後呢,就是那句老生常談的話,生物鏈崩潰,多米諾骨牌的最後一張一定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