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但這個人卻並不存在

2021-02-07 環球科學

布爾巴基部分成員(圖片由布爾巴基提供)


尼古拉·布爾巴基是20世紀最神秘的「數學家」,「他」師從龐加萊和希爾伯特,一己之力編撰數十卷《數學原本》,卻從未拋頭露面,任憑江湖中飄蕩的流言蜚語。


不以真面目示人的背後,是一眾天才為了挽救衰敗的法國數學界,沉心編撰浩瀚的文書,以記錄當代的知識。聽起來像是阿西莫夫筆下的《基地》,卻是上世紀30年代開始的一段活著的歷史。作為世界上最為知名的馬甲之一,「布爾巴基」時至今日依然散發著神秘色彩。


撰文 | 張和持



 

「布爾巴基教授」的背後,是1935年於巴黎成立的布爾巴基學派。數百年來,法國一直是數學家的搖籃。費馬、笛卡爾、帕斯卡、拉普拉斯、伽羅瓦、泊松、傅立葉……17世紀以來,巴黎皇家科學院逐漸匯聚大量頂級學者。法蘭西數學大放異彩,法國也成為了歐洲的學術中心。


可光輝最終也要走向暗淡。法國最後一名全能數學家,龐加萊,於1912年因病去世。在那之後,法國人所從事的研究方向越來越狹窄,主要集中於單複變函數。此時處於數學前沿的代數數論、李群李代數、微分幾何、泛函分析等分支中,幾乎看不到法國人的身影,法國的年輕一代更是難以接觸到世界數學的前沿。相反他們的鄰居德國人,當時儼然已經成為世界的數學中心。龐加萊之後,只有德國的戴維·希爾伯特一人能挑起數學家領袖的大梁。而第一次世界大戰,讓法國數學又雪上加霜。


20世紀初,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學生們份份奔向戰場,昔日的頂級學府巴黎高師門可羅雀。到1918年戰爭結束時,已有半數學生永遠無法歸來。這些本可以成為新一代數學家的年輕人,永遠地消散在了歷史的角落。布爾巴基學派的五名創始人,讓·德爾薩特、安德烈·韋伊、亨利·嘉當(注意跟他爹埃利·嘉當區分)、讓·迪厄多內(被稱為布爾巴基的發言人,大多數對外發布都是他做的)、克勞德·謝瓦萊都是上世紀20年代入學巴黎高師的學生。而戰爭中失去的一代人,割裂了那個時代。年輕的法國數學人處在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位置。


戴維·希爾伯特(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20世紀初,代數學的興起帶來了一股潮流,由埃米·諾特,阿廷等德國數學家發展起來的理論不斷為其注入新的血液。1930年,範·德·瓦爾登發表了著名的《代數學》,當時布爾巴基創始人之一的迪厄多內正在寫博士論文,後來他在《布爾巴基的事業》一文中談道:

「我還記得範·德·瓦爾登這本書剛出版發賣的那天。那時我對代數無知到那種程度,以至於要是現在我就進不了大學。我急忙跑向這些書,看到這個在我面前打開的新世界我簡直驚呆了。當時我那時已經從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卻不知道什麼是理想(ideal,抽象代數中一種特殊的子環),而且才剛剛知道什麼是群!這就會使你對一個年輕的法國數學家在1930 年知道些什麼有一點概念。」


後來布爾巴基的成員們一致同意模仿範·德·瓦爾登的風格寫書,主要也是受此影響。不過這是後話了。真正促使這幾位當時的無名小輩開始他們永垂青史的工作的,其實是當時陳舊的教材。初出茅廬的他們都在法國各大高校擔任教職,他們講授分析學(微積分,級數等內容)時使用的是30多年前出版的一本書,叫做《分析原理》。這本書包含諸多應用,在教授抽象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與科學和工程學緊密聯繫,得到了廣泛好評。但這本教材也存在諸多問題——它的觀點非常陳舊,沒有跟上數學的發展;一些內容的講法也不盡如人意,不滿的老師們往往需要為此重新擬寫講義。韋依和他的老同學們時常聚在一起商量,他們想出一個好主意:由他們幾個人共同撰寫一部分析學教材,並用於他們各自的授課。


布爾巴基將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布爾巴基這個姓,來源於普法戰爭時期法國將領。巴黎高師時期,曾有一名同學以此名號搞惡作劇,稱某教授要來做講座,要求新生必須參加,韋依自傳中寫道:

