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外國人永居中國,英語的地位反而會降低,為什麼?

2020-12-10 超人爸爸說教育

外國人多了,英語地位反而會降低

近日,《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面向全社會徵求意見了,也引起了廣泛討論。

不管最後的修改意見如何,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國力進一步提升,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長期學習、工作、生活在中國。

這些長期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在被中國和中國人影響的同時,也會從方方面面影響中國。

我是「超人爸爸說教育」,一個教育領域的作者,所以關心的也是教育方面的事,就僅從教育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

先說結論:我認為當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長期在中國生活、工作的時候,英語在中國的地位會越來越低。

為啥?

很多人會認為,這不科學啊,當在中國的外國人變多了,中國成為國際化的國家,建設很多國際化大都市,英語應該越來越吃香,地位應該越來越高才對啊,怎麼會反而降低呢?

我們先看三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大約1300年前,唐太宗李世民做了周邊各少數民族「天可汗」,彼時的長安,匯聚了日本人、高麗人、波斯人、龜茲人、突厥人、大食人,是一個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那時,匯聚在長安的人們,主要以什麼語言交流?

第二個例子,上個世紀後半段,世界的中心是美國,紐約吸引著全世界的精英,在new york city,那裡的人是說漢語,還是西班牙語,法語?

第三個例子,歐洲人沒錢了,玩不了航天了,歐洲航天員為了能上中國空間站,開始學習漢語。

中國有兩句老話:入鄉隨俗,客隨主便。外國人在中國,他們是客,我們是主,從生活習俗上,只可能他們隨我們,不可能我們隨他們。

在語言交流上也是這樣,當然不排除一些外語好的人和外國人用外語交流,也能學習鍛鍊自己的外語水平,但是使用漢語,一定是主流和多數。

所以,不管未來在中國工作、生活的外國人有多少,我們和他們的交流,都將以漢語為主,他們也會主動學習漢語,學習中國文化,以謀求更好地融入中國。

語言是工具,更是文化和話語權的載體

很多人認為,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就應該學好英語。

沒有人否認這一點,但是,學習英語是有目的的,是為了取長補短,把他人先進優秀的東西為我所用,而不是把英語、把英語國家的人供起來。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佔據主導地位,掌握了相對先進的科技,掌控著國際話語權,英語也廣泛流行,時間一長,大家都習慣了,很多人自然而然的認為,英語是世界第一語言,要想和世界交流,就要多學英語,學好英語。

假如世界和平,每個人、每個國家都絕對平等,那當然沒什麼問題,但現實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再看一個鍾南山院士的例子。

鍾南山院士說,他帶領的團隊在很早的時候,就對疫情做了預測,疫情大概在2月中下旬會達到高峰,確診人數六、七萬,他們把這個預測結果寫了論文,投到國權威外期刊,結果被人家退回來了。

為什麼呢?因為國外所謂的「權威」專家,也做了一個預測,預測中國感染人數是十六七萬人,鍾南山院士團隊預測的數值,只有人家的零頭,當然就不讓你發表了。

雖然最後事實證明,鍾南山團隊的預測更準確,但對國外的專家來說,事實如何並不重要,他們一直是帶著偏見和有色眼鏡看你的。如果鍾南山團隊預測的數據,是十六七萬甚至二十六七萬,你說他能不能發表?

外國人的偏見,可以堂而皇之地四處宣揚,而我們的意見即使再正確,但根本沒有發聲的機會,也就沒有人能聽到了。

即使在中國權威如鍾南山,也不得不把論文發到外國的期刊上,由國外沒有實地接觸過新冠病毒的所謂「專家」來品評,最後還給你退回來了。

中國學者做的研究,發表在國外的期刊,而且人家還是帶有偏見的、選擇性的發表,國內同行要學習自己國家學者的研究成果,還要花大價錢訂閱國外的期刊,這叫什麼事?

所以,科技部、教育部才會聯合發文,要求「破除SCI至上」,打造中國自己的高質量中英文期刊。

華為被黑,孫楊被黑,都是一樣的劇本,事實如何並不重要,關鍵是看誰說了能算。

國家要強大,國民要強大,不管在哪個領域,都必須有自己的話語權,否則,只能別人帶著偏見黑你,你根本沒有發聲的機會,沒人能聽到你的聲音,外界認識的,是那個「被黑過」的你。

時間一長,除了你自己,外界都戴著有色眼鏡看你,想要糾正偏見,需要付出的努力,何止是十倍、百倍。

現在,我們一直在和西方爭奪話語權,無論是在這次疫情中,中醫發揮的重要作用,還是教育部、科技部下決心打造自己的高質量期刊。

難道大家沒有發現,近幾年,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電視節目,也多了起來嗎?從《舌尖上的中國》,到《中國詩詞大會》,再到李子柒,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優秀,聽到了中國聲音。

