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不隨意」小品附石盆景皋月杜鵑改作,來年共賞石上花

2020-12-20 集匠坊

「皋月」為我國傳統曆法夏曆中的五月,日本一直沿用至今。在杜鵑花中,有一品種叫「皋月杜鵑」,原產地在日本,近年來被我國引進栽培,是杜鵑科杜鵑屬半常綠灌木,屬於夏鵑中的一種。

每年5~6月份,是皋月杜鵑花開的季節,皋月杜鵑品種多樣,花色豔麗豐富,一到花期,繁花滿樹,非常壯觀。作為中小品觀花盆景,皋月杜鵑類樹種的創作方式多樣,且頗受盆友們的喜愛。

素材分析:今天集匠坊要和大家分享的這件皋月杜鵑,也是一件附石的小品盆景。盆友入手於4月份,顯然已經很久沒有悉心的打理,盆景附石的盆齡已有20餘年。

初看此樹,各處的分枝雜亂伸長,沒有完整的分枝,即使是盆樹的正面也非常凌亂,樹形已經完全被四處橫生的小枝打亂。

不過瑕不掩瑜,雖然目前看起來略顯粗糙,但小品附石的質感還是非常令人心動,型格好的石頭比樹材還要難找,稍作整理,未來成型後,盆景的樹相自然不會太差。且經過歲月的洗禮,幹身也有了足夠的老度,與石頭已相融一體。

整個盆景的樹勢有點弱,幾根枝葉末端有些萎蔫的現象,清明前的那段時間氣溫雖然回暖,但氣候仍不穩定,入手之後沒有再做防護的措施,突然的降溫,讓部分新抽生的葉芽有些萎蔫的狀況,不過並不太嚴重,且氣候也開始逐漸穩定,約半個月左右的緩苗期過了之後,讓它多接觸接觸光照,很快就恢復過來了。

恢復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對盆樹進行整姿改作,同時為它換上新盆。由於之前的樹形過亂,在對皋月杜鵑做了最低限度的修剪,將雜亂的枝條剪除後重新布線整枝, 盆樹附石的形態有了明顯的改善。

修剪時間:皋月杜鵑的生長習性和一般的杜鵑不同,是先長出葉片,而後再有花苞,正常情況下,已成型的盆景當年要賞花,4~5月份修剪會影響花期觀賞效果。故宜在花後再做修剪,但花後修剪的時間節點,最遲建議在6月中上旬,過遲影響花芽分化,無法形成花苞,從而影響來年的欣賞。

這株素材的樹勢並不太好,開花會讓盆景消耗過多的養分,整姿、造型、保樹勢,是目前的重心方向,有舍才有得,養好了以後年年有花可賞,不必急於眼前的短暫美好。

動根先減少葉量:修剪的目的,除了整姿換盆的同時,減少葉量是其中的重點。在對皋月杜鵑換盆的時候,如果僅做根系的修剪而沒減少葉量,後續的根系吸水量無法支撐葉面水分的蒸發量,勢必影響植株的健康,容易產生掉葉、失枝的風險。

幹身的苔蘚影植株生長健康

刷除苔蘚:原樹主已經很久沒動過盆土了,苔蘚從盆面到根腳,甚至幹身都已經開始附著。苔蘚過多,雖然看起來更具有年代感,但對盆土的排水性透氣性,以及根幹都會有影響。長期下去,盆面積水,盆景的健康程度會受到很大的威脅,甚至引發爛根。

上部的作業都完成後,接下來就可以開始翻盆了,換上新的介質,改善盆景的生長環境。

脫盆準備修根

小品皋月杜鵑原先的盆器較小,脫盆的難度並不高。盆景已有足夠的年份,樹石附著的很 牢。如果是附石一兩年左右的盆景,在脫盆的時候需要注意避免樹石分離,要更加謹慎一些。

上面是脫盆之後的根系狀態,我們可以看出,這株皋月杜鵑的根須已經開始在盆壁內纏繞,盆底的濾網已經被根須佔滿,幾乎看不到什麼土壤了。需要將盆樹的根系做修剪後重新上盆,修根的時候,將底部的根系剪除外,需要考慮未來的盆器造型與根張的分布。