「戴著假鬍子,發著怪音,他向學生們介紹自己後開始講經典函數論,然後小小地上升到一個故弄玄虛的高度,最後以『布爾巴基定理』結束。這個故事成了傳奇,但更傳奇的是一個學生聲稱他聽懂了整個講座。」


布爾巴基學派就是建立在這樣的惡搞風格之下。除了姓,還需要一個名。一名成員波賽兒的老婆,伊芙蘭(後來成為了韋依的老婆)起了「尼古拉」這個沙皇一般的名字。小團體的形象就這麼定下來了。韋依煞有介事地為其撰寫了一篇簡歷:

「尼古拉·布爾巴基,法國數學家,生於1886年,大學畢業後獲得獎學金,先是去了巴黎,然後到了哥廷根大學,分別師從龐加萊和希爾伯特,1910年完成學位論文答辯。他的學術生涯豐富多彩,合作者無數,名譽扶搖直上。」


部分布爾巴基成員(圖片來源:布爾巴基)



 

以布爾巴基作為筆名,幾位高師老同學的寫作開始了。1934年,他們組織了第一次非正式會議;1935年則是第一次正式會議。那之後,布爾巴基學派就正式誕生了。他們聚在一起討論,將寫作任務分配下去,一段時間後又回來坐在一起逐句朗讀,一直到每個人都滿意為止,沒有通過的稿子絕不會發表。這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充斥著激烈的爭論。比方說迪厄多內堅決要求將拓撲向量空間這一內容放在積分學之前,要是有人反對他就會冒火,以退出相要挾。古德曼的妻子聽說了這件事,表示不相信,布爾巴基成員們便邀請她參加了一次會議。在會中,一名成員故意挑起這個問題,迪厄多內果然暴跳如雷。不過他們的爭論總是會回歸和平,想像這樣奇特的景象:一屋子人爭吵著都要動手了,過了一會又開始和和氣氣地喝茶。君子確實和而不同。


布爾巴基成員們在討論(圖片來源:布爾巴基)


為了寫出精確且完整的教材,他們在寫作過程中不會跳過任何步驟,也不會引用任何語焉不詳的術語。1939年,布爾巴基的第一本書《集合論》(部分章節)出版了。他們把這個系列叫做《數學原本》,以致敬歐幾裡得的傳世之作。


不過當時正值二戰,民生凋敝,自然沒有引發多少反響。隨後,德國入侵法國,數學家們紛紛避難,學術活動也大多擱置下來。幸運的是,等到戰爭結束,布爾巴基們又安然無恙地聚集起來。50和60年代,他們陸續不斷地寫作新書。你熟悉的很多數學符號和術語,比如空集符號,單射滿射和雙射等,都是他們在寫作中首次使用的。


布爾巴基的作品站在極為抽象的高度,在泛函分析,交換代數,微分幾何這些前沿學科之間建立起聯繫。這種思想在哲學上稱為結構主義。他們力圖找到數學對象背後最為深刻的關係,並將其表現在作品中——他們也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特別是他們撰寫的關於李群李代數的著作,其結構之精巧,思想之深邃,簡直可以稱之完美。這部60年代開始陸續發表的巨著象徵了布爾巴基影響力的頂點——韋依,嘉當等人尚未退休,此時又有格羅騰迪克,塞爾等人加入,布爾巴基儼然成為了數學的風向標,而巴黎又回歸了世界的數學中心。迪厄多內就曾表示:「毫不誇張地說,布爾巴基拯救了行將就木的法國數學。


布爾巴基們還不忘為「布爾巴基教授」補充設定。比如說嘉當寫道:「據傳說,17 世紀克裡特島的愛國者在兩兄弟的領導下,與土耳其的侵略者作戰。這兩兄弟是埃曼紐爾及尼古拉·斯考迪裡斯,他們的英勇氣概使土耳其人印象深刻,以致土耳其人後來把他們稱為『沃爾巴基』,即 『軍事首領』。尼古拉和埃曼紐爾十分自豪地取了這個榮耀的姓,於是用這個姓傳給子孫後代……從布爾巴基家族的兩個分支的結合誕生出數學家尼古拉·布爾巴基,於是故事在繼續。尼古拉·布爾巴基現在是玻爾塔瓦皇家學院的院士。」



 

越傳越玄的故事自然受到了質疑,以致於《數學評論》的編輯波阿斯把這一質疑發表在《大英百科全書》上。不過,隨後他們就收到一封來自尼古拉·布爾巴基籤名的措辭尖銳的信,其中義正言辭地表示他「無意允許任何人對他的存在的權利提出質疑」,隨後「尼古拉」開始散布流言,稱數學家波阿斯其實並不存在,而只是《數學評論》的編輯的集體筆名。


