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在新書中提到川普曾將臺灣比作「筆尖」,今天(18日),臺灣媒體和島內網友都注意到了這一細節。有網友勸幻想自己是「棋手」的蔡英文面對現實:因為「棄卒永遠不能成為棋手」。
川普在辦公室裡指著鋼筆的筆尖說,「這是臺灣」。然後又指著白宮辦公桌說,「那是中國」。這是博爾頓新書《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中提到臺灣部分的內容,不少臺灣媒體今天(18日)注意到了這一內容,臺灣「中央社」「聯合新聞網」「中時電子報」、ETtoday新聞雲,以及綠媒「自由時報」等都對此進行了報導。
文內有關臺灣部分,幾家臺媒都引用了《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內容大致相同。其中「自由時報」是這麼報的:
向來友臺的波頓(即博爾頓)在書中表示,川普受到投資中國而致富的華爾街金融家影響,對中國心生嚮往,其實對臺灣態度並不友善,經常指著麥克筆尖說「這是臺灣」,然後指著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總統辦公桌說「這是中國」,波頓感嘆「美國對另一民主盟友的承諾與義務竟淪落到如此地步」。↓
此外,臺灣「中時電子報」的標題中出現了「利字當頭臺灣微不足道」的字眼;臺灣ETtoday新聞雲在標題中則稱,博爾頓新書」用麥克筆尖比喻臺灣 態度並不友善」。
對此,有臺灣網友說「小英都all in (押上所有籌碼)了」,有人勸幻想自己是「棋手」的蔡英文還是面對現實吧,因為「棄卒永遠不能成為棋手」。↓
「所以一切都是假的?」有網友說,臺當局只有被利用的價值,還被嫌棄,真的很可憐。↓
還有網友說,是臺灣自己看不清楚現實,「美國爸爸」「日本大哥」都不可靠,臺灣人該醒醒,壯大自己,才能讓人看得起。↓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6月17日報導,臺防務部門證實,解放軍空軍戰機8天內3次進入臺"防空識別區"西南部空域。其中,昨天(16日)為一架殲10戰機、12日為1架運8飛機、9日進入西南部空域的蘇30戰機數目不詳。臺軍稱,除對解放軍軍機廣播喊話外,還升空戰機伴飛。
臺「空軍戰訓處」處長盧建中少將指出,對於外來飛行物,越接近臺灣本島越積極處置;至於外傳的「寧擦撞也不開火」的政策指示,臺防務部門與與臺軍予以否認,強調並非事實。一位退役臺軍將領認為,臺軍為避免「擦槍走火」,能採取作為並不多。
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稱,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員揭仲認為,解放軍軍機在8天內3次進入臺「防空識別區」西南空域,不排除是解放軍將此行動常態化。他同時表示,雖然「防空識別區」西南空域離臺灣本島有些距離,但距澎湖則不算太遠;在政治上或許不會造成太大的刺激,但仍足以讓臺軍戰機疲於奔命。
一位臺退役臺軍將領更指出,解放軍戰機是輪駐,戰機多,可以車輪戰,讓臺軍每天升空,如果連搞一兩個月,臺軍就吃不消。
揭仲指出,在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底,日本政府宣布所謂釣魚島「國有化」之後,解放軍就已經運用過類似的手段讓日本航空自衛隊疲於奔命。當時,日本戰機緊急升空監控中國軍機的月平均數高達33次,而此前則僅約11次。日本官員承認,「如果中國繼續威脅飛行,日本航空自衛隊恐難以應對」。
揭仲表示,巴士海峽已成為解放軍空中兵力進入西太平洋的重要空中走廊,強化對海峽中線南端與對臺防空識別區西南角附近空域的掌控,成為解放軍確保此一空中走廊北側翼安全的重要行動。同時,解放軍是否有意壓縮臺防空縱深,迫使臺軍戰機從目前偵巡的空域內縮,值得密切關注。
臺灣地區教育部門6月17日宣布,部分境外生可返臺,但將7600名大陸學生被排除在第一批入境名單之外,此舉引來各界批評聲音:「入境把關明明可以做更多,可以自費全篩,集中隔離,為什麼不讓目前非重疫區的健康人進來呢?」「臺灣防控太多的操作是基於政治,而不是科學,這才是讓人無法給予肯定的真正原因。」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灣教育部門17日公布,優先開放疫情低風險國家和地區境外生入境,包括香港、澳門、越南、泰國、帛琉、紐西蘭等。優先順位是以2019年應屆畢業生為優先,其次是其餘舊生,再次是2020年新生。
臺灣教育部門還公布了境外生返臺三原則,第一是低風險國家和地區優先,第二是應屆畢業生優先,第三是防疫旅館優先。返臺有兩個標準作業程序,第一是大學要提送入境名單和檢疫場所規劃,經臺教育部門確認,程序上還要進行航班調查、籤證核發等。第二是抵臺後要做機場邊境管制、單一報到櫃檯、防疫交通接送、安排檢疫場所。
對於大陸學生不在第一批入境的名單上,臺灣地區「防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藉口北京出現防疫破口,聲稱即便有部會代表盼開放,最後仍未將陸生列入首批名單。按統計,這學期約2.6萬名境外生未能入境,其中包括陸生佔7600人,僅次於港澳生。
另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高雄市一處營區6月起有大批外勞入住,進行集中檢疫,高雄市府對此卻毫不知情。臺灣地區「疫情指揮中心」隨後說明,集中檢疫勞工不會與社區接觸,民眾無需過度擔心,此外承認自一月底以來,全臺27個集中檢疫所共收住了4940人,其中外勞為1160人。
原來,民進黨當局一邊禁止包括陸生等外地生回臺讀書,一邊卻在疫情期間繼續開放外籍勞工入境,進行集中隔離,而且還隱瞞地方政府。事件被揭發後,當地議員痛批民進黨當局引進外勞卻把地方蒙在鼓裡,萬一出現防疫破口,誰來負責?
島內輿論直指,如果外勞赴臺可以由僱主或中介安排居家檢疫,或由地方政府集中檢疫,那麼外地生來臺難道不能採取同一模式,由地方政府和校方合作讓他們分批經由檢疫隔離返校?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表示,大陸在疫情防治上的表現有目共睹,陸生入臺顯然比外勞來臺安全得多,蔡當局的做法擺明就是「以疫謀獨」,處處和大陸過不去。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根據統計分析,2019學年度包含陸生、港澳生等在內的外地生總共6萬多人,這些外地生對臺灣的競爭力有很直接的影響。「國政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盧宸緯早前指出:「3到4月其實有8萬名境外人士入臺,根據民進黨當局規定,外籍人士只要符合公務、商務履約或其他經特殊許可,在取得許可函之後就可以進入臺灣,包括外勞也可以入境,唯獨具有學生身份、相對弱勢的境外生,是被禁止的。」
「臺灣防控太多的操作是基於政治,而不是科學,這才是讓人無法給予肯定的真正原因。」島內民眾表態:「又在玩政治了,其實大陸很多省份的疫情比香港還輕,陸生放棄臺灣吧,暴力黨當家,你們根本不該來。大陸這麼多優秀的學校,不然國外的學校也比臺灣優秀很多。臺灣真的學不到東西啦。」「不要再雙標了,入境把關明明可以做更多,可以自費全篩,集中隔離,為什麼不讓目前非重疫區的健康人進來呢?」
流程編輯: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