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下硝煙瀰漫 15款入門級CPU大橫評(全文)_IntelCPU_CPUCPU評測...

2020-12-25 中關村在線

  市場中那些零售價格在千元之內的處理器才是國內用戶最關注的,這些處理器通常被我們定位為「主力入門級處理器」,這些處理器的價格變動和性能表現都是用戶們最為關心的。截止本文發布,2013年已經過去了整整四個月,鑑於很多計劃攢機的用戶如今越來越看重整機的性價比,所以這次筆者就給大家總結一下過去四個月中那些主力入門級產品的變化,並測試這些新產品的性能。

  在過去的四個月中,兩大晶片廠商Intel和AMD繼續順著去年老架構的路線發展,兩家都經歷了老產品退市到新產品上市的「過渡期」。處在過渡階段的兩家廠商表面上低調而又保守,實際上筆者通過仔細對比後確實找到了兩家在入門級產品中一些戰略性調整——I/A兩家在過去4個月中將自家的產品進行了一輪的更新,其中較大的調整主要都集中在售價千元以內的入門級產品中。

  如果把市場比為戰場,那麼千元級以下的產品一直以來就是戰場中負責攻城略地的主力軍——任何一款入門級產品的發布和定價都能導致勝利指針的傾斜。在今天橫向評測數據發布之前,所有的產品都在等待衝鋒的號角,筆者將兩大巨頭的入門級產品布局狀況簡單介紹,讓大家可以清楚看到兩家產品的相同與不同。

>>>寫給小白用讀者的建議

  小白用戶們平時只是操作電腦,可能除了能叫上來處理器的型號和核心數以外對電腦核心硬體的性能沒有過多了解。ZOL網站每天會為大家帶來賣場主流處理器的資訊文章,通過這些文章用戶可以找到處理器的全部參數。評測文章數據雖然直觀,但很多用戶對產品本身是迷惘的,如果大家對今天測試的處理器還是不大了解,那麼筆者推薦用戶結合中關村在線產品庫中那些處理器的詳細介紹來對處理器加深了解。

>>>談2013年第一季度變化

  與2012年中高端產品「百花齊放」的情況不同,2013年第一季度中Intel、AMD將新品發布主要集中在入門級領域,兩家繼續憑藉各自成熟技術讓旗下入門級產品逐步更新。在更新的過程中,每一款產品的亮相都是各自2013年產品戰略的一個節點。因為兩家在入門級市場中都對核顯平臺格外重視,所以I/A在入門級產品之間存在的競爭是十分突出的。

CPU新品:先發制人

  在去年同期,英特爾IVB架構主流產品上市,新產品的發布拉開了入門級產品和主流產品在性能方面的差距,因此Intel旗下的入門級產品迫切需要更新換代,有鑑於此,2013年前四個月Intel有部分新品發布,主要集中在2、3兩個月份。讓我們回顧下Intel這邊在一季度上市的入門級處理器:賽揚G1610、奔騰G2010、奔騰G2020和酷睿i5-3330。


Intel 奔騰 G2020(盒)

  這些處理器都是採用IVB核心設計(產品依然採用LGA1155接口),全新的工藝也讓產品的綜合性能(處理性能、圖形運算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更好地功耗表現和更強勁的性能,讓我們看到Intel確實在不斷提升入門產品的效能,以讓其與自家主流產品無縫對接。


AMD 速龍II X4 740(盒)

  另一邊的AMD在第一季度要更加活躍一些,其新一代的入門級產品接連發布。其中速龍IIX4-750K和速龍IIX4-740直接取代上代速龍IIX4-651和速龍IIX4-641。另外的APU領域,A4-5300和A6-5400K也出現在各大賣場,提供給用戶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AMD依然堅持頻率開放的路線,讓入門級產品也同樣可以超頻。

  支持超頻的處理器(A6-5400K、速龍IIX4-750K)價格上面控制得不錯,而相比競爭對手的同價位產品,AMD的處理器性能更加突出——不得不說AMD在2013年入門級產品的調整上打了幾張好牌。

