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億美元下注!MNC頻頻豪賭背後下著怎樣的棋?

2020-12-19 藥店智匯

吉利德與美國生物公司Immunomedics於9月13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前者將以210億美元收購後者。單從基本面看,收購這家手握美國FDA加速批准,用於治療在接受至少兩種療法的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的抗腫瘤藥研發公司是吉利德在該領域最新的布局。

聯繫到2017年吉利德以119億美元收購CAR-T療法研發公司Kite Pharma,以及今年3月49億美元收購腫瘤免疫公司Forty Seven、6月斥資2.75億美元收購腫瘤免疫療法公司Pionyr 49.9%的股份。外界認為,這一頓猛操作與其抗感染業務板塊業績下滑有關。今年第二季度吉利德銷售額下降10%,其營收主要來源之一的C肝領域下滑,抵消了愛滋病業務帶來的增長。這家為治癒而生的企業,註定要比其他MNC更有危機感。

併購熱背後的增長困境

就像去年BMS世紀大併購一樣,每次MNC重大資本配置都會吸引業界眼球。

吉利德以每股88美元收購Immunomedics所有已發行在外的股票,將其抗腫瘤藥Trodelvy納入囊中。該藥是抗體藥物偶聯物,作用機理主要為保護健康細胞的同時,可對癌細胞進行高特異性靶向殺傷,目前多家藥企正對該領域進行布局。

就在幾天前,吉利德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羅永慶正式離職。綜合來看,這家醫藥界年輕的「黑馬」正在全速重塑產品管線。

這種緊迫性就像BMS拿下新基,將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來那度胺(Revlimid)培育為新的當家產品管線一樣。翻看BMS財報,這個新成員貢獻了其上半年28%的營收。財報顯示,BMS在今年第二季度收入為101億美元,上半年全球營收為209.1億美元,同比增長71%,營收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都在於對新基的收購。而其自有的明星產品O藥則實現營收34.19億美元,同比下降6%,與同期默沙東的K藥營收達66.72億美元,飆增36%相比壓力山大。

2020年,賽諾菲也存在著相似的壓力。據其2019年業績顯示,全球全年銷售額為361.3億歐元,增長主要由抗腫瘤、免疫炎症領域、疫苗拉動。而其初級護理藥品業務、消費者保健業務表現不甚理想。尤其是王牌產品來得時自2000年上市以來,在長達15年的時間裡讓賽諾菲穩坐頭把交椅,但隨著2015年專利期的結束,其後繼產品補位略顯乏力,造成優勢糖尿病業務2019年同比下滑-7%,不少糖尿病市場被競品接盤。而在中國市場,賽諾菲兩大產品氯吡格雷和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均因帶量採購等政策銷售額下滑較大。單從第二季度看,其在華銷售額分別下降58.2%和44%。格列美脲也是形勢堪憂。

吉利德也好,BMS、賽諾菲也罷,背後映射的是產品管線的增長乏力。

吉利德選擇大舉外拓資源補短板,而賽諾菲的重點則是業務單元重構,並將業務聚焦到特藥、疫苗、普藥三大業務單元上來。前不久,其中國區業務板塊也進行了全面調整。研發創新轉型、成熟藥資產剝離、營銷模式轉型,這些MNC能否再寫輝煌,有待時間檢驗。

傳統優勢褪色,新增量究竟在哪?

如果梳理主流MNC的發展曲線,每一輪醫藥行業的新增長,多是這些巨頭通過大型收購來實現的。如輝瑞從收購WL獲得立普妥嘗到甜頭後一發不可收,先後將普強、惠氏拿下。據其財報來看,輝瑞創新藥業務、成熟藥物業務和消費者保健業務,三大板塊支起這個「宇宙大藥企」,但2019年財報顯示,輝瑞全年的營收為518億美元,同比下滑1%。其中,普強總營收102億美元,同比下滑16%;消費者健康業務前三季度總營收20.98億美元,同比下滑40%。換句話說,輝瑞營收增長的重要驅動目前僅來自創新藥板塊。

對此,即便是一路高歌的默沙東也不例外。2019年其實現收入468.4億美元,腫瘤業務中,K藥一舉邁進百億美元俱樂部,增長55%至110.84億美元;疫苗板塊收入增長15%至84億美元;動物保健板塊增長4%至44億美元。在中國區銷售額增長迅猛達到58%。可默沙東近年飽嘗專利過期之痛,重磅產品順爾寧、舒降之、保列治均已過專利保護期。尤其是在K藥獲批後,近幾年少有重磅產品獲批,在全球市場遭遇了價格、市場雙重考驗。為此,其選擇進一步聚焦創新,收購、剝離並舉。

