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公共基礎知識:埃裡克森與他的「八個階段」,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
每個孩子在每一發展階段都會產生蓬勃發展的新奇蹟,它構成新的希望和新的目標。
—埃裡克・洪伯格爾・埃裡克森
埃裡克・洪伯格爾・埃裡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1994),美國兒童精神分析師,當代最負盛名的精神分析理論家之他以自我同一性為核心,將人的生命周期分成八個階段,創建了人格發展漸成說,開畢生心理學研究之先河。這一理論在發展心理學向生命全程視點的轉變中起了巨大作用,它把社會文化因素納入精神分析理論,代表著自我心理學的社會文化轉向。埃裡克森的自我心理學理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對精神分析心理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埃裡克森將人格發展劃分為以下八個階段:
(1)嬰兒期(0-1歲)。此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獲得信任感,克服懷疑感,信任感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的品質。這一階段體現著「希望」的實現。埃裡克森把希望定義為「對自己願望的可實現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勢力、標誌生命誕生的怒吼。」
對於初次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嬰兒而言,對於這個陌生的世界是否安全、能否滿足他的需要有著本能的敏感。如果可以獲得成人的精心照顧和保護,那麼便會逐步建立起對周圍人及世界的信任感(即安全感),反之,就會產生不信任感,並將在今後的生活中,對外界的人和事乃至這個世界都充滿了內心的疑慮。信任感是整個人格發展的基礎。
(2)兒童早期(1-3歲)。此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體驗著「意志」的實現。埃裡克森把意志定義為「不顧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懷疑心理而堅定地自由選擇或自我抑制的決心。」
這一階段兒童的活動能力快速發展,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說話等。凡事都想親自嘗試,並藐視外部的控制。「讓我來」、「我不」成為此階段兒童的口頭禪。因此,此時的孩子與父母的衝突開始出現,出現了「第一個反抗期」。如果父母在安全的範圍內給孩子一定的自由,鼓勵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就能使孩子獲得自主感。反之,如果限制過多、指責或者懲罰過多,便會使兒童產生對自身能力的懷疑與羞怯感。埃裡克森認為,自主感在人格中形成了「意志」的品質。
(3)學前期(3-6歲)。此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體驗著「目的」的實現。埃裡克森把目的定義為「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目標的勇氣,這種勇氣不為幼兒想像的失利、罪疚感和懲罰的恐懼所限制。」
此階段兒童在自主性的基礎上,發展出更廣泛地探索世界、擴充環境的願望。如果他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就會形成主動性,那麼將來會為他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基礎。如果成人譏笑幼兒的獨創行為和想像力,那麼幼兒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這使他們更傾向於生活在別人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裡,缺乏自己開創幸福生活的主動性。這一階段,主動性形成了人格中的「目的」品質。
(4)學齡期(6-12歲)。此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體驗著「能力」的實現。埃裡克森說:「能力是不受兒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練技能和智慧。」
此階段兒童開始進入學校,意味著真正意義上地進入了社會。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後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為了努力完成學習任務、與他人共處,兒童必須勤奮、努力。如果他們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產生自卑感。埃裡克森認為,勤奮感是人格中的「能力品質。」
(5)青春期(12-18歲)。此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亂,體驗著「忠誠」的實現。所謂同一性是一種關於自己是誰,在社會上應佔什麼樣的地位,將來準備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怎樣努力成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感覺。跨入青春期的個體,由於身體迅速發展、性的成熟,以及所面臨的種種社會義務與選擇,會對過去產生懷疑,對將來迷惘,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難以統一,這就是同一感危機。如果個體在跨入青春期之前,有較強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動感和勤奮感,就容易在這一階段實現自我同一感。否則,就容易形成「同一性混亂」。埃裡克森認為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誠」的品質。
