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12月24日)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T+D收盤小幅上漲0.02%至389.55元/克;白銀T+D收盤上漲0.55%至5338元/千克。金價收漲,主要因英國脫歐協議的樂觀情緒升溫,英鎊帶動金價走高,同時市場還期待更多刺激法案的推出,這也有利於金價。不過對於英國變異新冠病毒的擔憂情緒限制了金價。美國平安夜將至,金價整體波動非常有限。
上海黃金交易所2020年12月24日交易行情,黃金T+D成交量36.27噸;
黃金T+D收盤上漲0.02%至389.55元/克,成交量36.27噸,成交金額141億3929萬9060元,交收方向「多支付給空」,交收量12.240噸;
迷你金T+D收盤上漲0.13%至390.38元/克,成交量8.1458噸,成交金額31億8273萬8724元,交收方向「空支付給多」,交收量40.134噸;
白銀T+D收盤上漲0.55%至5338元/千克,成交量13256.174噸,成交金額706億1279萬6412元,交收方向「多支付給空」,交收量0.360噸
英國與歐盟即將宣布脫歐貿易協議,英國就漁業問題讓步。英國和歐盟即將披露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脫歐後貿易協定,談判代表還在通宵達旦地工作,就漁業權妥協方案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
這份協議將意味著2016年英國公投以來長達四年半的脫歐之路正式完成。該協議將涵蓋商品關稅和無配額貿易、以及從安全到航空等領域合作。
雖然周三已經達成協議框架,但目前預計公告將在周四宣布,首席談判代表們還在歐盟委員會布魯塞爾總部就最終協定的確切措辭討價還價。
知情人士稱,預計這不會導致協議泡湯。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溝通後,計劃在聖誕節前夕舉行新聞發布會。
英國內閣周三晚間就談判情況舉行了電話會議,歐洲各國政府也聽取了布魯塞爾官員的匯報。最終協議仍需要獲得詹森和歐盟政府以及雙方議會的批准。
詹森12月9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會見了馮德萊恩。詹森與馮德萊恩最近幾天親自介入,兩人數次通電話,趕在本月底英國離開歐盟單一市場前為達成協議最後一搏。
一位歐盟外交官表示,英國在剛剛過去的幾個小時在阻礙協議的漁業問題上做出了讓步。據兩位知情人士稱 ,詹森已經接受歐盟五年半時間內在英國水域捕撈魚獲價值應減少25%的方案。英國最初的要求是,歐盟在三年時間內的捕撈魚獲價值減少80%,但近幾天英國提出的方案是減少30%。
根據了解情況的官員稱,歐盟此前拒絕接受將捕撈魚獲價值減少超過25%的方案,稱即便這樣,法國和丹麥等國家也很難接受。
降低捕撈魚獲價值將在五年半時間內分步進行。英國此前給出的時間是三年,而歐盟要求十年。
若雙方最終達成協議,將給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以來長達近五年的談判畫上句號,並為英國與歐盟今後的貿易及合作奠定基礎。
隨著英國脫歐接近尾聲,一種變異新冠病毒卻讓英格蘭大部分地區陷入封鎖。英國南部港口多佛附近擁堵了數百輛貨車,提醒著人們12月31日脫歐過渡期結束時達不成協議的後果。
雙方已將商定漁業安排視作達成貿易協議的前提條件,儘管每年歐盟船隻在英國水域捕撈魚獲僅價值6.5億歐元(7.9億美元),是每年雙方5120億歐元商品往來的冰山一角。
世界衛生組織22日發布的全球疫情周報顯示,12月14日至20日的一周裡,全球新增新冠確診病例超過461萬例,創疫情暴發以來新高;新增新冠死亡病例超過7.9萬例,與前幾周相比持續增加。
這一周裡,新增確診病例數居全球前5位的國家為美國、巴西、土耳其、俄羅斯和印度。與前一周相比,美國、巴西和俄羅斯這周新增確診病例數仍在增長,但土耳其和印度的新增確診病例數有所下降。
與前一周相比,全球這周新增確診病例增加了6%,新增死亡病例增加了4%。美洲地區新增確診病例這周達230多萬例,約佔全球新增確診病例的一半,再次佔比最高。同期,歐洲地區新增死亡病例36286例,為全球最多,佔全部新增死亡病例的46%。
與前一周相比,非洲地區這周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增幅均最大,分別新增27%和34%。西太平洋地區這周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都有增加的趨勢,東南亞地區和東地中海地區則均有所減少。
英國14日向世衛組織報告了一種新冠病毒變種,該變種被命名為「VUI-202012/01」。初步分析表明,這一變異的新冠病毒可能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目前相關部門正在調查它是否會影響疫苗效力。
南極洲首現新冠病例。智利軍方位於南極洲的一座基地確診36人感染新冠病毒。這意味著全球七大洲全部出現疫情。
據報導,南極洲人口隨季節更替波動較大,冬季約1000人,夏季約5000人。儘管南極洲人口不多,但出現新冠病例可能會造成重大影響。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傳入美國。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2日通報,英國出現的一種變異新冠病毒可能已經在美國蔓延。
美疾控中心在一份科學簡報中說,美英之間人員持續往來,且這一病毒變種目前在英國大流行,它輸入美國的可能性增加。
按照疾控中心的說法,全美1700萬新冠確診病例中僅約5.1萬例完成病毒基因測序。美國雖未在境內發現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但它可能已經在美國傳播。
