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東營12月18日電 整合縣域醫療衛生行業資源,打通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上下就診渠道,補齊縣域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薄弱短板,將縣域醫療資源整合成「一盤棋」……近年來,山東東營市利津縣通過打造縣域緊密型醫共體,闖出了一條醫共體建設實幹之路。
高位推動,積極構建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新體系
當前,醫改進入「深水期」。據介紹,自2019年,利津在全縣範圍內緊鑼密鼓地展開緊密型醫共體建設,通過組建1個委員會、1個集團,多個成員單位的管理體制,以醫共體建設為抓手,在持續推進醫改過程中,逐步探索出醫共體+健康利津的「利津模式」。目前,以利津縣中心醫院為牽頭單位,3個直屬醫療衛生單位,8家鄉鎮衛生院為成員的縣域醫共體建成,活躍在群眾一線。
2019年8月,利津縣委、縣政府印發了《利津縣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縣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組織、編辦、發改、財政、人社、衛健、市場監管、醫保等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委員會。2019年12月,成立了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對全縣所有醫療衛生單位實行一體化管理。醫共體內部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上下貫通,牽頭單位專家進入基層坐診、帶教,職責清晰,互為補充,互利共贏。
發揮龍頭單位優勢,打造基層衛生院特色科室
利津縣全面提升成員單位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打造基層衛生院重點科室。在市級醫院選派3名業務院長下沉基層後,利津縣在2家縣級醫院選派4名業務骨幹到鄉鎮街道衛生院擔任業務院長,實現縣域內業務院長全覆蓋。目前,4名縣級醫院下派業務院長已分別在虎灘中心衛生院建立慢病管理中心、明集中心衛生院建立健康體檢中心,汀羅鎮衛生院打造口腔科特色品牌,北宋鎮衛生院建立「艾灸理療康復中心」、「心血管診療中心」、「婦科、產前檢測與產後康復中心」。下派坐診醫生105人次,接診患者1000餘人次,幫助基層建立特色科室6個,開展口腔治療新技術1項,成立基層專科管理中心5個,基層門診人次增加17.3%。
持續發力,加強診療技能培訓提升服務能力
利津縣為全面增強醫共體成員單位服務能力,縣級醫院每周選派不少於5人,組成團隊到基層開展查房、病歷討論、理論授課,並參與鄉村醫生培訓、健康扶貧、健康會診、健康教育及分類救治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各衛生院臨床科室建設、人員培訓培養,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與操作規範,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與能力。在支援幫扶醫院的帶動下,基層診療水平明顯提升,口腔科、中醫科、內科、院前急救等專業學科建設均取得初步成效。汀羅鎮衛生院口腔特色科室在縣級醫院的幫扶下,門診人次較2019年比同期翻了兩翻。
信息化借力,把信息化勢能轉化為醫共體建設動能
利津縣醫共體藉助信息化建設這根「紐帶」,提升診療格局和就醫模式,依託智能化、數位化手段,打通了基層患者就醫的「最後一公裡」,也打通了醫共體集團間的「信息孤島」和「業務壁壘」,讓醫共體內部實現互聯互通、共建共享。一方面建立醫療資源共享機制。建成醫共體影像、心電網絡、遠程會診、檢驗、消毒供應、藥械一體化管理等7大中心,在各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設置144個心電終端,實現了縣鄉村三級心電遠程診斷和縣域醫共體各成員單位醫療服務同質化診斷報告區域互認,遠程心電在縣域內實現全覆蓋。成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遠程監護中心利津縣中心醫院分中心」,打通了省級醫院、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衛生室四級通道,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省級專家的服務。
據悉,通過信息化手段,自今年5月以來,省、縣為基層提供心電診斷服務1000餘人次,遠程會診服務300餘次,接受基層檢驗標本92個,為基層出具影像診斷報告30餘例,統一醫共體成員單位藥品目錄1392種、器械耗材目錄409種。
此外,利津還不斷健全「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管理機制,逐步實現了電子健康檔案與電子病歷、家庭醫生籤約、檢查檢驗、醫學影像等健康信息的互聯互通,為群眾提供全程、連續的全民健康信息化服務。
利津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伴隨著醫共體的建立,群眾就醫由無序變得有序,居民就醫方便了,醫療資源利用合理了,全縣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張強)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