埃裡克森把忠誠定義為「不顧價值系統的必然矛盾,而堅持自己確認的同一性的能力。」
(6)成年早期(18-25歲)。此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立感,體驗著「愛情」的實現。埃裡克森認為愛是「壓制異性間遺傳的對立性而永遠相互奉獻。」
年輕人在此階段開始尋求一種特殊的關係,通過這種關係來發展他的親密感。戀愛與婚姻是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徵,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於冒與他人發生親密關係的風險。因為與他人發生愛的關係,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與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體,這裡有自我犧牲或損失。只有這樣才能在戀愛中建立真正親密無間的關係,從而獲得親密感。反之,就會產生孤獨感。例如很多人可能經歷了很多次膚淺的關係,但從來沒有在真正的親切關係中獲得情感滿足。獨身生活方式可能有其方便之處,在一段時間裡令人愉快,但如若不能超越這種生活方式,就會導致情緒和個人滿足感發展嚴重滯後。
(7)成年中期(25-50歲)。此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獲得繁殖感,避免停滯感,體驗著「關懷」的實現。
此階段,人們不僅要生育孩子,同時要承擔社會工作,這是一個人關懷下一代和對社會發揮創造力的願望最旺盛的時期。繁殖感有「生」和「育」兩層含義,一個人即使沒生孩子,也可以通過關心或教育他人的孩子而獲得繁殖感。沒有繁殖感的人,就會體驗到發展的停滯感以及人生的無意義感,將成為一個自我關注的人,他們只考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失去關懷他人的熱情。
(8)成年晚期(50歲以後)。此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獲得完善感,避免失敗感,體驗著「智慧」的實現。埃裡克森把它定義為:「以超然的態度對待生活和死亡。」
在體驗了人生的眾多喜怒哀樂後,當老人們回顧過去,如若感到自己的一生沒有虛度,就會產生對生活的完善感,從而懷著充實的感情與世告別,可以坦然地面對死亡。反之,那些對過去生活感覺不滿的人,往往內心會充滿失落感,從而帶著絕望和懼怕走向死亡。
【練一練】
1.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認為,兒童的人格發展經歷了八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一種衝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其中12到18歲的危機與衝突是( )。
A.勤奮感對自卑感 B.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C.自主感對羞恥感 D.主動感對內疚感
1.【答案】B。解析:埃裡克森認為人格的發展貫穿於個體的一生,整個發展過程可以劃分為八個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屬於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角色同一對角色混亂(12~18歲)處於第五個階段,這個階段個體開始體會到自我概念問題的困擾,也即開始考慮「我是誰」這一問題,體驗著角色統一與角色混亂的衝突。這裡的角色同一性是有關自我形象的一種組織,他包括有關自我的能力、信念、性格等一貫經驗和概念。如果個體在這個時期把這些方面很好的整合起來,他所想的和所做的與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個體便獲得了較好的角色同一性。這一階段體驗著忠誠的實現。
故本題選擇B。
A選項,勤奮感對自卑感(6、7~12歲)兒童的成功經驗增強了兒童的勝任感,其中的困難和挫折則導致了自卑感。這些成功的體驗有助於兒童在以後的社會生活中建立勤奮的特質,表現為樂於工作和較好的適應性。成年人對於兒童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勤奮給予鼓勵是必要的。這一階段體驗著能力的實現。
C選項,自主對羞怯與懷疑(18個月到3歲)兒童開始表現出自我控制的需要與傾向,渴望自主並試圖自己做一些事情。這時,父母要允許兒童自由地探索,給予適當的關懷和保護。如果父母對兒童一味的嚴厲要求和限制,會使得兒童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這一階段體驗著意志的實現。
D選項,主動感對內疚感(3~6、7歲)本階段的危機在於兒童即要保持對活動的熱情,又要控制那些會造成危害或可能被禁止的活動。成年人應該是監督而不是幹涉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活動。過多的幹涉可能會造成兒童缺乏嘗試和主動性的性格。這一階段體驗著目的的實現。
ACD均與題意不符,故選B選項。
【難度係數】★
【知識點】教育心理學-學生心理-社會化發展與教育-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
溫馨提示:
關於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更多信息請關注「甘肅中公教育基礎知識欄目。
相關推薦>>>
2020教師招聘考試專業基礎知識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