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思放在領導身上,無非就是想利用性別優勢,獲得更多的偏愛和照顧。——顧佳
每個人都應該掌握點「茶藝手段」
隨著《三十而已》的劇情推進,「顧佳離婚了嗎」成了許多追劇人的每日一問。
最新的劇情中,林有有已經辭職,從北京追到了上海,痛哭賣慘深情告白一波騷操作下來,許幻山已經給林有有開房了,眼瞅著離肉體出軌也就幾集的事情。
看到這不禁有個疑問:「為什麼是林有有呢」?許幻山並不是一無是處的,林沒出現前,他的表現可擔得起好男人稱謂,比養魚陳和海王梁可好太多了。
他雖然不懂得和女性之間的分寸感,但也不主動撩妹,對於之前公司裡的心機女設計,也是對顧佳全盤託出不保留,並且支持顧佳的決定,把人趕走。
那為什麼到林有有這就淪陷了呢?除了許幻山的渣男屬性表露外,我們也不得不佩服,林有有的「綠茶段位」實在是高,從一開始和許幻山的初見,到後面一步步上位,都在她的設計中。
現實生活中,不乏林有有這類的高級茶藝師,她們可能並沒有多漂亮或多有氣質,但就是能吸引異性的注意力,讓對方自然地想要主動結交。段位更高的,就不限於異性了,而是男女通吃。
對比林有有和顧佳,不管是外在還是內在,身子還是腦子,林都被顧吊打,但許幻山就是出軌了(針對這個問題,之前寫過專文分析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哦)。
其實很多人,是一邊罵著綠茶婊,一邊羨慕綠茶好。因為「茶藝師」們總能成為社交圈裡的焦點,獲得心動對象的主動,在職場中事半功倍,在生活中備受呵護。
所以我們也不必一味批判,掌握一些高段位的「茶藝手段」,確實能大大增添個人魅力。工具本身沒有善惡,關鍵在於使用的人。只要不是用在破壞他人感情上,這些「小心機」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本文就以林有有和許幻山,如何從陌生到出軌的歷程,來剖析下那些生活中,用得到的「小心機」!
求同排異,塑造第一印象
首先介紹一個日本的神仙綜藝,《有點有機又如何》(又名《茶藝大師》,為行文方便下文會簡寫為《有點》),目前只更新了3期,豆瓣評分9.0。簡單說這是一款專門鑑定綠茶行為的綜藝。
節目組調查了大量日本民眾,搜集了他們認為的心機綠茶行為,再把票選人氣高的現象,拍成短劇呈現,嘉賓團邀請了業內知名的「心機」主持田中美奈實和弘中綾香(超喜歡看兩位小姐姐心機賣萌呀),以及日本綜藝常客、蒼老師的丈夫山裡亮太(沒錯,就是那個大部分男人的性啟蒙倉老師),為觀眾深入解析「茶藝手段」。
接下來我會用節目中的案例解析,來對比林有有的心機設計。
首先看林和許的初相遇,許額頭上的傷(之前打架留下的)引起了林的興趣,可能此時林就已經對許有大概評估了:一個會打架的中年男人,還是個公司老總,心理估計不太成熟。
更暗黑的一點的推測,林開始把許作為目標了。而後知道許是煙花設計師後,林主動提起自己來遊樂園工作,是因為喜歡煙花,在遊樂園可以天天看到。
心機tips:開啟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會讓對方更有交流的欲望,並有一種「我們是一類人」的感覺。
在《有點心機又如何》中有2個案例,一個是聚會聊天,問起日常會看什麼電視時,心機女生的回答是《全裸導演》,這是一部男性才會關注的節目。
另外一個案例中,大家聊天日常的愛好,心機女生說喜歡泡桑拿,在日本泡桑拿也是男性偏愛的項目。
這兩個案例都是主動提出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可以讓交流更友好地進行下去。並且在多人社交中,這會把其他同行排除在話題外,讓你成為異性的焦點。可見初見時,求同排異很重要。
我們看初見時林有有的妝容,是素顏妝。這個對於直男很管用,直男是看不出來女生化淡妝的,他們眼裡只要不塗口紅就是素顏。素顏淡妝會讓男生覺得你本來就很美。
溫柔可愛,為形象加碼
有了「一路人」的第一印象後,第二步要給自己的形象加碼,讓對方對你更有好感度。
《三十而已》中初相見後,接下來林有有帶著許幻山逛了一天的園區,腳被新買的高跟鞋磨出了水泡,許讓林先回去休息,林說不能耽誤許的工作,只是貼了創口貼又一起走。
然後吃飯吃到一半,林跑去給許唱歌,說是幫不上什麼忙,就唱首歌讓他放鬆一下吧。
這兩件事,在許的心裡樹立了林溫柔體貼的形象,也激發了許的保護欲。對於忙於公務的男性,讓他看到自己受的傷,又還是堅持陪伴他,為他解憂。基本的男生都吃這套,哪怕換過來男性對女性用,也十分有效。
晚上吃飯時,林有有帶許幻山去吃小龍蝦,在知道許斷食晚餐後,在兩人份量的基礎上又加了面,許吐槽說你咋這麼能吃,林說吃不完可以打包,長壽無趣,快樂無罪,要活在當下。
這裡也是個心機點,一般來說見面不久的異性,是不會去吃小龍蝦的,因為這種東西的吃相確實不太優雅。更不會暴露自己很能吃的大胃王形象,想想那些吃飯時恨不得一粒米一粒米挑著吃的女生。
但實際上,男生只會覺得在自己面前大快朵頤的女生率真可愛,不矯情不做作。《有點心機又如何》中也有一個案例,見面不久的女生,就當著男生的面拿大扎喝啤酒。而男生覺得這樣好率真!
