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也沒必要在意這個「細思極恐」,詞語貧瘠時代,已經成了知乎電視劇話題的提問風格,作為一部現代都市題材有啥可「細思極恐」的。我是把它當「值得注意的細節」來回答的。入鄉隨俗而已。
編劇是《好先生》編劇,所以角色名字還是像前作一樣,暗藏小玄機:
王漫妮,諧音王money,愛錢;(這誰不愛啊)
顧佳,諧音顧家,全職太太……許子言媽媽、高段散打教練、特級甜品師、情商管理專家、育兒專家、兒童心理學者、中國好閨蜜、頂級宮鬥高手、幻山煙花公司幕後老闆,全名鈕鈷祿佳。(不是
許幻山,諧音「換衫」,取「女人如衣服」,伏筆許幻山之後出軌;
陳嶼,諧音魚,愛魚。孤獨如島嶼;
鍾曉芹,芹菜是一種非常普通的蔬菜。劇中,鍾曉芹也是一個普通的上海小囡。
雖然我對風水一竅不通,但編劇還是了解一些。風水戲肯定不是白給的。大膽猜測,顧家被風水騙子坑了。水滅火,風雖然會讓火愈發熱烈,但別忘了放煙花最怕風。為以後顧佳和許幻山關係破裂(公司危機?)埋下伏筆。
又看到一個,劇中一個小細節,可以讓我們對鍾曉芹小夫妻倆的關係管窺一二:
鍾曉芹拿餐巾紙擦完手,經過垃圾桶隨手一丟,接著陳嶼走過來,把鍾曉芹丟歪的餐巾紙扔進垃圾桶。我們這才知道鍾曉芹把紙丟在了外面。
所以他們的關係就是:鍾曉芹大大咧咧——陳嶼穩妥持重,後者幫前者查缺補漏。這也符合劇中交代的個人的原生家庭對他們造成的影響。一個從小嬌生慣養,一個從小就給自己的弟弟當爸(這一點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陳嶼抱怨鍾曉芹長不大,三十歲還讓媽媽做飯)。他們最終矛盾的爆發點,應該也在這裡。孩子應該就是導火索。
一個愛貓,一個愛魚,也算是「貓魚不容」了……
難開的鎖:
鎖這個設置,我也沒看太明白。能開,但得用巧勁兒。其實這種鎖蠻常見的。就是不知道編劇借這個想說什麼。
兩個人的消費觀念差異?
一個人覺得湊合還能用,能省則省。一個人覺得該換就換?
再補一個,顧佳和王曼妮相撞這場戲,有沒有必要,是否多餘?
有,如果兩個人只是單純通過小芹介紹,頂多算巧,而相撞則賦予了兩人友情於緣分這樣的玄學意味。嘛,上天註定的友誼。一下就升華了。
他們同樣「三十而已」:
2、
很多看電視的孩子不理解顧佳為什麼一直逼著許幻山往上爬,太累了,有的人也能理解許幻山,說倆人都沒錯,是目標不一致而已。
但其實,真真實實是許幻山錯了,做過生意的人都明白,做生意只能進不能退,沒有直升飛機一樣懸停狀態,沒有緩口氣再努力的時候。不像鐵飯碗一樣神思倦怠時,可以混水摸魚一段時間。(除非你靠山太硬了,吃公不愁)
因為你的合作對象不是穩定的,不知道哪天他就倒臺了,他就破產了,你的行業也不是穩定的,不結交達官貴人耳目通達,就不能及時轉型,及時規避風險。
你必須不停的發展客戶,保證死了張屠戶還有王屠夫,不斷結交新貴,保證行業血崩自己也能換殼生存。
如果顧佳遂了許幻山天真的想法,跟他一起,有「詩與遠方」的倔強,有寧抱枝頭殘香死的清高,他們家不會懸停,只會一退再退,回到解放前,也許還不如解放前。
許幻山有才華,但許的朋友沈傑也是同一個小組出來的也是一樣的編程,也開了公司,證明他的才不是獨一無二的,不是沒有競爭對手的,許的才,最多是被老闆重視的才,而非自己做主可以引領行業的才。
顧佳對客戶的挖掘能力,對公司的平衡領導能力,對阻礙公司發展因素的敏感度和決斷,才是一個公司得以生存發展得決定性因素。
沒了許,顧佳可以挖掘沈傑團隊,又搞起來一個公司有聲有色。
但沒了顧佳,許不過只會在一個老闆團隊裡,被他控制成本,打壓設計,完成流水線式程序,被顧客和老闆雙重責難,什麼理想,什麼完美,什麼藝術,都比不過效益,許只會成為一個流水線作業上的一環,隨時可以被替換。
而且根據他的情商,隨著年齡增長,利用價值貶值,被替換也是早晚的事。
而顧佳為他提供的不僅僅是賺錢的機會,更是讓他的才情得以施展的平臺,讓他的不計成本的藝術和詩與遠方得以成型的母胎。(所以他才有源源不斷的靈感,而被沒文化老闆客戶一再勒令修改設計的疲憊設計狗們,生存已經很難了,還有力氣去揮灑靈感嗎?)許幻山的才情不通過顧佳的推廣,在壯年時期完成品牌累積推廣,等他年齡一上來,他們的公司就會只是曇花一現。
顧佳真是像他媽媽,為他考慮生活,需求,情感,還小心翼翼保護著他的自尊驕傲,和才華。
可惜,許幻山像很多嫌棄媽媽焦慮,嘮叨,只懂金錢不懂理想的孩子一樣,看不到媽媽臂膀外的水深火熱,只是嫌棄面前這個遮風擋雨的人才是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