在這些MNC當中,中國市場是其營收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在看清帶量採購的大趨勢後,不少原研藥企業也開始加大力度參與中國市場的競爭。如果要說增量在哪裡?從這些案例來看,抗腫瘤領域將是未來的核心切入點。而看企業形態,越來越多的MNC逐漸從以產品研發為核心,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軟性平臺型企業的方向發展。

相關焦點

  • Home Dept的10億美元豪賭
    Home Dept的10億美元豪賭  Home Depot將作為大規模現代化努力的一部分,向IT基礎設施投資近10億美元。這家零售商認為此舉有助於加快發展速度,增加收入以及擊敗其主要競爭對手Lowe's。但是,提高一家巨型企業的效率的 戰略同時能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嗎?
  • 谷歌Android 淨賺 210 億美元,甲骨文向谷歌索賠 93 億美元
    5月11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甲骨文公司向舊金山聯邦法庭出示的文件顯示,通過激活30多億部安卓智慧型手機,谷歌獲得的收入高達420
  • 砸4億美元,GE豪賭的全球最大風力發電機到底多大?
    這就是巨頭GE豪賭的全球最大風力發電機:Haliade-X 12MW海上風機。其裝機容量直接跨越各廠商激烈爭奪的8MW—10MW,達到駭人的12MW-14MW。
  • 老虎基金重金入局噠噠,背後原來還有這些深意
    在電商領域,老虎基金選擇了阿里與京東這對競爭對手進行投資,此外,它還投資了唯品會和噹噹;在同城信息服務領域,58同城和趕集網的血腥合併背後就有老虎的獠牙——但是同一賽道多點下注不代表沒有取捨,如果哪個企業後繼乏力,它就會使出渾身解數做到全身而退。
  • 晶片公司ADI斥資210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Maxim
    來源:金融界網站半導體製造商Analog Devices(簡稱ADI)周一宣布,將斥資約210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希望藉此提升汽車和5G晶片領域的市場份額。
  • 押上數百億美元「豪賭」新冠疫苗,人類是否就能成為贏家?
    眼下,針對新冠病毒疫苗的研製,全球或需投入數百億美元。而翻看11年前的不堪一幕,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成功恐怕僅僅為第一步。如何讓這場「豪賭」的成果第一時間在全球投入戰場,尤其是保證疫苗購買能力和醫療水平都相對欠缺的國家不「掉隊」?這是一項對致力於疫苗全球可及性機構的長期考驗。
  • 在蔡英文的「豪賭」下,ECFA的結果會如何?
    但是據有關部門統計,今年即使在有疫情衝擊市場的情況下,兩岸經濟順差依舊增長,並且打破有史以來最高的記錄順差值高達700億美元。同時在這一經濟框架下,兩岸的多領域產業如小型機電產業。如果脫離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將會給臺灣帶來巨大衝擊。
  • 蘋果下一個iPhone是什麼?庫克下注5G與服務性收入
    財報顯示,截至 2019 年 3 月 30 日,蘋果第二財季營收為 580.2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跌 5%;EPS(每股盈餘)為 2.46 美元,同比下跌 10%;淨利潤為 115.61 億美元,同比下滑 16%;毛利潤 218.2 億美元,毛利潤率為 37.6%。
  • ...今年廣告營收或高達210億美元 增速快於零售、雲計算和Prime...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據FactSet數據,今年亞馬遜(AMZN.US)廣告業務營收或高達210億美元,較去年增長47%。該業務的快速增長正逐漸削弱在線廣告的主導者谷歌(GOOG.US)。
  • 7-11母公司210億美元收購美國加油站
    近期,今年迄今為止全球第二大交易、石油行業第一大交易達成:著名跨國連鎖便利店品牌「7-Eleven」(7-11)母公司Seven & i斥資210億美元,收購美國馬拉松石油公司的加油站業務。億美元,收購美國馬拉松石油公司的加油站業務。
  • 巴菲特54年首次打新一天狂賺8億美元 投資巨鱷豪賭雲計算矩陣的秘密