栽培介質:皋月杜鵑喜微酸性土壤,換盆時可用保水透氣性好的赤玉土或鹿沼土作為栽培的介質,盆面加上水苔,可以兼顧到保水性與透氣性。

造型思路與構圖

與大中品盆景寫實的表達方式不同,小品盆景在造型的時候,需要注重於寫意的形式表現手法。

盆景小,無法像大中品盆景那樣面面俱到,扭轉依附在石頭上的主幹與基部兩三根露出土表的主根已經能將附著於巖石的動勢與附石意境表達。

如果這件皋月杜鵑小品是要做作稍大一些的中品盆景,那麼對於根部的培養就還未到達理想的粗度。可能還需要藉助蓄養根基萌發的新芽,培養犧牲枝來育粗根,或是利用靠接等方式做補根。同時還要考慮培育三級枝等等,所耗費的心思要多許多。也正因為這是小品盆景,寥寥數筆,即可將根張概括表達。

枝幹布局示意圖

盆器和構圖分析:原先的素燒鬥圓盆色調沉穩,下小上大的器型也能較好地襯託出盆景的氣質,但空間較小且未來的造型變化不大。給盆樹換了一個長方形的四足長方盆後,未來的創作空間也許會更大。

目前盆景預留下的枝條布局,未來會作為主要的培育方向。讓整個小品呈大樹式延展,前後的主要枝託布局也比較清晰:一級枝向前右方伸展而後稍稍上揚,右側枝條密集,將其作為前景枝利用,上方迴旋向左前方伸展;左下方二級枝,繞過從後方起勢,繞過樹身作向前延伸,作為背景枝的同時,彌補了左側附石處的空白。