 
Intel B75和H77主板

 
AMD 970和A85主板

  前方戰場的每次衝鋒需要後方供給的全力配合。兩家的晶片組產品也在2013年第一季度中積極主動地配合新品調整,為兩大產品線進行了新一輪的更新。為了兼容Intel新的IVB架構處理器和AMD的FM2接口處理器,Intel方面的B75、H77和Z77以及AMD方面的A85和FM2接口A75、A55主板相繼發布——晶片組的更新也側面為推動CPU更新起到作用。

  市場已經不是當年的市場,產品也已經不再是當年的產品。第一季度下Intel和AMD都讓大家看到了新產品的設計都是以市場需求和用戶需求為主要出發點的。

技術革新:

  新的產品都有某些新技術,Intel和AMD兩家都進行了技術革新。新奔騰處理器和新賽揚處理器的技術亮點就是:加入了全新的核芯顯卡並採用了22納米工藝製程,而產品的性價比再度被提升到一個新臺階。

Intel的「外科手術」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核芯顯卡的升級。筆者在測試賽揚G1610處理器的時候發現其核芯顯卡性能相比酷睿i3-2100要更強,這就是說採用全新核芯顯卡設計的入門級整合處理器在圖形性能方面已經不再是雞肋了。


CPU-Z截圖

  賽揚G1610處理器所內置的核芯顯卡「GT1」採用全新的頻率:650MHz-1050MHz,相比SNB架構的核芯顯卡頻率(800MHz-1000MHz)有明顯改進。新的核芯顯卡同樣採用的22納米工藝製程,IVB架構的賽揚奔騰所內置的核芯顯卡被Intel命名為「HD Graphics」,這樣的命名與酷睿處理器內置的HD Graphics 2500/4000是有區別的。

  通過上表中的參數對比,我們可以看到Intel為了拉開核芯顯卡之間的差距,而將HD Graphics刪減掉了許多並不常用的高清視頻處理功能。如果想獲得核芯顯卡更多的功能,那麼用戶可以選擇升級一下處理器就可以了。


22納米工藝製程和3-D三柵極電晶體

  其次,22納米工藝製程和3-D三柵極電晶體兩大技術組合讓IVB架構迸發出無窮的活力。雖然早在2012年,英特爾就發布了採用這兩種技術的桌面級處理器,但兩大技術運用到Intel入門級產品上確實是第一次,尤其是將全新的核芯顯卡植入賽揚處理器和奔騰處理器中使其所擁有的圖形性能讓競爭對手坐立不安。Intel對入門產品的架構進行了外科手術,術後結果就是:Intel入門處理器的運行變得更省電;處理器的性能更強勁。

AMD專注遊戲U

  AMD在2013年第一季度很主動。AMD前三個月喜事連連:從APU超輕薄筆記本電腦的上市到PS4宣布與AMD全面合作。OEM廠商、遊戲主機廠商都在爭搶APU晶片,越來越多的圖形需求讓它們鎖定採用融合計算技術設計的APU處理器。那麼作為入門級產品AMD如何部署其產品成為了很多A粉們最為關心的地方。


APU產品列表

  AMD在2012年第四季度已經發布了全新設計的FM2接口產品和「打樁機」架構,當時AMD首先發布的產品只有四核的A10和A8。在2013年開年採用打樁機架構的雙核APU和新速龍II四核處理器才上市。可以說AMD是在等時機的到來,它想給對手一個大反擊。AMD不但更新了獨顯核心(AMD HD 7000)和內存控制器(支持DDR3-1866)。此外,AMD給第二代APU和新速龍II處理器加入了自動超頻技術(Turbo Core 3.0)。


兩代APU的變化


Trubo Core 3.0與Trubo Core 2.0不同

  AMD Trubo Core 3.0技術就是在Trubo Core 2.0的基礎上加入了對處理器融合的GPU(獨顯核心)的支持,讓整合處理器的CPU和GPU跟隨程序需求自動超頻/降頻。