包括測繪時,林有有說不會用測距器,這並不會讓許覺得林笨,反而會覺得嬌憨可愛。沒辦法,泛中華文化圈中,潛意識都有一點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作祟。
當然了男生也可以偶爾裝傻賣萌,去向有意向的女生請教問題,這會讓人覺得你更真實,也讓女生更有表現欲。但注意別一直做,那樣只會讓人覺得你是個沒長大的媽寶男。
至此,林有有的第二步達成,給自己塑造了一個溫柔體貼,嬌憨可愛的形象。
相隔兩地,如何保持存在感
還沒確定關係的兩個人,總會面臨分離,那麼分開後如何保持存在感,就是第三個關鍵步驟了。
送禮物是個不錯的選擇,睹物思人嘛,林有有在許幻山離開北京時,送了他一個巴斯光年的鑰匙扣,還附贈一堆彩虹屁,什麼「怎麼會有你這麼厲害的人,你就像巴斯光年一樣照亮宇宙」,誇得許喜笑顏開。去機場的車上還對著鑰匙扣拍照,回去後也是把禮物藏在辦公室抽屜裡,估計時不時拿出來看看。
選禮和送禮時也是有心機的哦,挑選的禮物最好小巧便攜,能日常隨身帶著。並且送禮時,一定要把禮物和收禮人的某個日常場景聯繫在一起,這樣對方在這個場景下就會想到禮物,然後想到你。
比如林有有送禮時對許說:「你設計煙花沒有靈感時,就看看它」。許日常最喜歡做,花費時間最長的事情,可不就是設計煙花嗎。
《有點心機又如何》中也舉了類似的例子,職場中上級領導生日,兩個女生各自準備了禮物送給領導。第一個人送了領帶,是私下給的。而第二個人送的是可以和妻子一起享用的瓶裝沙拉,是當眾給的。
田中小姐姐評論說,明顯第二個女生的禮物比較好,因為領帶雖然隨身,但太私密了,對於有婦之夫並不合適,而瓶裝沙拉就比較好,每次在家吃飯時都能看得到,當眾送出也大大方方不會落人口舌。並且第二個女生送的沙拉裡還有超級殺手鐧,這個我們後面會講到。
禮物的喚醒畢竟還是太被動了,分離時保持存在感的方式,最直接的當然是聯繫對方。但這裡又有講究,雙方的關係還不太親密,聯繫的時機和話術就很重要。
林有有在許幻山回上海後,基本上會在晚餐和入睡前聯繫他。許斷食晚餐,這個時間點是意志力比較薄弱的(保持自控需要消耗很多能量,人在飢餓時更容易犯錯),林以發晚餐圖片為由,勸許別忍耐,就是個很好的由頭。
並且關鍵點來啦,除了食物,還外加美美自拍照,說是手抖了,騙鬼呢這能抖,這圖片明顯是精修的。
但沒辦法,哪怕知道你是故意的,對方還是會淪陷,你看許那一臉姨父笑。《有點》裡也有類似的案例,不過更加高級。
還記得上文說過心機女生說自己喜歡桑拿的案例嗎?男生順著女生的話題繼續下去,就問到女生喜歡去哪個桑拿所。女生說是自己家附近的,雖然不熱門但環境很清雅。於是自然地,女生拿手機給男生看她拍的桑拿所的照片。
劃著劃著,哎呀,怎麼讓你看到我泡完桑拿時的私密照啦,好害羞哦。看到沒,這才是真的「手滑」!
