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類院校可在當前抗疫國際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2020-12-12 光明網

  作者:天津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教授 餘江,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教授 李強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巨大危機和挑戰,毋庸置疑,各國攜手通力進行抗疫合作是應對這一國際突發大規模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唯一正確途徑。但截至目前,全球抗疫的實踐表明,各國在應對這一突發事件的國際合作方面表現出政治意願不同、應急協調機制不足、民眾認知程度有差異等問題。在此情況下,以語言優勢、國別和區域研究優勢為主要特色的外語類院校,可在促進抗疫國際合作方面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國際教育合作交流助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

  外語類院校普遍國際化辦學程度較高,外派留學和接收來華留學的學生數量均較大。外語類院校可充分發揮這一優勢,通過出去和進來的學生,積極有效地宣傳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體而言,對外派的留學生,宜進一步對其進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教育,強化其對這一理念核心要義的把握,並使其在外能進行準確傳播,從而逐漸形成輻射效應;對來華留學生,宜專門開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相關課程,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不僅使其真正理解有關意涵,並能主動對其來源國的親屬、民眾進行宣傳,從而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得到更加有效的傳播。

  二、外語類院校在抗疫國際合作中可以發揮溝通橋梁作用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全球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時,良好的信息溝通是順利開展國際合作的必要前提。疫情刻不容緩,不同於其他公共危機事件,及時透明地相互通報各國疫情進展、準確無誤地交流各自的防控經驗尤顯緊迫,都需要語言發揮重要的溝通橋梁作用。我國外語類院校普遍具有語種多、翻譯人才多的優勢,在抗疫國際合作過程中,數據信息及診療方案的共享、遠程會議的舉行、抗疫政策措施的溝通、國際醫療援助的開展、科研合作的推動、多國多邊間的磋商,千頭萬緒,僅僅依賴少數有一定外語能力的醫療專家不但難以完成任務,更會嚴重牽扯他們的精力,影響他們在專業方面的投入,而外語類院校則可以為此提供終極、充分、高水平的語言保障服務。

  三、志願服務可作為外語類院校支持抗疫國際合作的主要形式

  我國外語類院校不僅具有突出的外語學科固有優勢,而且往往還都擁有一支穩定的、較大規模的語言服務志願者隊伍,這支隊伍中不乏志願服務工作熱情高、語言服務實戰經驗豐富、外語水平高或兼通多語的優秀人才。引導、組織這些志願者參與抗疫國際合作,不僅可以提供優良的語言保障,助力合作效度的提升,同時,對師生志願者的科研、教學、學習等也會起到極好的實踐、檢驗和促進作用,能實現「多贏」的效果。

  四、外語類院校可對應急管理和醫療衛生人員開展針對性的外語培訓

  抗疫應急管理部門和醫療衛生單位的多數工作者並不具備較高的外語或多語能力,但在抗疫國際合作實踐中,醫療援助的實施、面對面的專業溝通、緊急疫情的會商、具體病例的合作救治,有時又等不及中間環節進行信息轉換。此時專業人員本身的專業知識加上較為簡單的外語溝通,或許就能解決問題。外語類院校可在突發國際公共衛生危機事件時,迅速梳理多語種專業知識,以簡單、靈活的形式,面向相關人員開展針對性的外語培訓,或可將相關專業知識第一時間進行翻譯之後製作成冊送到每一位有需要的一線工作者手中,這可在一定程度上突擊提升其參與抗疫國際合作時的應急溝通能力。

  五、外語類院校可以加強對世界抗疫經驗和知識的譯介,提升民眾的認知能力

  歷史上,世界各國在應對突發疫情方面經驗和不足均同時存在,相互學習、交流互鑑可以實現取長補短的目的,從而為民眾在應對突發重大疫情危機時能夠採取相對正確的態度和行動奠定必要認識前提。此外,當前各種突發國際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隱患時刻存在,需要各國民眾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應對能力,如此民眾對國家採取的必要政策、措施和行動才能理解和配合,各國在應急協調機制方面才能達成一致。外語類院校應根據國家和國際社會需要,選擇有價值的國外專業書籍和文獻進行翻譯,供中國學習借鑑;同時,更應該把中國的經驗和成果及時介紹到國外,這既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必然要求,也是文明交流互鑑的必然要求。

