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小學新學期新氣象。
陵園小學通惠校區一角。
新學期,中山路小學在新建成的操場上舉行升旗儀式
金秋九月,陵園小學通惠校區建成投用
鳥瞰東部新城
把藍圖變成現實、將願景化為實景,說到底要靠實幹。近年來,東部新城發展讓人驚嘆,商圈、學校等越來越多的民生項目一個接一個在這裡落地開花。
今年秋季新學期,我區有5所新建、改擴建學校建成投用,共計新增學位超過1萬個。其中,由東部新城管委會(城投公司)建設的綦江區陵園小學通惠校區、綦江區中山路小學二期建設工程順利交付,為我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攻克技術難題
保證建設施工
8月31日,綦江區陵園小學通惠校區落成典禮暨綦江區陵園小學·重慶市巴蜀小學校合作啟動儀式舉行,這標誌著東部新城適齡兒童入學又有了新校區、新選擇。
陵園小學通惠校區項目總佔地面積2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1000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教學綜合樓、運動場等,工程總投資4600萬元,開班規模為30個班,可容納師生1400餘名。
2019年3月15日,陵園小學通惠校區動工建設,計劃工期10個月,但現場施工進展因地質條件頻頻受阻,令項目組始料不及。
「我們一開始採用的是機械旋挖施工,但沒想到地質條件這麼差,施工初期樁基旋挖塌孔施工嚴重受阻。」該項目負責人帥賢明介紹說,後經組建專家團隊3次現場勘探後,才最終敲定了解決方案。
從項目組組建開始,城投公司自上而下層層落實責任,設專人專管各施工項目,蹲點施工現場,幫助施工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推進各類手續的審批,加快項目建設進程。
帥賢明就是專門蹲點陵園小學通惠校區建設項目的負責人。從主體建設到裝飾裝修,從校園設施設備到綠化環境,每一處都有他的參與,每一景他都能說出由來。
「就說打樁,從機械打樁改為人工打樁,一是工期速度會減緩,二是施工安全更需慎之又慎,為了確保人工打樁的可行性,我們也下了不少功夫。」帥賢明說,按照「施工可靠、安全在控、投資可控」原則,項目組專程到重慶市建築科學研究院取經,並請來專家勘探,多次給出優化意見。
城投公司一方面幫助施工企業配合區教委根據政府投資管理辦法完成變更手續,一方面積極組織現場人工挖孔樁施工。去年5月中旬,樁基進入人工挖孔樁施工,項目組多次調研並參與現場安全例會,並對現場施工做全面部署,最終在2019年9月底完成樁基礎施工。
帥賢明說:「原計劃是3個月完成樁基施工,但是因為樁基礎施工塌孔設計變更為人工挖孔樁後,導致進度滯緩了3個月時間,且造成了不少增量。」
突破重重困難
順利實現交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年。
「陵園小學通惠校區建設項目施工企業是長壽的,施工工人大部分也是長壽的。」回想起來,帥賢明一臉無奈。2019年12月31日,項目主體結構全面封底,現場轉序進入裝飾裝修衝刺階段。
疫情期間,重慶各區縣都進行了封閉式管理,交通管控嚴格,對於迫切需要復工復產的企業而言,及時復工難度很大。但是,項目必須保證在夏季開學前交付,怎麼辦?
疫情可控後,東部新城管委會積極成立疫情復工專項小組,組織該項目復工。由於施工單位為區外企業,施工人員均為長壽籍人員,疫情小組積極了解兩地政策,通過電話、網絡聯繫施工項目部人員積極復工。2月21日,項目部管理人員到綦,一線工人也陸續返回綦江,2月28日現場正式復工,復工人數達48人。
復工後,施工工地實行全封閉式管理,生活與工作嚴格按照疫情管理辦法執行,疫情防控小組堅持「疫情不解除、現場不撤退」原則實行駐場辦公。一方面,做好疫情監管工作確保安全,另一方面,做好現場施工管理工作確保進度,駐場辦公多達30餘天。期間,復工人員最多時達百人,最終在6月初順利完成教學樓內部裝修。8月26日全部完成,並於8月27日全面交付使用。
同樣在8月竣工交付使用的還有綦江區中山路小學二期建設工程。
和陵園小學通惠校區不同,在人來人往、車流不息的中山路,工程施工既要兼顧工人和行人的安全,又要兼顧施工進程和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
「施工車輛進出特別困難,周圍多是居民樓和商鋪、商場,施工限制條件很多。」中山路小學二期建設工程項目負責人徐國軍說,根據規定,每天上午和下午高峰期禁止貨車進城,施工車輛常常不能按時進場,施工出現斷點,不能保證施工連續性,施工進度大打折扣。
為此,東部新城管委會積極牽線搭橋,區住建委、區規劃資源局、區城管局全力配合,區教委、校方和社區多方聯動,中山路小學二期工程最終順利實現交付。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任重而道遠。近年來,城投公司還代建了營盤山小學二期工程,職教中心二期工程,實驗幼兒園二期工程,文龍小學,通惠小學,通惠中學,綦江中學等多所學校。目前,正在著手推進新興小學和趙家坪小學建設前期工作,為全區教育事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文/記者 向鴻升 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