當地時間21日晚,美國國會參議院以92:6的投票結果,通過了當天稍早前在眾議院投票通過的最新一輪經濟救助法案,包括9000億美元的新冠肺炎疫情救助法案,以及1.4萬億美元用於2021年度的政府財政基金。該最新經濟救助法案將被提交給總統川普,他籤字後即將生效。這標誌著一場鏖戰數月的兩黨爭鬥終於告一段落。
不過,多名議員已經表示,沒人認為這項立法是完美的,為了應對疫情反彈和經濟疲軟,需要在未來出臺更多紓困措施。而美國民眾的反應更加激烈,在社交媒體上,新一輪紓困法案被罵上了熱搜,各類諷刺圖片和漫畫層出不窮,反映出人們普遍認為紓困力度偏弱,不足以應對當前的民生災難。
在投票前一天的12月20日晚間,美國國會議員已就規模約9000億美元的新冠疫情紓困法案達成最終協議,歷經持續數月的僵局後,國會終於批准向家庭、企業、學校提供新的援助,將直接為許多美國人提供600美元的一次性支票支付、每周300美元的額外聯邦失業補助,以及針對學校、疫苗分發和小企業的資金支持。
對於紓困力度不足的爭議,同為民主黨人的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和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表示,當前疫情形勢嚴峻,新一輪紓困法案將為美國人提供急需的救助,但這遠遠不夠。未來,民主黨人將進一步推動新的方案出爐。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人麥康奈爾也表示,法案並不完美,他承諾將出臺更多紓困措施。
相比政治人物對於紓困力度的謹慎保留態度,美國民眾的反應顯然更加激烈。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刺激支票成為熱搜,許多網民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揶揄紓困法案的支付力度嚴重不足。
有網民稱:「國會議員給自己發了9個月13萬美元的全額工資,而他們卻在爭論,要不要給每個美國人發600美元,還是他們(納稅人)自己的錢。」還有網民說:「我們是世界的恥辱和笑柄——600美元的刺激性支票在社交媒體上收效甚微。」
甚至有人諷刺道,「這就是你的刺激支票」,配圖是一塊比指尖還小的蛋糕。除此之外,從兩粒狗糧、超薄的麵包片,到漢堡包屑和乞討者碗裡的食物殘渣,各類諷刺圖片和漫畫層出不窮,進而引發了社交媒體上一輪又一輪的自嘲式狂歡。
分析認為,作為全球受新冠疫情衝擊最嚴重的國家,美國民眾受到的衝擊自然位居全球前列,但半年多以來,國會兩黨在紓困談判上拖拖拉拉,導致美國一直未能出臺新一輪紓困法案,令許多人直接面臨「紓困斷崖」的危險。如今終於等來了紓困法案,可其中最受關注的一次性支付和額外失業補助全被腰斬,令許多人大失所望。
由於就業形勢出現惡化,來自資本市場、經濟學界、企業界、公共衛生界的壓力,與民眾的呼聲一道,在剛剛過去的兩周逼迫國會議員儘快達成妥協。分析稱,隨著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刷新歷史紀錄,國會兩黨議員已經普遍感受到了各界壓力,必須抓緊通過新一輪紓困法案,結束數月來「互相指責」和「無所作為」的狀態。許多議員已經表示,疫情惡化意味著法案難產已不可接受。
伊拉克局勢再起波瀾。美國駐伊大使館遭火箭彈襲擊3天後,當地時間23日,川普在社交媒體上指責伊朗策劃襲擊,並「曬」圖宣稱找到了「伊朗提供」的火箭彈。他還威脅:若再有1名美國人死亡,伊朗就要負責。
不過,有媒體認為圖中證據不足以「實錘」,伊朗軍方也否認參與襲擊。知情人士透露,川普的國家安全團隊已開會討論如何回應事件,但暫未考慮軍事手段。
伊拉克軍方透露,當地時間20日晚,一個「非法組織」向巴格達「綠區」發射至少8枚火箭彈,襲擊目標是美國大使館,不過大多數擊中居民區,造成1名伊拉克平民死亡。美國大使館稱沒有人員傷亡,建築「輕微受損」。
目前還沒有組織出面認領襲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指責是「伊朗支持的民兵」所為。美軍中央司令部也在聲明中宣稱,「幾乎可以確定是伊朗支持的非法民兵組織」,以及當晚一共發射了21枚火箭彈,攻擊方式「顯然不是為了避免造成傷亡」。
據報導,川普的國家安全團隊23日晚在白宮開會討論襲擊事件,參加者包括代理國防部長米勒、國務卿蓬佩奧與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
一名白宮高級官員透露,這些幕僚很快將向川普提供一系列回應襲擊的政策選項,「確保能震懾伊朗與伊朗支持的伊拉克什葉派民兵進一步襲擊美國人員」,同時「避免局勢升級」。而美媒透露,選項之一包括關閉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
另一名匿名官員稱,會後達成的共識是加強口頭譴責,暫不考慮發動軍事打擊。不過他補充,如果未來再度發生襲擊,尤其是出現美國人傷亡,可能會改變應對方式。
分析認為,川普並沒有提供足夠證據,證明伊朗與襲擊有關聯。不少網民就火箭彈上的英文提出質疑。但也有人指出,伊朗仿製生產的107毫米火箭彈,確實是用英文標示參數。
還有人稱,川普口中的「善意建議」,實則是向伊朗發出「戰爭威脅」,試圖靠升級衝突來否認輸掉大選。川普過去指責歐巴馬「想靠發動戰爭換取連任」的老梗也被「挖墳」。
有人認為川普試圖挑起戰爭挽回大選失敗,還搬出他2011年指控歐巴馬「靠對伊朗開戰贏得連任」的老梗。
今年1月3日,美國藉口「即將發動針對美國的迫切襲擊」,在伊拉克空襲刺殺了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一度令地區局勢劍拔弩張。有媒體稱,隨著刺殺事件一周年臨近,20日的襲擊再度引發關於伊拉克新一輪局勢動蕩的憂慮。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市商網無關。市商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風險與責任。