  六、外語類院校應積極傳播和維護中國在抗疫國際合作方面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我國綜合實力不斷提升,但在參與全球治理的實踐中卻經常面臨西方國家的曲解、指責和污衊,經常面臨西方的話語霸權和話語陷阱。因此,「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外語類院校必須擔當的時代使命。在應對突發新冠肺炎重大疫情時,在進行抗疫國際合作時,由於國家制度、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有些國家普通民眾可能會對中國的某些做法不理解,且國外部分媒體存在刻意誤導行為,對中國產生了不利的輿情。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外語類院校必須積極發聲,通過各種媒介和手段,介紹宣傳中國抗疫的努力和成績,讓西方民眾正確認識中國所作所為,從而爭取儘可能廣泛的國際輿論支持和道義援助,為中國在抗疫國際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全球化時代,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國際合作的密切程度也在不斷提升。未來,外語類院校應在國際溝通傳譯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斷提高參與國際應急合作工作能力。對此,一要完善外語類院校專業人才知識結構,有意識進行應對各類國際突發事件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確保當突發危機事件發生時,能夠立即參與國際應急合作服務工作;二要豐富外語類院校人才培養的能力素質目標,提升學生外語和相關專業知識的融合能力,加大「外語+專業」複合型人才培養力度;三要進一步加強專業性較強的實踐教學和志願服務,可將志願服務與實踐教學相融合,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四要加強與政府部門、國際組織的溝通、互動與合作,豐富師生實踐、實訓的機會的同時,暢通參與國際應急合作的路徑。

[ 責編:鄭芳芳 ]

