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雜誌訊,臺灣高校自2011年首次開放面向大陸招生,2014年開放國立大學學士班。
目前到臺灣就讀的大陸學生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學位生」,在臺灣的私立大學攻讀學士學位,或是在公立、私立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第二種是「研修生」,通常是以半年為期的交換學習生。
如今越來越多的大陸高校與臺灣高校建立了「姊妹校」的關係,海峽兩岸間的交流項目也會越來越多,筆者就是以交換生的身份赴臺學習的。
世新大學校園一角。
五個月的交換生活對我產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臺灣的課堂給了我很多機會向臺灣學生介紹自己的家鄉,誤解和爭執可以在這樣的交流討論中逐漸被消化,達到彼此認同。
課堂展示像「開party」
大陸學生很沉穩,臺灣學生很open
對於我來說,印象最深的一門課是《廣告文案》。課堂上,老師會將他自己總結的文案寫作技巧濃縮成精華,在一個學期內儘量全部教給學生。臨近期末,學生將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組完整的產品廣告,並在最後一節課上進行展示。
老師提醒我們,「要將同學當作你的客戶,其他小組都是你的競爭對手,想盡各種辦法推銷自己的產品。」說實話,在那堂展示課上,臺灣同學的活潑和開放讓我驚呆了。
廣告文案課上,臺灣學生在做案例展示。
為充分展示產品特點,臺灣同學們私下準備了各式各樣的道具。上臺展示時,男生會主動穿上粉色的超短紗裙,紮上粉色的蝴蝶結,附帶各種極具感染力的表演,幾乎把整個教室變成了為產品所開的盛大PARTY。相比之下,所有的大陸學生組成的小組都是站在臺上配合PPT做介紹,沒有太多的花樣。我們的內斂和莊重與臺灣學生的開放和大膽形成鮮明對比。
儘管如此,大部分老師對大陸學生的口才都是相當認可的。大陸學生一般不會怯場,總能侃侃而談。而有時候臺灣學生會顯得很害羞而講得磕磕絆絆。其實他們平常說話也都是輕聲細語,有時候反而我會聽不太清楚,需要再問一遍。老師們在鼓勵臺灣生和大陸生交流的同時,也會毫不吝嗇地指出臺灣生需要向我們學習的地方。
兼職教師 = 專業媒體人
媒體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臺灣的大學裡,很多老師都是來自社會各個行業的從業人員。
上文中提到的《廣告文案》的老師擁有超過二十多年的廣告文案寫作經歷,主業是在一家廣告文案事務所擔任創意總監。按照他自己的話說,回世新教課是回報學校,因為我們都是他的學弟學妹。
與公立學校不同的是,臺灣的私立學校的教師資源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已經退休的國立大學老師,另外大部分的老師來自業界,屬於在學校兼職。
在我看來,世新大學的傳媒專業之所以飽受讚譽,離不開這些「兼職」老師的貢獻。他們多是有著豐厚實戰經驗的專業記者、媒體人。雖然,這些老師可能一周只來學校一天,但對我們的幫助特別大。
記得我的《基礎新聞攝影》課老師,也是臺灣《中國時報》的攝影記者。當時正值「習馬會」的消息傳出,老師被報社緊急派往新加坡出差,我們也因此停課一周。回來後,老師便直接用自己拍的照片作為教學素材,不僅跟我們講授相機本身的實用,還涉及到新聞攝影中面臨的各種突發問題時的解決辦法,讓我獲益匪淺。
「三限六不」政策
大陸生無法在臺打工實習
來到臺灣之後,身邊的同學最關注的不外乎實習打工等話題:在臺灣能不能進入某家媒體實習,體驗一下不同的新聞工作環境?很可惜的是,由於政策的限制,基本沒有大陸生能夠實現打工實習的心願。「三限六不」政策不僅針對來臺攻讀學位的大陸生,對於我們這些短期交流的大陸生來說,更是一樣。
不僅是實習打工的限制,大陸學生的「健保」(臺灣的健康保險,又稱作醫保)問題也備受關注。在一節評論課上,一位大陸生曾提出這個疑問。據了解,大陸生是目前唯一在臺居留超過六個月仍無法享有「健保」的非臺灣本地學生族群。這些只針對大陸學生的限制措施都為臺灣所謂的「民主」加上了一個又一個問號。作為交換生,短期的交流學習很難呼籲進行有效的改革。
「三限六不」政策
2008年底,臺灣教育部門正式向立法機構提出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專科學校法」修正案排入修「法」議程,並專門提出「三限六不」政策,即限制採認大陸優秀院校、限制大陸生赴臺總量、限制採認醫學和關係國家安全領域的專業,不加分、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影響招生名額、不允許校外打工、畢業後不可留臺就業、不開放報考證照,以減少修「法」阻力。
「三限」指:限制採認大陸之高等院校、限制來臺大陸生總量、限制醫學及醫檢領域學歷採認;
「六不」指:不加分優待、大陸生名額不影響臺灣學生錄取機會、不得支領臺灣當局編列的獎助學金、不得在校外打工或兼職、畢業後不得留在臺灣就業,以及不得報考公職人員考試。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落幕,民進黨蔡英文當選新一屆臺灣地區領導人。此前,她曾公開表示將對大陸學生的求學問題採取比較開放的態度。為此,我曾經詢問過身邊臺灣學生的態度,有人認為,蔡英文當選會促進兩岸的教育交流;但也有人對此持較悲觀的態度,認為未來臺灣對大陸學生求學的限制不僅不會放鬆,可能將會更加嚴苛。未來的政策走向如何,我沒有辦法預測,但在臺灣,大陸生群體中仍然還有人在為自己的權利努力,終究都是有意義的。
臺灣學生沉溺在「小確幸」裡
與大陸生相比,缺乏競爭力
但比起大陸學生,臺灣學生要幸運很多。我所在大學的大二大三學生很多在校外有了兼職工作,大部分都與報社、電視臺、出版社有關。順風順水的環境也讓臺灣學生少了些憂患意識。
「年輕人看不見未來,要麼遠走歐美,要麼沉溺在『小確幸』的保護殼中不能自拔。」這是我在很多人的評價中最常聽到的話,五個月來也有隱約的認知。
世新大學自習室。
在我看來,臺灣學生和大陸學生相比,處於絕對弱勢的地位,嚴重缺乏競爭力。我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老師是魯迅的忠實粉絲,在課堂上,她不止一次地指出,目前在臺灣年輕人群體中流行的「小確幸」——沒有憂國憂民的意識,沒有縱觀國際的視野,沒有改變的願望和能力,以至於開一家咖啡店或者書店成為很多人最大的夢想。
實際上,臺灣學生的「小確幸」由來已久。
由於臺灣少子化程度日益加深,大學學齡人口下降,而大學院校卻在不斷擴充,和大陸生經過激烈的競爭(高考)才能進入大學相比,臺灣學生考取大學並無太大壓力。入學後,臺灣自由散漫的校園學風,又加劇了臺灣學生天然的自信心。
在校園裡,你會看見臺灣同學會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吃飯喝咖啡聊天玩集體遊戲,刻苦讀書反而是大陸學生身上才有的標籤。就連臺灣大學裡的圖書館,除了臨近期末的時間,平日門可羅雀。
我身邊的臺灣學生對海岸對面的大陸並不了解,他們也很少會主動關注政治。追星、旅遊、遊戲構成了大多數臺灣生的日常。
因大陸口音頻繁被搭話
在世新大學學習之餘,抱著儘可能多地體驗當地風土人情的心態,我徹底將臺灣的各個景點走一遍。這個過程,讓我對臺灣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來到臺灣之後,我才發現其實我們平常所說的「臺灣腔」就是標準的「臺北普通話」。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臺北的公交車報站時會報四遍,第一遍是國語普通話,第二遍和第三遍是閩南話和客家話,最後一遍才是英語。
