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蜜》:當人生理想與現實愛情衝突,如何抉擇才不被命運牽絆

2020-12-15 微思未來

鄧麗君的《甜蜜蜜》唱出了愛情的柔美,而現實中愛情總是充滿遺憾和淚水,誰不曾迷失在愛的旋律裡。

1996年張曼玉、黎明領銜主演,楊恭如、曾志偉參演的愛情題材文藝影片《甜蜜蜜》上映,由陳可辛導演,獲得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影片獎,第3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金紫荊獎等18個電影獎項。

此部電影拿獎拿到手軟,奠定了陳可辛在導演界較高的地位,而任何作品無論獲得何種獎項,能走進觀眾內心便是好的,影片不是唯美的文藝片,而是採用了現實主義寫實手法真實的展現上個世紀80年代的香港打工潮的現象,分別展示了香港、美國的繁華街景,代入感很強。

時隔20年重溫,筆者從不不諳世事的少女,到為人妻、為人母的過來人,心境完全不同,對影片傳達的愛情精神與信仰感觸日久彌新,該影片對於戀愛中的年輕人仍具有現實參考意義。

接下來帶大家在愛情理想、真實的愛情以及二者之間的衝突中,站在女性自我成長曆程角度,尋找幸福的答案。

1996年鄧麗君逝世一周年上映

以男主人公自述展開,節奏輕快明朗,觀眾產生對生活期盼的愉悅感

來香港打工賺錢娶媳婦的小軍黎小軍普通的大陸仔,1986年從天津來香港打工,在姑姑那裡房東幫忙找了一份送食材到烤鴨店的工作,騎著自行車送貨跑腿,老實土氣的小夥子,賺錢為了娶家鄉的初戀小婷。

最快樂的事就是寫信給小婷:報平安,對現在的工作和生活很滿意,分享新鮮的見聞,匯報一個月2000元搞運輸的工作,期待與小婷相聚團圓,觀眾的心也跟著主人公的等待與心愛的人修成正果。

小軍愛著小婷,小婷等著小軍,覆蓋了無數簡單、純真的愛情,有人只此一生只愛過一次已經足夠。

來香港打工賺錢給村裡的爸媽蓋房子的李翹麥當勞打工的李翹會講粵語,說自己是香港人,會講粵語不一定是香港人,不會講粵語肯定不是香港人,像人生導師大姐姐一樣為了讓小軍學英語而從中抽取佣金,淨說些勵志之言,也好似在鼓勵自己。

聰明上進的形象展現在小軍面前,小軍內心也依靠了這位有銀行卡「很牛」的朋友,即使被她騙和利用也毫不介意,小軍自己送貨工作的同時順帶替李翹打工的花店做外送,賣鄧麗君磁帶、唱片,炒股徹夜排隊。

時間久了,同樣喜愛鄧麗君的李翹,坦白自己也是大陸妹的身份,只是她來自廣州離香港很近。

麥當勞打工的李翹

轉為女性視角展開,令女性觀眾身臨其境,壓抑而沉重的第三者之戀

相互扶持的兩顆心慢慢打開、為了理想而分離小軍和李翹相遇在麥當勞,到之後的相處中,短短的時間裡,作為觀眾立場不堅定了,無限期待小軍、李翹修成正果,而小軍的猶豫和模稜兩可,小軍也不清楚成全哪一個自己才是幸福?陷入混亂之中,李翹自知是第三者的身份,毅然的以「理想」不同退出了這段感情。

李翹為了賺錢蓋屋的理想而去炒股,賠錢欠債,做了按摩工,認識了混黑社會的豹哥,一個給她物質完成她理想的人

而再次跟小軍見面是以朋友的身份出席小軍和小婷的婚禮,豹哥知道她徹夜未眠心裡想著小軍,雖然有些醋意但愛的寬厚而深沉,李翹也被深深的打動了。每個女人,都渴望生命中能遇到如豹哥一樣懂自己、愛自己的男人,豹哥是重情重義值得跟隨的,愛誰也許已經分不清楚。

各自實現理想而分離,相愛而再次相聚李翹跟著豹哥輾轉到了美國,一個跟30年前香港麻油地一樣的地方,想著過新的生活,但豹哥意外被搶劫,在混亂中被黑人槍殺。

小軍與小婷結婚後,無法保持原有的初心,坦白了第三者之戀,二人都回歸到單身,跟著原來燒鴨店的老闆來了美國,一心工作不想感情的事,實則心裡沒有放下李翹。

影片最後在美國街頭一家賣舊電視機的窗前,看到鄧麗君逝世的新聞而駐足的二人,在《甜蜜蜜》的歌聲中相遇。

相愛的人心與心沒有片刻遠離,有情人總是有緣再次相見,導演為了迎合廣大觀眾而大團圓結局,真實作品中二人沒有再相遇。

心所向、身所屬

人們都在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尋找幸福和歸屬

李翹的物質追求是為了表達對一輩子窮苦父母的愛,貧窮在內心精神層面映襯下,形成的理想,黎小軍的成家理想是千百年來人中國人娶妻生子的生命延續的精神追求。她的理想小軍給不了,小軍的理想定位是初戀小婷。

