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32年的山海之約

2020-09-09 江蘇教育報

2.關注成功後可查看往期內容

3.轉載請註明出處

海安赴寧蒗支教教師群體,是由江蘇省海安市教師組成的赴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支教的優秀團隊,1988年8月至今,共計10批286人次接續支教。

1988年4月,海安縣與寧蒗縣達成教育合作協議,由海安抽調教師到寧蒗支教。32年來,一批批海安教師跨越8000多裡接續赴寧蒗教學,他們把寧蒗作為第二故鄉,篳路藍縷、艱苦奮鬥,把人生最燦爛的年華留在大山深處,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嚴謹求實的精神、開拓創新的教風、無私奉獻的愛心,開創了富有示範意義的「寧海模式」形成了促進民族團結互助進步的「寧海效應」,累計為寧蒗培養合格初、高中畢業生2萬多名,大學、中專生1萬多名,中高考升學率在麗江市連續9年佔據首位,成為引領雲南省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幟。

艱苦創業,辦出邊疆人民滿意的教育

寧蒗地處滇西北橫斷山脈中部,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治理的特困縣。

治窮先治愚。1987年8月,時任寧蒗縣委書記的阿蘇大嶺來到海安等地考察,高質量的海安教育讓他眼前一亮。經協商,寧蒗決定整體引進海安教育機制,並面向海安群體引進教師辦一所學校。作為互惠條件,寧蒗每年支持海安部分急需木材。這就是當初的「木材換人才」計劃。

1988年,雲南寧蒗和江蘇海安兩地籤署教育協定,從兩地地名中各取一個字興辦「寧海中學」,至此,「群體引進、保持集中優勢、發揮整體效應」的「寧海模式」正式形成。當年8月,首批35名支教教師拖家帶口,從海安出發,經歷了輪船、火車、汽車,翻山越嶺,最終抵達寧蒗縣,行程8500多裡。

首批支教老師及家屬與時任雲南省委書記普朝柱合影。

寧海中學,這所名字充滿詩意的學校,當時還是縣城北郊一片稻田中的一幢未完工教學樓。教職工臨時住地沒有水,飲用水都靠趟溝越坎從數百米外一桶一桶抬回;寧蒗海拔高、沸點低,飯煮不熟,老師們常常以土豆充飢;語言不通,無法交流。一位年輕老師在日記中寫道:「抬頭是層層疊疊的山,低頭是泥濘一片。只想家,想家,可最終還是想到了此行的責任。」

相對於惡劣的生活條件,寧蒗學生的狀況更讓老師們難以接受。在開學初的摸底考試中,初二、初三4個班語文人均46分,數學22分,英語28分。初一新生的基礎還達不到海安四年級小學生的水平,不少人連四則混合運算都不會。

海安老師沒有氣餒,沒有退縮。他們滿腔熱忱地投入到全新的建設之中。首先從管理入手,制定出臺了嚴格的規章制度,推行年級組長管理制、教師崗位目標責任制、骨幹教師把關制,學校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

第三輪高中教師合影1998-2001

只要心誠,石頭也能開出花來。1989年7月,寧海中學在第一次中考中放了「衛星」:兩個畢業班88名學生,22人考取昆明、麗江等地中專學校,26人考取縣內外重點高中。人均考分、升學率在寧蒗排第一,在麗江名列前茅。全縣語文、數學和政治學科的最高分都出在寧海中學。寧蒗全縣沸騰了,人們奔走相告:「海安老師真厲害!」

1993年,在寧蒗縣委縣政府的誠摯邀請下,從第二批支教開始,海安老師又接管了寧蒗民族中學高中部的教學工作他們不負眾望,再創佳績,只一年便結束了學校在麗江地區高考升學率長期墊底的窘境,總錄取率由上一年的9.9%躍至41.3%,雄踞麗江地區10所完中榜首,彝族學生馬白華奪得麗江高考文科第一名。從1994年開始,寧蒗民族中學連續8年穩居麗江高考升學率首位,引起了雲南省教育界的關注。

2016年,海安與寧蒗兩地將教育合作推向深入,在寧蒗民族中學創建「海安班」,由海安遴選優秀教師任教,班級實行獨立管理。2019年,第一屆「海安班」畢業,包攬麗江市理科高考前四名,班級均分605.4分,名列麗江第一,寧蒗縣委、縣政府為此專門發來喜報。2020年高考,「海安班」再創佳績,全班44人參加考試,1人成績超過700分,29人成績超過600分,全班平均分達616.6分,一本上線率達98%。

