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津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教授 餘江,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教授 李強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巨大危機和挑戰,毋庸置疑,各國攜手通力進行抗疫合作是應對這一國際突發大規模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唯一正確途徑。但截至目前,全球抗疫的實踐表明,各國在應對這一突發事件的國際合作方面表現出政治意願不同、應急協調機制不足、民眾認知程度有差異等問題。在此情況下,以語言優勢、國別和區域研究優勢為主要特色的外語類院校,可在促進抗疫國際合作方面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國際教育合作交流助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
外語類院校普遍國際化辦學程度較高,外派留學和接收來華留學的學生數量均較大。外語類院校可充分發揮這一優勢,通過出去和進來的學生,積極有效地宣傳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體而言,對外派的留學生,宜進一步對其進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教育,強化其對這一理念核心要義的把握,並使其在外能進行準確傳播,從而逐漸形成輻射效應;對來華留學生,宜專門開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相關課程,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不僅使其真正理解有關意涵,並能主動對其來源國的親屬、民眾進行宣傳,從而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得到更加有效的傳播。
二、外語類院校在抗疫國際合作中可以發揮溝通橋梁作用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全球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時,良好的信息溝通是順利開展國際合作的必要前提。疫情刻不容緩,不同於其他公共危機事件,及時透明地相互通報各國疫情進展、準確無誤地交流各自的防控經驗尤顯緊迫,都需要語言發揮重要的溝通橋梁作用。我國外語類院校普遍具有語種多、翻譯人才多的優勢,在抗疫國際合作過程中,數據信息及診療方案的共享、遠程會議的舉行、抗疫政策措施的溝通、國際醫療援助的開展、科研合作的推動、多國多邊間的磋商,千頭萬緒,僅僅依賴少數有一定外語能力的醫療專家不但難以完成任務,更會嚴重牽扯他們的精力,影響他們在專業方面的投入,而外語類院校則可以為此提供終極、充分、高水平的語言保障服務。
三、志願服務可作為外語類院校支持抗疫國際合作的主要形式
我國外語類院校不僅具有突出的外語學科固有優勢,而且往往還都擁有一支穩定的、較大規模的語言服務志願者隊伍,這支隊伍中不乏志願服務工作熱情高、語言服務實戰經驗豐富、外語水平高或兼通多語的優秀人才。引導、組織這些志願者參與抗疫國際合作,不僅可以提供優良的語言保障,助力合作效度的提升,同時,對師生志願者的科研、教學、學習等也會起到極好的實踐、檢驗和促進作用,能實現「多贏」的效果。
四、外語類院校可對應急管理和醫療衛生人員開展針對性的外語培訓
抗疫應急管理部門和醫療衛生單位的多數工作者並不具備較高的外語或多語能力,但在抗疫國際合作實踐中,醫療援助的實施、面對面的專業溝通、緊急疫情的會商、具體病例的合作救治,有時又等不及中間環節進行信息轉換。此時專業人員本身的專業知識加上較為簡單的外語溝通,或許就能解決問題。外語類院校可在突發國際公共衛生危機事件時,迅速梳理多語種專業知識,以簡單、靈活的形式,面向相關人員開展針對性的外語培訓,或可將相關專業知識第一時間進行翻譯之後製作成冊送到每一位有需要的一線工作者手中,這可在一定程度上突擊提升其參與抗疫國際合作時的應急溝通能力。
五、外語類院校可以加強對世界抗疫經驗和知識的譯介,提升民眾的認知能力
歷史上,世界各國在應對突發疫情方面經驗和不足均同時存在,相互學習、交流互鑑可以實現取長補短的目的,從而為民眾在應對突發重大疫情危機時能夠採取相對正確的態度和行動奠定必要認識前提。此外,當前各種突發國際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隱患時刻存在,需要各國民眾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應對能力,如此民眾對國家採取的必要政策、措施和行動才能理解和配合,各國在應急協調機制方面才能達成一致。外語類院校應根據國家和國際社會需要,選擇有價值的國外專業書籍和文獻進行翻譯,供中國學習借鑑;同時,更應該把中國的經驗和成果及時介紹到國外,這既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必然要求,也是文明交流互鑑的必然要求。
六、外語類院校應積極傳播和維護中國在抗疫國際合作方面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我國綜合實力不斷提升,但在參與全球治理的實踐中卻經常面臨西方國家的曲解、指責和污衊,經常面臨西方的話語霸權和話語陷阱。因此,「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外語類院校必須擔當的時代使命。在應對突發新冠肺炎重大疫情時,在進行抗疫國際合作時,由於國家制度、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有些國家普通民眾可能會對中國的某些做法不理解,且國外部分媒體存在刻意誤導行為,對中國產生了不利的輿情。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外語類院校必須積極發聲,通過各種媒介和手段,介紹宣傳中國抗疫的努力和成績,讓西方民眾正確認識中國所作所為,從而爭取儘可能廣泛的國際輿論支持和道義援助,為中國在抗疫國際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全球化時代,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國際合作的密切程度也在不斷提升。未來,外語類院校應在國際溝通傳譯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斷提高參與國際應急合作工作能力。對此,一要完善外語類院校專業人才知識結構,有意識進行應對各類國際突發事件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確保當突發危機事件發生時,能夠立即參與國際應急合作服務工作;二要豐富外語類院校人才培養的能力素質目標,提升學生外語和相關專業知識的融合能力,加大「外語+專業」複合型人才培養力度;三要進一步加強專業性較強的實踐教學和志願服務,可將志願服務與實踐教學相融合,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四要加強與政府部門、國際組織的溝通、互動與合作,豐富師生實踐、實訓的機會的同時,暢通參與國際應急合作的路徑。
[ 責編:鄭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