不過幽默的風格並不影響治學的嚴謹。說到布爾巴基,自然要談到他們倡導的公理方法。簡單來說,公理方法就是一種抽象——把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等於兩個蘋果,抽象為1+1=2,這樣如果再遇到一個梨加一個梨的問題,就不用再算了。數學中有很多類似的結構,即使直觀看起來大相逕庭的兩樣東西,其背後都可能藏著聯繫。只需要將其背後更加抽象的規律找出來,就能一次性解決很多問題。


但這並不適合所有水平的人:人對於數學的認識,從來都是從具體的例子到抽象的概念。布爾巴基對於他們的作品的定位,只限於一定水平的研究生和數學研究人員。在這些作品中,你找不到來龍去脈,只有從頭到尾的論證。初學者就算能看懂每一步,也會搞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定義,也會想不通為什麼要研究這樣的問題。而經驗豐富的數學研究者卻能在其中找到美妙的框架結構,體會到其中的思想。


可是很多人並不能抓住布爾巴基思想的精髓,卻想在別處實踐布爾巴基的「精神」。法國在70年代展開的「新數學」運動,就是這種「嫁接」的後果。一時間,中小學份份開始學習集合論,號稱要將歐幾裡得趕出教師。老師和學生苦不堪言。整整一代人受到了這樣揠苗助長的摧殘。


自然,矛盾的焦點指向了布爾巴基學派。社會各界充斥著對公理思想的謾罵,批評他們「為了推廣而推廣」。迪厄多內此時只能無力地發表了《布爾巴基的數學哲學》,為公理的形式主義正名,同時大加批判了數學上的「極左」(邏輯主義)和「極右」(直覺主義)。


可惜的是,這些辯駁早已無法改變布爾巴基逐漸衰落的事實。他們起初為了讓學派保持活力,規定成員到50歲必須退休。而等到新鮮的血液充滿了整個小團體,布爾巴基也如同特修斯之船一樣不復從前。一個數學學派最重要的是思想,但發表的僅僅是一板一眼的文字。這很容易讓外界誤以為布爾巴集的抽象是毫無意義的。自70年代以後,著作發行越來越少,出版社也幾經更替。


可以說,布爾巴基的全盛期,是數學的「大一統」時代。抽象觀念逐漸將分支統一起來,各學科的交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到了20世紀的尾聲,數學已不再是統一思維的天下了。隨著代數曲線、偏微分方程、數學物理、低維拓撲等學科的發展,數學家們的興趣轉向了一個個具體的問題。像偏微分方程,雖然背後是高度抽象的泛函分析,但具體到每一個方程,研究的方法也大相逕庭。布爾巴基的方法到這裡已經行不通了。在布爾巴基日漸老去的身影之上,新一代的數學家解決了莫德爾猜想、費馬大定理、龐加萊猜想等難題,繼續使用代數,拓撲,分析的現代方法,將前沿拓展出去。以範疇論為核心的公理思想為數學家的思維帶來了一次飛躍,而布爾巴基學派正好錯過了這一革命性的思想。


布爾巴基完成了大一統時代交給它的任務,如今各個分支雖說仍暗含關聯,不同方向的數學家卻早已形同陌路。那麼我們肯定要問,對於今天的我們,布爾巴基還存在什麼意義呢?


答案是布爾巴基研討班。研討班這種源於德國的學術會議最終在法國發揚光大,自然是布爾巴基的功勞。自1948年起,每年都會邀請或由內部人員作報告,主題是當年數學的前沿。短短數年,就成為了世界上最舉足輕重的研討班。時至今日,或許巴黎早已不是數學的麥加,布爾巴基的秘密性也不再是數學界關注的焦點,但研討班仍散發著無窮的活力。在視頻網站上,你還能找到他們講演的實錄。每年都有無數數學家受到研討班的啟發,開始一項又一項新的開拓。


去年,布爾巴基發表了他們最新版本的《譜理論》。再往前,是2016年出版了新作《代數拓撲》。風格一脈相承,卻早已沒有昔日風採。距離《數學原本》這一宏偉計劃已經過了大半個世紀,寫作卻看不到盡頭。他們還在一輩接一輩,書寫最為純粹的數學。或許是在等待新的時代,新的統一。


參考材料: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inside-the-secret-math-society-known-as-nicolas-bourbaki-20201109/