在每一個領域,話語權鬥爭都是要進行的。

當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他們就會像學習漢語的歐洲太空人一樣,學習漢語。相對地,英語的地位就下降了。

未來,我們取消英語的必修課地位,也指日可待。

結束語

看了我的分析,你有什麼想法?歡迎分享。

#教育#

相關焦點

  • 中國的歷史和世界的現實告誡我們:「外國人永居」還是應該慎重
    也就是說法律授權公安部、外交部等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外國人永居」具體執行辦法6年多之後,相關部門才終於擬定了這個管理條例,並且先向全社會徵求意見。可見,國家在給外國人永居權的問題上是審慎的。二對這個事非理性地反對和謾罵都是不對的,因為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已經來到了中國,已經居住在了這片土地上。
  • 海外網評:外國人永居管理新條例,新在哪?
    (圖源:新華網)明確外國人申請永久居留條件、規範申請程序和流程、為永久居留外國人提供辦事便利……2月27日,中國司法部發布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消息一經發布立刻引發廣泛關注,一些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疑惑與不解,也有部分網友表達了擔憂情緒。
  • 永居條例:「超國民待遇」憂慮下的中國綠卡之爭
    條例中還規定,外國人可以通過投資或家庭團聚需要申請永久居留。 中國綠卡門檻降低? 但全球化智庫(CCG)人才研究總監李慶認為,「門檻降低」的說法並不準確。 「我覺得是選才的範圍擴充了,能夠有更多的人可以參與申請,但能不能獲批這個條例裡面並沒有明確說明,」他對BBC中文指出,新條例在這方面仍然比較模糊。
  • 為什麼中國人越努力的學習英語,外國人就越不重視漢語?
    假如中國人都會說英語,那麼,每個國家的人(包括非英語國家)就都可以用英語和中國人交流了。外國人也就不必費勁巴拉的來學習「世界最難的語言」漢語了。現在,所有受過中學及以上教育的中國人基本都能掌握幾千個英語單詞,會說幾百句英語,雖說屬於「啞巴英語」,但和外國人進行最基本的交流還是沒問題的。
  • 「中國綠卡」:我國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實踐30年略影
    此處用一個實際案例予以說明[2]:據一位從事外教招聘的 HR 介紹,在浙江省杭州市,一個普通英語培訓機構的外教年薪在20萬至30萬左右。有學歷和教學經驗的月薪可達2萬以上,但超過3萬則會很難。若按照2萬月薪並考慮薪資漲幅,工作4年的工資離」6倍工資「也有一定差距[3]。  並且,許多達到永居要求的外籍工作者,對永居條例及之前《意見》規定的永居福利待遇的需求是超額滿足。
  • 取消英語主科地位?有人要取消文言文,外國人則自發學漢語
    ,絕對不會提出取消英語主科地位的建議。比如說,現代漢語的成語「完璧歸趙」,如果你不懂這個成語的最初來歷,你不懂得「璧」指的是什麼,不懂為什麼要歸趙而不是歸韓,為什麼不歸其他國家,那你就只能鬧笑話了。如果高考不考英語,或者大大降低高考英語的分數比重,那麼,在實際的教學操作層面,當然就可以取消英語的主科地位。
  • 外國人永居權要開門立法
    來源:北京商報全文共1067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近一周來,輿論對於《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的討論熱度不減,並衍生出了多個版本的話題,反對和批評佔了多數,有情緒化表達,也有中肯見解。這些年中國融入全球化的程度加深,對外開放的水平不斷升級,國際人才流動漸成常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華工作,這其中既有國內發展急需的高素質人才,也有魚目混珠之徒,這一群體權利與義務的邊界在哪兒,是當下制度建設需要回答的問題。
  • 還想著降低英語的地位?這回可能讓你徹底失望了!
    前段時間,國內許多人一直嚷嚷著要在高考中降低英語的地位,提升語文的地位。這下好了,英語的地位不僅沒有降低,反而進一步提升了。根據官方消息,北京將在2021年起決定在高考英語中加入口語考試部分。雖然消息說僅限於北京地區,但是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影響巨大,不排除以後其他的省份也會跟風!
  • 澳洲移民局悄悄降低永居體檢要求!這些移民申請人有福了!
    對於希望獲得澳洲永居PR的人來說,通過澳洲的體檢是重要的一環——它是用來評估在澳洲居住期間,申請人的健康護理是否會給澳洲社會帶來巨大的開支、是否會影響到澳洲公民或PR接受醫療服務的關鍵依據。
  • 梁文道:如何看待外國人永居管理條例?
    有網友評論認為,這份條例實際是為了「引進外國廉價勞動力」,也有人認為這會變相鼓勵中國女性與外國人聯姻。實際上過去十幾二十年間,關於中國的外國移民問題,以及背後種種比較情緒化的反應,已經有過非常多的研究、討論和觀點。我也寫過談過不少相關評論,但這依舊是一團非常龐大的「剪不斷、理還亂」的亂麻。
  • 僑外出國:中國正式放寬外籍華人籤證和永居申請!
