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0 信息來源: 北大青年網絡發展協會 新青年網絡文化工作室
編者按:「北京大學首屆校園網絡文化節」於9月30日正式啟動,主題確定為「點讚新青年」。在《新青年》雜誌誕生百年之際,學校將以「點讚」的基本形式,選樹一批具有體現網絡時代北大青年典型特徵的優秀個人或團體,使「新青年」的標準和形象更加具象化,推動工作有效覆蓋面由「現實場域」向「網絡場域」的全面延伸,鼓勵更多學生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手段施展才華、提升自我、實現夢想,勇於踐行「融入•節制•創造」的青年網絡文明觀,在校園網絡空間中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實現全環境育人的教育效果。
11月10日,在學校網教辦指導下,新青年網絡文化工作室與學生社團青年網絡發展協會於首屆校園網絡文化節舉辦期間,聯合發出《自信•自省•自育:以青春之智慧創造青春之時代——「雙十一」前夜致青年網民倡議書》,號召青年人積極踐行以「自信•自省•自育」為核心的青年網絡教育觀,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實現成長與發展。
2014年「雙十一」前夕,正在籌建中的新青年網絡文化工作室與青年網絡發展協會曾發出《融入•節制•創造:以青春之力量建設青春之網絡》的倡議書,提出以 「融入•節制•創造」為核心的青年網絡文明觀,希望廣大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在主動融入網絡時代的同時,學會節制地使用網絡,更要積極地利用網絡進行創新創造。倡議書引發社會媒體密切關注,並在師生中產生積極反響。
2015年時逢《新青年》雜誌創刊100周年。倡議書提出,面對當前信息空前泛濫、消費主義盛行和過度娛樂化給社會帶來的困擾,面對後喻文化時代傳統教育形式的解構和重構,特殊時代同樣在召喚「新青年」——有獨立的人格、勇銳的思想、兼濟天下的理想胸懷、矢志不渝的實踐品質,能敢為人先、引領潮流。
在此背景下,倡議書號召廣大青年繼承百年使命,發揮主體作用,以青春之智慧創造青春之時代,包括以自信的姿態走進新時代、以自省的態度審視好時代、用自育的方式努力創造屬於青年的大時代。
倡議書全文如下:
自信•自省•自育:以青春之智慧創造青春之時代
——「雙十一」前夜致青年網民倡議書
親愛的北大青年網民朋友們:
2014年「雙十一」前夕,我們曾發出《融入•節制•創造:以青春之力量建設青春之網絡》的倡議書,提出以「融入•節制•創造」為核心的青年網絡文明觀,希望廣大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在主動融入網絡時代的同時,學會節制地使用網絡,更要積極地利用網絡進行創新創造。
一年來,一批對網絡時代有想法、有共識的同學,與我們砥礪前行。我們以「融入」為基,以「別讓手機控了你」的主題影像展,告訴大家網絡已經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節制」為重,舉辦「脫機自習」系列活動,號召更多的同學一起擺脫「網絡依賴症」;以「創造」為要,推出「網絡新青年形象大使」評選活動,通過典型選樹的方式感染更多人一起對網絡時代有所思考、有所作為。我們逐漸探索出一條與網絡時代相適應的教育路徑,即鼓勵年輕人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實現成長與發展。
2015年時逢《新青年》雜誌創刊100周年。百年前,國家積貧積弱,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點燃了青年學子的熱忱和智識,砥礪了一個時代的理想與鬥志,《新青年》作為重要陣地,見證了那場轟轟烈烈的民族救亡運動。百年後,面對信息空前泛濫、消費主義盛行和過度娛樂化給社會帶來的困擾,面對後喻文化時代傳統教育形式的解構和重構,特殊時代同樣在召喚「新青年」——有獨立的人格、勇銳的思想、兼濟天下的理想胸懷、矢志不渝的實踐品質,能敢為人先、引領潮流。
現在,2015年「雙十一」即將到來,我們在踐行「融入·節制·創造」的網絡文明觀的同時,對這個大時代還有什麼新的思考和行動?響應新時代精神對青年人的召喚,這不僅是北大傳統的擔當,更是對先賢最好的致敬,基於自我教育的努力、自我成長的探索以及自我發展的嘗試,我們在此號召,倡議青年人積極踐行以「自信•自省•自育」為核心的青年網絡教育觀,繼承百年使命,發揮主體作用,以青春之智慧創造青春之時代。
首先,我們要以自信的姿態走進新時代。自信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同時也是時代所需要的。梁任公言「少年強則國強」,陳獨秀曰青年人乃民族「新鮮活波(潑)之血液」,青年人始終是時代的弄潮兒,是國家與民族的生命力之所在,百年前如此,百年後更是這樣。隨著網際網路發展階段的變化,我們要充滿信心,真正擔負起「主力軍」責任,使這個時代因我們而有所改變,以主人翁的姿態走進屬於我們的新時代。
其次,我們要以自省的態度審視好時代。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網際網路大潮每天都裹挾著無以計數的信息洶湧呼嘯而來,在海量信息衝擊下,審慎思辨、去偽存真尤為重要;網絡時代的節奏越來越快,無論是視頻、圖片,還是「段子」,即時的情緒反饋往往能超越延宕的發人深思而令人難以自拔,在強烈的感官刺激下,自省自律、理性自製尤為可貴。時時自省,有助於我們跳出自我的局限,以冷峻的眼光客觀獨立地審視這個時代;時刻保持清醒,避免在光怪陸離的網絡世界裡迷失了自我。
更為重要的,我們要用自育的方式努力塑造自我,創造屬於我們的大時代。網絡時代的「去中心化」,使得傳統教育領域的師生二元結構正在調整,學生既是教育的受眾,同時也是教育的主體,這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後喻文化時代」呼喚教育方式的改革與創新,MOOC、翻轉課堂等即是適應發展要求的有益嘗試。於我們而言,更重要的是理解轉化,發揮青年人的首創性與主動性,自我教育、自我成長、自我發展,為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帶來更大的福祉。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網際網路的發展前景廣闊而不可預知,青年人仰望星空的同時更要腳踏實地。讓我們邁出自信的步伐,時時自省自律,弗忘前賢垂範和師長表率,走出一條自我教育的成長之路,以青春之智慧,創造青春之時代。
北京大學青年網絡發展協會
北京大學新青年網絡文化工作室
2015年11月10日
編輯: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