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夢幻來形容巴黎時裝周毫不為過。
1973 年,第一屆巴黎時裝周在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拉開帷幕。這是一場借時裝展示之名,為凡爾賽宮籌集翻修資金的慈善活動。
Andy Warhol 受邀前來凡爾賽宮觀看時裝秀
為了吸引更多人注意、籌得更多善款,時任館長 Gerald Van der Kemp 聯合美國時尚界的公關高手 Eleanor Lambert 共同策劃,使巴黎時裝周一開始就擁有無與倫比的國際視野和多元理念,它既為公眾造夢,又為設計師圓夢。
Yves Saint Laurent、Emanuel Ungaro、Marc Bohan(時任Christian Dior設計師)、Pierre Cardin 和 Hubert de Givenchy 五位法國設計師,以及 Anne Klein、Halston、Oscar de la Renta、Bill Blass 和 Stephen Burrows 五位美國設計師受邀參加。前者展現了悠久的歷史與高雅的氣質,後者則著眼於成衣的未來與休閒的風格,還破天荒地選派 11 位黑人模特參與走秀,令歐洲觀眾大開眼界。
「凡爾賽之戰」上的黑人模特
WWD 把這次正面交鋒稱為「凡爾賽之戰」(The Battle of Versailles),並稱「這意味著美國時尚的到來」。雖然從表面上看,美國設計師在第一屆巴黎時裝周上贏得滿堂彩,風頭甚至蓋過法國設計師,但是從深層次看,這樹立了巴黎時裝周的權威:紐約時裝周儘管誕生得早,卻未得到廣泛認可,美國設計師若想證明自身實力、站穩腳跟,還得漂洋過海來到法國。
「凡爾賽之戰」現場
作為現代時裝乃至時尚文化的濫觴,早在巴黎時裝周誕生之前,這裡就有各種各樣的時裝展示活動。
1858 年,英國設計師 Charles Frederick Worth 在巴黎和平路上開設時裝屋,他很有創新意識,不僅改變了裙裝的樣式,把女性從鳥籠般的巨大裙撐中解放出來,還在店裡啟用真人模特來呈現服飾動態的模樣。
身著 Charles Frederick Worth 禮服的女性
1911 年,法國設計師 Paul Poiret 為慶祝自己的香水品牌誕生,舉辦了一場名為「一千零二夜」的化妝舞會,要求來賓必須身著波斯(今伊朗)風格的服飾,還特別給妻子換上燈罩裙和哈倫褲,東方風情隨即蔚然成風。
身著 Paul Poiret 燈罩裙的女性
與此同時,法國設計師 Jeanne Paquin 把模特送去歌劇院和賽馬場,因為這兩個地方上流社會人士雲集,最適合推廣新品;她還不滿足於本土市場,早在 1914 年就把整個春季系列運往美國巡展:模特流連在紐約、費城、波士頓、匹茲堡和芝加哥等城市的街頭,引起公眾的圍觀和讚賞。
身著 Jeanne Paquin 禮服的女性
這些活躍在 19 世紀中後期和 20 世紀初期的設計師開創模特走秀的先河,創立巴黎高級時裝公會(Chambre Syndicale),制定「高級定製」(Haute Couture)的行業標準,為巴黎時裝周的夢幻本色奠定基礎,更把女裝從古典帶入現代。
接下來,各個時裝屋都會定期舉行時裝秀,那通常不是一場盛會,而是一個小規模、個性化的沙龍,僅僅面向高級客戶,皇室成員便是座上賓,還有少量買手和記者。在沙龍上,模特舉著號碼牌走來走去,客人拿著紙筆記錄心儀服飾貨號;由於擔心設計被複製和剽竊,設計師禁止現場攝影,使其更加神秘。
早期的劇院時裝秀
1945 年,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衝擊,面對大洋彼岸大張旗鼓的美國紐約「媒體周」,巴黎高級時裝公會積極採取行動,規定所有高級時裝公司每季必須發布不少於 35 套日裝和晚裝。兩年之後,法國設計師 Christian Dior 攜「花冠」(Corolle)系列亮相,塑造「新風貌」(New Look),摒棄戰時的實用風格,復甦柔美的女性氣質,呼應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使巴黎時裝重獲關注。
Dior 開創的 New Look
1973 年,法國高級定製和時尚聯合會(Federation Francaise De La Couture,Du Pret-a-porter Des Couturiers Et Des Createurs De Mode)成立。這個聯合會由巴黎高級時裝公會、高級成衣和設計師協會以及高級男裝協會組成,推動了當年的「凡爾賽之戰」,從此以後一直為巴黎時裝周保駕護航。
20 世紀七八十年代,高田賢三、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三宅一生、山本寬齋等日本設計師相繼闖入巴黎時裝周,在這裡逐夢,揚名立萬。
20 世紀 80 年代,川久保玲把黑色帶入巴黎時裝周
1984 年 3 月,法國設計師 Thierry Mugler 在巴黎頂點劇場發布秋冬成衣系列。為慶祝品牌成立 10 周年,這場時裝秀公開售票,有 6000 多人進場觀看。這是法國市民第一次有機會親自看秀,也標誌著小眾的沙龍時裝秀一去不復返。
Thierry Mugler 在 1984 年面向公眾售票的時裝秀
如今,巴黎時裝周主要指代一年兩季的成衣時裝周,這裡另有高級定製時裝周,同樣是一年兩季:每年 1 月前後發布當年的春夏高定系列、3 月前後發布當年的秋冬成衣系列,7 月前後發布當年的秋冬高定系列、10 月前後發布來年的春夏成衣系列。兩者的區別顯而易見:成衣周往往提前半年發布新品,日程長達一兩周,總是熱鬧非凡;高定周應季發布新品,日程僅有三四天,顯得曲高和寡。
這與高級定製的準入門檻極高有關,更多則歸因於高級定製市場不斷萎縮的客觀事實。即便如此,以 Chanel、Dior 和 Schiaparelli 為代表的法國老牌時裝屋,仍然堅持通過高級定製向世人傳達夢幻至極的時裝藝術。
Schiaparelli 2020 秋冬高定系列手稿
巴黎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一些時裝屋常選擇在固定的人文勝地辦秀:Chanel 對巴黎大皇宮情有獨鍾,Dior 對羅丹美術館青睞有加,羅浮宮深得 Louis Vuitton 偏愛,艾菲爾鐵塔下的戰神廣場則屬於 Yves Saint Laurent。此外,杜樂麗花園、東京宮、人類博物館和蓬皮杜藝術中心等地標同樣向設計師開放,時裝、藝術與建築交相輝映,給巴黎時裝周的夢幻之美再添註腳。
本季 Chanel 大秀依舊在巴黎大皇宮舉行
今年,巴黎時裝周的官方日程上共有 84 個品牌,包括 19 場線下大秀,62 場數字活動以及 20 場實物展示會,成為本季在新冠疫情的陰影籠罩下,舉辦線下走秀活動數量最多的一個國際時裝周。活動主辦方法國高級定製和時尚聯合會表示:「自巴黎時裝周創立以來,沒有取消過一屆,相關活動仍會按期舉行。」夢幻背後是一種英雄主義,如果線上時裝周是大勢所趨,傳統的線下時裝秀將慢慢消失,那麼最後一場一定會在巴黎。WWD
(本文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 WWD 國際時尚特訊立場,開設專欄目的為廣開言路,與時尚產業從業者及時尚愛好者分享不同聲音,促進獨立思考。)
撰文梁童
編輯Rachel Liu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