葉叢分布構想

改作之後的皋月杜鵑,樹形端莊穩重,樹石相生,有藏有露。得益於小品,也受限於小品,素材在不考慮未來做成中品,而立險意的情況下,整個小品盆景的雛形基本上已經完成。

相關焦點

  • 盆景藝術作品展,造型千姿百態,猶如一幅幅美麗的畫作,大開眼界
    日本原盆原土進口,皋月杜鵑是日本獨有的極好觀花品種,也是獨特能滿樹開花的品種。皋月也就是5月的意思,每年的5月的會維持一個月的花期令所有人都神情嚮往。此盆皋月杜鵑屬於稀有品種,蒼勁古樸,別有一番風味,樹齡不低於40年,其枝繁葉茂,綺麗多姿,將會滿樹開花,花朵呈現團簇之美,驚豔動人,十分了得!讓大家一起感受日本皋月杜鵑獨特的魅力。懸崖式三河黑松,枝幹飄逸,炸皮已至頂端--老態!
  • 日本盆景意境深邃,賞者心情豁然開朗,拍照欣賞日本名師盆景作品
    【品種】:日本皋月杜鵑 白鈴 【介紹】:日本原土原盆進口盆栽 ,矮霸小品 看青翠欲滴的枝葉演繹出大自然的天然之美,開花時也是繽紛多姿,引人矚目。【品種】:日本附石六月雪 【介紹】:日本原土原盆進口,各角度呈現,附石小品。
  • 當奇石與古木相得益彰,輕鬆製作一道「縫石而生」的附石盆景!
    說一說附石盆景附石、附石,顧名思義,一是以石為主,二是樹木依附在石頭上生長。附石盆景,石樹連(融)成一體的一種盆景造型形式。附石盆景,一直深受市場喜歡,樹與石的相映成趣要比樹木盆景更有看頭。本文,臺長再來分享附石盆景的製作案例。
  • 看黃敖訓如何改作赤松——「深山鶴翁」誕生記
    改作前原貌,右側附改作主題方案表,樹高104cm立意和構思舊時初學盆景,老師曾說,「盆景創作應當先立意後造型」,當時覺得是無法做到的事情。造成這種認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悟性不足,隨大流且缺少對藝術的追求。這件赤松作品自進入園子之始,經一段時間的觀察推敲。作者眼前浮現出一位睿智健碩的老翁隱居於深山之中的場景。
  • 雲南展團赴柳州,賞石獲獎雙豐收!(附黃龍玉獎項)
    盛世中華,魅力石都。11月1日,由中國觀賞石協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國收藏家協會和柳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十屆柳州國際奇石節暨賞石文化藝術節,在柳州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活動現場,國內外賞石界、藝術界、收藏界、金融界知名人士齊聚一堂,共享賞石藝術之盛宴。
  • 全國盆景展 咋少得了南山杜鵑
    四年一屆的全國盆景展少不了「南山杜鵑」「中國盆景展覽」由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創立,從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舉辦,每四年一屆,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盆景展覽。此次展覽,參賽的盆景作品達800多件。
  • 【澎湃藝術】「石不能言|石非石」:賞石精品首次集結上海藝博會
    《匯石融通》您關注的是最受歡迎的賞石公眾平臺 高端觀賞石 | 交易 | 金融 | 展覽 | 鑑賞 |中國石譜雲 「花如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 掌上盆三勺土長出玲瓏樹 植物園微型小品盆景養護見"功夫"
    昨天,在上海植物園的盆景園內,遊客們看著博古架上的微型盆景嘖嘖稱奇。茶杯大小的花盆內只有三勺泥土,卻種出能開花結果的玲瓏小樹——「老鳳祥」2014上海花展之「微型小品盆景展」的作品,在方寸之中盡顯盆景藝術的魅力。日前,來自上海市盆景賞石協會的5位名家高手強強聯合,在盆景園山石盆景館的展廳內布置了數十盆不同種類、風格各異的小品盆景,將盆景園的遊園驚喜大幅提升。
  • 第四屆全國微型小品盆景展會明年在如舉行
    國慶期間,由盆景樂園網站、上海植物園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主辦的「中國風」第三屆全國微型小品盆景(山野草)展活動在滬舉行。1日晚,前來上海應邀參加活動的中外嘉賓齊聚上海格蘭雲天大酒店,參加了歡迎晚宴。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木盆景賞石分會副理事長李克文,我市副市長杜永紅應邀出席。
  • 最美「中國風」——第三屆全國微型小品盆景(山野草)展在滬舉辦