解讀Trubo Core 3.0

>>>升級內存控制器:立竿見影

  無論是Intel還是AMD,兩家都升級了入門處理器的內存控制器部分。兩家對比來看,AMD處理器支持的內存頻率相比Intel支持的內存頻率要更高些。加入對高頻內存的完美支持有助於整機性能的提升,兩家廠商升級內存控制器所帶來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測試方法及硬體環境介紹

  在本次測試中,我們將使用簡體中文版Windows 7 SP1 32bit版本的作業系統,關閉所有Windows開機啟動項,並不對作業系統進行任何優化,用以獲取最大的系統穩定性與兼容性。所有測試軟體運行過程中均使用「Windows 7 標準」默認桌面主題和「最佳效果」以獲得最平等的測試環境。

  我們將關閉屏幕保護、休眠、系統還原以及自動更新等功能,並統一使用公版主板和顯示晶片組驅動程序,為獲取最為真實原始的客觀評測數據提供基礎。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測試中所涉及的產品參數以及主板和顯示晶片組驅動程序都會在測試平臺說明中給予相應注釋。

>>>基準測試組—wPrime

  wPrime是一款通過算質數來測試計算機運算能力等的軟體(特別是並行能力),但與Super Pi只能支持單線程不同的是,wPrime最多可以支持八個線程,也就是說可以支持八核心處理器,並且測試多核心處理器性能時比Super Pi更準確。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wPrime的測試成績是用時間來顯示的,所以最後對比的測試成績應該是數值越小成績越好,這意味著處理器多線程計算的速度快慢,自然是越快越好。


wPrime測試


wPrime 32M成績對比

  wPrime的測試中酷睿i5、酷睿i3、速龍IIX4、APU A8等處理器成績突出,這證明該測試項目考察多線程處理。酷睿i5-2550K處理器成績最好用時最短。

>>>CINEBENCH R11.5測試

  CINEBENCH是業界公認的基準測試軟體,在國內外主流媒體的多數系統性能測試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使用該公司針對電影電視行業開發的Cinema 4D特效軟體引擎,可以測試CPU和顯卡的性能。其中單顆核心和多顆核心的測試是單獨計算得分的,除此之外,其還提供了OpenGL的測試。目前Cinebench的最新版本是R11.55版,相比較Cinebench R10版,新版本對系統的要求更為苛刻,而評分標準也有了一定變化,同時還加入了當前平臺和不同平臺之間的性能評分對比功能,讓你清晰了解當前平臺的性能檔次。


Cinebench R11.5測試


Cinebench R11.5成績對比

  Cinebench R11.5測試AMD處理器再次被Intel酷睿i5四核處理器秒殺,不過AMD處理器表現也非常出色;賽揚G1610處理器在更新架構後其處理器渲染性能也得到明顯提升,看起來Ivy Bridge架構可圈可點。

>>>基準測試組—Fritz西洋棋

  Fritz Chess Benchmark是一款西洋棋測試軟體,但它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Fritz9》這款獲得國際認可的西洋棋程序中的一個測試性能部分。它可以讓我們的X86計算機也能完成IBM「深藍」當初所做的事情,那就是計算西洋棋的步法預測和計算,雖然現在我們的個人電腦依然無法與10年前IBM的「深藍」相提並論,並且無論是在處理器架構方面、節點方面還是AIX作業系統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Fritz Chess Benchmark依然是目前在個人計算機方面最好的步法計算和預測軟體,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對等的看到目前我們所使用的個人計算機到底達到了一個什麼樣子的水平。同時該軟體還給出了一個基準參數,就是在P3 1.0G處理器下,其可以每秒運算48萬步。


Fritz Chess Benchmark測試


西洋棋成績對比

  在Fritz的測試中,四核處理器酷睿i5-2550K的得分和酷睿i5-3330的得分大幅度甩開其它處理器。採用四核設計的APU A8和A10得分卻和採用雙核設計的酷睿i3-3220和酷睿i3-3225處於一個水平。

