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文國學經典:古文賞析《湖心亭看雪》

2020-12-15 大語文國學經典

賞析:

在中國畫中,人總是屈居於自然的一角,山大人小,謙遜之極,這是古人認定的人在自然中的往置,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就是一幅這樣的中國畫。文中量詞的運用特別體現出這種神韻:上下一白、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舟中人兩三粒,人在自然中謙遜卻不渺小。大雪遮蔽大地,但一點活潑生氣,卻在亭中爐火、熱酒、三二痴人遊客之中緩緩呈現。美景當前,人們除了細細享受它,幹什麼都顯得唐突。

原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上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孽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譯文:

明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下了三天,西湖之上人聲鳥跡全無。這一天,天黑時分,我乘一葉扁舟,穿著皮衣,擁著小火爐,獨自到湖心亭去看雪。滿眼霧凇,迷迷濛蒙。天是白的,雲是白的,上上下下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長堤一線,湖心的涼亭一點,和我的小船一葉,船中像米粒一樣的兩三人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見兩人鋪著氈子對面而坐,一個家童熱著酒,爐上的酒正在沸騰。他們見到我很驚喜,說湖中怎麼還有一位這樣的人。拉著我一起飲酒我勉強喝了三大杯而告別。問他們姓氏,原來是金陵人,在此做客。等下了船,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痴,還有比您更痴的人哩。」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79),字宗子、石公,號陶庵、蝶庵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小品文大師,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相關焦點

