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常常將白蟻與螞蟻混為一談,認為白蟻就是「白色的螞蟻」,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儘管白蟻也被稱為「蟻」,但它們和螞蟻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白蟻和螞蟻的社會結構極為相似,但是它們的起源卻各不相同。白蟻是蟑螂的近親,要比螞蟻古老得多。如果我們深入觀察,就會發現螞蟻和白蟻之間存在著諸多不同。
一、昆蟲綱屬性
白蟻屬等翅目昆蟲,進化系統上較原始,與蜚蠊近緣,為至今地球上最古老的社會性昆蟲。白蟻有翅成蟲的前後翅幾乎等長,翅長遠超過身體,且其翅脈原始而複雜,有時有網狀結構。螞蟻屬高等的膜翅目昆蟲,進化上比較先進,與蜜蜂近緣,距今僅有七千萬年的歷史。其有翅成蟲前翅大於後翅,翅長几乎等於或略長於身體,且翅脈特化而簡單。
二、顏色
白蟻多為淡白色、乳白色和灰白色等,主要色系偏淺色,偶爾也會有黑色的,但是不是很常見。螞蟻的體色一般比較深,褐色和黑色最為常見,有時會有紅色和黃色,極少見其它顏色。但是,千萬不能僅僅把色澤當作區別白蟻與螞蟻的依據。否則家中已經出現白蟻卻還以為是普通螞蟻,耽誤了最佳治理時期,後果不堪設想!
三、外形
白蟻的體壁薄,只有頭部和靠近頭部的少量背板是堅硬的,肚皮都很柔軟。螞蟻的觸角第一節很長,結果看起來如同兩條腿一樣,而白蟻的觸角則很均勻,呈現出「念珠狀」。而且白蟻的腰身一般較螞蟻粗,所以也可以從這一點上來區分。
四、發育階段
儘管螞蟻和白蟻的工蟻(含兵蟻)都不能生育,但是螞蟻的工蟻是發育不良的雌性,而在白蟻的工蟻中,既有雌性又有雄性。
還有,螞蟻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屬於「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從成蟲開始才負責打理巢穴事務;而白蟻只經歷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是「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白蟻一般從若蟲開始就外出「工作」了。
五、習性
白蟻的工、兵蟻身體表皮角質化程度不高,畏光,活動和取食時有蟻路或泥被掩護,大多種類眼已退化。螞蟻身體表皮角質化程度高,不畏光,除少數種類外,活動時一般不築路。
六、食性
白蟻以木質纖維類為主,螞蟻以肉食性或雜食性為主。
白蟻是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能利用體內共生的微生物分解極難消化的木質纖維素。在自然界,白蟻日夜不停地啃食倒伏的木頭、將木料運入地下,避免了植物腐敗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而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無疑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而螞蟻則是陸地無脊椎動物的主要捕食者,不管是蚯蚓還是昆蟲,不管它們有尖牙利齒還是巨螯毒針,只要螞蟻能追得上、夠得到,就會傾巢而出,毫不猶豫地發起攻擊,將它們殺死肢解,最終搬回巢穴作為幼蟲的口糧。
免責聲明:部分文案、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