海安班學生在上課

在一批又一批海安老師的接力奮鬥下,寧蒗從一個教育弱縣一躍成為麗江地區乃至雲南省的教育強縣,跨入全國民族教育先進縣行列。2019年3月,被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認定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江蘇教育報》2019年9月25號頭版頭條報導海安老師的支教故事

以德育人,培育合格有為的時代新人

給別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是每一位海安老師的座右銘。他們來自海安的不同學校,專長不同,年齡不同,教學水平也有差異。來到寧蒗後,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爭當學科骨幹。課餘時間,他們常常自發聚集在一起,交流備課心得,探索教學教改模式,創新教法學法,開展課題研究。

海安支教教師在教研活動上交流

在推行素質教育上,海安老師更是絞盡腦汁、想盡辦法。他們組織開展演講比賽、辯論賽,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提升自信心;堅持天天跑操,增強學生體質和競爭精神;成立公益社團,培養學生愛心和責任心。

為了培養永遠不走的「海安老師」,海安老師將「輸血」變為「造血」,啟動「青藍工程」:海安老師與本地老師對口結成幫扶小組,指導他們寫教案、備課,提升業務水平。如今,「青藍工程」已為寧蒗培養出350多位優秀教師,他們成為當地基礎教育的骨幹力量。

不唯分數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是海安老師長期堅持的目標。在教學之餘,他們更為關心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健康,關愛他們勝過疼愛自己的孩子。

支教教師進行家訪

1990年,當地學生楊才華轉入寧海中學,不但成績墊底,還不守紀律,是差生的「頭領」。海安教師凌開明對他不離不棄,展開滴水穿石的引導,發動學習好的同學成立幫扶小組,請任課老師幫他補課,並多次與楊才華家人交流,營造教育合力。到了高三,楊才華已變成了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如今,楊才華已是寧蒗縣信訪局局長。提起海安老師,他總說:「是他們改變了我們的命運。」現在,寧蒗縣公務員和事業編人員共有7000多人,近一半是海安老師的學生。

支教老師蔣柏森和學生們在一起

32年來,海安老師為寧蒗培養合格的初、高中畢業生2萬多名,大學、中專生1萬多名,為建設涼山地區最美彝鄉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教育脫貧,喚起拼搏進取的精氣神

教育扶貧承載著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歷史使命。在海安老師的培養下,一批批飛出大山的「金鳳凰」讓寧蒗人民漸漸認識到,讀書改變命運,知識成就未來。

寧蒗縣不少孩子因貧失學,海安老師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課堂裡一個也不能少,這是每位海安老師的心願。32年來,他們積極捐資助學,不求任何回報,用文弱的雙手託起了孩子們沉甸甸的讀書夢。

2013年12月李忠東送教下鄉(寧利初中)

在剛到寧蒗的一年半時間裡,支教教師景寶明為特困生墊繳學費、生活費、醫療費等超過2000元。然而對學生十分慷慨的他,家中並不寬裕,弟弟和女兒的學費全靠他負擔。剛到寧蒗不久,在學校做後勤工作的妻子丁林秀就查出晚期食道癌。學校領導催著他們回海安老家看病。

離開那天,黑壓壓的人群在山路上漫延一公裡夾道送別。有的人翻山越嶺,送來家中僅有的一隻雞;有的人匆忙買來奶粉、麥乳精;有的人掏出帶著體溫的錢塞到景老師手上;有的人送上被淚水打溼的慰問信。回到海安沒幾天,妻子對著魂不守舍的景寶明說:「我知道你放心不下學生,快回寧蒗吧,我能照顧好自己。」帶著對妻子的牽掛,他又回到了寧蒗,沒想到這一走竟是永別。幾個月後,妻子在老家病逝。

景寶明的付出創造了寧蒗教育史上的神話。剛去第一年,他的班參加中考,均分居麗江第一,中師中專上線28人,高中上線27人,合格率、升學率均為100%,全縣前10名考生景寶明班上就有7名。在第二批支教期間,他接手的班曾是全校最亂的。在他的帶領下,不到一年就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還獲得了雲南省省級先進班集體的稱號。

海安班經常舉行主題班會,幫助學生不斷超越自我

32年來,海安老師們將愛心善舉在小涼山接力傳遞,助推一個又一個孩子走出了大山,一個又一個家庭面貌得以改變。海安老們盡一切可能,將扶志與扶智結合起來,鼓舞寧蒗人民樹立為美好生活而奮鬥的信心信念。