《數學的建築》,布爾巴基等著,胡作玄等譯



相關焦點

  • 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但這個人根本就不存在……
    從許多方面來說,尼古拉·布爾巴基都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大多數人或許並不知道,布爾巴基可能是最後一位掌握數學領域幾乎所有方面知識的數學家。作為一位完美的合著者,他在集合論和泛函分析等多個重要的數學領域做出了奠基的貢獻。他還強調數學需要嚴謹而不是靠猜想,從而革新了數學。
  • 每年被引上千次,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但這個人從未存在
    尼古拉·布爾巴基被譽為 20 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他已經活躍了八十年,發明了許多標準數學術語,文章至今每年被引用上千次。布爾巴基從未存在,又將永遠存在。這個名字是一戰後一群法國數學家的集體化名,此後一代代年輕的數學家加入其中,又在年滿 50 歲時退出。
  • 每年被引上千次,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卻從未存在
    尼古拉·布爾巴基被譽為 20 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他已經活躍了八十年,發明了許多標準數學術語,文章至今每年被引用上千次。布爾巴基從未存在,又將永遠存在。這個名字是一戰後一群法國數學家的集體化名,此後一代代年輕的數學家加入其中,又在年滿 50 歲時退出。
  • 20世紀最偉大數學家弗拉基米爾逝世(圖)
    環球網實習記者馬秀鈺報導  據法國《世界報》6月4日消息,俄羅斯數學家、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弗拉基米爾·阿諾德 (Vladimir Igorevich Arnold)於6月3日在法國因病逝世。弗拉基米爾·阿諾德主要研究常微分方程與動力系統。1982年獲首屆Crafoord獎,2001年獲Wolf獎。
  • 阿基米德多智近神,難怪是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有誰,一般公認的三大數學家是阿基米德、牛頓、高斯,如果再加一人,可能歐拉可以算數。說起高斯、歐拉,很多人都知道他們是十分偉大的數學家,他倆的研究涵蓋了數學方面的各個領域,堪稱數學大廈基石一般的人物。
  • 20世紀最偉大的華裔數學大師、現代「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先生
    陳省身(1911~2004),浙江嘉興人,蜚聲國際的美籍華裔數學大師,開創性貢獻對數學乃至物理學等學科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他被公認為當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之一,被國際數學界譽為「微分幾何之父」,證明了高維的高斯-邦內公式,為整體微分幾何奠定了基礎,以其姓氏命名者有陳氏示性類(簡稱陳類)、陳-博特定理、陳-莫澤理論
  • 阿基米德的天才——他憑什麼被評為最偉大的數學家?
    出生於蘇格蘭的數學家埃裡克·坦普爾·貝爾在他廣受歡迎的數學史著作《數學人》中寫道:歷史上最偉大的三位數學家中,阿基米德(Archimedes)一定榜上有名。另外兩個常與他聯繫在一起的是牛頓和高斯。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是希臘數學家、物理學家、工程師、發明家和天文學家。他被廣泛認為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在他的許多成就中,以下是特別重要的:他從現代分析和微積分中預見到了各種技術,得出了π的近似值,描述了阿基米德螺旋(具有多種實際應用),建立了靜水力學和靜力學(包括槓桿原理),他是最早使用數學研究物理現象的思想家之一。
  • 歐拉:18世紀最偉大數學家,連高斯都是他的終極鐵粉.
    歐拉公式的巧妙在於,它沒有任何多餘的內容,將數學中最基本的e、i、π放在同一個式子中,同時加入數學也是哲學中最重要的0和1,再以簡單的加號相連。高斯曾經說:「一個人第一次看到這個公式而不感到它的魅力,他不可能成為數學家。」 雖然它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偉大公式",但是可以肯定它是最完美的數學公式之一。
  • 德國偉大的數學家,近代數學的奠基者之一——高斯
    高斯,德國偉大的數學家,近代數學的寞基者之一,人們往往把高斯和阿基米德、歐拉、牛頓一起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在數論方面,高斯做出了特殊的貢獻。所謂數論,就是研究數的規律的學科。他說:數學是科學的女王,而數論是數學中的女王。高斯首先證明了以前幾位大數學家都未能證明的「二次互反律」,就是今天的「黃金規律」,開闢了數論中完全嶄新的「代數數論」領域。在1801年出版的《算術研究》一書中不僅證明了「二次互反律」,還包含著大量新成果。
  • 2000年來最偉大女數學家,成就與愛因斯坦並列,卻因性別飽受歧視
    一個是「數學之王」、哥廷根學派的領袖希爾伯特,希爾伯特在代數、幾何、分析乃至元數學上取得了一連串無與倫比的數學成就,當然他最偉大的成就是培育了一大批數學家,可以說撐起了 20 世紀數學的半邊天,他提出的「希爾伯特」方案領導新世紀的數學新潮流。
  • 20世紀偉大的美國小說家之一:歐內斯特海明威
    諾貝爾獎獲得者歐內斯特·海明威被認為是20世紀偉大的美國小說家之一,以「告別武器」和「老人與海」等作品而聞名。隨著斯坦因作為他的導師,海明威結識了他那一代的許多偉大作家和藝術家,如FScott Fitzgerald,Ezra Pound,Pablo Picasso和James Joyce。1923年,海明威和哈德利有了一個兒子約翰哈德利尼康諾海明威。此時,作家還開始經常光顧西班牙潘普洛納著名的聖費林節。