相關焦點

  • 「中國在國際抗疫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在國際抗疫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5月19日,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使大衛·納巴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在世界共同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致辭,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議。納巴羅說,習近平主席的致辭令人印象深刻。
  • 伊朗國際問題專家:當前全球抗疫團結合作比什麼都重要
    阿斯拉尼先生出席2020年德國慕尼黑安全論壇相關活動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雷湘平):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國積極分享經驗,參與全球合作,以實際行動踐行國際多邊主義。伊朗中東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塔斯尼姆通訊社國際部主任阿巴斯·阿斯拉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表現體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指責是不負責任的。當前全球抗疫,團結合作比什麼都重要。阿巴斯表示,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西方國家在抗疫問題上一直批評中國。
  • 王輝耀:全球抗疫合作 WTO應發揮更大作用
    日前,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阿澤維多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發表共同聲明強調,WTO和WHO將攜手努力確保重要醫療物資等抗疫產品和服務正常跨境流動。這在貿易保護主義、封閉主義等逆全球化趨勢加強的背景下,為全球抗疫合作發出了重要的積極信號。
  • 天津外大與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舉行《抗疫應急外語服務的思考與行動》新書發布會暨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
    8月26日,我校與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在逸夫樓大江廳舉行《抗疫應急外語服務的思考與行動》新書發布會暨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楊紅傑指出,天津出版傳媒集團與天津外國語大學一直保持著長期穩定和良好的合作,共同打造的多個出版項目獲得了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在國際文化交往活動中也有多次成功合作,此次籤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標誌著雙方的合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 天津外國語大學與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舉行《抗疫應急外語服務的思考與行動》新書發布會暨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
    8月26日,天津外國語大學與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舉行《抗疫應急外語服務的思考與行動》新書發布會暨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天津外國語大學積極配合國家和天津市的抗疫行動,在對外宣傳、講好中國疫情防控故事、協助國際抗疫合作等諸多工作中,表現出強烈的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和擔當精神。
  • 義大利專家:中國在全球應對疫情挑戰和實現經濟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
    義大利美第奇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副教授帕蘭蒂指出,中國在維護多邊主義和推動國際合作方面付出的努力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其領導人在國際場合的重要表態還是政府的實際行動都充分證明了這點,這對於抗擊疫情這項當前緊迫任務尤為重要。帕蘭蒂說:「如何才能改善全球治理?只有通過更多合作,構建更加開放的國際體系,並且提供滿足各方需求的公共產品。
  • 中國在世界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林斯國際在線報導:在本國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重的情況下,美國一些政客四處「甩鍋」,甚至提出了「向中國索賠」的無理要求,這種抹黑中國的做法遭到了許多國家有識之士的駁斥。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日前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在世界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林斯說,眾所周知,疫情是整個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要求某一個國家為一種全球蔓延的傳染病承擔責任。他指出,對中國發起「起訴索賠」和當下一些國家針對中國發起的「經濟戰」有關。
  • 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上升,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加劇了世界經濟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世界期待二十國集團推動加強全球抗疫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復甦並實現包容性和可持續增長,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積極促進國際抗疫合作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 中國律師在全球法律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涉外法律服務業取得長足發展,涉外法律服務隊伍不斷壯大,涉外服務領域日益拓展,律師涉外服務質量逐步提升,在促進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法制日報》記者近日從司法部了解到,我國已有一批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登上國際法律服務舞臺,國際形象日益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中國律師涉外法律服務事業的發展得到眾多專家學者和行業研究人士的好評。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靜坤近日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當前我國涉外法律服務行業蓬勃發展,服務範圍和業務領域不斷拓展,服務能力水平顯著提升,在全球法律事務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 女護士在抗疫阻擊戰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專訪中華護理學會理事...
    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吳欣娟作為北京協和醫院第二批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隊長,曾於今年2月初抵達武漢在一線抗疫……日前,記者就此次抗疫中護理人員的表現、中華護理學會如何積極參與抗疫以及成為全國婦聯第18個團體會員後的發展等問題對吳欣娟進行了採訪。記者:作為中華護理學會的理事長,您也親自馳援武漢抗疫,請問您對護士在這次抗疫中的作用怎麼評價?
  • 唐曉彬、王亞男:讓「大數據抗疫」發揮更充分作用
    如何利用先進的工具和方法助力抗疫,是當前推進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問題之一。而大數據作為一項現代化技術和手段,具有多源性、海量性、廣開放性和強融合性等優勢,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能有效增強疫情防控力度。運用大數據技術,可實現對相關情況的動態監測。
  • 發揮高校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積極作用
    在國際關係中,人文交流是增進國家及民眾間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重要途徑。對我國來說,人文交流是夯實中外關係民意基礎、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途徑。高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職能,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發揮著獨特的重要作用。
  • ...國集團應該在後疫情時代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中方支持聯合國明年舉辦世界糧食峰會,倡議適時召開國際糧食減損大會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晚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並發表題為《勠力戰疫共創未來》的重要講話,強調二十國集團應該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多邊主義、開放包容、互利合作、與時俱進,在後疫情時代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 「中歐班列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來自中國和歐洲多國的運輸與物流企業及行業從業者圍繞中歐班列的重要貢獻、發展前景等議題深入交流,約250位參會人員還進行了「一對一」在線洽談,達成多項合作意向。面對疫情挑戰,中歐班列成為中歐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為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提供了重要支撐。
  • ...約翰·拉貝後代表示「和中國人民的友誼將在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約翰·拉貝和國際友人建立起「南京國際安全區」,保護了約25萬名中國平民,他還用日記記錄了1937年9月至次年2月在南京的所見所聞。1997年《拉貝日記》終獲出版,在中西方社會引發轟動,並被作為這場人道主義災難的重要證據。如今,在病毒帶來的挑戰面前,相距數千公裡的人們再次選擇站在一起。
  • 唐登傑:翻譯將在2010年世博會中發揮重要作用[圖]
    上海市副市長唐登傑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翻譯將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發揮重要而顯著的作用。    唐登傑表示,各國翻譯界的專家學者相聚在上海,不僅是國際翻譯界的一件大事,對上海翻譯界來說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上海是一座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城市,與世界各國在經貿、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有著十分廣泛而頻繁的交流。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全方位」抗疫在援鄂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01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全方位」抗疫在援鄂中發揮了哪些作用?新冠疫情爆發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立即啟動應急管理機制,全院動員、全員參與,在第一時間就有1700多名醫護人員主動請戰。
  •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重慶正發揮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會上,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表示,在重慶就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共建「一帶一路」,實現陸海聯動發展新未來進行交流,具有重要意義。山水之城重慶,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點,在「一帶一路」,特別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中,重慶正發揮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 抗疫與國際關係研究|文化應成為中日韓抗疫合作的新動力
    抗疫與國際關係研究|文化應成為中日韓抗疫合作的新動力 王健 2020-03-23 07:45 來源:澎湃新聞
  • 外語院校,為什麼要發展中文學科
    中文學科作為基礎學科,其強調知識性和價值性的學科屬性在高校育人育才的工程中肩負著重要任務,是構建和提升高校整體文化素質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平臺。恰如其時,外語院校的中文學科發展迎來了很好的機遇:一是「中國文化走出去」是文化強國戰略的需要,一是「新文科」服務國家改革發展戰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