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喜與憂」——傳播學者暢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新...

2020-12-25 北京大學新聞網

5月21日上午,新聞與傳播學院邀請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傳播系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洪浚浩在二教316為同學們主講了一場主題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喜與憂」的講座,暢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新趨勢。

面臨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緊迫性與挑戰性,洪浚浩結合自己多年研究經歷,與同學們分享了他對於怎樣將中國文化向世界傳播的看法和心得。

不同於國內學者主要從文化軟實力的政治角度看問題,洪浚浩以文化的視角提供給同學們這個話題的新認識。他在講座中從必要性、緊迫性、面臨的挑戰三部分進行了闡釋。在必要性方面,洪浚浩認為,中華文化的傳播順應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融合與發展的內在要求。由於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發展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同時傳統文化走向現代也符合其自身發展的需求,因此,我們有必要加強對中華文化向國際的傳播,以展示我國的國家文化身份。

同時,洪浚浩使用大量調查數據和例證論述了美國公眾接受中國文化的渠道非常雜亂從而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如在美國學生「對中國文化不太認同」的25個方面裡,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美國人對中國文化價值觀知之甚少,甚至存在誤解的情況。針對這樣的現狀,洪浚浩認為推進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是十分緊迫的。

洪浚浩說到,許多人也由於不夠深入了解文化現象而將文化價值觀和社會現象混在一起,在這樣的環境下傳播中華文化勢必要面臨嚴峻的挑戰。在西方文化和亞洲文化出口大國之間競爭日益激烈的大環境下,洪浚浩將中華文化的傳播現狀和美、日、韓三國進行比較。他認為,我國外宣媒體力度不夠,國外獲取中國信息渠道單一,以及中國傳統文化自身存在傳播困境等問題形成了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最大挑戰。最後,洪浚浩還結合以上存在的問題給中華文化真正「走出國門」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議。

在講座中洪浚浩運用大量的實事事件,比如「狼爸虎媽」,「漢詞進牛津」,增加了講座知識的豐富性、趣味性,同時他注意和同學們互動,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洪浚浩用他獨特的視角為同學們開啟了思考的新方式,幫助同學們進一步思考,並開闢中華文化進行國際傳播的有效路徑。