    「股神」巴菲特一夜之間狂賺8億美元,原因竟是曾經令他嗤之以鼻的一種投資,投資他不了解的科技股,尤其是雲計算公司。毫無疑問這次老巴反其道而行,和以往投資的方式很不一樣,在SnowflakeIPO階段,目前仍處虧損狀態的Snowflake,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NYSE:BRK.B)以及軟體巨頭Salesforce (NYSE:CRM)兩家公司的雙雙押注,二者各自持股2.5億美元;不僅如此,伯克希爾還透露在後期交易中再購買超404萬股,斥資或達3.2億美元以上。
  • 曾家喻戶曉的彩電大王,三次「豪賭」市值蒸發470億,賤賣辦公樓
    如今海信的市值剩下不到130億 跌去近300億。海信市值的下跌,與曾家喻戶曉的彩電長虹狀況差不多。長虹的市值過去從580降到了110億,蒸發了470億。 這是長虹的第一次「豪賭」失敗。
  • 風口下的mRNA,一場「豪賭」還是下一個諾獎?
    而不久前沃森生物電話會引爆醫藥圈一事的背後,正是一場關於mRNA疫苗的「豪賭」。就在這場電話會後,7日,智飛生物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3500萬元認購深信生物10.189%股權,布局第三代mRNA疫苗技術平臺。無疑,在今年新冠疫情下,mRNA技術成為了舞臺上最耀眼的明星。更有不少專家表示,mRNA技術將有望摘得下一個諾獎桂冠。
  • 豪擲210億收購便利店 7-11要在美國大展拳腳
    8月3日,7-11便利店母公司Seven & i Holdings發表聲明稱,將斥資210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石油公司Marathon旗下的便利店業務Speedway。同一天,Marathon也透露,此項交易已獲得雙方董事會批准,預計將於2021年一季度完成。這項交易仿佛是一場強強聯合。
  • PitchBook&NVCA:2020年Q1 62家風險投資基金在美國募集210億美元
    PitchBook和全美風險投資協會(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簡稱NVCA)收集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62家風險投資基金在美國總共募集了210億美元。隨著經濟疲軟,這些現金使它們處於有利的地位:2019年,這些風投公司全年籌集了510億美元。
  • 觀察|猿輔導22億美元融資背後,在線教育的狂熱與線下培訓的落寞
    來源: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猿輔導今日宣布最新一輪22億美元融資已經完成了交割,投後估值為155億美元,一舉成為全球教育科技行業估值最高的獨角獸,而其背後的豪華股東陣營也基本涵蓋了所有一線風投機構。另外據媒體報導,另一個在線教育公司「作業幫」也即將完成新一輪7-8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超過110億美元。而10月12日,火花思維宣布獲得E2輪1億美元融資,年初還有高徒教育、果肉網校等K12在線教育平臺獲得融資。阿里、頭條、騰訊、好未來等巨頭紛紛加入在線教育領域。
  • ...或加快ARM的重新上市進程;晶片巨頭ADI將以210億美元收購Maxim
    晶片巨頭ADI將以210億美元收購Maxim 36氪獲悉,當地時間13日晚上,美國半導體製造商ADI宣布,將通過全股交易方式以大約2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競爭對手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這是今年迄今美國最大的併購交易,也是ADI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收購。
  • 明年全球車用晶片產值或達210億美元,IDM有望搶佔先機
    今年第四季各大車廠與Tier 1企業開始進行庫存回補,進而帶動車用半導體需求上揚,預計2020年全球車用晶片產值可達186.7億美元;2021年將上看210億美元,年成長為12.5%。
  • 馬雲王健林豪賭1億:十年後電商能否取代店鋪?
    我跟馬雲先生賭一把:2020年,10年後,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整個大零售市場份額佔50%,我給他一個億,如果沒到他還我一個億。那麼,十年之後電商能否真的取代店鋪,成為消費者的主導呢?對此,騰訊微博中的網友就馬雲與王健林的豪賭進行激烈爭辯。
  • 阿斯利康390億美元收購Alexion
    當晚八點,阿斯利康宣布,以總價值390億美元(其中現金135億)收購亞力兄製藥(Alexion Pharmaceuticals)。收購預計將在 2021年第三季度完成,完成後,亞力兄製藥股東將持有合併後的阿斯利康公司約15%的股份。就合作事宜,雙方也第一時間在各自官網予以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