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高考成績即將公布、考生填報志願之際,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招生處副處長張成川接受採訪,就學校今年的招考情況,向廣大考生與家長作出詳細介紹,讓人們了解到這一所特點鮮明的大學。
問:請先介紹一下學校的基本情況好嗎?
張: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成立於2000年,是經教育部批准、由重慶郵電大學舉辦的獨立學院,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面向全國招生。在渝招生代碼:5026、5096。
我校在全國28個省份進行普通本科,中外合辦本科,藝術本科,專科等批次的招生,學校佔地面積2131畝,在校學生20000餘人,其中本科生19000餘人,現有通信與物聯網工程學院、智能工程學院、大數據與軟體學院、淬鍊商學院、中德應用技術學院等8個二級學院, 4個教學部,共開設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36個本科專業,通信技術、工商企業管理等4個專科專業,形成了以工為主,經、管、文、藝五大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體系,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構建「商科教育+完滿教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四位一體、「學院制+書院制」雙院制的人才培養模式,致力於培養「應用型、工程型、創業型、國際化」人才,成為未來社會中堅力量領導者。
今年重慶的招生錄取政策與往年變化不大,我校在重慶的招生批次仍包括普通文理類本科第二批、中外合辦本科、高職對口本科、藝術本科A段、高職專科批,在普通本科、專科仍實行平行志願。對於第一志願填報的考生,在政策允許條件下,優先錄取其填報的第一專業。
學校今年招生亮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形勢的需要,同時結合學校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新增2個本科專業:人工智慧、供應鏈管理,以上兩專業未來前景廣闊,歡迎廣大考生踴躍報考。
2.軟體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電信工程及管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工科專業實施文理兼招,具體請查閱我校招生網或者考生手中的2020招生計劃彙編。
3.針對中職學生,我校仍然拿出4個優質專業進行對口高職本科招生,分別為財務管理、通信工程、軟體工程、車輛工程,總計劃218名。
4.電氣類(中外合作辦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3+1本科項目由教育部批准,學生第四年到德國學習,獲中德本科雙學位。
5.我校德國埃森經濟技術管理大學(FOM)開展本碩連讀中外合作,開設會計與金融管理、國際市場營銷、設計與創新管理三個碩士專業,被我校錄取的考生可申請轉入相關專業進行本碩連讀。
問:「書院制」是學校一大特色,可以給我們詳細介紹「書院制」嗎?
張: 作為全國唯一一所徹底實現全校書院制的大學,我們的學生「學習在學院,生活在書院」,書院制是結合中國傳統的書院教學模式和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打造而成的,書院的建築格局繼承了中國傳統院落式、圍合制別墅。書院除了具備住宿功能之外,還設有會客廳、咖啡廳、心靈驛站、創意生活館、手工作坊、影視廳、音樂廳、健身房等。這每一個項目都有專職的老師指導,這些老師都長期住在書院,與學生一起生活和學習。每個書院以「家文化」為核心,使同學間、師生間的關係更加緊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人格成長更加飽滿。學校現有竹逸書院、梅若書院、天渠書院等6個園林式書院和北山書院、愛蓮書院、花果書院、別都書院等8所社區住宿式書院,為不同院系、不同年級和不同地域的學生創造多元、立體的社交圈層。
問:今年學校的招生計劃人數是多少?在重慶分布情況和招生政策是怎樣的?
張:我校在全國2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招生,招生類別包括普通文史理工類、藝術類、對口高職本科類、中外合作辦學類、專科類等,招生總計劃為6000餘名,其中重慶的招生計劃佔總計劃70%以上,具體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請登錄我校招生網查詢。
問:請談談學校重點學科分布在哪些院系和專業,以及考生該怎樣報考?
張:作為重慶唯一以工為主的獨立學院,學校緊緊圍繞「具有信息技術特色的高水平應用型商科大學(信息產業商學院)」的定位,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專業結構,形成了以工為主,經、管、文、藝五大學科協調發展;2013年學校成為首批教育部37所應用技術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單位之一,並被重慶市列為應用技術大學試點的首批試點單位,通過十三五的大力投入與建設,確定建立以人工智慧、大數據、信息與通信工程等學科專業集群為主,與相關產業鏈專業集群協同發展,具有信息技術特色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
我校網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通信工程4個專業為重慶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立項建設項目。2018年,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和物聯網工程2個專業成功入選重慶市本科高校大數據智能化類特色專業建設項目。2019年,「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獲批重慶市一流專業。
2018年,智能工程學院獲批立項建設普通本科高校新型二級學院。為重慶市獨立學院唯一獲批。
2017年,學校啟動德國學科專業認證協會的認證(ASIIN認證),2019年7月「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體工程」、「物聯網工程」四個專業通過認證,是全國同類院校中唯一通過的高校,同時自動獲得歐洲工程師項目(EUR-ACE Bachelor)認證。
問:請介紹一下學校的錄取規則好嗎?