    2日,亞洲範圍內最大規模的微型盆景展——「中國風」第三屆全國微型小品盆景(山野草)展在上海植物園隆重開幕。「中國風」第三屆全國微型小品盆景(山野草)展由上海植物園、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花木盆景》雜誌社、盆景樂園網站等聯合主辦。
  • 烏來杜鵑,也叫臺北杜鵑,野生滅絕,只剩下43株人工移栽的成株
    ,又叫臺北杜鵑、甘奈海杜鵑、柳葉杜鵑、金平氏杜鵑,屬於杜鵑花科(Ericaceae)、杜鵑屬(Rhododendron)巖生性落葉灌木。(皋月杜鵑園藝種) (烏來杜鵑)烏來杜鵑與皋月杜鵑(R.indicum (Linn.) Sweet)比較相似,皋月杜鵑原產日本,半常綠灌木,高1-2米。
  • 尋訪紫禁城的自然空間|御花園賞石
    四是其山形沒有取唐代畫著既有的三遠(高遠、深遠、平遠)或漢代「一池三山」的規制,只是取用山石,對山形不甚考究,也沒有按風水之山或盆景之山去做。即便不想取形於宋「宣和六十五石」也可以參照明《素園石譜》的石形,可見當時匠人不大喜歡過度造型,符合雖由人做,宛自天開的創作法。
  • 手把手教你製作南洋杉盆景
    南洋杉製作盆景,形式多樣,筆者著重介紹盤根式、疊根式、騎石式、臥附式 4 種。前兩種為樹樁盆景,後兩種為樹石盆景;但不論哪種盆景的苗木,都應從小苗培養起為佳。                          一、盤根式扦插苗或實生苗一定要種植於疏鬆沙質土的深盆(國際缽)中,若盆淺土少,不但不利生長,而且根系渙散。
  • 小品盆景創作思路,方寸之間盡顯盎然意趣
    近年來小品盆景越來越多的出現在生活的各個地方,快節奏的生活下,大型的盆景確實不是人人都有時間和空間去侍養的,因此小品便逐漸的流行了起來。通常小品盆景指的是15-20cm左右的盆栽。小品盆景雖不及大型盆景的氣勢偉壯觀但,以小見大是小品盆景的妙處所在,玲瓏精緻,盈尺之間也能將樹的蒼勁古雅意態形神展現。方寸間凸顯意趣的盆景小品造型創作思路:小品盆景的創作過程中,應儘量精簡為主,大的盆景創作就像寫實畫,常追求面面俱到。
  • 「網絡中國節·國慶中秋」迎國慶精品盆景賞石展舉行
    金山網訊 9月28日,「相約山水鎮江 暢遊秋韻南山」——2020省園博會盆景賞石作品選拔暨迎國慶盆景賞石展在南山風景名勝區文苑景區舉行,70餘位盆景賞石愛好者選送的134件作品參展,給廣大市民帶來一份節日的視覺盛宴和豐盛的精神大餐。
  • 家庭盆景的主要類型及製作方法,樹石盆景製作
    圖1-2 水旱類樹石盆景(三)附石盆景附石盆景重點表現樹木攀附石上的景觀,強調根的力量。附石盆景根據樹與石的關係又可分為抱石式、貼石式和附石式三種。圖1-4 貼石式樹石盆景3.附石式將樹木栽植於山石之上,天長日久,樹木根系攀附於石頭縫隙之間,形成樹生石上的景觀(圖1-5)。
  • 專訪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梁悅美
    她多次獲得國內外盆景界授予的「國際盆景藝術大師」雅號。1977年(42年前),梁悅美教授擔任臺北市樹石盆栽協會會長、2002年,擔任第二任「中華盆栽藝術臺灣總會」會長、臺灣終身國際盆栽主席及亞太盆栽(ABFF)友好聯盟的理事長,亞太盆栽賞石(ASPAC)大會主席,以及世界盆栽友好聯盟(WBFF)國際顧問。
  • 雲南昆明:花博會、盆景展雙展聯袂首次落地鬥南
    世界盆景友好聯盟(WBFF)名譽主席、國際盆景協會(BCI)中國地區委員會執行主席、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副理事長胡運驊先生致辭。(實習生 時文枝 攝影)1月15日,第十六屆中國昆明國際花卉展、2015年昆明(鬥南)中國盆景精品邀請展暨雲南賞石根藝展(以下簡稱雙展)在昆明呈貢鬥南拉開帷幕,諸多奇花異草、珍木秀樹、稀石奇根讓人大開眼界。
  • 杜鵑花開 夢想盛開——2018臺灣大學「杜鵑花節」起跑
    三月的北方還有點春寒料峭,臺灣大學裡的杜鵑花已經迎風綻放,一年一度的「臺大杜鵑花節」也如期開幕。臺灣大學的杜鵑有什麼來歷?適逢臺大建校90周年,今年的「臺大杜鵑花節」又有哪些看點呢?新華社發(吳景騰 攝)  點開「臺大杜鵑花節」的網站,可以看到杜鵑花節的由來和校園中常見的杜鵑種類。根據記載,1950年臺大開始在校園裡大規模栽種杜鵑,1959年臺大又從士林園藝試驗所陽明山山仔后工作站接受了大量杜鵑。就這樣,杜鵑與臺大結下了不解情緣,臺大也因此得來「杜鵑花城」的美譽。自此,花影相伴學子,杜鵑花的多彩身影成為臺大人心中難以忘懷的記憶。
  • 聽石館,袁玉良的極致賞石
    入得門來,石館布局典雅,分觀賞石展示區、交流區、聽琴區、揮毫區等,功能齊全,參觀線路流暢,整體如同一曲歡快的交響樂,石頭則是其中頓挫起伏的悅耳音符。這裡不只是一家藏石博物館,更是一段隆安團隊關於品格和追求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