田中小姐姐來進一步解釋說,之所以女生說桑拿所是自己家附近的,傳達的潛在意思就是我們可以約桑拿呀,說不定還可以去我家做一做哦(好像做字打錯了,又好像沒打錯)。
另外一個例子,男生問女生有男朋友嗎,女生說有哦,結果打開手機相冊,我的男朋友就是我養的狗子。這個時候男生的心裡那不可就是大落大起很刺激麼(tips:說男朋友是寵物是個很高級的茶藝招數哦)。
並且女生順勢給男生看自己的狗狗照,和上面一面,劃著劃著哎呀,出現比較私密的照片。你告訴我下面這張照片,你是讓我看狗的還是看腿的!
說回《三十而已》,靠著禮物和不時地微信聯繫,林有有在和許幻山分離時,刷足了存在感。
親暱動作,讓關係更親密
建立了日常的聯繫後,接下來就要讓關係更近一步,想從普通朋友進展為親密朋友,該用上一些殺手鐧了。
殺手鐧1:親密的行為會建立親密的認知。先思考一個問題:你和你男/女朋友,是先確認關係,再有親暱行為,還是先有行為,再確認關係?
都是先有親暱的行為吧,聊天時從八卦星座慢慢到個人隱私,再到搞點顏色;稱呼先從正經到親暱再到不正經;日常先從拉拉小手到親親抱抱然後不可描述。
行為是建立認知的前提,如果你想提升親密度,就要先做一些親密動作。比如說話時自然地碰觸對方手臂,散步時把對方護在路內側,交流時故意小聲說一些悄悄話等等。
《有點》中的案例,心機女在去衛生間前,自然地碰觸了男生的手臂,並且去衛生間這種事情是完全不必和對方說明的,正常來說應該是:「我出去一下」。但相對隱私的事情和對方說,就會無形中提高親密度。
田中小姐姐還現場示範了交談中的自然觸碰。
以及升級版的,借著喝酒後,問對方自己的臉紅不紅,熱不熱,然後讓對方直接觸碰到臉,感覺好多吧裡的女生也常用這招哎。
我們看劇中林有有是怎麼用這招的,拉著許幻山去足球場,電梯上不經意間碰到許的手。
在機場送行時,幫許幻山拿箱子,拉近兩人距離。
《有點》中有個案例,心機女特意越過男生去拿東西,也是一種拉近雙方距離感的操作,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的話,也會發現很多女生或男生都會這麼做。
許幻山的淪陷點,還是一起吃冰淇淋時,林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就和許交換品嘗了冰淇淋。你看後來許那一臉猥瑣的渣男笑,哎,林手段高啊!
罪惡感:引導一步步淪陷
劇中林嘗完許的冰淇淋就走開了,留下許在那回味,其實她也可以直接點破曖昧行為。
《有點》裡田中小姐姐賣萌,說想嘗下男嘉賓的飲料味道,嘗完後還給男嘉賓時,直接點破了窗戶紙:「哎呀不好意思,我剛沒想到這點,我們這樣喝飲料,不就相當於間接接吻了麼。」
這裡引出提升親暱關係的第二個殺手鐧:罪惡感。田中的點破,讓男嘉賓心裡產生罪惡感,「我是有妻子的,不應該和其他異性做這麼親暱的舉動」。但罪惡感緊隨的,是刺激感。
偷情和出軌很多情況下不就是基於那種背德的刺激麼,人這種生物就是會有這種劣根性,吃不到的葡萄總覺得是甜的,林有有都說了,等待會讓人對美食更期待,也是一個意思。
並且罪惡感會導致更大的罪惡,心理學上有個「破窗效應」,講的是無人看護的一個窗戶,如果被石頭丟破了一個小洞,那麼過幾天這塊窗戶一定會整扇破碎掉。
因為別人會看覺得,反正已經有人破壞了,我再做點破壞也沒關係。罪惡感也是一樣,出軌者一旦和異性做了親暱舉動,就會覺得反正都間接接吻了,已經對愛人不忠,那直接接吻也無所謂了。
罪惡感會讓人破罐子破摔,發展為更大的罪惡。劉備講「勿以惡小而為之」,皇叔誠不我欺啊。劇中的許幻山,就是從吃了冰淇淋後,一步步更加渣化的。林有有引誘許吃晚餐、踢足球,也是為了讓許加重對於妻子的罪惡感。
還記得上文《有點》裡送瓶裝沙拉給領導那個心機女的,她還藏有後招。在禮物裡寫了一張小紙條,內容是:「看完要丟掉哦,領導你要注意休息和放鬆,別一直忙著關注工作。並且也該偶爾關注下我,已經30歲了還沒有男朋友這件事啊。」
這個厲害在一方面,暗示領導「我還是單身哦,給人一種因為你太優秀,我的擇偶標準對準了你,都怪你」的撒嬌感。