而臺灣所用的注音符號也與大陸的漢語拼音不一樣,所以我不會用沒有裝拼音輸入法的學校電腦打字,同樣的,我的臺灣同學覺得鍵盤上的英文字母能敲出漢字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後來,我才明白口音的差異實際上與拼音的發音不同有關。
在臺灣,開口說話就能暴露你的身份,但從來不會引來敵意。學校裡的社團活動非常豐富,不會因為你的大陸學生身份就將你拒之門外。記得學期初什麼都不懂的時候,面對特別熱情的臺灣同學推薦社團時,自己顯得特別尷尬,「我也能加入嗎?」對方好像愣了一下,反應過來,「你是交換生?為什麼不可以?歡迎啊!」儘管最後因為自己的原因並沒有參與進去,但我仍然心存感激。
更多的時候是在校外。捷運上(一種類似地鐵的交通工具)、計程車上,甚至纜車上,總有人聽見你的口音主動跟你搭話。
「你們是對面來的吧?」「對岸哪裡的?」「哦哦,陝西啊,我去過哎!兵馬俑對吧?」臺灣人對大陸的朋友很友好,雖然只相處了非常短暫的時間,但他們也願意跟我聊聊自己對大陸的感受和看法,也很熱情地向我們介紹臺灣的方方面面。
臺灣夜市
筆者認為,在臺灣最難的要數吃飯了。
筆者在臺的月消費情況
臺灣受日本韓國文化影響頗深,臺北的街道上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日式韓式料理,一碗拉麵的價格和一盤酸辣土豆絲差不多。
連結:大陸赴臺讀大學人數逐年遞增 2015創5年來新高2015度臺灣高校招收大陸學生揭曉。2015年7月6日,臺灣學士班招陸生發榜,總共115所學校錄取2024人。連同之前的碩博士、技校招生人數,今年共有3238人被臺灣高校錄取,人數創5年來新高。
2015年是臺灣大專院校第五年招收陸生,其中公辦大學是第二年招收大陸學生,每校仍是5個名額。不過公立的招牌很具吸引力,如臺灣大學材料工程系招收1人,有223人報名;新竹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錄取1人,報名人數達167人。
■青睞臺灣高校的「國際化」
陸生赴臺就讀分為學士班和碩博士班。2015年,臺灣核定135所高校的1175個專業招收2134名大陸學生赴臺讀大學,共有4817人報名,比去年多305人。被錄取2024人,招生成功率達94.8%。研究生也以錄取1087人創新高。
2015年陸生最愛的私立大學前十位依次是:銘傳大學、淡江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逢甲大學、輔仁大學、東海大學、中原大學、靜宜大學、世新大學、實踐大學。有20所島內高校知名度較低,沒有招到任何陸生。
淡江大學國際部李佩華表示,大陸的大學普遍不用英語授課,相比之下臺灣學校成了陸生眼中「較國際化」的一個選擇。像淡江大學,12個專業全採用英語授課,連體育、軍訓都用英文。陸生畢業後,許多能申請到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繼續深造。
陸生就讀專業方面,財務金融仍排第一,其次依序為電氣工程、企業管理、外國語文、會計、視覺傳播設計、產品設計等。
■閩、浙赴臺學生最多
2015年被錄取的陸生中,有806人來自浙江,670人來自福建,合計約佔總錄取人數的73%。餘下依次是:廣東168人,遼寧155人、北京81人,上海、江蘇、湖北都是48人。
一位陸生分析,浙江雖是沿海大省,但本身985工程大學只有浙江大學一所,福建也只有廈門大學一所,因此陸生來臺意願高;廣東學生因為地域關係,不少去了香港;京、滬、江蘇本身優質大學多,成績好的陸生不是留在本地就是出國;至於湖北、遼寧開放較晚,生源還有待開發。
■沒有看起來那麼美
臺灣教育部門雖在去年小心謹慎開放公立大學每校每年5個學士陸生名額,但招生專業卻一年一變,很多陸生表示,這種招生方式像是在猜謎。
臺大2015年提供地質科學系等5個系各1個名額,有的陸生看傻了眼:「怎麼跟去年完全不一樣?」對此臺灣大學教務註冊組主任洪泰雄表示,想招陸生的科系較多,怎麼分配?只好抽籤。後來招到的陸生成績非常好,是臺灣建中、北一女等名校的水準。他表示,除非臺教育部門逐漸放開陸生名額,否則今後還得繼續「抽獎」。
中國校友會網2015年港澳臺最佳大學排行榜
序號
學校名稱
所在地區
2015辦學類型、等級和層次
辦學類型
星級排名
辦學層次
1
臺灣大學
臺灣
中國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2
香港大學
香港
中國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3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
中國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4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
中國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5
臺灣藝術大學
臺灣
專業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6
臺灣成功大學
臺灣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7
臺灣清華大學
臺灣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8
臺灣交通大學
臺灣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9
臺灣中央大學
臺灣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0
臺灣政治大學
臺灣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1
澳門大學
澳門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2
臺灣長庚大學
臺灣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3
臺灣輔仁大學
臺灣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4
臺北藝術大學
臺灣
專業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5
香港演藝學院
香港
專業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6
臺灣淡江大學
臺灣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17
臺灣東海大學
臺灣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18
臺灣東吳大學
臺灣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19
臺灣元智大學
臺灣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20
臺灣科技大學
臺灣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21
臺灣陽明大學
臺灣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22