張:報考我校的考生均須參加高考,學校招生工作嚴格執行教育部和省級招生主管部門的有關政策和規定,貫徹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透明的原則,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
1.普通文理考生錄取規則:對於實行平行志願投檔的省份,按相關省(市、自治區)的規定執行,基本原則為:分數優先,遵循志願。實行順序志願投檔的省份,學校優先錄取第一志願考生;第一志願未錄取滿的專業,將依次從後續志願中擇優錄取。
2.藝術考生錄取規則,藝術類專業按照各省(市、自治區)考試院規定批次錄取,文理兼收。我校未組織藝術校考,專業成績認定各省相關科類的統考(聯考)成績。在文化、專業成績均上線的前提下,按照綜合總分從高到低錄取,綜合總分相同情況下,再按照專業成績從高到低錄取。綜合總分計算方式可以在我校2020年招生章程上進行查閱。
3.在錄取專業時,按照投檔成績優先的原則,從高到低擇優錄取。投檔成績相同時,按語文、數學兩門科目分數之和從高到低再次排序。各專業無男女比例限制,也無專業級差要求,外語語種不限,往屆生與應屆生一視同仁。
問:學校的獎勵資助政策怎麼樣?
張:我校獎勵資助管理體系完善,設有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移通優秀學生獎學金、移通勵志獎學金、移通之星獎學金、創新創業獎學金、學科競賽獎勵、考研補助及獎勵、國際交流等多種獎學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通過國家助學貸款、生源地貸款、建檔立卡學生資助等措施完成學業;同時學校為困難學生提供一定的勤工助學崗位;建立了學生從入學到畢業一系列的「獎、助、貸、、勤、補」完整獎助體系,激勵學生成長成才。
問:學生入學後如對所選專業不喜歡並提出轉專業,需滿足哪些條件?
張:根據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轉專業管理辦法,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請轉專業:患有某種疾病或者生理缺陷(不含隱瞞病史入學的),經學校指定醫院確認,不能在原專業學習,但尚能在本校其他專業學習的;休學創業或者退役後復學,因自身情況需要轉專業的;學生確有專長,對所申請轉入專業具有濃厚的興趣、志向和基礎,經嚴格審查後確認轉專業更能發揮其專長的;因社會對人才需求情況的發展變化,學校學科和專業發展需要,需調整其專業的。具體轉專業時間及申請可來校查閱學生手冊。
問:您對考生們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專業和院校,有什麼建議?
張:這是一個很難準確回答的問題,還是得因人而異。如果考生有非常喜歡的專業,也就是說有非常明確的學習專業,並且對自己未來有所規劃,那麼可以以選擇專業為主。若沒有目標和規劃,將來從事哪個行業都行,幹什麼工作都沒意見,那就選擇一個好的學校。
總體來說,專業是跟隨考生一輩子的,將是終身從事的工作,學校只不過是一時的光環,選擇一個自己喜歡和就業良好的專業應該是優先的。
問:學校在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方面都有哪些舉措?
學校高度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2009年,學校與德國安哈特應用技術大學聯合成立我校中德應用技術學院,是西南地區唯一與德國高校合作的辦學機構,也是西南地區高校中德語書籍擁有量最多的學院。
中德應用技術學院先後與德國安哈特應用技術大學、海德堡應用技術大學、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埃森經濟管理應用技術大學等十餘所德國大學籤署合作辦學協議,廣泛開展德國本科預科、專科銜接本科、本科雙學位、本碩連讀合作培養計劃,專業涵蓋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商企業管理、電氣自動化技術、通信技術等特色專業。其中,與海德堡應用技術大學合作舉辦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中外合作項目,2014年獲得教育部批准,是中西部地區獨立學院舉辦的唯一一個中外合作項目。
學校每年選拔200名優秀學生、20名教師,利用寒暑假到德國、美國等一流大學遊學3-6周,通過深度遊學,感受異國多元文化,增強國際溝通和理解,使師生更具有國際胸懷,更寬廣的國際視野。
同時,學校成立國際商學院,專門負責國際商學院國際班的本科課程和碩士預備課程教學及教研工作。重點與德國埃森經濟技術管理大學(FOM)開展本碩連讀中外合作,開設會計與金融管理、國際市場營銷、設計與創新管理三個碩士專業,其中會計與金融管理、國際市場營銷採用「4+0.5+1」培養模式,設計與創新管理採用「4+1+1」的培養模式。
問:請介紹一下學校各專業的就業方向與就業情況。
張:學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就業率長期位居重慶市獨立學院首位。畢業生就業主要分布在通信、製造、軟體開發等行業,基本實現對口就業。目前,學校共籤訂校企(地、校)合作單位241家,校外實習基地100多個。與重慶電信、重慶移動、中興、華為、惠普、長安、四聯、南方證劵、西永微電園等校外實習基地開展共建共育。
(更多教育資訊,關註上遊新聞教育頻道。重慶新聞門戶APP——上遊APP,3000萬+重慶人都在用)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