>>>基準測試組—WinRAR

  網上很多下載後的軟體都是經過打包處理過的,用戶無法直接使用這些軟體,所以需要WinRAR為我們解壓縮後運行,其支持滑鼠拖放及外殼擴展,完美支持 ZIP 檔案,內置程序可以解開咱們經常會遇到的.CAB、ARJ、LZH、TAR、GZ、ACE、UUE、BZ2、JAR、ISO 等多種類型的壓縮文件。這款軟體已經提供了對多線程的支持。


WinRAR測試


WinRAR成績對比

  WinRAR測試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酷睿i5-3330獲得不錯的得分,今天的測試平臺統一採用了DDR3-1600頻率內存,AMD雖然擁有更高的內存控制器也只能受委屈了。

>>>基準測試組—7-ZIP

  一款大家使用較多的軟體就是7-ZIP,7-ZIP在解壓縮與壓縮文件的效率上要比WinRAR高一些,7-ZIP同樣是一款支持多線程壓縮的軟體。那麼接下來讓我們看一看這些入門級別的處理器產品在7-ZIP解壓縮能力上表現如何。測試腳本為7-ZIP自帶的Benchmark。


7-ZIP測試


7-Zip成績對比

  7-ZIP同樣是多線程壓縮/解壓縮的軟體,APU雙核處理器和賽揚G530得分少於5000,該項測試最高得分被酷睿i5-3330處理器奪得。

>>>基準測試組—SuperPI

  Super π是一款計算圓周率的軟體,但它更適合用來測試CPU的穩定性。即使你的系統運行一天的 Word、Photoshop 都沒有問題,而運行Super PI 也不一定能通過。可以說,Super π可以作為判斷CPU 穩定性的依據。使用方法:選擇你要計算的位數,(一般採用104萬位)點擊開始就可以了。視系統性能不同,運算時間也不相同。


SuperPI測試


圓周率成績對比

  Super π主要考察處理器的單核心性能,通過測試我們可以發現Intel處理器單核心性能要優於AMD處理器。單核心性能是Intel處理器自古以來最拿手的東西。當然,如今程序對多核心處理器有很多優化,CPU單核心性能的強弱只可以給用戶提供一個參考。

>>>3DMark處理器評分—3DMark06

  3DMark06主要使用最新一代遊戲技術衡量DirectX 9級別的3D硬體。此前的3DMark都是隨著新版DirectX和新一代硬體的發布而推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3DMark對最新硬體性能的充分挖掘。DirectX 9級別的硬體已經遍布高中低各個領域,因此3DMark06終於可以完全利用DirectX 9的特性。事實上,3DMark06所有測試都需要支持SM3.0的DirectX 9硬體,不過只支持SM2.x的硬體也可以運行大部分測試。在這裡,我們將截取3Dmark 2006測試的CPU得分成績。


3DMark 2006測試


3D Mark06成績對比

  3D Mark06成績對比中我們可以發現多款處理器成績都沒有達到5000分,超過5000分的處理器僅僅有酷睿i5-3330和酷睿i5-2550K。兩款處理器擁有不錯的圖形處理性能,相比用這樣的處理器玩大型PC遊戲毫無壓力。

>>>3DMark Vantage處理器效能測試

  3DMark Vantage是業界第一套專門基於微軟DX10 API打造的綜合性基準測試工具,並能全面發揮多路顯卡、多核心處理器的優勢,能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滿足PC系統遊戲性能測試需求。和PCMark Vantage一樣,新3DMark也改變了命名方式,不再以年份做結尾,而是同樣使用了一個意為「優勢」的單詞。和3DMark05的DX9專用性質類似,3DMark Vantage是專門為DX10顯卡量身打造的,而且只能運行在Windows Vista/7作業系統下。