他二人在傳承理想和期望的同時,產生了屬於他倆真實的愛情,是跟著心所向、身所屬實現現階段愛情,又會不會不甘心和後悔,小軍娶了小婷,李翹跟了豹哥,人生理想都實現了,依然不快樂。

內在、外在、精神、物質,的排列組合,價值排序後,要堅定自己的排序,不是過了幾年又忘記了當初的決定。

這幾乎是所有年輕人都會遇到的兩難選擇,大學生畢業季的分手,就是對愛情和擇業的分歧帶來的。有些男士降低自己的理想標準,只要有女孩子願意跟自己結婚就可以無論外貌,而當事業發達,又覺得老婆不漂亮不能滿足自己的理想。

誰人不曾有遺憾,也許遺憾也是一種美和幸福。

影片主線愛情是團圓的結局,暗線兩段愛情是悽慘的

小軍姑姑是職業妓女,但愛情不分貴賤小軍在香港投靠唯一的親人是姑姑,姑姑年輕時非常漂亮,也經歷過戀愛般的甜蜜,在破舊的髒兮兮的牆壁上掛著年輕時的戀人William,曾經請她去香港高端地區的半島吃飯的外國人,姑姑讓小軍叫自己:Rosie,這是William與她的愛稱。

時常跟小軍說:好好學英文啊,學會了幫我寫信給William,現實中與老房東同居在一起,不過William只出現姑姑的嘴裡和老房東的罵聲裡,現實世界再也沒出現過,但姑姑堅信那是愛情,還期盼William會來取自己落下的西服。

女人在年輕貌美時都有過自己的輝煌,而輝煌只是一剎那,想延續一生很難,作為女性觀眾,即使同樣懷戀姑姑愛情的浪漫,但並不認同姑姑的人生,畢竟一個人的職業和身份要在更優秀的圈子,受到傷害的可能性越小。

懷念那一朝一夕、一時一刻的溫存,只能證明她人生的悲涼,沒有比那點幻覺更可惦念的證明自己存在過的事物,過份緬懷和停滯不前的人生悲慘,何談擁有幸福。

一名泰國妓女與英文老師的愛情小軍的英文老師和與泰國女孩的愛情,泰國女孩與小軍姑姑同是妓女居住在一起,開始時也分不清她們是嫖客與妓女的關係還是在戀愛,直到英文老師陪著想家的泰國女孩回泰國,說是女孩想爸爸、媽媽了。

小軍與之道別時不經意得知女孩換上了愛滋,兩個人要一同回女孩泰國的老家等待死亡,英文老師是個酗酒潦倒只會教髒話外語的英國人,但他們也遇到了愛情,一同赴死的愛情。

我們認為一同赴死的愛情會驚天動地,而實際上只是為年少無知買單,毀於無知、貧窮或是不良嗜好。

結語

理想是過去經歷沉澱下來的人生追求,是兒時的夢想,指導著人的一切行動,若不實現人生不圓滿,實現了人生理想, 幸福卻變了味道,將二者統一起來或做出取捨,遵守內心的誓言和承諾,是成長。