多年後,曾擔任寧蒗縣委書記的楊忠義感慨地說,海安老師不但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教育方式方法,而且更新了我們的思想觀念。他們宿舍亮燈總是比我們早兩小時,熄燈總是比我們晚兩小時。在他們的影響下,寧蒗人的精神面貌和思維方式改變了,工作節奏加快了。海安老師的辦學理念、工作精神、教育思想和方法,引發了「裂變效應」,催生了寧蒗教育乃至社會各方面的深層次改革和競爭,沉睡千年的瀘沽湖激起了陣陣漣漪。

雲南省寧蒗民族中學校門

寧蒗教育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全縣人口素質的整體提高,帶動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全縣財政收入從1988年的696萬元到2019年的3.1億元,增長了45倍;人均純收入從1988年的197元到2019年的19360元,增長了98倍。海安老師與寧蒗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共同書寫了教育扶貧的奮進篇章。

手挽著手,畫好民族團結進步同心圓

時代在變,人員在換,海安老師紮根寧蒗縣、築夢小涼山的初心始終未變。從初來乍到不被信任,到情同手足心心相印,他們用一個個堅毅身影架起了民族團結的友誼之橋。

寧蒗縣人口20多萬,居住著彝、漢、摩梭人、普米、傈僳、納西、藏、白、壯、傣、苗、回等12個民族。由於風俗習慣和文化特色不同,長期以來各族間的文化碰撞和隔閡一直難以避免。1988年,海安老師剛到寧蒗,不僅感受到了各民族的熱情和期盼,也感受到了隱隱的敵意和擔憂。

支教老師與學生合影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但培養孩子的共同夢想讓老師和家長們緊緊走到了一起。32年來,海安老師憑藉務實、堅毅、包容、博愛,感動了少數民族同胞,贏得了寧蒗人民的尊敬和愛戴,他們發自內心地把海安老師當成自己的親人。時任寧蒗縣委書記阿蘇大嶺在全縣教育大會上動情地說:「我們寧蒗人,最尊貴的是舅舅,海安老師就是我們寧蒗各族人民的舅舅!」

團結一家親,心近情更濃。連續四次支教的蔣柏森,只要少數民族教師家中有紅白事,就一定登門看望;前後五次支教的丁愛軍、蔣蓉夫婦把自己在寧蒗的宿舍改造成了貧困學生的「家」,經常為民族學生「開小灶」;田寶山老師將快要輟學的普米族孩子盧玉明接回家裡,包吃包住;周政老師連夜摸到被父母逼婚停學的彝族姑娘劉代金家,送上了師生802元捐款,並苦苦說服家長讓孩子完成學業……

蔣蓉與民族學生在一起

一批批海安老師與當地人民攜手播下的友誼種子,終於綻放出民族團結進步之花。1999年9月,寧海中學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被邀請到北京參加表彰大會,領獎人員還將參加國慶50周年觀禮活動。全校師生普遍認為應該由海安校長錢燦前去領獎,但是他堅持說,這個榮譽是寧蒗各族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應該由當地老師去領獎。最終,寧海中學黨支部書記張達峰穿著彝族盛裝,在人民大會堂從黨和國家領導人手中捧回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獎牌。

海安班師生合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32年來,海安老師用寶貴的青春和過人的智慧播撒文明的種子。如今,「寧海」早已突破地域的含義,成為沿海發達地區投身祖國西部大開發的先鋒,成為東部地區支援西部地區的榜樣,成為民族團結互助和交往交流交融的楷模。

