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啤酒瓶口都包有一層鋁箔紙,為何現在不見了?原因令人心酸
小時候經常喝啤酒的人應該都印象深刻,早期的啤酒瓶口都是包有一層鋁箔紙的,這層紙把啤酒瓶包裝的很好看,而打開酒瓶的時候卻稍顯麻煩,要把這層鋁箔紙撕掉,對著酒瓶喝酒的時候也要把鋁箔紙撕的更多一些,這樣不礙事。
不過看一看現在的啤酒瓶,發現這層鋁箔紙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消失不見了,裸露的瓶蓋暴露的空氣中,稍顯孤單,好像變得不夠莊重了。那麼這層鋁箔紙最早的作用是什麼呢?為何現在消失不見了?原因令人心酸。
有人說這層鋁箔紙是密封瓶口用的,能使密封性更好;有人說起遮光用的,防止紫外線照射使啤酒產生了「陽光味」。其實仔細想想,這兩種說法太牽強,啤酒本身密封性就好,內部氣壓又比外部大,鋁箔的作用微乎其微。
況且幾乎所有的啤酒瓶顏色都是綠色或者咖啡色的,目的就是防紫外線的,多了這層鋁箔紙的作用也小到可以忽略。其實這層鋁箔紙最早的使用是模仿香檳酒的,目的是為了美觀好看,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作用。
早期的香檳酒用軟木塞嵌入瓶口,為了防止木塞被內部氣壓頂出,所以要用鐵絲把木塞箍在瓶口上,然而經過鐵絲這麼一綁,密封性是好了,可外觀就不敢恭維了。香檳早期還是上流階層的消費品,看到這樣low的包裝如何喜歡的起來?
終於有一天,酒商想到了一個好注意,用金箔紙把瓶口連同鐵絲都包起來,這樣不就美觀了嗎?而且把香檳酒襯託的更尊貴大氣了,真是一舉兩得的美事。後來這一方法被很多酒商借鑑,就連啤酒都借鑑了,只是把昂貴的金箔紙換成了便宜的鋁箔紙。
後來啤酒的密封性越來越好,19世紀末,英國人又發明了鋸齒狀的啤酒瓶蓋,用21個鋸齒把鐵瓶蓋牢牢的固定在了瓶口,簡潔又美觀,沒了鐵絲的困擾,酒瓶看起來利落了許多,不過金箔紙和鋁箔紙依舊被保留的下來,可以防止瓶蓋生鏽。
所以其實這層鋁箔紙最早的作用是有3點的,一是為了美觀,二是為了防止瓶蓋生鏽,三是為了防塵,避免細菌沾染在瓶口,人們對著瓶喝啤酒更安全。可是隨著酒瓶工藝越來越好,瓶蓋已經不會生鏽了,人們的審美也變了。
直接裸露的瓶蓋已經慢慢的被人們接受,而且多了這層鋁箔紙,反而不適應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了,酒瓶的回收利用,多了這層鋁箔紙反而顯得更麻煩,所以很多啤酒就把這層鋁箔紙去掉了,只有少數啤酒和香檳得以保留。
早期的啤酒瓶口都包有一層鋁箔紙,為何現在不見了?原因令人心酸。看到這樣的原因,其實還是蠻心酸的,早期的啤酒很好喝很好看,算是奢侈品,而現在的啤酒成了廉價的消費品,少了這層鋁箔紙,感覺啤酒的味道都不如原來醇香好喝了,真是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