不止是俊男美女的人生才幸福,內在的精神追求和外在的現實愛情是否能融合,在不違背社會倫理道德底線基礎上,最大限度的尊從自己內心,成就了長久的婚姻和幸福的人生。

相關焦點

  • 《甜蜜蜜》:理性與感性難抉擇,結局張曼玉的眼神你可能沒看懂
    同時本文還將分析張曼玉的表演5階段,看她如何利用內部形象的轉變,演出十年跨度,並揭示理性與感性、機會與命運的矛盾糾纏下,該如何抉擇才能不被牽絆、獲得幸福?機會與命運、理性與感性的糾纏下的人生抉擇如李翹和黎小軍都反覆在純粹愛情與現實理想間遊走一樣,《甜蜜蜜》故事的主旨即在探尋,在機會與命運的糾纏,理性與感情的權衡下進行的人生抉擇。如何抉擇才能不被牽絆?哪種抉擇才能獲得安定和幸福?
  • 多年後重溫《甜蜜蜜》,才發現電影講述的不僅是愛情,更是命運
    時隔多年,歷經世事滄桑,再來看陳可辛導演的這部作品,才發現,導演要講述的絕不僅僅是愛情,他有著更大的野心和期許——講述時代背景下小人物在異鄉的命運掙扎與沉浮,困境與探索。愛情,只是命運的一個註腳。所以,電影的英文譯名是:almost a love story。
  • 二十三年後,我才發現,張曼玉和黎明的《甜蜜蜜》不只講愛情
    相對黎小軍的不堅定,我更理解李翹對生活和愛情的態度。沒有選擇你,不等於不愛。從廣州來到香港的李翹目標清晰,不放過任何賺錢的機會,就是要憑著辛勞,為自己在香港買房,也為老家的父母買房。雖然她也喜歡李小軍,但是黎小軍和他一樣,都是內地來港的打工仔,而且黎小軍是幾乎沒有理想的人,最大的夢想就是接小婷來成婚,沒辦法給李翹心中的優質生活。
  • 心理學案例分析:如何處理理想和現實的衝突?
    可是殘酷的現實問題很快擺在她的面前。她為這個學校投入了全家十幾萬元的積蓄,幾個月過去了,學生的學費沒有收上來多少,但學校的開支卻一分都不能少,各種壓力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她現在不僅負債纍纍,家庭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而且夫妻關係也異常緊張。她陷入困惑和苦悶之中,產生了強烈的消極情緒,感到頹廢、絕望,無力自拔。
  • 從小說《夢珂》,看現實與理想差距太大,到底該如何抉擇
    當我們踏入社會後,才明白,這一切不過是我們的理想,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實在太大。我們不得不拷問自己,面對現實和理想,我們到底該如何抉擇?民國女作家丁玲的處女作《夢珂》,就是講述了一個知識女青年懷著理想走出家門,卻被現實無情打敗的故事。每次讀《夢珂》,都會有新的感受。
  • 理想與現實,該如何抉擇?
    高考是人生的裡程碑、分水嶺,報考什麼學校和專業決定人生的走向、階層的躍升。既然千辛萬苦成了全省拔尖的學霸,北大清華爭搶的寶貝,那必然是好專業任其挑選。眾人心目中的好專業,自然是金融啊、網際網路啊這些現下的熱門專業,這些令眾生目光聚焦、人人心嚮往之的行業熾熱多金,動輒年薪百萬,不時爆出創富傳奇,儼然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所在、時尚潮流的代表方向,人人趨之若鶩才正常。
  • 豆瓣8.7《廊橋遺夢》:婚姻與愛情發生衝突,我們該如何抉擇?
    「我把生命(責任)獻給家人,把所剩的(愛情)交給羅伯特。你們今生要做令自己開心的事,人生多美好。」——弗朗西斯卡在農場度過一生的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去世後,在遺囑中要求兒女將自己火葬之後把骨灰撒在羅曼斯橋的橋下。
  • 從尼採的人生三境界,看理想與現實的和解
    張根送外賣與尼爾之死,表面上看是八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但他們的意識覺醒幾乎是一樣:他們不愁吃喝,前途一片光明,卻猛然發現自己活在一份寫好的劇本裡,決定絕地反擊。前者由於現實與內心秩序的衝突,後者是受基廷老師反傳統的教育思想的影響,他在《死亡詩社》中是一個另類老師的存在。
  • 甜蜜蜜:出軌都拍得那麼美
    表現豐富、或喜或悲的情感故事,無不反映著社會現實、人情世故、家庭悲歡的社會現狀,然而嚮往美好愛情的觀眾並不看好這樣的愛情。《甜蜜蜜》仿佛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電影《甜蜜蜜》藉助1996年香港回歸與一代歌后鄧麗君的逝世的時代背景,講述的是一個大陸小夥子黎小軍從天津到香港,他的理想就是努力賺錢,然後把小婷娶回家。
  • 看了電影《甜蜜蜜》,我才懂得港漂一族愛情的無奈
