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在中國畫中,人總是屈居於自然的一角,山大人小,謙遜之極,這是古人認定的人在自然中的往置,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就是一幅這樣的中國畫。文中量詞的運用特別體現出這種神韻:上下一白、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舟中人兩三粒,人在自然中謙遜卻不渺小。大雪遮蔽大地,但一點活潑生氣,卻在亭中爐火、熱酒、三二痴人遊客之中緩緩呈現。美景當前,人們除了細細享受它,幹什麼都顯得唐突。
原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上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孽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譯文:
明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下了三天,西湖之上人聲鳥跡全無。這一天,天黑時分,我乘一葉扁舟,穿著皮衣,擁著小火爐,獨自到湖心亭去看雪。滿眼霧凇,迷迷濛蒙。天是白的,雲是白的,上上下下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長堤一線,湖心的涼亭一點,和我的小船一葉,船中像米粒一樣的兩三人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見兩人鋪著氈子對面而坐,一個家童熱著酒,爐上的酒正在沸騰。他們見到我很驚喜,說湖中怎麼還有一位這樣的人。拉著我一起飲酒我勉強喝了三大杯而告別。問他們姓氏,原來是金陵人,在此做客。等下了船,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痴,還有比您更痴的人哩。」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79),字宗子、石公,號陶庵、蝶庵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小品文大師,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