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中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畢竟兩岸分居近七十年,加上制度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兩岸很多的差異。而這種差異體現在錢幣上也是很有意思的歷史信息,大家不妨一起來看一下。
現根據相關貼子及網上收集的相關資料,現將臺灣普通紀念幣的資料總結如下:
臺灣地區
流通紀念幣、鈔簡介
一、紀念幣
1、蔣總統八秩華誕紀念幣
民國55年發行,面值1元,此幣正面圖案為「蔣中正側面頭像」。蔣介石(1887年—1975年),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
1908年留學日本並加入同盟會,1924年回國後任黃埔軍校校長,後兼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軍長。1927年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導致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西安事變後接受抗日主張。1948年召開國民大會當選「總統」,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同年敗退臺灣後,歷任臺灣「總統」及國民黨總裁,1975年4月5日於臺北去世。民國55年是蔣總統80華誕,臺灣銀行特發行紀念幣一枚。
2、臺灣響應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增產運動紀念幣
民國58年發行,面值1元,此幣正面圖案為「手扶拖拉機農民耕種圖」。1969年,聯合國糧農組織號召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力量,努力增加糧食產量,以應對世界糧食危機,臺灣為了響應號召,臺灣銀行特別發行紀念幣一枚。
3、臺灣光復50周年紀念幣
民國84年發行,面值10元,此幣正面圖案為「臺灣島地圖」。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臺灣被清政府割讓給日本,從此臺灣進入日治時期。1945年8月,日本戰敗,臺灣光復回歸祖國。
當年10月25日,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行了隆重的「中國戰區臺灣省接受日本投降」儀式,從此,「10.25」成為臺灣省的「光復紀念日」。1995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回歸50周年紀念日,臺灣銀行特別發行光復回歸紀念幣一枚。
4、新臺幣發行50周年紀念幣
民國88年發行,面值10元,此幣正面圖案為「新臺幣歷來硬幣圖」。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後,在臺灣整頓金融,改革貨幣,中央銀行委託臺灣銀行開始發行新臺幣。1999年是新臺幣發行50周年紀念年,臺灣銀行特發行紀念幣一枚。
5、臺灣千禧年紀念幣
民國89年發行,面值10元,此幣正面圖案為「千禧龍2000變形圖」。2000年是千禧年,全球喜迎千年華誕,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臺灣銀行特別發行10元面值紀念幣一枚。
6、中華民國建立90周年紀念幣
民國90年發行,面值10元,此幣正面圖案為「孫中山正面頭像」。1911年10月10日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領導了震驚全國的「武昌起義」並取得勝利,隨後全國十幾個省區紛紛宣布獨立,倡議組織臨時中央政府。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在南京選舉臨時大總統,每省一票,孫中山以十六票當選,黎元洪當選為副總統。
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誓就職,定國號為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以五色旗為國旗,中華民國從此建立。2001年是中華民國建立90周年,臺灣銀行特發行紀念幣一枚。
7、莫那·魯道紀念幣(流通幣)
民國90年發行,面值20元,此幣正面圖案為「莫那·魯道正面頭像及霧社抗日紀念碑」。
莫那魯道(1882年—1930年)是臺灣著名的抗日英雄,1882年出生於霧社馬赫坡泰雅人部落,為馬赫坡首領魯道巴伊的長子。1930年10月27日,他領導發動霧社族人起義抗日,爆發震驚島內外的「霧社事件」,他的兩個兒子塔達歐莫那和巴薩歐莫那也參與其事。1930年12月1日,莫那魯道自殺身亡。這枚紀念幣是臺灣少數民族題材第一次作為圖案主題出現於新臺幣的行列。
8、蔣經國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幣
民國99年發行,面值10元,此幣正面圖案為「蔣經國正面頭像」。
蔣經國(1910年—1988年),浙江奉化人,蔣介石長子,出生於1910年。1925年參加五卅運動,同年10月赴蘇聯莫斯科入中山大學。1935年3月與蘇聯女工芬娜(後由蔣介石改名為蔣方良)結婚。1937年3月,在中國共產黨代表團的幫助下,攜眷回國。1949年5月蔣經國去臺灣,1972年任「行政院」院長。1975年4月,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1978年3月,當選為第六任「總統」,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因病在臺北去世,終年78歲。
9、蔣渭水先生紀念幣
民國99年發行,面值10元,此幣正面圖案為「蔣渭水先生正面頭像」。
蔣渭水(1891年—1931年),臺灣文化協會與臺灣民眾黨的創立者,被視為臺灣最重要的抗日意見領袖之一。蔣渭水先生秉持不妥協的民族精神,為臺灣同胞爭取自由,與日本佔領政府當局持續抗爭,生平受日警檢束拘留10餘次。如1925年因治警事件被罰監禁4個月,入臺北監獄受禁80日後假釋出獄。因十餘次坐監,蔣渭水先生得有閒暇寫作《獄中記》、《北署遊記》等發表於《臺灣民報》,可稱之為監獄文學的精彩散文。1931年8月5日7時30分,蔣渭水先生病逝於臺北醫院,全臺同胞聞訃莫不痛惜。
2010年是蔣渭水先生誕辰119周年,特發行紀念幣一枚。
10、中華民國建國100周年紀念幣(流通幣)
民國100年發行,面值10元,此幣正面圖案為「孫中山正面頭像」。 孫中山(1866—1925年),香山縣翠亨村人,生於1866年11月12日,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
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25年3月12日9時30分,孫中山因原發膽管腺癌轉移到肝部逝於北京協和醫院,享年59歲。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將陵墓永久遷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臺灣地區
紀念鈔簡介
1、新臺幣發行50周年紀念鈔
民國88年發行,面值50元。1999年,新臺幣發行50周年之際,臺灣政府特別發行了臺灣歷史上第一枚塑料紀念鈔。塑料鈔具有最高的防偽性,諸如「雷射視窗防偽技術」等工藝的難度也極高。首枚臺灣塑料紀念鈔面值50元新臺幣,票面主色調為粉紅色及灰色,正面主景為1949年發行的1新臺幣和1999年發行的100元新臺幣票樣;背面主景為臺灣銀行大廈。整枚鈔票設計美觀,極具鑑賞價值。
尺寸: 166×72 首發日期:1999年6月15日 發行量:3000萬枚;
正面: 1949年發行的1圓新臺幣和1999年發行的100圓新臺幣。(兩張紙幣編號的寓意:1圓的編號DT380615代表民國38年6月15日首次發行新臺幣,DT可能是代表Dollar Taiwan*;100圓的編號DT880615CB代表民國88年6月15日,DT同,CB代表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背面:臺灣中央銀行大樓、旅客列車、收穫稻穀。
2、中華民國建國100周年紀念鈔
民國100年發行,面值100元。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自2011年元月6日起發行「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新臺幣壹佰圓券,與現行流通鈔券同時流通,民眾可至各地臺灣銀行兌換。為表達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之特殊意義及不影響民眾對鈔券防偽特徵之辨識,本壹佰圓券之尺寸規格、主墨色、圖案與防偽設計等均與現行流通壹佰圓券相同,惟將鈔券背面左下方文字調整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
正面:主題為國父肖像,並書「中華民國」、「中央銀行」、面額「壹佰圓」及「100」等字樣。
背面:主題為陽明山中山樓,並書「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面額「壹佰圓」及「100」等字樣。
來源:紀念幣吧pxyw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