    文/朝陽我相信愛情這回事是沒有過時的。《甜蜜蜜》那麼多年,我看了那麼多遍,有那麼多人走過來跟我說,我喜歡你的《甜蜜蜜》,那些人其實都是很年輕的。——陳可辛《甜蜜蜜》是香港導演陳可辛金像獎的作品,這部影片奪得最佳導演、最佳電影、最佳歡迎女主角等10項大獎,也是陳可辛電影中的一個裡程碑。
  • 《甜蜜蜜》:八九十年代的港漂生活圖鑑
    比如《甜蜜蜜》,已經上映24年了。它是華語電影史上的愛情經典,也是陳可辛的代表作。可《甜蜜蜜》遠遠不只是一部愛情電影,它講的是八九十年代港飄的艱辛生活,是那個時代的縮影。011986年,黎小軍從天津坐火車到香港投靠姑姑,想在香港淘金後,把女友小婷接過來。
  • 看了《人生》,才能避免人生悲劇
    《人生》這本書富有諸多現實意義,它仿佛就是我們自己人生命運的一個縮影,暗含著具有悲劇性的哲理意義,高加林的悲劇人生讓我們警醒,《人生》這本書讓我們靜下心來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想好未來的每一步該如何走,該如何做出選擇,如何走完短暫的人生道路卻又能留下一地輝煌與不悔。讀懂《人生》,思考我們自己的人生,終將不悔人生。
  • 《飄》▏讓女人們瞬間明白理想與現實的愛情落差
    徵服既是兩個人雙向的靈魂和身體高度匹配的契合, 也是理想愛情和現實生活相交織的融合。可是偏偏有些人一輩子活在理想的愛情和現實生活的牽扯中,找不著北。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就為我們編織了一個這樣的境遇,以此來告誡所有在愛情路上,追尋真愛的男人和女人們:只有找到理想愛情和現實生活的平衡點,將愛情與現實生活完美交融,才能織就一幅圓滿的人生畫布。這就是一鳴驚人的經典名著《飄》了,瑪格麗特·米切爾一生只寫了一部作品,卻轟動了世界,震撼了人心。
  • 高考,人生的十字路口,艱難的抉擇
    能夠順利通過高考關,考上大學的畢竟是少數,有相當一部分學子將名落孫山,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臨艱難的抉擇。尤其是農村的孩子,家境不富裕,更是如此,處在人生的十字口,該怎樣抉擇呢?這將考驗著每個學子的智慧,選對了,幸福一生,選錯了,困苦一輩子如影相隨。我身邊有這樣一位人,人們時時為他感嘆。
  • 理想和現實衝突時,中年人該如何選擇?高更的故事值得借鑑
    這裡,我們再來看看,他選擇理想之後,究竟是如何為之奮鬥的。這值得處在理想和現實矛盾中的人看一看。聽了這句話,高更的內心充滿了猶豫和矛盾:一個是完全遵從內心的理想,一個是身為社會人的現實,究竟該如何做出選擇?英國作家毛姆說:「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 解讀《廊橋遺夢》:關於愛情與婚姻,本我、自我、超我的艱難抉擇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都不真誠,還渴望她對誰真誠?二、怎樣看待愛情中的本我、自我、超我?1、愛情的開始應該是本我的相遇如果你喜歡一個人,絕對是從本能開始的。因為利益等除了愛情之外的東西考量過後的,才讓兩個人開始關係的,算哪門子的真愛呢?
  • 街訪:理想與愛情之間你是如何選擇的?看路人如何回答!
    理想與愛情之間你是如何選擇的?每個人都小都會有一個理想,這個理想可大可小,可能只因小時候的一次憧憬,就變成了長大誓要追逐的理想,但往往人生不是那麼的如意,當你碰上真正愛情的時候,你不能兼顧理想,那麼你會如何選擇呢?
  • 《歸去來》清澈情侶,為家庭,理想,愛情,坎坷不斷
    主要是因為家庭、理想、愛情等原因在美國聚集在一起的一群年輕人。在成為藤派精英之後,從金字塔到社會的故事是複雜的。留學生為載體,關注公平、正義、價值影響、青少年選擇等社會問題,論述了青年的失落與覺醒,揭示了新時期青年的成長與轉型。這部劇一經播出,便以新穎的主題和高潮吸引了眾多觀眾的注意。
  • 對焦中年人的愛情,拒絕被定義的人生
    拒絕設限人生 展現坎坷時的不同抉擇隨著電視劇收官,女主謝橋的命運再度引發探討。和觀眾原本期待的收穫真愛、走上人生巔峰的結局大相逕庭,謝橋依舊是獨身一人。對該劇表示認同的觀眾認為,這部劇展現了女性在成長過程中面對坎坷的一次次抉擇,並探尋出新時代女性的獨立意識——拒絕設限人生,勇敢、自立、果敢。
  • 成為一名大學生後,如何讓理想不被現實打臉?
    開學季就要到了,同學們懷揣著大學的夢想,即將來到心儀的大學校園,準備接受理想與現實的碰撞與挑戰。常言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根據以往的觀察與了解,有太多的大學生經受不住大學生活的誘惑與考驗,在現實面前常常碰得頭破血流,入學不到一年的時間,一些人就放棄人生夢想,開始大學四年的遊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