    僑外出國:中國正式放寬外籍華人籤證和永居申請!,2004年《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實施至今,中國僅發出了7356張綠卡。 一直以來,「中國綠卡」以難拿而著稱,2004年《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實施至今,中國僅發出了7356張綠卡。
  • 高考改革為什麼要「降低」英語,而不是降低數學呢?
    寫在前面:高考改革為什麼要「降低」英語,而不是降低數學呢?最近幾年,中國高考改革的幅度越來越大,提倡「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而除了素質教育,另外一個呼聲比較高的事情,就是高考改革。很多網友都建議砍掉英語,因為中國人不必學習外國話。
  • 外國人問:學習中文是否值得?網友:不久後,中文超越英語的地位
    近日界通小編看到外國人在國外問答網站上提問:Is it worth it to learn Chinese?——學習中文是否值得?小編逛外國論壇時關於老外學習中文的問題也是比較多的。比如有的人會問學習中文的最佳途徑是什麼?中文難不難學?中文會超越英語成為世界最流行的語言嗎?
  • 俞敏洪:中國過分強調英語考試地位 呼籲降低英語分數
    中廣網北京3月12日消息(記者溫飛)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英語在中國教育中的地位,有多高?從小學開始我們就上英語課,英語不好就考不上高中,也考不上大學,過不了英語四六級就得不到畢業證書,通過不了英語就不能評職進級。英語的重要性說起來像順口溜,英語教育也因此被過分的強調。
  • 中國女性地位高?外國人看法「分裂」
    當歐美媒體近日再次聚焦「同工不同酬」等性別歧視現象時,《環球時報》記者將「中國女性地位如何」這一問題拋給十幾名在北京和上海生活的外國人。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他們,給出了形形色色的答案。也有外國人在自己的國家就對中國女性地位有所「領教」,義大利姑娘羅拉就曾被溫州老闆娘所震驚。「我以前在義大利中餐館打工,中國老闆娘在餐廳和家庭中的地位都很高。我那時候還以為是個別現象,沒想到,很多中國家庭都是『老婆說了算』。」
  • 愛爾蘭永居or歐盟永居?一起來了解下愛爾蘭的黃金身份吧
    愛爾蘭永居(即歐盟成員國的國別永居)和歐盟永居(Long-term resident of EC)是歐盟的兩種永居身份。國別永居:是某歐盟成員國 (比如愛爾蘭), 根據該國外國人居留法或移民法規定的條件,授予符合法定條件的歐盟外國家公民以該國永久居民的身份 (比如愛爾蘭投資)。允許持有者自由出入、生活在這一個國家。
  • 英語什麼時候在高考中降為選考才是中國國力地位上升的表現
    浙大教授鄭強反對」過度「重視英語的現狀,他一陣見血地指出:20年來,我們過度重視英語的地位,是民族極度不自信的突出表現!他主張降低英語的地位得到眾多中國人的支持,可以說中國人苦英語久矣!大學教授譯的中國近代史搞出了常凱申這種笑話,按說只要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就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但現在就真的發生在大學教授身上了,因為中國現在外語地位高大,上等人都不肯講中文了,時間長了中文都不行了。就象香港一樣,香港人能流利的不加英文講話的已經不多了。
  • 鄭強主張降低英語的地位,俞敏洪主張降低難度,哪一個才是出路?
    在全球化時代,掌握一門外語,尤其是英語,能夠讓你提升競爭力,不能掌握這門外語,你可能會喪失很多機會。那麼,未來英語的」出路「在哪裡?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兩個專家的看法,很有代表性。浙大教授鄭強反對」過度「重視英語的現狀,他一陣見血地指出:20年來,我們過度重視英語的地位,是民族極度不自信的突出表現!
  • 為什麼那麼多外國人離開中國?外國人苦不堪言,實在待不下去!
    中國這些年來通過自己不斷的發展,越來越壯大,不管是從經濟還是從科技等方面來說,我國在國際上都是數一數二的,我國如今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這幾年來我國也開始注重文化軟實力的發展,為了弘揚中國文化,我國還在國外開設了孔子書院,讓更多的外國人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也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愛上中華文化
  • 澳洲移民局降低永居體檢要求!這些移民申請人將受益!
    近日,澳洲移民局悄無聲息地更新了籤證的健康要求,而新政下的規定有利於提高申請永居的成功率! 1、申請澳洲籤證需要體檢大家都知道,申請澳洲永居籤證PR都需要體檢。那麼體檢的目的是什麼呢?籤證健康要求的目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防止傳染病帶入澳大利亞;其次,考慮一個人的病情是否會損害澳大利亞人獲得醫療服務的權利;再次,確定一個人如果居住在澳大利亞,是否可能會產生高於平均水平的費用,比如昂貴的藥物、未來的手術或持續的醫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