微信編輯:陳思洋

相關焦點

  • 去寧德赴一場山海之約!
    此次「做一回寧德人」達人踩線團成員包括網紅旅遊達人、衢州麗水兩地媒體記者、旅行社代表等30人,記者與「萬人暢遊寧德」百人體驗團一同從衢州出發,抵達寧德體驗了與眾不同的山海之美。 寧德位於福建省東北翼沿海,是中國東南沿海休閒度假和生態旅遊的勝地,有著海上天湖、佛國仙都、百裡畫廊的美譽,既有秀麗奇峻的山川美景,也有奇妙詭譎的海島奇景,一趟行程就能一次性享受山海之旅
  • 武義嘉興「義」見如故,開創「山海之約」新藍圖
    武義嘉興「義」見如故,開創「山海之約」新藍圖 2020-12-19 2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海之約期待在這裡與你相遇
    山海之約期待在這裡與你相遇 2020-08-16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卓越御山海-卓越御山海電話
    ——伴山而建,盡攬一線外海景觀稀缺資源;  3、約64㎡低總價院墅——獨門獨戶,有天有地有庭院、有山有海;  4、品質精裝院墅——水相室內設計,匠心打造高品質精裝範本;  5、純正溫德姆酒店直營——溫德姆從前期設計至後期運營全程加持;  6、星級海景酒店公寓——戶戶推窗看海,投資度假兩相宜;  開發商解讀:
  • 卓越御山海到惠東站-卓越御山海電話
    卓越御山海的溫德姆酒店公寓是託管給溫德姆公司管理運營的,託管10年,5年一籤,分成:營業額的4/6分成,無保底,業主佔6成,溫德姆佔4成,一個季度結一次款。  面積:63.03-67.54,總價:112-122萬一套,均價:17000-18000元/平米,5星級客房標準,豪華裝修,中央空調以及地毯窗簾全部都有(硬裝,軟裝)拎包入住。
  • 畔山悅海怎麼樣?告訴你大亞灣畔山悅海花園不為人知的秘密
    深圳市嘉長源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是一家多元化經營的大規模綜合性企業,嘉長源集團本著「見微知著、嚴格苛求」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態度,以布局全中國的戰略眼光,迅速成長為一家具有超強實力的集團型綜合性企業。嘉長源畔山悅海花園作為嘉長源集團在惠灣的開篇之作,凝萃了嘉長源集團十八年經驗精華,可謂集大成之作。
  • 雲頂之弈山海繪卷陣容 s4.5山海繪卷上分陣容搭配
    雲頂之弈山海繪卷陣容怎麼玩?雲頂之弈山海繪卷陣容怎麼搭配?最近山海繪卷陣容火了,隨著s4.5版本在美服的開啟,很多玩家都想知道關於這套陣容的最強配置!話不多說,下面,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雲頂之弈手機版【點擊下載】手機隨時隨地下棋吃雞!
  • 山有所呼 海有所應 紀錄片《山海之戀》還原滬滇幫扶情
    (均《山海之戀》截圖)製圖:馮曉瑜   「雲深不知處」,用來形容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雲山村,很是適合。只不過以2017年為分水嶺,這句古詩對於藏在大山深處的人們而言有著截然不同的意味。2017年之前,雲遮霧罩於他們,是偏遠落後的代名詞。而從2017年開始,那些無法擋風遮雨的竹片房、土坯房、掛牆房,盡數被整齊乾淨且帶有拉祜民族特色的小樓取而代之。
  • 山海之戀,見證蘇銅深情
    32歲的易地搬遷居民賈翠蓮告訴記者,剛開始,祖祖輩輩是生活在山裡的村民,對進不進城十分糾結。讓賈翠蓮驚喜的是,搬進萬山區旺家花園社區新房後不久,該區易地搬遷微工廠產業園內由蘇州援建的幾個「扶貧車間」,給搬遷來的新居民們帶來了希望。「我現在就在社區錦繡坊裡繡花,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呢。」
  • 東海之濱有仙山,山中有海,海中有山,跟我一起上山下海
    幾億年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這雄峙於東海之濱的山海奇觀。山中有海,海中有山,山海相連,如詩如畫。不愧為海上仙都,太姥山。說到太姥山,可能大家早有耳聞,可是你們知道為什麼叫太姥山嗎?相傳堯時老母種藍於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後又改稱「太姥」,由此而得名。閩人稱"太姥"、武夷為「雙絕」,浙人視"太姥"、雁蕩為「昆仲」。
  • 帶你去赴山海之約,打卡韓國的江原道,給你一場完美的旅行記憶