臺灣中山大學
臺灣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23
臺灣中興大學
臺灣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24
臺灣中正大學
臺灣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25
高雄醫學大學
臺灣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26
臺灣海洋大學
臺灣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27
臺灣師範大學
臺灣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28
澳門理工學院
澳門
專業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29
臺灣逢甲大學
臺灣
專業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0
臺灣東華大學
臺灣
專業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1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
專業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2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
專業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3
臺南藝術大學
臺灣
專業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4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臺灣
專業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5
臺灣戲曲學院
臺灣
專業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6
體育大學(桃園)
臺灣
專業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7
澳門旅遊學院
澳門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38
高雄餐旅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39
臺北教育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40
臺北科技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41
臺北醫學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42
澳門科技大學
澳門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43
臺北實踐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44
臺灣長榮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45
臺灣慈濟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46
臺灣大同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47
臺灣大葉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48
臺灣高雄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49
臺灣佛光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50
臺灣暨南國際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51
臺灣嘉義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52
臺灣華梵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53
臺灣聯合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54
臺灣靜宜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55
臺灣銘傳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56
臺灣南華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57
臺灣世新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58
臺灣臺北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59
臺灣首府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60
臺灣宜蘭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61
臺灣亞洲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62
臺灣義守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63
臺灣中國科技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64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65
臺灣中國醫藥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66
臺灣中華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67
臺灣中原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68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69
香港樹仁大學
香港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70
彰化師範大學
臺灣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71
香港藝術學院
香港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72
香港影視傳媒學院
香港
專業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來源:留學雜誌 人民日報海外版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