  • 曹公奇:《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發表教研教學文章300餘篇,主編、參編教育教學書籍100餘種,出版專著《本真語文》《語文教學的思考與探索(上下冊)》《超越夢想·語文考試與評價》《閱讀教學教什麼》等,主持、參與了多個國家級和省級重點課題的研究。
  • 湖心亭看雪教學實錄
    生讀湖心亭看雪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rao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 《湖心亭看雪》教學評一致性教學設計
    2通過和《江雪》進行比較閱讀,思考《江雪》與《湖心亭看雪》表達情感方面的不同。評價標準:1.能體會作者超凡脫俗的文人雅趣和濃厚的故國之思。2.能概括出《江雪》與《湖心亭看雪》在表達情感方面的不同。3.交流分享時,語言規範流暢,表達清晰。
  • 名師課展丨曹公奇:《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熟讀課文,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品味,賞析所寫雪景的妙處。1.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見過雪景嗎?見過西湖的雪景嗎?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張岱筆下西湖的雪景,欣賞西湖雪景的美妙,感悟作者的情懷。(板書課題)⒉初讀,讀通課文。
  • 《湖心亭看雪》全文及翻譯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 略談《湖心亭看雪》的量詞妙用
    張守仁先生編選的《世界美文觀止》一書,收錄了從古希臘到中國先秦迄今的全球美文精華,然而,在遴選我國明朝到清初的文學作品時,僅收錄了清人張岱的《糊心亭看雪》這一篇。蓋因此文文短意豐,字麗詞妙,在遣詞造句中,以量詞的巧妙奇配,別開生面,使文章詞簡意豐,因富有立體感和張力,熠熠動人,獨佔鰲頭。張岱的美文《湖心亭看雪》,全文僅有160多字,文短意豐,景中有事,事中有情,情景相融。
  • 「小古文、大世界」,由淺入深學國學
    本報訊(記者 毛琪)「讀國學經典、做儒雅少年」。本周二,一堂主題為「小古文、大世界」的特別語文課,在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六(5)班上演。語文老師甘蕾通過遊戲「我說,你猜」給出「周遊列國」、「忠恕」、「有教無類」、「萬世師表」等詞語,引出這堂課的主題人物——孔子。在她的引導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等《論語》裡的經典名句從學生口中脫口而出。接下來,甘蕾主要圍繞《論語·鄉黨》中的「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
  • 大語文古詩文賞析:《山園小梅》
    (陸凱《贈範曄詩》)「驛寄梅花」成為典故,國人在梅花身上寄託了太多的深情,認為「此花不與群花比」 (李清照),欣賞它鬥雪吐豔,凌寒留香的形象,稱頌它鐵骨冰心的氣節「村前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齊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高啟)「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
  • 一套頂四套的《國學經典誦讀》,國學啟蒙這樣做才能物超所值
    這套《國學經典誦讀》正是有如此深厚古文功底的戴建業教授領銜編寫,他們希望用國學之精粹,灌溉孩子,滋養孩子。二、緊跟「大語文」趨勢,為孩子打下語文基礎,打開傳統文化的大門有心父母會發現,2017年9月全國中小學統一採用的部編版新教材有個明顯變化: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
  • 《豆神大語文:國學經典240講》躋身新品暢銷榜TOP5, 語文名師好課...
    其中,眾多親子兒童好課銷量喜人,包括《豆神大語文:國學經典240講》《王金鑫講<古文觀止>:文言文一課通》《讀者·新語文:小學語文高分400講》《平說古文<史記>名篇精講》等專輯躋身親子兒童暢銷榜前列。豆神名師帶你用「大語文」的方式學古文近年興起一股國學熱潮,傳統文化受到人們的重視。
  • 張岱《湖心亭看雪》:文雖「短小精悍」,亦可窺晚明文人之大貌
    同為「賞雪」,張岱之文,非在「千樹萬樹梨花開梨花」之大漠邊塞「奇景」,而在「湖中人鳥聲俱絕」之時,正是「性靈」流露山水之間,善於捕捉日常所看不見之美,方才有了如此體悟。而文人融入大自然之美色,追求天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自然不會有老杜「沉鬱頓挫」之風。 故《湖心亭看雪》看的是「雪」,非「人間疾苦」。
  • 【張楊專欄】《湖心亭看雪》說課稿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都是以自然山水為題材的優秀篇章。
  • 為什麼讓孩子學「國學」?大語文時代,孩子的知識儲備裡藏著未來
    國學經典,猶如一位智慧老人,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越隨著年齡增長,越能夠讓孩子體會深刻,運用到生活、工作、學習、處事中,遊刃有餘。 (三)國學經典,「大語文」的制高點 自從新課標改革後,「得語文者得天下」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 談《湖心亭看雪》中的幾個問題
    義務教育統編教材《語文》九年級上冊,在第三單元中,選入了《湖心亭看雪》一篇。[①]文章不長,才159字,個別用詞雖比較冷僻,有些造句結構也有點奇特,但不影響意思的理解,總體來看,對初三學生的閱讀,不應該有太大的理解障礙。我看到的教學實錄,比如不少博客轉帖的王崧舟、王君老師的教學實錄,基本是以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為主,學生回答的生成,大多符合教師的預設。
  • 語文教材近年刪減43篇經典 被周杰倫作品取代
    例如,天河區中小學實施中華文化經典教育工程,誦讀《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詩經》等,每周一課時,每學期安排16節。此外,去年開始,天河區高中生也開始使用臺灣版國學教材。  初中語文課本中古文詩詞的佔比有所加重,記者翻看了人教版初二語文上冊,有六個單元,其中兩個單元涉及古文詩詞,裡面收錄了《桃花源記》《陋室銘》《愛蓮說》《湖心亭看雪》等10篇古文,以及《望嶽》《遊山西村》等6首古詩。
  • 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學國學?大語文時代,國學知識是孩子的基本功
    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前段時間,我陪孩子看了《神奇的漢字》節目。這個節目給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次有選手答題的時候,我兒子也會跟著緊張,遇到他會的題他會跟著回答,遇到不會的他會反覆的看、查集料學習。
  • 得古文者得語文!攜手三千小童古文不扣分,搶佔古文輔導市場先機
    尤其是放在當前「大語文」教學環境下,過去逐字逐句講解的填鴨方式,難以應對如今超越學科的、能將中華文化思想無縫連結化的大語文教學體系。古文教學也當如奧數、英語口語一般,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外輔導,服務於中小學生。
  • 你一定讀過《湖心亭看雪》,但你知道張岱是個怎麼樣的人嗎?
    於是,他馬上披衣秉燭,搖起輕舟,獨自一人往湖心亭賞雪。不管大雪已經下了三天,不管天寒地凍。看到這裡,你應該猜出來了,這個奇特的人就是張岱。因為他,湖心亭看雪從此成了不朽,成了最浪漫的事。中學時,我們都學過他這篇寫西湖的文章《湖心亭看雪》,「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這些話當年都能倒背如流,但你知道張岱是個怎麼樣的人嗎?
  • 湖心亭看雪客的前世今生
    (一)     《湖心亭看雪》本為文章題目,作者乃明朝張岱。因入選中學語文教材,故凡有中學文化程度者,皆知此文。此文短小精悍,僅160餘字耳。                               湖心亭看雪                                  明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 教育部要求加大教材中古文詩詞比例
    古代經典詩文在廣州的教學中又佔多大比例? 廣州 小學一年級上冊教材必讀古詩詞僅一首 昨天,記者採訪部分高中語文教師,目前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古文詩詞約佔四分之一。 「廣州的高中學生大多數用的是粵教版的語文教材,教材中有5個必修課本,每課本有4個單元,古文詩詞佔比1個單元,即佔了四分之一了。」廣鐵一中副校長、語文高級教師陳暾表示,一直以來,這樣的佔比都較穩定,很少有增減。一些篇目,如《赤壁懷古》、《逍遙遊》、《蘭亭序》、《與妻書》等較為經典的篇章都有。 在高考方面,語文150分的總分中,古文詩詞佔了35分,佔比近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