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把酒問月》
古代詩人仰望星空,迸發出無數奇思妙想,寫就無數詩歌。嫦娥奔月,這個傳說了幾千年的故事,終於在中國不斷強大的今天,成功實現了跨越千年的夢想。
標誌著中國科技的進步,迄今為止能夠登錄月球,並且能成功採樣的,只有前蘇聯,美國和中國。
中國本次嫦娥採樣返回帶回來珍貴的月球樣品,一共1731克,成功吸引各個國家的目光,很多國家爭相向我國要求贈送樣品,共同研究。
我們在嫦娥發射採樣並返回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與美國登月非常不同的情況。通過這些情況的報導,國內外不斷出現對美國登月這件事情的質疑,主要的理由有四點,我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一、根據美國和蘇聯的土壤樣品研發的探月車不能行駛。
在美國和蘇聯登上月球以後,都贈送給了我國月球土壤,我們國家相關科技人員根據這些土壤進行月球相關環境的模擬。但是,等我們真正發射火箭探月的時候,出現了很多相差極大的情況,造成了我們很多損失。
比如根據美國和前蘇聯帶回月球土壤的分析,月球上的土壤應該是像沙漠一樣的,像沙子一樣,結果等我們真正登上月球後,發現月球上完全不像美國和前蘇聯帶回的樣品,月球上的土質特別像戈壁灘,是非常鬆軟。
而且還有石塊,這就造成,我們第一輛探月車,玉兔一號沒走幾步,就被石塊卡住,提前「犧牲」了。沒辦法我們又根據玉兔一號的情況重新設計了行走的輪子,而不是履帶。在很大程度上,說明美國和蘇聯給我們的土壤是不對的。
我們從帶回的土壤之中也在分析它們的成份,有趣的是我們為什麼只採回來了1731克呢?因為我們是按照美國和前蘇聯的樣品,進行實驗,可以帶回2千克的月壤,但是,我們卻只帶回1731克。
我們可以想像,這樣一項大工程,每一個部分都是細節到無可附加的程度,到底是什麼原因會差距這麼大呢?
官方的解釋:美國和前蘇聯給的樣品密度是能夠裝2000克的,可是我們上去只帶了1731克回來。說明美國和前蘇聯送給我們的樣品是不對的。
這些「犧牲」對於中國科研來說非常的巨大,他們不只是包含了巨量的金錢,還包含了大量的科研人員的心血。
不過這些「彎路」也會帶來價值,讓我們不斷總結以往,更能推陳出新。不畏艱難,不畏坎坷,努力改變,這不只是中國航天人的精神,更應該是中國人的精神。
二、從美國探月車的降落與行走發現疑點。
中國探月車有2.8噸重,而美國的探月車有14噸,我們2.8噸重的探月車,降落到月球上的時候,在支架的地方,在降落的時候把月球表面砸了一個小坑,支架深深地陷進月球的土裡。
而美國的阿波羅11號,一點都沒有陷進去,就像落在水泥地上一樣。完全是不一樣的環境。
我們可能說我們非常不幸運,落在了非常不一樣的月球環境之中。但是非常可疑的是,美國和蘇聯多達9次登陸,都沒有一次和中國這次一樣的。
這就很奇怪,為什麼偏偏就中國這次是不一樣的呢?而且美國和前蘇聯帶回來的月球樣品都是一樣的。就更令人產生疑惑了。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從美國的登月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出來月球表面是非常堅硬的,幾乎沒有什麼土層,但是在我們探測車到達的地方,有厚厚的一層土。
地質的差異非常大,以至於我們浪費了很多的月球車,我們對於月球的考察才剛剛開始,就遇到了這些情況,雖然不幸,但是我們有心理準備,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才剛剛開始,我們只要保證我們的真實就可以。
三、美國在幾十年前的科技水平,能不能達到載人登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載人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應該從客觀的角度來講,載人登月,即使到了今天,即使是對於現在的美國人來講,也是非常難的。
其實當年阿波羅的登月,就是美國和前蘇聯兩個超級大國冷戰的結果,當時阿波羅飛船採用的很多技術非常冒險。如果現在客觀的評估的話,據說可靠性的評估不超過50%,非常非常的冒險,很多的結構係數值非常低。
包括我們現在團隊在搞的載人登月的論證,想用現在的技術,設計出阿波羅登月技術的登月艙也好,飛船也好,都非常困難。包括美國重返月球,其實也搞了很長時間,難度依然很大。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張柏楠,作為中航天載人飛船的總設計師這麼說,一定是有道理的。我們不可能輕易質疑一個幾次把中國送入外太空的人所說的話。
在六十年前科技的發展有沒有可能做到我們今天都覺得非常難的事情呢?在當時的美蘇爭霸的氣氛中,美國和前蘇聯會不會因為在互相競爭,採取了很多不為人知的行動?
畢竟按照這幾十年科技發展的速度,人類登月還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況且美國重返月球,一直都沒有進行。
我們就會產生疑惑,為什麼60年前可以辦到的事情,在這麼長時間,都沒有再次去登月?這其中肯定有不為人知的秘密。我們要想知道真相還是需要等待,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等來真相。
四,航天員的異常反應
作為一個從地球到月球,再從月球回來的人。這些人都會是明星人物的存在,但是我們之後總結這些人的表現,十二個人當中,有的心裡崩潰,有的投向宗教和神秘主義。一次月球旅行,會不會帶來這麼大的影響呢?
究竟是什麼影響到了他們的精神。會不會是某種勢力?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在回到地球後極力避免和媒體接觸,直到2012年死亡。很多人選擇離婚,隱居,出現了很多人選擇信奉宗教和神秘主義。到底是什麼讓他們如此沮喪呢?
會不會是某種秘密或者某種不可言說的協議? 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事情,在登月前後為什麼人生會變成這樣?
結語
美國登陸月球未解開謎團還有很多,隨著我國登月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一次次的對月球進行探索,慢慢沉澱下來的事情,又起喧囂。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分成兩派,互相舉證,互相爭論,眾說紛紜。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或許隨著中國不斷的對月球的探索,真相總會大白於天下。
登月對於人類來說是一項重大的事業,更是人類幾乎必走的一步。能夠在這偉大的事業上更往前進一部,都需要全世界的努力,一個國家的力量非常有限。
在對外探索與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不會再希望看到「星球大戰」重演,不會再因為國家的較量去探索外太空。
而是真正本著科學探索,本著對人類未來負責的使命感去搞科研,發展外太空,可以放下傲慢與偏見,全世界共同攜手,共同創造一個人類幸福和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月背徵途》、《宇宙公民》、《月球之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