    帶你去赴山海之約,打卡韓國的江原道,給你一場完美的旅行記憶韓國一直是出國旅遊的熱門目的地,只要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到達。這些年來,各種搞笑的韓綜、浪漫的韓劇和電影,總是讓人流連忘返。3.雪嶽山國立公園。這個國家公園位於該國最北部,橫跨江原道的四個市縣。如果你從首爾出發,大約三個小時就可以坐公共汽車到那裡。公園內的大青峰海拔1708米,是周圍群山的中心。整個景區的面積很大。如果你喜歡挑戰和冒險,你可以爬上綠色的大山,俯瞰東海的風景。如果你只想欣賞美麗的風景,可以乘坐纜車到權金城的頂層,欣賞周圍森林寺廟的美景。
  • 廈門市民開心體驗昨日正式開放的山海健康步道
    市民開心體驗昨日正式開放的山海健康步道健步暢行 盡覽山海之美昨日是新年第一天,全長約23公裡的廈門山海健康步道正式開放,這是廈門市民在新年收到的第一份民生大禮。記者從市市政園林局、廈門市政集團了解到,步道正式開放的第一天人氣滿滿,體現了這條步道的受歡迎程度。在工作人員、志願者的引導及廣大市民遊客的配合下,步道遊覽秩序整體正常。
  • 全時便利賣身 山海藍圖羅森接手
    由於山海藍圖股東山海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海酒業」)的主營業務為進口葡萄酒,而酒類的毛利及銷售額比其他商品高,所以山海藍圖並沒有什麼動力發展便利店的傳統品類,便利店業務也不會在山圖體系內佔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全時未來可能會變成半個山圖酒業店,非酒業非流量品類被邊緣化。
  • 北方的海,如此寧靜美好 營口白沙灣、山海廣場、團山國家海洋
    本次線路第一天: 阜新 - 營口 白沙 灣 黃金海岸 -山海廣場-熊嶽夜市第二天:趕海-團山國家海洋公園-遼河老街- 阜新具體行程1、阜新-營口白沙灣黃金海岸之前幾年,每每夏天去海邊我們玩了幾個小時,有些累了,回賓館收拾洗漱,準備繼續逛逛山海廣場和熊嶽夜市。3、山海廣場山海廣場景區位於 遼寧 省 營口 開發區( 鮁魚圈 )西部海濱旅遊帶,佔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景區工程於2008年初開工建設,2009年年末基本建成,工程總投資約3.5億元。
  • 世茂印山海,以島居藍本塑中國超級度假IP
    位於閩江入海口,距大陸最近點約500米,巍然屹立五虎門與烏豬港之間。  作為福州最近的海島,粗蘆島距離福州東街口直線距離約36km。因福州向海之勢,憑福州東部縱橫交織的路網:四環路、瀋海高速、東部快速通道(在建)、福馬路,與主城快速串聯。而作為一座原生海島,島內由粗蘆島大橋、二橋、環島路、龍沙路,遊艇碼頭、客運及貨運碼頭,形成環島便捷與立體的交通網絡,更讓海島度假之旅,便捷隨心。
  • 山海之戀 浙廣情深 跨越1800公裡的情誼
    山海之戀 浙廣情深 跨越1800公裡的情誼 2020-10-21 1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十一山東山海之行,這些民宿美到窒息!
    想在每一個醒來的時刻擁抱陽光,想在每一個入睡的時刻親吻月亮,旅行的住所也成為了故事的一部分,海邊看風浪的落地窗,林間聽鳥鳴的木屋,選擇了一處美麗舒適的民宿,它也會成為旅行中的一段奇遇。下滑即刻擁有這些藏在山海間的美好生活!
  • 當陽光遇見山與海——臺灣環島之九份
    當陽光遇見山與海——臺灣環島系列之九份我們在雨夜盤旋山的輪廓朦朧零星的燈火在漆黑裡閃爍一壺熱茶濃淡總相宜其實也就只能停在較寬的山路邊而已。於是與九份的初見,是這樣的。實在過於寧靜,跟熱鬧的臺北截然不同,喜歡這樣無關嘈雜的舊景。不過九點,九份老街就如同一座空城。只剩幾盞零星的路燈,店鋪一個不漏的關掉了。民宿老闆說,這個點只有茶樓還開著。於是我們穿過漆黑的老街,去尋一間茶樓。
  • 漁港小鎮,海風微鹹,來赴一場山海之約
    溫嶺漁村小敘全海景民宿石屋,穿越百年來到你面前在石塘,鬱鬱蔥蔥的林木映襯一間間石頭砌築成的房屋,隱秘於石塘民宿群之中,依山傍海,庭院錯落,這便是最具當地特色的石屋。不管怎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至少對於年輕一輩的好」色「之徒來說,多了一個凹造型擺pose的絕佳地方。曬曬海鮮,吹吹風,漁家的生活,除了出海打漁的日子,大多數都是閒適寧靜的。
  • 雲南首席新聞主播眼中的滬滇情深,《山海之戀》蕩滌靈魂,幫扶事跡...
    「一頭一尾,一東一西,山眺望著海,海依戀著山。山把海攬進懷裡,海將山裝在心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四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山海之戀》中,講述人崔爽以一段富有詩意的「情話」,把觀眾帶到了山海之間,共同感知美好且炙熱的滬滇真情。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山海之戀》在雲南衛視播出後,反響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