3D Mark Vantage測試


3D Mark Vantage

  3DMark Vantage的CPU測試,N卡的PhysX技術會讓平臺的CPU得分暴漲,這樣一來會導致得分的不正常,所以在測試處理器時我們採用的是AMD的入門獨立顯卡HD7750。在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與3D Mark06測試成績吻合,酷睿i5處理器得分較高。

>>>成績向「多線程CPU」傾斜

  多線程是如今主流處理器都必備的,多線程處理器不但擁有不錯的多任務處理性能,而且它讓處理器在更低的功耗下處理數據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如果用戶想追求一定的性能又不肯花費太多錢,那麼一款支持四線程的處理器是明智之選。結合今天多款處理器測試的成績,筆者推薦遊戲玩家購買的四線程處理器有以下四款,它們分別為:酷睿i3-3220、酷睿i3-3225、速龍IIX4-740和速龍IIX4-750K。

>>>核顯U還是非核顯U?

  如今零售價格在千元以下的處理器分為核顯處理器和非核顯處理器兩大類產品,如何選擇產品類型需要根據用戶日常需求來定。用戶使用電腦的日常需求如果只是:辦公、上網、播放高清視頻、玩網頁遊戲。筆者推薦用戶可以關注一下主流的整合處理器,整合處理器圖形晶片已經加入了對DX11的支持,同時支持自動變頻。Intel的核芯顯卡或者AMD的獨顯核心都擁有一定的圖形處理性能,可以滿足用戶日常上網娛樂等需求。

  Intel核顯處理器和AMD核顯處理器在遊戲性能上是有區別的,Intel核顯處理器的遊戲性能還不能與AMD主推產品APU相比較,後者圖形渲染方面更勝一籌。AMD和Intel對產品路線不同,兩者的設計角度就存在偏差。

  AMD給處理器中融合了圖形晶片其晶片架構優良、圖形處理性能值得肯定,其核顯(APU融合的獨顯核心)性能達到了入門級獨立顯卡的水平。Intel為其核顯處理器中置入核芯顯卡,核芯顯卡雖然擁有一定的圖形處理和高清轉換性能但遊戲性能表現還是無法與入門級獨立顯卡進行PK。

  如果用戶期待整合處理器運行主流PC遊戲(在高畫質設置下),那麼筆者建議用戶還是為入門級處理器搭配一款主流獨立顯卡吧。

【總結】

  今天測試成績集合了多款產品,用戶對這些產品的性能想必已經了解了。十五款產品性能排名一目了然,相信在千元的價位選擇一款適合自己需求的四核處理器或者雙核處理器不再是件難事。通過測試我們可以看到IVB架構的入門級產品性能超越了SNB架構的老產品達到5%-10%。Intel入門級雙核處理器的性能得到全面提升。另外對於AMD入門級產品來說,雙核、四核處理器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目前速龍IIX4-740處理器和速龍IIX4-750K處理器售價分別為450元和530元。擁有高性價比特徵的AMD四核處理器,如今的市場售價已經相當便宜了。

  千元級產品如今所擁有的性能早已秒殺了以往同價位的產品,用相同價格購買升級一下自己的入門級配置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科技發展的腳步沒有讓處理器性能停滯,摩爾定律讓晶片發展一步一個腳印在前進。未來隨著更多技術的加入,筆者相信有朝一日千元級價位產品的性能將達到甚至超越如今高端產品。

