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鵬
腦子是個好東西,可惜你沒有。這句話不知道是誰原創的,經常在一些文章的評論中看到。筆者文章的下面也經常有人發這句話。第一次看到覺得有點新鮮,認為創作這句話的人有點腦子。後來再看到,就想起剛學寫作時老師教過的一句話:第一個把女人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是蠢才。為什麼呢?因為第二個只是一個模仿者。為什麼模仿別人呢?實際就是沒有腦子,只能模仿別人的言行。
包括這個留下「腦子是個好東西,可惜你沒有的「的人,可能沒有料到,自己帶著優越感留下的這句話,是模仿別人的,剛好證明了他自己沒有腦子。
烏合之眾,就是一群相互模仿的人。好像腦子是被同一種程序控制住的。比如筆者前一陣寫過一篇關於學誠法師的文章,下面一群吐沫橫飛的人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是他們的思維模式和用詞用句高度一致,好像是出自同一家工廠製造的智慧機器人,腦子也是統一安裝的。哲學家稱這種現象為集體無意識。就是人的從眾心理,自己沒有獨立的思想,平時的言行都是模仿別人,別人也是模仿別人。
而這些說別人沒有腦子的人,可能就沒有能力想到更深的一層,在一個學佛的人眼裡,腦子還不一定是好東西。很多人學佛,學到高深的境界,都是為了把腦子清空掉。因為在常人心目中的腦子,實際指的人的學問和知識,就是記憶在頭腦中的各類文件。一個學佛的人到最後,會發現頭腦中的學問和知識,會成為一種開悟的障礙。遇到事情不能用腦子去評判、衡量、思考、分析,而要天人合一。
禪宗的經典文章信心銘開頭就講: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意思就是要領悟最高深的佛道,沒有什麼難的地方,唯一有點障礙的,就是人的腦子。因為腦子總是會選擇,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正義,什麼是邪惡,什麼是光明,什麼是黑暗。這些工作都是靠腦子完成的。如果是一個賺錢養家的人,當然沒什麼問題。但是如果一個學佛的人,要領悟高深的佛道,最終要讓腦子靠邊站,腦子裡儲存的知識和學問,也要徹底清空。道家的老子也說,要復歸於嬰兒。嬰兒是最接近沒有腦子的。
信心銘還說:但莫憎愛,洞然明白。要把自己的憎恨和喜愛都刪除掉。這樣才能明白佛道。而憎恨和喜愛,也是來自於腦子。所有的高僧、道士入定,都是想方設法不讓腦子運轉,甚至連佛道兩家修煉的核心機密,就是講如何達到沒有腦子的境界。
腦子是個好東西,可惜你沒有。想到講這句話的人得意洋洋的表情,就覺得有點好笑。因為他覺得自己是有腦子的。別人沒有。他大概沒有聽說過老子,那是一個聰明到了極點的人,或者說天下最有腦子的人,他留下四個字,叫大智若愚。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看上去就應該像是沒有腦子的。如果自以為自己有腦子,那叫大愚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