編輯:安寧


相關焦點

  • 央視將評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 在新臺址頒獎
    搜狐娛樂訊 繼「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年度經濟人物、體壇風雲人物後,中央電視臺又將籌備《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據悉,該活動由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中央電視臺共同主辦,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承辦;2013年上旬,頒獎盛典將在央視新臺址舉辦。
  • 全球化語境下中華文化傳播的理論與實踐 ——2020中華文化傳播國際論壇會議綜述
    中華文化如何實施整體傳承與傳播?文化傳播應當具備怎樣的思維與目標?儒道思想對後疫情時期的心理重建有何啟示?如何開展國際漢語的對外教學與研究?在2020年12月5—6日舉辦的2020中華文化傳播國際論壇上,來自海內外的27位專家學者和教師學生等,通過騰訊會議平臺開展了廣泛深入的交流探討,共有310餘人通過網絡參會,收聽收看了這次論壇盛況。
  • 「中國戲曲在北美的傳播」學術研討會召開 跨界學者共議中國文化...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曲學院、梅蘭芳紀念館等十餘所高校、科研機構和文化單位的40餘位專家學者共聚於此,對中國戲曲在北美的譯介、傳播、接受與研究展開討論。「中國戲曲在北美的傳播」學術研討會開幕式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梁燕(左一)主持。
  • 兩岸學者臺北暢談中華文化
    由大陸九州文化傳播中心與臺北市文經發展對外交流協會共同主辦的「兩岸人文名家講堂」日前在臺北敏隆講堂開講。來自兩岸的6位專家圍繞「傳統文化與藝術創作」主題,從民間藝術、文學、非遺、新聞傳播等角度,與臺灣觀眾暢談分享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 BNU課程思政雲享會 | 中國文化專題:傳承與傳播中華文化
    本期的分享人是北京師範大學漢語文化學院吳成年副教授,他和課程團隊在十多年的《中國文化專題》教學實踐中,注重培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中國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多年來我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奔赴世界各地孔子學院和大中小學傳播漢語和中華文化,在世界各地贏得良好的口碑和讚譽。
  • 「文投環球國際文化傳播論壇」在北京舉行
    近年來,「一帶一路」的建設實施推動了「中華文化走出去」,我國在國際及區域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國際傳播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闡釋好中國特色文化,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 專家學者聚焦中醫藥翻譯 共話傳統文化傳播路徑
    首屆中國傳統文化翻譯與國際傳播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傳統文化翻譯與國際傳播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於7月13日在北京語言大學開幕。來自中醫藥、翻譯文化與傳播領域的近400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盛會,探討如何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做好翻譯工作,推動中國傳統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 2018第二屆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大連論壇在大連外國語大學舉辦
    會場全景 主辦方/供圖  由中國新聞史學會全球傳播與公共外交專業委員會、大連外國語大學(以下簡稱「大外」)主辦的「第二屆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大連論壇」於  北京大學教授、國家戰略傳播研究院院長程曼麗,清華大學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王寧,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新聞史學會常務理事郭鎮之,北京大學教授、中國跨文化交際學會常務理事關世傑,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代傳播》主編隋巖,復旦大學教授、青年長江學者朱春陽,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主任於運全,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姜飛,同濟大學教授孫宜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何明星
  • 專家學者探討翻譯如何助力中國傳統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主辦方供圖新華社北京7月14日電(記者李娜)首屆中國傳統文化翻譯與國際傳播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傳統文化翻譯與國際傳播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13日在京開幕。與會嘉賓表示,翻譯對文化傳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翻譯以中醫藥為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時,要充分考慮到其深厚的文化內涵。本次研討會由北京語言大學主辦。
  • 外國語學院教師赴同濟大學參加「一帶一路」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
    外國語學院教師赴同濟大學參加「一帶一路」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高峰論壇 時間:2019年10月29日    編輯:外語學院    來源:     瀏覽次數:次 2019年10月27日,波蘭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海鵬副教授參加了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主辦的「一帶一路」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高峰論壇。
  • 新時代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價值傳播
    在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同時,使「他者」親近、認同、學習並傳播中國文化,從而彰顯中華文化優勢,積澱中華文化魅力,拓展中國發展戰略空間,有效提升我國「硬實力」,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根本使命。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核心內容如果說價值傳播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基本功能,那麼傳播「中國價值」就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核心內容。
  • 海外學術期刊與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
    作者:周春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研究基地向世界講好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故事,提升中國在世界的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國策。習總書記在多次出訪中,都身體力行地實踐著這個國策。
  • 《文史哲》英文版首發式 學者共探中國文化走出去
    《文史哲》英文版首發式 學者共探中國文化走出去 2014-06-25 22:26:18來自中國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30餘位具有海外學術背景的專家學者相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  山東大學副校長、《文史哲》前任主編陳炎在致辭中指出,在全球化日益向縱深發展的時代,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已成為擺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 「漢語國際傳播:跨文化視域下的語言與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舉行
    本次會議由同濟大學、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漢語國際傳播研究分會與上海高校語文教育聯盟主辦,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承辦,同濟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協辦。近200位國內外專家學者與會。在漢語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研究和實踐領域,也一定會發揮更積極和主導的作用。      本次會議內容豐富,形式讓人耳目一新。除了大會主旨發言,25日下午,大會還圍繞漢語國際傳播領域的熱點話題,精心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交鋒論壇」,邀請學界權威,圍繞三個熱點話題,進行了對話和交流。
  • 鄔書林: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更大範圍傳播
    鄔書林: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更大範圍傳播 發表時間:2014-06-11   來源:作為中華書局首次推出的大型古籍數字產品,該產品的問世標誌著我國古籍數位化進入新的時代。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鄔書林出席捐贈開通儀式並講話。  鄔書林對「中華經典古籍庫」的問世表示祝賀,對辛勤工作的專家學者、出版工作者表示敬意。
  • 「多視角跨文化傳播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廣外召開:推動中華文化對外...
    2014年12月12日,由《外語研究》編輯部、《現代傳播》編輯部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共同主辦、廣東省外語研究與語言服務協同創新中心承辦的「多視角跨文化傳播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北校區國際會議廳隆重舉行。本次大會主題為「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理論與實踐」。
  • 【思享家】精準化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下中華文化傳播交流
    (2)影視劇出口  在國家支持優秀電視劇「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國影視劇出口總額、出口數量成總體上升趨勢。以電視劇為例,電視劇出口數量從2006年的149部上升至2016年的419部,出口總額從2008年的7524.95萬元上升至2016年的29732.21萬元。
  • 樊錦詩、郎平等獲2019「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
    中新社北京12月6日電 (記者 冉文娟)2019第七屆「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頒獎典禮6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行,樊錦詩、郎平等傑出代表獲獎。「漢語橋」獲集體獎,「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獲致敬獎。
  • 業內暢談構建慈善文化體系:傳統文化+國際理念
    9月1日,中國慈善領域首部基礎性、綜合性法律——慈善法開始施行。24日在深圳舉行的中國慈善文化論壇上,多名業內專家、學者暢談中國慈善文化體系建設,建言要將中國的傳統慈善文化與國際慈善理念融合升華。  24日由中國慈善聯合會、國際深圳公益學院以及敦和基金會主辦的中國慈善文化論壇,就是本次慈善會的一項重要內容,來自中國慈善業內的多位相關方面負責人、專家、學者與會,共同暢談中國慈善文化體系的構建。
  • 弘揚川菜文化 川菜文化研究與國際傳播學術研討會於昨日召開
    如何講好川菜的故事,走出國門?如何將傳統與工業結合,促進川菜的推廣?如何將川菜文化梳理好、傳承好、傳播好?由四川省經濟文化協會主辦的「川菜文化研究與國際傳播學術研討會」昨日(25日)在成都環球中心舉行,並同時宣布川菜文化研究與國際傳播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