千元以下的市場總是被眾多用戶所關注,而往往這一價位段的產品競爭也是最為激烈而又混亂的,如何在混亂中找到屬於你的產品,不妨從本文中找一找答案。

相關焦點

  • e1500cpu多少錢 e1500cpu報價及評測【詳解】
    e1500cpu是因特爾旗下的一款經典暢銷產品,它定價不高。但是性能參數以及與機子的適配方面的表現十分出色,這也使得e1500cpu成為高性價比高口碑的卓越代表。那麼接下來不妨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幾個關於e1500cpu的相關方面的信息吧。我們將為大家詳細介紹e1500cpu的報價、評測以及支持主板舉例這三個板塊的文字圖片內容。
  • 手機CPU測試軟體哪個好?6款手機CPU測試軟體推薦
    目前都是通過跑分軟體進行測試,分越高代表性能越優越,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幾款CPU測試軟體。  1、安兔兔評測  安兔兔評測是一款手機評測軟體,現在狠多的未發行機都是在安兔兔上面曝光的,看來手機商都比較信賴安兔兔的數據,即使是被爆出來,也不怕數據差。
  • CPU多少錢的好 應該買哪個?每日一答
    千元級的i3處理器  千元以內的CPU產品大都是面向入門級用戶,一般僅能保證幾年內上網瀏覽網頁,看視頻,辦公這些操作不卡頓。1000元到2000元的話就是主流級了,可以滿足多種情況使用,搭配強力的獨顯可以做遊戲平臺,足以應對大多數的遊戲了,如果不搭配強力顯卡的話做辦公平臺也能更加流暢,處理起文檔來更加迅速。
  • 2018筆記本cpu性能天梯圖 筆記本cpu性能排行2018
    電腦處理器cpu主要有Intel和AMD兩大主流品牌。 2018筆記本cpu性能天梯圖,電腦處理器cpu主要有Intel和AMD兩大主流品牌。
  • CPU配置|cpuinfo參數
    如果想了解系統中CPU的提供商和相關配置信息,則可以通過/proc/cpuinfo文件得到。是否在內核態支持對用戶空間的防寫;flags : 當前cpu支持的功能;bogomips : 粗略測算的cpu速度;clflush size :每次刷新緩存的大小單位;
  • Linux - cpupower調整CPU主頻
    ondemand:按需快速動態調整 CPU 頻率, 一有 cpu 計算量的任務,就會立即達到最大頻率運行,等執行完畢就立即回到最低頻率;ondemand:userspace 是內核態的檢測,用戶態調整,效率低。
  • 使用 nice、cpulimit 和 cgroups 限制 cpu 佔用率
    ,它在進程和系統資源間小心地玩著雜耍,並保持系統的正常運轉。但是,如果你需要給一個重要進程提高優先級時,該怎麼做呢? 或者是,如何降低一個進程的優先級? 又或者,如何限制一組進程所使用的資源呢?答案是需要由用戶來為內核指定進程的優先級大部分進程啟動時的優先級是相同的,因此Linux內核會公平地進行調度。 如果想讓一個CPU密集型的進程運行在較低優先級,那麼你就得事先配置好調度器。
  • cpu-z怎麼用,cpu-z使用教程
    很多人知道cpu-z,可能更多的是通過它來了解電腦的顯存大小,不過除了查看顯存這樣的功能,對了解我們電腦配置情況也是有著極大的參考作用的,下面我來說下cpu-z怎麼用,cpu-z使用教程。安裝好cpu-z後,在我們桌面雙擊打開cpu-z的運行圖標。
  • 50輪Cinebench極限測試 8款主流輕薄本CPU性能橫評
    01 前言在開始本篇橫評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一個問題,即筆記本CPU的性能高低並非完全取決於型號03 橫評產品及配置本次橫評共選取了8款輕薄本產品,Intel、AMD處理器各四款,覆蓋4K-8K的主流價位區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體產品及配置如下表所示:
  • CPU頻率和核心
    設置CPU的核心數在/sys/devices/system/cpu目錄下可以看到你的CPU有幾個核心,如果是四核,就是cpu0,cpu1,cpu2,cpu3 4個文件夾。cpu0 常開。echo "0" > /sys/devices/system/cpu/cpu0/online # 關閉該CPU核心echo "1" > /sys/devices/system/cpu/cpu0/online # 打開該CPU核心設置CPU的頻率查看CPU
  • Linux CPU負載與利用率