  • 華人最偉大的數學家。那一次,國際數學聯盟主席向他跪下(有圖)
    在國內,大家說起知名的數學家,往往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華羅庚和陳景潤。事實上,華人在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是陳省身。陳省身(左)與妻子鄭士寧、嶽父鄭桐蓀曾有人根據狄多涅的純粹數學全貌和巖波數學百科全書、蘇聯出版的數學百科全書綜合量化分析,評出20世紀最具成就的數學家排名。
  • 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費曼,30歲就達到人生巔峰
    最聰明的頭腦通常是平庸的老師,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悖論。幾十年來,專家們一直在構造先進的心智模型,他們通常發現很難簡化他們的知識。因此,很少有著名的專家能成功地跨越鴻溝,成為非常成功的教師,更別說是博學多才的科學家了。亞里斯多德無疑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博學家,他的成就和學說同樣聞名於世。
  • 天才數學家伽羅瓦——最具浪漫色彩的數學家之一
    他被公認為數學史上兩個最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人物之一。Galois小傳  1832年5月30日清晨,在巴黎的葛拉塞爾湖附近躺著一個昏迷的年輕人,過路的農民從槍傷判斷他是決鬥後受了重傷,就把這個不知名的青年抬到醫院。
  • 屠呦呦:不是兩院院士的諾獎得主,被評為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之一
    然而,英國某大媒體發起的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中,屠呦呦是與物理學家居裡夫人、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以及數學家艾倫·圖靈並列的巨人。她入選的理由是:「如果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那麼屠呦呦無疑是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 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我們都學過他的知識,卻少有人知其姓名!
    數學有著很悠久的歷史,從古至今,出現了很多非常傑出的數學家,在我國古代有祖衝之、劉徽,現代有華羅庚、陳景潤等,而在世界範圍內,也同樣有很多非常優秀的數學家,比如說公認的世界上最為著名的三大數學家就分別是阿基米德、牛頓、高斯。
  • 她是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超越霍金,和愛因斯坦、居裡夫人齊名!
    她是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超越霍金,和愛因斯坦、居裡夫人齊名!本月初,英國BBC新聞網新版塊「偶像(ICON)」欄目發起「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一共有領導人、探險者、科學家、演藝人員、社會運動、運動員、藝術家7大板塊,總計入圍28位候選人。在14日發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成功進入候選人名單,此次與其一起入圍「科學家篇」的還有物理學家居裡夫人、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和數學家艾倫·圖靈。
  • 「零」是數學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阿拉伯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發明創造的,而是發源於古印度,後來被阿拉伯人掌握、改進,並傳到了西方,西方人將這些數字稱為阿拉伯數字。「零」是數學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在研究計數法時,印度人遇到這樣一個難題:如何表示某一位置(十位、百位或千位)沒有任何數值?如何區分2和20,或17、107和170?公元5世紀,印度人發明了表示「無」的符號「0」,將之命名為「sunya」,意思是「空」。零是數學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 麥克斯韋方程組:世上最偉大的公式沒有之一
    今天來聊聊一篇關於麥克斯韋方程組:麥克斯韋方程組,世上最偉大的公式沒有之一的文章,現在就為大家來簡單介紹下麥克斯韋方程組:麥克斯韋方程組,世上最偉大的公式沒有之一,希望對各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
  • 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歐幾裡得竟然排不進前3,第一名必然是他
    l 幾何之父,歐幾裡得只要念過初中的學生,無人不知道這位大神,他是幾何之父。他最著名的著作《幾何原本》是當代幾何的基礎,也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教科書,沒有之一。這位大神的身世極少有資料提及,只知道他出生於雅典,是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