另一方面,特意提的那句,看完要丟掉,是進一步勾起罪惡感的,因為丟掉別人的信件,是一種不太禮貌的行為。
回到《三十而已》,甚至可以更暗黑一點地推測,林有有送出鑰匙扣做禮物時,會不會就想到,萬一被顧佳發現了,許幻山不得不處理掉禮物時,會對林更愧疚呢。
劇情裡顧佳也確實發現了這個鑰匙扣,許不得不撒謊是給兒子買的,後來被顧佳送給其他小朋友了,這裡也進一步激起了許對顧佳的反抗意識。
而之後林有有對許幻山講的,也許他和顧佳就不是一類人,他只是在壓抑地扮演好丈夫的人設。這進一步在許的心裡種下了叛逆和反抗的種子。
後來許幻山執意不顧流感要帶兒子出去玩(還是作死讓兒子感冒了,又要顧佳沒日沒夜地照顧,哎,顧佳太難了),以及晚餐堅決不斷食要吃麵,都是想起了林有有的那番話(不成熟的男人真好挑撥離間)。
保護欲:愛哭的孩子有糖吃
利用罪惡感,拉近了親暱關係,那更進一步就要確立關係,生米成熟飯。這個時候壓箱底的武器,就是眼淚。
俗話說「愛哭的孩子有糖吃」,眼淚能最大程度激發對方的保護欲,男女都是,女生看到男生哭立馬母愛泛濫,男生看到女生哭,大男子主義分分鐘上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當然哭也是分時機的,得有鋪墊,不能一上來就哭,那只會讓人覺得煩。劇中林有有從遊樂園辭職,追到了上海(這裡也有個小心機,說「來看你啊」是個點到為止的話術,表明我不是要來爭取什麼,只是來看望下好朋友,這樣不會引起許幻山太多的不安)。
然後呢,賣慘鋪墊開始了,顯示朋友圈說自己錢包丟了,這也是為了測試許幻山是否在關注她,果然許上鉤了,問她要不要緊,林說反正銀行卡錢也不多,丟就丟了吧。這是在暗示,自己辭職後沒有什麼錢,在上海舉目無親,很可憐。
在那種情境下,許幻山覺得自己得負責任,萬一林有有在上海真出了什麼事呢,所以第二天他打算把林送回北京。
然後就是林有有的巔峰時刻了,梨花帶雨地真情告白:「家人、工作、朋友,都抵不上一個你。你就像那天出現的煙花,別人看只是一場熱鬧,但我看過了,就忘不掉了。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只想和你在同一個城市。」
這一連串眼淚攻勢和糖衣炮彈,就是「你跺你也麻」,代入許幻山的視角,人姑娘確實為了你拋下所有來到這裡,哪怕錢包被偷也不願回去,還不求回報只想和你生活在一個城市。
大男子的保護欲和愧疚感被激發,這個情形下,沒有幾個男人能做到頭腦冷靜,堅決趕她走。許幻山徹底淪陷,給林有有開酒店去了。
別把「心機」用成「婊氣」
林有有的「茶藝手段」就分析到這,因為再往後的騷操作,就是林一步步引誘許幻山肉體出軌,那些手段都過於婊氣,已經不算是「心機」的範疇。
這也是我在此文最後想強調的,也是綜藝《有點心機又如何》的初衷,你得區分「心機」和「婊氣」。
二者的差別在於目的和程度,適當的心機是為了增添個人魅力,它是提升個人情商的,可以讓我們在社交中能夠更主動,在工作中不被冷落排擠,在生活中享受一些「魅力紅利」。
如果像林有有那樣,用來破壞別人感情,那就是婊氣了。心機也不應該被過度使用,總是想著靠使心機走捷徑,最終也會被其他人嫌棄與厭惡。
就像《有點》裡田中小姐姐的那句話,「我已經夠心機了,但你看我現在,還是單身一人呀。」(田中姐姐是86年生人)
當然了田中小姐姐是自己標準高,但我想說的是,心機是建立在自身實力基礎上的錦上添花,因為所有的「手段」總有被拆穿的一天。
我們首先得自己足夠優秀,然後再考慮用點什麼「心機」,讓自己的優秀被人更容易看到。
就像《三十而已》中的顧佳,她的身材、氣質、容貌、見識、眼界、情商等等,已經足夠優秀了,可還是每天不間斷地鍛鍊、學習、打拼自己的事業。
我希望每個人最終都能活成那樣,足夠優秀得不用心機,一顰一笑一言一語都是自然的魅力。
當然了,在那之前,有點心機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