    如果是多核多cpu,比如現在是2個cpu,每個cpu是1個核,那麼理論上總負載不能超過2。2、如何查看CPU信息?(1)查看單個cpu核數:cat /proc/cpuinfo | grep "cpu cores"|uniq(2)查看物理CPU個數:cat /proc/cpuinfo| grep "physical id"| sort| uniq| wc -l(3)查看邏輯CPU的個數:cat
  • 輕薄本CPU性能橫評:究竟誰是性價比之王
    在開始本篇橫評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一個問題,即筆記本CPU的性能高低並非完全取決於型號、規格上的差異,比如i7一定比i5強、R7一定比R5強,而是取決於筆記本廠商對CPU性能的釋放、調校策略,這一策略需要綜合權衡筆記本的定位、成本、機身厚度、散熱空間等多種因素。
  • 我們怎麼辨別cpu是不是翻新的
    CPU就像人的大腦,如果是翻新的那麼就會出現各種問題,所以我們要學會該如何辨別cpu的是否翻新,今天就給大家講解首先我們先來了解cpu分四種包裝,分別是散片中文盒、散片英文盒、散片深包、普通散片散片中文盒:也被稱呼為散片原盒,就如手機中的國行一樣
  • CPU選那個? AMD vs intel
    這是一張國外專業硬體網站在2015年上半年對46款cpu做測試的綜合性能測試結果,實際上還有很多項測試,整體的對比我們關心最後的綜合性能結果和能耗,能耗的也是這樣一張很長的圖就不貼了,其他各專項結果有興趣的可以在 http://www.tomshardware.com
  • 通俗的講,這就是容器CPU隔離的底層實現機制
    rest_init的第一大工作是,用kernel_thread(kernel_init, NULL, CLONE_FS)創建第二個進程,這個是1號進程。1號進程對於作業系統來講,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它將運行一個用戶進程。
  • 手機CPU天梯圖2020 最新手機cpu性能排行榜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cpu最新資訊 > 正文 手機CPU天梯圖2020 最新手機cpu性能排行榜
  • 電腦cpu溫度檢測工具如何使用
    cpu溫度過高就容易導致電腦出現藍屏死機或自動關機等一系列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使用cpu溫度檢測工具來隨時查看cpu工作溫度,當cpu溫度過高時我們就能馬上採取措施給cpu降溫了。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cpu溫度檢測工具的使用方法。
  • 深入理解Kubernetes資源限制:CPU
    Docker 容器中的這兩個屬性又會映射到進程的 cpu,couacct cgroup 的另外兩個屬性:cpu.cfs_period_us 和 cpu.cfs_quota_us。但是這兩個屬性的值是如何從我們在 Pod 中設置的 100m cpu limits 得出的呢,他們是如何實現該 limits 的呢?這是因為 cpu requests 和 cpu limits 是使用兩個獨立的控制系統來實現的。Requests 使用的是 cpu shares 系統,cpu shares 將每個 CPU 核心劃分為 1024 個時間片,並保證每個進程將獲得固定比例份額的時間片。
  • Linux系統下查CPU個數的方法
    :/proc/cpuinfo  linux 下  /proc/cpuinfo  文件會顯示cpu的信息  processor 會從0開始記數 繼續下去多個cpu  flags 如果有 ht 說明支持超線程技術
  • 桌上型電腦的CPU多少溫度算正常?
    當電腦因為cpu溫度過高,或硬體問題導致進不了系統,無法第三方軟體查看cpu的溫度時,我們還可以採用第2種方法,即:進入BOIS裡查看cpu溫度。電腦CPU的溫度多少正常一般情況下根據魯大師的提示cpu的溫度,最高不要超過85度,最好溫度控制在75度以下認為是安全的。溫度超過80度以上很容易引起電腦死機或自動關機等,就屬於電腦散熱不良了。引起電腦溫度高的問題一般是散熱的問題,比如一般筆記本電腦cpu的溫度都要明顯高於桌上型電腦的cpu溫度。主要是因為筆記本由於受到體積小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