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有這3種「跡象」,說明智商不低,長大後會很聰明
中國傳統歷來重視教育,每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數據表明:國人在對孩子的投資上,佔有極大的份額。甚至這種投資,已經早於孩子的出生。例如孕前做好各項準備,懷孕期間也注意鍛鍊、飲食、營養等。當孩子真正呱呱落地的時候,也開始了他們一生最艱辛的培養之路。在每位家長的心目中,孩子是他們寶貴的延續和傳承。迫切期望他們能健康活潑的同時,也能聰明優秀。
那一般來說,什麼樣的孩子會比較聰明呢?或者說孩子身上出現了哪些特點,能夠讓我們識別出他們的聰明呢?
1、熱愛動手
在有些孩子身上,你會看見明顯看到動手能力很強的情況。兩三歲的寶寶,就已經開始給父母做麵食,整理簡單家務,自己起床自理……這些跡象就說明他不停在動腦,要通過實踐,來檢驗自己的想法,而這已經比普通孩子要厲害很多了。因為在不停動腦的過程中,他需要具備思考能力以及勤奮度。因此這樣的孩子智商不低。
2、有禮貌
很多孩子對於禮儀禮節並不很注重,那是因為他心裡沒有克制。不知道對人該表現的如何溫,表現如何優雅。因為在他心裡,沒有這樣的標準。這可能是父母沒有言傳身教,當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沒有這種自律和思考。如果你發現一個孩子溫文爾雅、很有禮貌,與其他孩子有明顯不同。那就說明他的自我克制,自我學習和個人成長,一定優於常人。而這樣的孩子智商也並不低。
3、 喜歡演講
在生活中有些孩子,很喜歡說話。並且說話也比較有條理。例如在小時候,總喜歡問為什麼。希望從父母那邊得到答案,或者長大後在書本學習中。他會通過不斷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來獲得學習。甚至有時還會指出大人的錯誤。
演講其實也是一種輸出。他把要學習到的知識。能夠準確表達出來,然後再進行反哺,形成自己的一套,循序漸進的學習體系。這種個人知識體系的不斷完善,會讓孩子越發的聰明。而這也說明了,這個孩子先天情況良好,智商不低。
每個家長都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成長過程中,家長的陪伴是最久的。如果你想讓孩子變得聰明,那麼在你自己就不能偷懶。在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方面,要下足功夫。
潛移默化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自己就不愛學習,沒有好奇心和上進心的話,那你的孩子在生活過程中,也會逐漸受到影響。所以為什麼說有些早慧的孩子,都因為有同樣優秀的陪伴人。
比如說,某些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就能背幾百首的唐詩。仔細詢問,就會發現他的父母或姥姥姥爺,在教育的過程中,每天都在給他傳授知識,沒有間斷。在耐心的陪伴和正確的引導下,這些孩子明顯就比其他孩子,更加好學,也更容易吸收。因此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聰明,那么正確的引導,肯定不能少。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都缺乏動手能力。習慣依賴別人,久而久之,就把他的實踐能力和創造性都壓抑了,為什麼有些孩子,越動手,越聰明呢?
因為在反覆實踐過程中,他會發現,遇到困難和問題,是可以通過有效手段和途徑逐漸去改善或解決的。例如,可以諮詢專業人士,或者通過書籍學習。在摸索的過程中,他會有大量的思考。而大腦只有越思考,才越發達。而這也決定了很多孩子,最終能傲立群雄。
比如,多參加體育鍛鍊,多去圖書館,多四處旅遊……增長孩子的見識,因為隨著視野的打開,接觸人群的增加。更多知識的攝入,會讓他逐漸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識學習體系。而這也會為為他未來的成長,帶來便利。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他自然也比其他孩子,顯得更加的聰明,更有學問。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他不同的天性。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人更為優秀。那在強調孩子自我成長的同時,更多的還需要他們父母的溫暖陪伴和堅定的支持。只有良好的教育方式,正確的引導,才能夠讓你們的孩子變得更加優秀,更加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