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個人原創,歡迎轉載分享)」
社交是人類必須的活動,社交能力強的人可以藉此獲得良好的個人發展。對父母而言。
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良好的交際能力,可社交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需要父母有意識地進行培養。
孩子總喜歡一個人待著一個人玩?缺愛表現要讀懂,社交障礙要預防
小宇今年3歲了,是個性格內向安靜的小男孩。平時都是外婆外公在幫忙帶著,因為外婆外公是從農村老家來到城市,所以和其他的老人說不到一塊,平時都是獨自帶著小宇在樓下玩耍,和別的孩子很少能玩到一塊。
外公外婆的撫養方式,讓小宇變得「乖巧懂事」,不像別的孩子那麼任性調皮,可小宇媽媽卻覺得孩子膽子太小。
一天周末,小宇媽媽趁著自己有空帶著孩子到樓下玩耍,希望能給小宇創造交友的機會,當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玩捉迷藏時,小宇媽鼓勵小宇:快去和他們一起玩吧。
小宇卻站在媽媽身後,一點也沒有表現出融入群體的欲望,小宇媽一急,就說:你怎麼這麼不合群呢?你就在這裡和他們玩,我回家了,不許跟來。
說完這話,小宇媽媽就跑到一個角落裡,偷偷地觀察孩子。可小宇在原地一直站了十幾分鐘也不敢踏出一步,最後,小宇媽只能無奈地把孩子帶回家。
一般說來,3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基礎的社交能力,但有些孩子在社交方面會表現出膽怯的樣子,這是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生活經驗有限,他們從小到大隻和父母家人有過接觸,一旦把他們放到陌生的環境中,讓他們和陌生的人打交道,內心必然會感覺到恐懼不安。
如果孩子總喜歡自己一個人在角落裡玩耍,不愛和其他的孩子互動時,家長就應該警惕孩子是否有社交障礙了。
當孩子出現這些情況時,家長應該正確地去引導孩子,讓他們克服社交障礙。
1)不能操之過急
對於內向膽小的孩子來說,社交能力是需要反覆鍛鍊學習才能掌握的技能。家長對此不要操之過急,在孩子明顯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千萬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做到,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膽小懦弱。
他們把社交視為一種讓人痛苦的活動,加劇封閉他的內心,更不要給孩子貼上「不合群」這樣的標籤,讓孩子也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不能交到朋友的人。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讓他們慢慢去適應學習。
2)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有社交障礙的孩子都喜歡宅在家中,只有熟悉的環境才能帶給他們安全感。這時,父母就應該多抽出時間讓孩子到戶外去,多接觸陌生的環境,多看看陌生的人,讓孩子對新環境逐漸熟悉,不再害怕。
父母帶孩子外出時,也可以主動和陌生人進行交流,帶著孩子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給孩子做一個好的示範,讓孩子體驗到與別人一起玩耍的快樂,這樣讓孩子慢慢地融入陌生環境,學會與陌生人交往。
3)不要過度保護
有些家庭對於孩子保護過度,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傷害,原本孩子是有意願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但因為孩子之間難免會有些小矛盾,因為擔心自家孩子會受到欺負,家長就限制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的來往。
長此以往,孩子的社交能力越來越退化,總是因為一點小小的不如意就不願意和別人交往,也就慢慢地變得不合群起來。
如果孩子產生了社交障礙,也不用過於焦慮,父母可以通過科學的辦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行為,掌握與人交往的技巧,切忌不要逼迫孩子,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孩子如果有社交障礙,你會怎麼辦呢?歡迎大家分享交流。
ps:本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